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立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加快教育评价改革,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体系已成为新课程推进与实践的关键环节。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原有的、过分关注“甄别与选拔”功能的教育评价体系转向“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体系。但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艰苦的实践。其具体到英语课堂教学评价还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在英语教学评价中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英语;教学;评价;探索
一、现行的中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
由于现行教育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考试成为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最重要的标准;教育评价方式、方法过于陈旧,教师、学生还是沿用传统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过于注重纸笔测验、过于偏重对书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评价,忽视对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评价没有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自我反思,从而影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英语教学评价中探索和实践的一些尝试
(一)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即时口头评语,探索行之有效的英语过程性评价方式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口头即时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一种典型形式。它注意到不同学生的差异性,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重要的是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其具体作用包括:(1)实现有概括评价到有针对性科学评价的转化。课改之前,甚至是课改之初,我们的英语课堂评价应该说还停留在一种概括性评价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对学生的发言不做出准确的判断,一律说好;二是学生课堂表现出色,老师评价的语言或形式单一,用“very good!(很好)”、“not bad!(不错)”评价学生,于是学生就一起拍着手说:“good!good!very g00d!”开始学生们还感到新鲜,时间一长,这种评价就像白开水一样没滋没味。随着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推荐,经过专家多次进行评价理念的指导,我们对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路也一步步清晰起来。认识到评价不但具有激励作用,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面对一个个有不同发展需要和特点的学生,面对每一个学生在成长中每一天的变化,我们的评价不应该再是一个标准、一种形式,而是要具体化,要有针对性。(2)实现由教师为主体到学生自己、同伴和老师的多主体评价的转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评价进而学会自我反思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平时的课堂教育中,我们尝试着实行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评价中,不但养成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习惯,更要学会评价自己、评价别人。所以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种参与过程需要经过教师的认真指导,否则就起不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在学生自评、互评的时候,教师并不是旁观者,教师应该是对评价者进行再评价,即时鼓励表扬他们会听、会评,激发起他们评价自己和别人的兴趣和自信。小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也是评价的重要形式。我们对小组评价也进行了探索。小组活动时,组长要对本组内每一位成员参与状态进行评价,组长还可以向全班汇报。教师要起到监控的作用,观察每一个小组活动情况,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小组活动后,教师要从小组活动时问控制、效果好坏、学生参与上给予评价。当然小组评价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发展。
(二)改革考试内容形式,探索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其具体而言,共包括以下几点:(1)改进单元测查,注重平时评价,我们认为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内容应该是多元的,既不能忽视英语基础知识的评价,又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评价,另外,英语评价应着重于过程,重视“过程性评价”。(2)丰富期末评价内容,让期末评价成为学生又一次进步的阶梯。(3)改革英语期末测试卷的内容与实施方式。这些年,我校对初中英语期末测试卷进行了改革,体现了评价內容和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学生自己有权利对别人的评价特点持不同的观点,极大地重视了评价的自主性。(4)进行二次评价。给学生进步的权利。在期末评价中,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或者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二次评价或多次评价的机会,而不是只有一次机会。二次评价的目的是把进步的权利交给学生。其实学生参加二次评价的过程就是一次复习巩固的过程。经过二次测试的学生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超越,达到自己认可的等级。二次评价能帮助学生找回自我,树立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以上的探索和实践,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这些新的评价举措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崭新的学习提高机会,学生在变化上也是比较明显的。这种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发挥了学生的潜能,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真正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英语;教学;评价;探索
一、现行的中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
由于现行教育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考试成为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最重要的标准;教育评价方式、方法过于陈旧,教师、学生还是沿用传统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过于注重纸笔测验、过于偏重对书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评价,忽视对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评价没有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自我反思,从而影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英语教学评价中探索和实践的一些尝试
(一)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即时口头评语,探索行之有效的英语过程性评价方式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口头即时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一种典型形式。它注意到不同学生的差异性,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重要的是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其具体作用包括:(1)实现有概括评价到有针对性科学评价的转化。课改之前,甚至是课改之初,我们的英语课堂评价应该说还停留在一种概括性评价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对学生的发言不做出准确的判断,一律说好;二是学生课堂表现出色,老师评价的语言或形式单一,用“very good!(很好)”、“not bad!(不错)”评价学生,于是学生就一起拍着手说:“good!good!very g00d!”开始学生们还感到新鲜,时间一长,这种评价就像白开水一样没滋没味。随着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推荐,经过专家多次进行评价理念的指导,我们对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路也一步步清晰起来。认识到评价不但具有激励作用,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面对一个个有不同发展需要和特点的学生,面对每一个学生在成长中每一天的变化,我们的评价不应该再是一个标准、一种形式,而是要具体化,要有针对性。(2)实现由教师为主体到学生自己、同伴和老师的多主体评价的转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评价进而学会自我反思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平时的课堂教育中,我们尝试着实行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评价中,不但养成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习惯,更要学会评价自己、评价别人。所以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种参与过程需要经过教师的认真指导,否则就起不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在学生自评、互评的时候,教师并不是旁观者,教师应该是对评价者进行再评价,即时鼓励表扬他们会听、会评,激发起他们评价自己和别人的兴趣和自信。小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也是评价的重要形式。我们对小组评价也进行了探索。小组活动时,组长要对本组内每一位成员参与状态进行评价,组长还可以向全班汇报。教师要起到监控的作用,观察每一个小组活动情况,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小组活动后,教师要从小组活动时问控制、效果好坏、学生参与上给予评价。当然小组评价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发展。
(二)改革考试内容形式,探索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其具体而言,共包括以下几点:(1)改进单元测查,注重平时评价,我们认为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内容应该是多元的,既不能忽视英语基础知识的评价,又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评价,另外,英语评价应着重于过程,重视“过程性评价”。(2)丰富期末评价内容,让期末评价成为学生又一次进步的阶梯。(3)改革英语期末测试卷的内容与实施方式。这些年,我校对初中英语期末测试卷进行了改革,体现了评价內容和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学生自己有权利对别人的评价特点持不同的观点,极大地重视了评价的自主性。(4)进行二次评价。给学生进步的权利。在期末评价中,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或者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二次评价或多次评价的机会,而不是只有一次机会。二次评价的目的是把进步的权利交给学生。其实学生参加二次评价的过程就是一次复习巩固的过程。经过二次测试的学生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超越,达到自己认可的等级。二次评价能帮助学生找回自我,树立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以上的探索和实践,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这些新的评价举措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崭新的学习提高机会,学生在变化上也是比较明显的。这种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发挥了学生的潜能,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真正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