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课是一种常见的课型,尤其是在高三的教学中,几乎2/3都是复习课。过去的几个学期中我们进行了省“十一五”的子课题“学案导学适切性的研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复习课课型和学案导学的研究相融合,在开设多节复习研究课后,对利用学案导学提高复习课有效性教学策略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
一、利用学案梳理知识体系,夯实复习课的基础性
我们在学案设计时,首先罗列了复习部分应达到的学习要求,然后以留白的方式空出一块给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让学生亲历知识梳理的过程,通过比较、辨析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活动的体验。
从认知心理来说,每个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要强调引导学生自己建构个性化的知识网络。对于一些梳理有困难不知从何下手的同学而言,教师可以引导他从书本的标题入手,单元标题——课标题——目标题——节内容——具体内容,从大到小展开。对于能力稍强的同学可以按由根(中心问题)到干(知识主干),由干到枝(知识联系),由枝到果(知识要点)的思维顺序;对于一些对内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一定概括能力的同学而言,更应大胆放手,鼓励他们抓住关键词,对内容结构进行优化重组。整理形式一般采用“树枝图”“表格图”等,力求简单、明确,使人一目了然。在学生自主整理后,要给予他们充分交流展示整理成果的机会。交流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借助实物、图表和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成果和思维过程。形式有同桌间的展示、学习小组里的交流、面向全班同学的汇报等形式,主要目的是生成更多的学习资源,让那些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学习成果、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进行充分碰撞,在交流碰撞中起到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作用。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点拨。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系统后,教师要给他们留出一定的自主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内化吸收、自我矫正完善,实施第二次创造优化。
二、利用学案创设情境,体现复习课的重点性
所谓社会热点问题既有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也有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我们在选择社会热点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类共同关注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问题。二是党和国家着力解决的,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三是与社会成员尤其是与青少年学生密切相关的,引领价值导向的问题。
围绕社会热点的主题,精选时政背景材料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时政热点有所了解。一般而言,像一些重要的会议精神、主要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宏观的、抽象的材料学生一般不太感兴趣,也不易设问,所以对于重要讲话精神也只做简要概括即可。选择材料时要侧重于对微观的具体材料的把握,而事实也证明了高考命题的选材以微观的具体材料为主,一要选择学生熟悉和关心的内容和方式,易于学生能精确地感知和把握。二要与复习的重难点知识有高度的相关性,为复习中突破重、难点服务。
围绕材料科学的设问,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关系选用材料是否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关系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有效地解决问题。设问时可以考虑以下角度:一是以小见大。宏观立意,微观着眼。从小的具体知识考察对社会热点的把握。二是以近及远。“近”是指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远”是指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结合身边实际来反映长远问题。三是以点带面。就是在分析某一热点问题时,既要把握这一热点的来龙去脉,又要辐射这一热点的相关问题,由点到面,全方位把握。四是以新带旧。就是在分析某一长效热点问题时,既要关注当前出现的新信息,也要关注过去党和国家对此热点问题的态度和做法。五是以我为主。在分析国际热点问题时,要注意从我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高度出发,体现以我为主的特点。
近几年进入二轮复习的时候,有的学校采用热点专题的复习方法,对一个社会热点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多角度进行分析,这种复习方法对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学生来说打破模块知识固有的框架,天马行空,信手拈来,非常过瘾。但对于一些原本基础知识欠缺的学生来说却如听天书,云里雾里,一无所得。所以对于这样一般的学生来说,不妨在知识专题的复习时渗透时政热点的背景材料,我认为时政的材料在不同的命题者手中是可以随意裁剪的,但设问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却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复习中关键是要联系教材,找准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实现复习时政和回归教材两不误。
三、利用学案精选、精练,把握复习课的方法性
从心理上说,“智力水平必须在智力活动中提高”,换言之,复习课不能只让学生伸耳听、用眼看,更重要的是动脑想、动口答、动笔写,否则难以促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在学案的第三部分,我们安排的是课堂练习,围绕知识的重难点,根据教学要求和考纲要点,精选练习,有效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训练,因为课堂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选择练习时要注重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当堂练习,当堂讲评,讲练结合。练习的讲评要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同时也不能面面俱到,围绕所复习的内容精讲错题和经典主观题,讲解时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把侧重点放在解题思路和一般方法上,切实做到:第一,教会学生正确审题(包括题干中的关键词和设问所规定的知识范围,认识对象,任务指向等),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和审题能力,确保做题方向正确;第二,提高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三,提高学生将题肢与题干、设问与材料联系起来的综合能力。做到了以上几点,就会让学生通过少量的典型题例和问题的分析,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最终摆脱在题海中苦苦挣扎的现象。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在上复习课时,教师要大胆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学案导学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课前教师精心设计好学案,课中巧妙地使用学案,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学案成为夯实基础、训练能力、掌握方法的抓手,既有利于课前和课后学生的自主复习,又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达到整理有序,复习有效,复习一块,掌握一类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到获取学习知识的快乐。
