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中华民族人文主体精神的确立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gcsw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秋时代,孔子以"仁"释"礼",彰显出人作为实践主体的地位、作用和价值,从而确立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即旨在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自强不息的主体精神,它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
其他文献
学科建设是关系学校全局,涉及学校长远发展的基本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主题.本文结合我校"九五"期间学科建设情况,提出了"十五"期间在学科定位、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
分析了网络的迅猛发展及信息服务业和信息咨询业的兴起对医院图书馆的冲击,阐述了在信息社会,医院图书馆应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极大便利,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改革开放的深入为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然而,中国理论经济学体系的构建首先有赖于解决好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的立足点应该在哪里,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
对教育产业的概念内涵、教育产业发展的必然性从教育经济学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教育发展的现实性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并提出了发展教育产业需要澄清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