童谣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谣,是我校传统特色项目,从2004年起,它伴随着古平岗小学的孩子,写下一个个古小人与童谣的故事。近几年来,我们将童谣课程作为学校深化内涵的生长点,在学校“悦动童年”理念引领下, 从童谣的儿童属性出发,聚焦核心素养,携手儿童,共研纲要,深入开发童谣课程。
  一、目标愿景具象化:让课程哲学映照鲜活实践
  2016年9月,国家教育部提出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既是课程目标,也是新的课程观,它强调跨学科教育,以主题为逻辑线索,把碎片化的知识信息和分散的能力要求串联起来,立体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我们拟定《童谣特色文化课程开发研究纲要》,坚持“从成人本位走向儿童本位”,尊重儿童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注意与学科的自然融合,突出综合性、活动性、开放性;开发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喜好选择;创设活动课程,丰富学生的自我体验。
  1. 以“学生成长体验”为出发点,通过童谣校本课程的实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俗文化,使学生初步掌握童谣欣赏与创作的方法。
  2. 在学生开始接触语言文字之初,借助生动有趣、文字浅显、朗朗上口、易于接受的童谣形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其积累语言,体验遣词造句,提升言语智慧。
  3. 通过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纯净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的真、善、美,通过对童谣的学习,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情操,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促进学生体验童年的幸福,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
  4. 借助童谣的形式记录丰富的童年生活,发展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培养其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想象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
  5. 在校本开发的过程中培养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促進教师专业发展;形成学校课程特色,实现学校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结构图谱化:改变课程的碎片化格局
  我们致力建构自己独特的“课程图谱”:在横向上, 将童谣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合理的分类;在纵向上,按照年级分为不同层级,形成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课程阶梯。目标是形成天然的、严密的学校课程“肌理”,让课程有逻辑地“落地”,从而走向系列化、系统化建设。
  “悦动童谣”课程开发内容包含三方面:
  一是以“悦动童谣”为主题的选修课程,包括童谣欣赏、童谣说唱、童谣自主创作等内容。
  二是童谣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以下九方面内容:
  1. 荐:童谣推荐。教师利用网络、书籍等,向学生推荐适宜诵读的童谣。将学生推荐的童谣在学校橱窗、网站中进行展示,由学生进行投票,选出学生最喜爱的童谣作品。
  2. 诵:通过晨会、队会,在班级乃至全校范围内举行形式多样的优秀童谣诵读会,使同学们在饱含激情、绘声绘色的诵读中,进一步领略优秀童谣的魅力。
  3. 编:进行童谣节目汇演。各年级编排一个以童谣为主题的节目。形式可以是快板、课本剧、表演唱。引导学生自己创作、编排健康的、富有时代气息和儿童情趣的童谣节目。
  4. 传:请作家到学校进行童谣讲座。聘请女作家鲁敏、童谣作家高恩道到学校,走进班级和同学们一起讨论童谣创编的方法、技巧,解答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5. 唱:将学生创编的童谣配上音乐,自己表演,自己演唱,可以是表演唱、独唱、歌舞、快板。
  6. 画:为同学们创编的童谣作品配画,将童谣创作和美术课有机结合,让学生充分享受童年的多彩与快乐。
  7. 书:用书法形式展现“悦动童谣”。
  8. 玩:结合南京乡土童谣,进行游戏创编大赛。
  9. 做:学校电脑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教师指导下将童谣做成动画作品,各班制作童谣展板,进行童谣小报评比。
  三是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程中有机渗透,从而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悦动童谣”校本课程,具体内容列图谱如下。
  三、实施儿童化:融入游戏精神
  悦动课程实施儿童化,就是用儿童的方式发展儿童。儿童与游戏密不可分,饱含着自由性、愉悦性、体验性、创造性的游戏精神,渗透在儿童生活和儿童生命的各个方面。
  游戏性是童谣最基本、最深层的特性。它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为儿童的游戏精神提供了展现平台,是一种心灵的游戏,精神的自由创造。
  1. 尊重儿童个体差异,多类选择,让发展更自主。自主选择,学生自愿参加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不同的课程或活动。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方式中自然地感悟童谣魅力,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升。除了可以自主选择班组课型外,学生还可以根据学习需求和学习类型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2. 顺应儿童成长特点——多样实践,让体验更深刻。其一,主题仪式化、活动化。以晨会、队会为主阵地,以童谣节为形式,展现才华,张扬个性,飞扬诗情,收获自信,提升素养,传承文化。每周班级开展一次儿童自主设计、组织的童谣晨会或主题队会活动;每月“声音俱乐部”组织诵读经典童谣活动,评选“童谣积累月冠军”;每学期举行童谣文化节,如开展精彩童谣荐读活动,举行童谣说唱歌舞、童谣游戏创编、童谣动画制作等比赛,开展“我是朗读者”系列活动。