(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一、利用学案梳理知识体系,夯实复习课的基础性
我们在学案设计时,首先罗列了复习部分应达到的学习要求,然后以留白的方式空出一块给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让学生亲历知识梳理的过程,通过比较、辨析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活动的体验。
从认知心理来说,每个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要强调引导学生自己建构个性化的知识网络。对于一些梳理有困难不知从何下手的同学而言,教师可以引导他从书本的标题入手,单元标题——课标题——目标题——节内容——具体内容,从大到小展开。对于能力稍强的同学可以按由根(中心问题)到干(知识主干),由干到枝(知识联系),由枝到果(知识要点)的思维顺序;对于一些对内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一定概括能力的同学而言,更应大胆放手,鼓励他们抓住关键词,对内容结构进行优化重组。整理形式一般采用“树枝图”“表格图”等,力求简单、明确,使人一目了然。在学生自主整理后,要给予他们充分交流展示整理成果的机会。交流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借助实物、图表和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成果和思维过程。形式有同桌间的展示、学习小组里的交流、面向全班同学的汇报等形式,主要目的是生成更多的学习资源,让那些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学习成果、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进行充分碰撞,在交流碰撞中起到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作用。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点拨。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系统后,教师要给他们留出一定的自主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内化吸收、自我矫正完善,实施第二次创造优化。
二、利用学案创设情境,体现复习课的重点性
所谓社会热点问题既有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也有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我们在选择社会热点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类共同关注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问题。二是党和国家着力解决的,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三是与社会成员尤其是与青少年学生密切相关的,引领价值导向的问题。
围绕社会热点的主题,精选时政背景材料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时政热点有所了解。一般而言,像一些重要的会议精神、主要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宏观的、抽象的材料学生一般不太感兴趣,也不易设问,所以对于重要讲话精神也只做简要概括即可。选择材料时要侧重于对微观的具体材料的把握,而事实也证明了高考命题的选材以微观的具体材料为主,一要选择学生熟悉和关心的内容和方式,易于学生能精确地感知和把握。二要与复习的重难点知识有高度的相关性,为复习中突破重、难点服务。
围绕材料科学的设问,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关系选用材料是否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关系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有效地解决问题。设问时可以考虑以下角度:一是以小见大。宏观立意,微观着眼。从小的具体知识考察对社会热点的把握。二是以近及远。“近”是指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远”是指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结合身边实际来反映长远问题。三是以点带面。就是在分析某一热点问题时,既要把握这一热点的来龙去脉,又要辐射这一热点的相关问题,由点到面,全方位把握。四是以新带旧。就是在分析某一长效热点问题时,既要关注当前出现的新信息,也要关注过去党和国家对此热点问题的态度和做法。五是以我为主。在分析国际热点问题时,要注意从我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高度出发,体现以我为主的特点。
近几年进入二轮复习的时候,有的学校采用热点专题的复习方法,对一个社会热点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多角度进行分析,这种复习方法对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学生来说打破模块知识固有的框架,天马行空,信手拈来,非常过瘾。但对于一些原本基础知识欠缺的学生来说却如听天书,云里雾里,一无所得。所以对于这样一般的学生来说,不妨在知识专题的复习时渗透时政热点的背景材料,我认为时政的材料在不同的命题者手中是可以随意裁剪的,但设问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却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复习中关键是要联系教材,找准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实现复习时政和回归教材两不误。
三、利用学案精选、精练,把握复习课的方法性
从心理上说,“智力水平必须在智力活动中提高”,换言之,复习课不能只让学生伸耳听、用眼看,更重要的是动脑想、动口答、动笔写,否则难以促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在学案的第三部分,我们安排的是课堂练习,围绕知识的重难点,根据教学要求和考纲要点,精选练习,有效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训练,因为课堂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选择练习时要注重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当堂练习,当堂讲评,讲练结合。练习的讲评要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同时也不能面面俱到,围绕所复习的内容精讲错题和经典主观题,讲解时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把侧重点放在解题思路和一般方法上,切实做到:第一,教会学生正确审题(包括题干中的关键词和设问所规定的知识范围,认识对象,任务指向等),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和审题能力,确保做题方向正确;第二,提高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三,提高学生将题肢与题干、设问与材料联系起来的综合能力。做到了以上几点,就会让学生通过少量的典型题例和问题的分析,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最终摆脱在题海中苦苦挣扎的现象。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在上复习课时,教师要大胆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学案导学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课前教师精心设计好学案,课中巧妙地使用学案,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学案成为夯实基础、训练能力、掌握方法的抓手,既有利于课前和课后学生的自主复习,又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达到整理有序,复习有效,复习一块,掌握一类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到获取学习知识的快乐。
(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