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目前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重点工作,是其公共职责有效履行的重要保障,其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完善风险评估体系、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切实加强人才培养、更好的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使其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1.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内容概述
  1.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定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管理层和全体职工共同实施的,对各类业务活动進行全过程的控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明确各类业务流程,分析各类活动的风险点,针对业务中的低效、浪费和舞弊等风险制定应对措施,建立健全制度并督促认真落实,从而有效防范和合理管控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有效防范和合理管控经济活动风险而建立的内部管理系统,是单位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和应对风险,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进行的自我约束和规范。
  1.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应当对单位经济活动所涉及的各类业务和事项进行全面、全过程控制;应当涵盖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包括活动决策阶段、执行阶段和监督阶段;应当确保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不存在重大缺陷;应当相互制约和监督单位内部的机构设置、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应当与单位的业务范围、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而调整。与企业内部控制相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需要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因为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自主经营权,在有效行使其工作职能的基础上,由国家兜底支出,不需要考虑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
  1.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起初,内控相关规范将单位内部控制的客体界定为单位经济活动风险,随后要求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要全面、高效,确保内部控制要覆盖单位所有活动过程,且是规范单位全体人员。由此可见,国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日趋规范,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将成为单位优化组织架构、自我约束和协调机制的有效手段。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2.1内控管理理念不清
  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应当由单位管理人员负责。但在实际工作中,单位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实行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大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应付检查,有了财务管理制度就是有了内部控制制度,再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就是多余,更谈不上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完善程度及推行效果。在经费支出时随意性强,存在重大支出未经集体决策,随意改变预算资金用途,无计划采购的现象。这些“无所谓”的态度严重阻碍了内部控制的实施,致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处于停滞状态。
  2.2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切合单位实际
  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不同的业务范围和工作流程,单位应针对经济活动中梳理出来的风险点,找出对策,以此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用财务管理制度代替内控制度,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不开展风险防范评估,使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适应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没有前瞻性,导致单位不能形成有生命力的内部控制。
  2.3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内部监督是单位对其自身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根据其基本原理,单位监督与执行应相互分离,因此内部控制监督必然不能由日常管理和具体组织实施内部控制的工作部门承担。行政事业单位往往认为实施内部控制是对自身的束缚,给自身工作添麻烦,所以没有成立内审部门或岗位,就算成立内部监督联合工作小组,也只是“挂名不出力”。
  2.4国有资产管理混乱
  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一个盲区,例如,某行政单位购置电脑、打印机、照相机等固定资产直接记入当期支出,没有按照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资产政府采购、验收入库、账卡管理、维护保管、清查登记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国有资产流失。另外,在资产管理中通常还存在职责不清,盲目购置,没有明确资产的使用和保管责任,没有按规定办理国有资产调剂、捐赠业务,没有正确处理资产盘盈、盘亏、报废的账务处理等问题,致使固定资产闲置、老化、浪费、配置不合理。
  2.5人员配置不到位,存在一人多岗的现象
  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的工作机制时,应当设立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梳理岗位职责清单,规定关键岗位人员的能力和道德素质要求,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但是许多小型行政事业单位,人数不足10人,单位关键岗位职责划分不清,无法确保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存在一人多岗的现象。
  3.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3.1单位整体内控意识淡薄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没能全面理解与认识内部控制,甚至缺乏对“内部控制”概念和整体内容上的直观认识,简单理解为就是财务管理、经费使用方面管理等内容,对国家颁布实施的系列制度、指导意见和规定都缺乏深刻理解和把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甚至产生观望、未采取任何措施来贯彻落实。
  3.2内部控制制度与单位实际情况不符
  虽然国家层面颁布相关执行规范和指导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普遍性的规范指导操作参考,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未根据自身部门职能和实际经济活动等情况来制定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大多只是参照网上的制度稍加修改,就算了事,就制度本身来说,普遍相对滞后。这严重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3.3不能有效监督,制度无法落到实处
  内控监督应该是一个独立部门,由专业监督人员担任,但现在很多行政部门不能做到这一点,存在裁判员和运动员都是同一批人的现象,这导致不能按照相应的内部控制规范操作,监督工作效果不佳,影响内控管理效果。通常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主要分为内审与外审两方面内容,而部分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审计工作流于形式,且缺乏独立性与权威性。还有部分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实际工作中没能仔细检查制度落实情况与效果,导致无法将审计作用有效发挥出来。在外审过程中,通常都是由各级审计或财政部门负责,其通常注重审计财政专项资金,尤其是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往往会忽略被检单位中有无设置完善的内部控制体制,较少会检查内控管理的实质性,所以导致一些单位没能重视内控体制的建设。   3.4因人员紧缺造成人员职责无法分离
  行政事业单位均按其主要职能核定编制,在核定编制时没有设置单位内审部门或岗位,在现有的岗位中没有做到授权批准职责与执行业务职责相分离;执行业务职责与监督审核职责相分离;执行业务职责与会计记录职责相分离;财产保管职责与会计记录职责相分离;执行業务职责与财产保管职责相分离。
  4.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措施
  4.1提高内控意识
  想要高效实施单位内部控制,不仅需要单位负责人的积极支持;牵头部门的协调、组织,更需要全员参与其中,全体员工即要充分掌握内部控制知识,认真落实内部控制制度,还需明确各自的职责,建立不相容岗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控体系。同时,还应加强对全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有效履行内部控制职责。
  4.2建立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
  单位内部控制与现行的管理制度的主要区别就是突出了风险管理,在全面内控的基础上突出重要和高风险领域的业务。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从单位实际业务流程出发,梳理出各业务流程的风险点,合理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实现无形的制衡机制,真正做到预防控制、事中控制和风险评估相结合,建立一个适用于本单位的有效降低关键风险的内部控制体系。
