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提问法浅探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88ls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下各种教学方式层出不穷,而课堂提问被认为是学生获得知识最有力的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提高课堂有效性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因为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但是,如果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功能认识不到位,问题设计不科学,提问技巧不高超,令学生在问题的轰炸中失去信心,学习无效,将严重制约课堂教学效率,影响学生发展。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的一些体会,就如何增强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层面的因素老师没有办法左右,能改变的就是老师自身。其实,目前的新课程改革,其核心目的就是在提高老师自身素质,正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所谈到的“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堂的精彩程度,决定学生学习历史是否主动积极,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的海洋中提高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你在课堂中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的时候,学生是不可能走神的。勤思考,历史就是一种思想的传承。一个有思想的老师,一个能够走进学生心灵的老师怎么不受学生欢迎呢?在讲授孔子的思想“仁”和“礼”的时候,我给学生总结了两个字“顺”和“序”。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强人所难,就是要顺着他人,所以中国历史中常讲“顺民意者,得天下!”但是如果事事顺着他人,这个社会岂不乱套,于是孔子提出“礼”的思想,名正言顺,贵贱有序。强调一个“序”字。有了顺序,才不混乱,社会才会和谐,才会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所以儒家思想才会得到统治者的欢迎并成为后来的正统主流思想。“仁、礼”思想和今天的“顺、序”联系到一起,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了孔子的思想,学生感觉很有道理。其实,能够把“仁、礼”的思想归结到“顺、序”上来是我们长期读书、思考的一个结果。
  2 增强提问的层次性
  提问的层次性是指在设计问题时应难易得当,有清晰地层次,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尽量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就以“丝绸之路”为例,丝绸之路沟通了西域各国人民的友谊和联系,成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科技进步的纽带和桥梁,它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教科书对丝绸之路的介绍比较简单,学生学了之后只了解张骞通西域的原因、经过、意义及丝绸之路的简单路线,但总体上对丝绸之路的印象比较模糊,有很多问题萦绕在学生脑中,为此我设计了如下问题:①“丝绸之路”名字的由来?兴起于什么是时候?至今还存在吗?②“丝绸之路”最初的作用是什么?后来呢?现在呢?③“丝绸之路”要穿越哪些省市、自治区?沿途要经历哪些关卡和重镇?④试想象古时人们走丝绸之路的情形?所用交通工具有哪些?运送的主要货物有哪些?⑤丝路是那样的繁华与辉煌,后来为什么衰落?你能否把它与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联系起来?⑥丝路是否只有一条?它们在历朝各代的发展状况及原因?这六个问题体现的是过程与方法层次,能促进学生探究式地学习,学会与同学共同合作探讨,交流心得,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还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次,促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 提高提问启发性
  历史教育的关键并不主要在于让学生了解多少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的学习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探究提供坚实的基础。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提高提问的启发性。
  在复习人民反侵略的抗争史时,我从进一步拓展思维的角度设计以下问题:①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人民经历了哪几次伟大的抗争?结合史实分析成与败的因素,从而论证“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动力”这一科学论断,寻求改革发展的动力。②中国农民在近现代史上几次大的革命和改革运动中分别处于怎样的历史地位?又分别发挥了怎样的历史作用?并用科学的史学观分析农民阶级的特点,进一步总结形成其特点的原因。在当代的改革中,我党应如何利用其优点、避免其弱点出台相应的改革政策和措施?
  4 增强提问艺术性
  真实的历史需要想象使之连贯、使之丰满、使之生动,所谓艺术性,就是将理性的、枯燥的问题进行“艺术”加工,使其感性化,更能引起学生思考和回答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我们现在比较常见和常用的就是创设情境,如:“帕帕迪”和“二毛”、“阿牛”。这三个虚构形象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在于他们的出现使枯燥、艰涩的历史鲜活和生动起来,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减轻了教师的课堂负担。当然,在日常的课堂中,我们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去“创造”那么多经典形象。但是,我们所设置的问题,必须有冲突,或者说必须学会“抖包袱”。我们收看中央电视台的《财富故事会》和《百家讲坛》时,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在讲述一个问题时,之所以能时刻抓住观众的心,就在于主持人或主讲人,会做大量的语言铺垫,一点点地引起观众的兴趣,甚至使观众不自然地跟着去思考。
其他文献
有人说:“不读《老子》,不知道什么是中国智慧;不读《论语》,不知道什么是中国文化。”而智慧来源于丰厚的文化功底,所以追根溯源,架起文化发展桥梁的是《论语》。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的敬意,六年级第一学期,我和学生一起走进《论语》,走近孔子,去追寻中国文化的根,并汲取其营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就需要师生共同合作,开发课程资源。于是我让学生课余阅读《论语》及与之相关的资料。  在阅读《论语》
期刊
【摘 要】 随着课改不断深入,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提倡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恰当运用这三种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作为核心内容。纲要提出:改变原有单一、被动、他主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主动、探
期刊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化工或建筑工程都是根据图样进行制造和施工的。设计者通过图样了解设计要求,组织制造和指导生产,使用者通过图样了解机器和设备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操作维修和保养。因此,图样是交流传递技术信息、思想的媒介和工具,是工程界通用的技术语言。作为现代技能型人才的技校生必须掌握这种语言,所以目前在机械工程类专业课程设置中,《机械制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识读和绘制工程图
期刊
自2003年以来,南乐县的初中英语教材更换多次。但是我们注意到,无论尝试使用哪种版本的教材,一个班级里,依然有那么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逐渐沦落为英语学习中的学困生,成为英语课堂教学中沉重的包袱。根据濮阳市教学质量评估的数据来看,学生英语成绩的优劣悬殊相当大。  1 “两极分化”现象产生原因  1.1 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被逐渐抹杀。从七年级第一学期开学的几节英语课堂上,几乎全班所有学生都那么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传统到现代,从理想到现实,从观念到行动,从外在到内涵,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必然会碰到许多难点问题。这些难点往往是课改的关键点、社会的关注点、课改向纵深推进的突破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就是问题之一。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我校围绕“如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水平,指导、引领教师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这一核心问题,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具体通过四抓(抓学
期刊
语文教学改革多年,至今摆脱不了“课堂上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却无动于衷”的沉寂景象。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使语文课堂“活”起来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语文课堂必须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状况,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我认为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和
期刊
如何才能让高中语文课堂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1 引入“生活味”,引导学生的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生活确实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
期刊
【摘 要】 中长跑项目的最大训练特点是大运动量。大运动量增加了训练的负荷,也加深加重了机体的疲劳。机体产生的疲劳,如果不能很快的恢复,就不能连续完成训练任务,使训练水平下降,并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文化课学习,因此要把青少年中长跑训练后的恢复提到重要的位置。本文是以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教学训练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中长跑训练后肌肉疲劳和神经系统疲劳两大主要因素,并对其恢复的手段及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
期刊
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笔记记满一大本,成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虽然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容量大、花费时间少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制约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容易偏重讲授英语语言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训练,这样极易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使不少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制约了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及发展,这些已很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实施,课堂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呼吁也与日俱增。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多样化活动教学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多样化活动教学是一种具有渊源思想基础和广泛实践影响的理论主张。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就曾经强调感性认识和“行”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十分重视由“闻”“见”向“知”的上升和由“知”向“行”的转化。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