  其二,多科融合,让课堂更悦动。我们在学科课程中根据学习需要,有机融入童谣,选择适合的童谣作为教学内容,融入游戏精神,着力打造童谣特色课堂。如,借助童谣帮助学生趣味识字;借助童谣歌曲学习英语,在快乐哼唱中进行语言积累与实践;与音乐相结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或吟或诵或唱或跳,让学习过程更加情趣盎然;将德行要求化为童谣,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不知不觉铭记于心,落实于行……
  四、评价激励多元化:到达每一个,进入最日常
  为了使童谣到达每一个,进入最日常,我们不断完善班级、学校、社会三级评价激励机制。   1. 班级。由班主任对学生采用五星量化评价法:只要学生积极推荐精彩童谣或者自己仿作创编童谣,内容健康,便可得一颗星;如果童谣语句通顺,无错别字,可得两颗星;如果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甚至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可得五颗星;得三星及以上的作品在班级“童谣墙”展示;得四星及以上的作品写入小作者的成长册的荣誉栏里;得五星的作品在学校橱窗专栏展示。每月班级中评选两类奖项:“最具眼光奖”(推荐童谣)和“古小诗星”(创作童谣)。
  2. 学校。在每周“声音俱乐部”广播中专设童谣专栏,推荐优秀童谣,展示学生自编的童谣,教唱童谣歌曲;在学校宣传窗内,设立固定的童谣栏目,每月展示各班推荐的五星作品以及选修班学生的各种类型的童谣作品,如童谣书法、童谣剪纸、童谣连环画等;在学校网站首页,定期展示师生优秀作品,在论坛中,请教师、同学、家长参与评价;每月一次表彰各班“古小诗星”和获得“最具眼光奖”的学生;将学生优秀作品汇编成册,以示鼓励。
  3. 社区。每学期在所在社区展示童谣校本课程开发成果,进行童谣汇演;每年在社区举行“群星闪烁”童谣擂台赛,展示学生才艺,邀请社区居民、家长、专家等多方代表组成评审团;积极向各种报刊推荐学生优秀作品。
  五、愿景立体化:建设学习共同体,迈向3.0
  课程是破译学校文化变革的密码,正走向3.0,即文化建构与创生层次的课程变革,将课程、教学、评价、管理以及师生发展融为一体。
  (一) 共建合作体,提升师能,为童谣特色文化建设续航
  1. 提升师能。校内成立童谣课程研修中心,由特级教师领衔,全校教师定期培训,研究儿童和童谣。
  2. 全员融入。(1) 成立“专家指导团队”,邀约儿童诗人、作家、省市教研专家、高校教授等为童谣特色文化建设把舵,助推学校童谣特色课程建设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2) 成立“童谣文化传播志愿者团队”。(3) 成立“巧克力”童谣创意俱乐部,让儿童也成为学校文化的共建者。全校有总部,班班设分部,以儿童为主体,自愿参加,参与童谣搜集、课程开发。组建“古小声音俱乐部”、打造古小童谣声音标识系统,创意组织每年的童谣活动,一起畅想“我心目中的童谣学院”……
  (二) 空间课程化:构建“童谣馆”为核心的主题校园,拓展童谣生长空间
  1. 建设“童谣馆”——打造师生创客中心、教育文化的窗口。童谣馆分为三大中心九个区域:学习中心里,有童谣历史区、童谣博览区,尽可能囊括古今中外、各时期各区域的童谣,是孩子们全面感知世界童谣文化的地方。体验中心里,有童趣剧场、情景体验等区域,是以童谣为主题的互动学习场。创客中心里,有创作工作室、展示区等,这里既是孩子们与大家交流、快乐创作的地方,又是教师与各科课程科学整合,实现课堂创意的地方,还是童谣文化传播志愿者的工作坊。
  紧随科技发展,我们正在把童謠馆从1.0版升级到3.0版。如引进最新科技,让萌萌的机器人成为童谣馆形象娃、导引员、儿童的学习伙伴、启发创意的老师。学校准备与美术和信息课程整合,采用VR技术,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把童谣里的场景制作成动态的三维立体场景。全真模拟展示和交互,增加教学的实践性和真实感,突破传统教学方法中难免存在的无法参与、无法互动的瓶颈;此外,还将引入3D或全息影像技术,让童谣场景直观呈现等等,实现教师在常规课堂上实现不了的教学创意。
  2. 打造“童谣苑”—让校园成为开放的童谣空间。(1) 丰富多彩的墙壁文化:从有色到有声。校门口,师生共同打造带有古小印记的童谣音频标识系统,在校园“窗、墙、廊”上,班级“角”内展示各类童谣,图文并茂,童谣文化有声有色,一入校园便浸润其中。(2) 开放互动的学习平台:从单向到互动。校园内增设触摸式电子屏,给孩子们课间自主选择阅读、互动提供支持。童谣的学习和游戏体验无时不可,无处不在,让童谣悦动儿童生活。
  3. 营造“童谣场”—借助“童谣微馆”,沟通世界。“童谣微馆”,由卓诣轲同学创意,是指建立基于网络的古平岗小学童谣馆微信公众平台、校园网站童谣专栏,旨在让世界各地的人通过“童谣微馆”来了解童谣,分享童谣。现在正在升级改版,使之具有更多交互功能,让互联网上成百上亿的“受众”从被动的体验者,到主动的参与者,参与到童谣资源建设中来。
  (吴春晓,南京市学科带头人,长三角地区教科研先进个人,南京市古平岗小学校长)
其他文献
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来看,三个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重在三个方面: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使用普通话,态度大方,有礼貌,有自信,积极参与;二要认真地听。听别人的讲话能了解讲话内容,听故事等能复述大意及感兴趣的情节;三要积极地表达。能较完整地讲小故事,能讲述感兴趣的见闻,敢于发表意见。  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对照学生的情况,紫竹苑小学在“积极地表达”方面制定如下目标:  第一学段:乐
期刊