  4.3设立单位内审机构,确保监督落实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指定内审部门或岗位作为内部监督的实施主体,主要针对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制度执行的效果,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等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通过内部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只有内部监督落实到位,单位才能改进制度中的不合理,把风险控制在合理的可承受范围之内,高效执行内控制度。
  4.4制定严格管理制度
  单位制定资产管理制度,应当明确各种资产的归口管理,合理制定购置计划,优化固定资产配置;应当明确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应当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明确资产的调拨、租借、对外投资、处置的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加强验收、入库、登记、出库、调拨使用等管理;应当建立资产台账;应当定期清查、盘点固定资产;应当做好资产的统计、分析,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且将制度执行到位。
  4.5加强岗位管理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科学设置关键岗位,明确各岗位职责清单,通常要求决策、执行和监督阶段职责划分清晰,有分离措施。做到事岗匹配、人尽其才,确保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单位关键岗位应定期轮岗或采取替代控制措施,这样可有效防止舞弊的发生,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5.结束语
  综上,行政事业单位属于国家职能部门,其内部控制管理是否良好,会对国家经济有着重大影响。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有效使用,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参考文献:
  [1]浅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J]孟德慧.中国农业会计2019(11)
  [2]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问题探析[J]陈白.预算管理与会计2020(01)
  [3]关于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徐兴隆.中国市场2020(07)
  作者简介:余思洁,女,汉族,就读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现如今企业中两权分离的呈现,让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开始恶化,所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开始关心起了公司中会计信息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的情况。还有,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经济学界虽然很早就已经证实了适度的竞争可以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和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然而竞争还可以降低代理成本和改善关于管理層的监督这样的作用只在近几十年才吸引了群众的眼球。作者在对以往学者对
期刊
摘要: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企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都得到了创新性的发展,尤其是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来说既有机遇也是挑战。税务会计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大数据背景,对税务会计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及具体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探析,提出了相應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税务会计;挑战;措施  税务会计是企业的财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
期刊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如何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结合当下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则,从优化单位内部环境、增强内控评价监督这几点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为事业单位长远发展打基础。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  在新时期背景下,积极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十分重要,其不但和事业单位财务活动有关,还和事业单位整体发展有莫大联系
期刊
摘要: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日益深入,资产管理作为我国国有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决定企业能否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因素。新形势下, 为最大程度避免国有资金流失、实现资金保值及增值的目标,必须对加强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有效措施及方法展开深入思考和探究。本文对国有资产的含义、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现存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做出详细的论述,以期能为工作人员提供有益参
期刊
摘要: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形势下,企业要想实现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探索出更加多元、更加科学的管理模式。与此同时,企业财务管理不仅要参与到具体的管理决策与业务决策当中,还要对业务水平进行提升。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基于业财一体化模式下的企业精细化管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业财一体化,企业,精细化管理  业财一体化模式指的是将企业管理、财
期刊
摘要:F中心是某研究所下属的IC卡事业部,该中心按照传统模式设计产品生产流程,其主要产品是S卡。本文运针对F中心这个传统模式下的传统企业如何优化采购业务进行了探讨,并对采购成本控制给予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采购成本;采购成本控制;供应商战略合作机制;第三方专业采购  F中心是某国有企业下属的证卡事业部,目前按照传统生产方式组织生产,其主要产品是IC智能卡(文中简称S卡)。F中心的采购模式有着传统
期刊
摘要:现阶段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背景下,各企业对新技术的应用需求愈来愈大,大数据环境下为能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水平,这就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进行强化,改变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手段方式,融入现代化的大数据技术,为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質量起到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就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问题以及大数据的应用影响进行分析,然后就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风险以及策略的实施详细探究,希冀能从理
期刊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出行舒适度与便利性。然而,在实际的高速公路建设中,造价管理工作不尽如人意,这不仅会造成资金的浪费,还会对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先简要阐述了高速公路施工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并根据当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
期刊
摘要:公立医院不仅需要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要发挥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科室成本、药品成本、材料成本等,为医院的正常运营和稳健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关键词: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成本控制  1.公立医院加强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加强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成本管理工作是公立医院适应市场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进步的速度加快,社会经济水平飞速增长,审计工作质量开始受到了人们更多的重视,逐渐成为了会计与审计部门的重点工作。目前存在于我国审计工作中的问题愈发明显,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是提升我国审计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是针对目前我国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与水平的措施进行的探讨,希望能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审计工作水平。  关键词:审计工作;财务工作;提升措施  审计工作的质量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