一、 上课前,借助“勤练习”书写规范字  语文教师,平时在备课中必须“勤练字”。练习中不但提高自身的书写水平。重要的是,你练了,才会知道哪些字是难点,哪个笔画不易写规范,及时思考突破难点的策略,进行指导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长期实践表明,老师每天照着《习字册》上的位置,用田字格认真练习写五个字,每个字写一行,教什么练什么,能快速提高教师的正书基本功,课堂教学中写字指导的效率能大大提高。  二、 上课
期刊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古诗词特有的言语表达形式,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能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教者结合古诗词课堂教学实践,探路问道,把准切点,设计有效的语言训练,探寻有效的训练策略,培养学生言语技能技巧。  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语用兴趣点  由于古诗词时空跨度大,学生很难与其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必须使用多媒体或图片创设情境,让课堂丰富多彩。例如,
期刊
苏教版小语四下《习作7》是“记一次体验活动”,怎样创设习作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表达,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课前3分钟互动跳操,导入“体验活动”  1. 嗨,大家好!我是来自南师大附小的陈老师,因为我热情开朗,喜欢跳广场舞,所以同学们都叫我“广场舞大叔”。今天,我就把凤凰传奇的《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分享给大家,这也是我们的热身操喔。先听我的口令有节奏地跟着我拍手,1
期刊
欧阳修说:“作文之体,初欲奔驰。”在习作教学中,我一直坚信:只要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他们就会写出童言、童趣、童心,在习作这块广阔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我觉得习作教学的重中之重还是老师的教学设计,特别是要设计有趣的习作话题。不过只依靠教师的灌输或学生自我体会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在习作教学时,让学生获得启发,或者得到老师有效地帮助,说得直白些,就是既有内在体验又有外在支撑。  在习作中,我们不断强调学
期刊
师:(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起读课题。  师: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看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樟树?想想作者是怎么写樟树的?(生自由读课文)  师:如果让你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来写一写我们所读到的樟树的样子,你会用课文中的哪几个词语?  生:蓬蓬勃勃、四季常青。  师:很好,请同学上黑板把它们写下来。(指名一位学生板书)  师:我们来看黑板。要注意这个“蓬”字是上下结构
期刊
一、教学从学生的问题开始  我们的教学惯于由老师导入新课,鲜有由学生提出问题开局的。这样的教学都是为老师落实预先制定的教学方案的。长此以往,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就必须真思考,思考自己的真问题。何为真思考?就是思考那些属于自己的问题或者学习同伴的问题。教师不能把教学仅仅局限在理解和接受教材内容上,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激发思考的欲望。  根据多元
期刊
《画杨桃》这篇课文最显著的特点是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依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层层比较、步步深入的方法,以具体语言为载体,让学生深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片段一】和“我”换位思考,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探究: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形呢?  师:如果是你在画杨桃,你看到的杨桃跟平时不一样,跟别人画中的杨桃也不一样,你会想些什么呢?  师:文中的“我”又是怎样做的呢?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里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如何巧用“生成”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呢?  一、 创造生成,发展思维  这里所说的“创造生成”,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的需要创设出来的某个教学动态过程,学生以为是课堂上即兴发生的。这个过程如果运用得好,将有助于推动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优化教学效果。  那么“生成”如何“创造”呢?  根
期刊
一、择优而读,厚植文化自信  学生阅读文本是一个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图书市场,每年国内新出版和外来引进的图书名目繁多,且呈逐年增长之势。加上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手机阅读和电子书阅读的快捷轻便,也增加了学生阅读的途径。然而,好的教育要符合儿童的身心成长特点,好的阅读文本也要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从众多的图书中挑选出适合小学各年级所适合阅读的课外书,是做好课外阅读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选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