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与章学诚“文德”说的基本内涵及比较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a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德”说在《文心雕龙》中占重要地位,刘勰重视文人品行,强调“文以行立”,亦要求文人“德才兼备”“学文而达政”;清代章学诚也有“文德”说,重视临文状态及写作德行,是共时性的当下感受。通过对两者的比较研究,结合其思想之精华,可对创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文德;文以行立;学文达政;敬;恕
  作者简介:张倩云(1992-),女,河南漯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化与文论。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2
  “文德”说是对创作者的道德要求,贯穿中国文学批评史始终。刘勰在《文心雕龙》首篇第一句云:“文之为德也大矣!”,引出其“文德”说。这一论说在这部体大虑周的作品中占重要地位,不仅体现于首篇《原道》,亦贯穿于《辩骚》《才略》《知音》《程器》等篇中,其中,《程器》明确阐述了其“文德”说,集中论述作家的道德品质问题,主张德才兼备。
  清代史学家、文学家章学诚在其著名的学术理论著作《文史通义》论及文学写作的问题,重视作者的德性。辟《文德》专篇,并对“文德”说作如下结论:古人对文的讨论愈来愈精深,并无谈及“文”“德”关系,学者们应深深反省!笔者以为章论专断,其说法略有不妥:其一,东汉王充《论衡·佚文》篇有“文德之操为文”一说,北魏杨愔作有专文《文德论》(已佚)。其二,刘勰虽未以“文德”作篇名,但“文德”精神贯穿多篇。
  一、刘勰之“树德建言”
  中国传统的儒家精神讲伦理道德价值,也侧重人性层面的君子之德,刘勰本着“原道”“征圣”“宗经”的内核作《文心雕龙》,可以说是将“德”作为其基本动力。
  (一)文以行立
  刘勰重视文人品行。《宗经》篇说“夫文以行立,行以文传”[3]23,强调文人“德行”是作文的基础。《祝盟》篇“凡群言发华,而降神务实,修辞立诚,在于无愧”[3]177,作者写作要虔诚,作祝辞更要真诚。否则,所写祝词无告于神明。其文德涉及方方面面,写作时“德”先行,无聊之语也要体现人之德行。《谐隐》篇“曾是莠言,有亏德音,岂非溺者之妄笑,胥靡之狂歌欤?”[3]271此反问是正确引导,作品中若明知故犯地写些滑稽无聊的话,会有损于文人之“德”,将导致德音大坏之结果。人的德行对文章的意义在于,好的文章要先有好德行,文人的好德行通过其言辞表现。《诸子》篇“太上立德,其次立言”[3]307可以体现出,人处于世莫担心有好德行而名声不传,先塑可贵的品质,然后立一家之言。可以說先“立德”后“立言”这一思想贯穿于《诸子》篇始终,有不凡品德之人会结合其学识传播自己的思想智慧。
  (二)学文而达政
  《程器》篇专论衡量人的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性,刘勰在此真正提出“文德”说,从对作家的道德和对创作的要求论证,主张德才兼备,终达于政事。作家要注重胆略器用,亦要看重文采。这与其所述重品行并不矛盾,他针对汉魏时期词人追求华丽辞藻,不注重作家的品行修养这一乱象而提。刘勰主张文与质并重,《征圣》“泛论君子,则云情欲信,辞欲巧”[3]15既讲究人格塑造的自我修养,也讲究文辞的技巧,以儒家圣人的道德修养和文章写作为标准。亦要文武之术相辅相成,文人为文也应兼通军政事务,达到以成务为用的目的,强调文人的经世致用实才。对于创作,文人所写的文章不仅要“文质并重”,也要服务于筹划军国大事,对创作者提出很高的要求。其“德”的确超越了前人论述的范围。原因是,刘勰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程器》“奉时以骋绩”也是他自己针对现实的“有为”,更是其理想的外在表现。
  二、章学诚之“合道德文章而一”
  章学诚《文德》云:“今云未见论文德者,以古人所言,皆兼本末,包内外,犹合道德文章而一之;未尝就文辞之中言其有才、有学、有识,又有文之德也。”[2]82其所谓“德”与才、学、识相并而论,与创作者要有一定的道德修养略有不同。主要指在《史德》中篇所说的:德者,乃著书者之心术也。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可谓见解独到。
  (一)临文之态度:必敬,必恕
  章氏“文德”说论述主体在临文写作、批评鉴赏时应持有的态度,可概括为“临文必敬,论古必恕”八个字,认为凡是研究古代文辞的学者,一定要敬且恕。写文章或批评鉴赏诗文,须敬;今人谈论到古人,须恕。欲敬,则须临文时克制自己内心之气,达到中节;欲恕,则须设身处地为古人想,做到这两点便知文德。因而,主体临文之态度是必敬、必恕。所谓敬,并非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而在于能克制,秉心静气。章氏在其后文的论述:临文主敬,即,主敬之心平静,且心内之气有所节制,主体能从容把握其变化,使思想合法度。“敬”要达到“中节”,需心平、气摄。所谓恕,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为“恕,仁也”①,即有仁德,做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再推己及人。章氏认为,评论古人文章,不仅要知人论世,更要知其所处,设身处地为古人想,考虑古人写作背景并客观展开评价,所谓“今则第为文人论古必先设身,以是为文德之恕而已”正指此。
  (二)写作中的品德:诚为本,正心术
  章氏之“文德”说更可贵的是“端正心术”的要求。程千帆先生解释道:“实斋所谓文德,则临文态度之必敬以恕也。而要其归,则‘修辞以立其诚’一语以括之。”②章氏在《言公》中说:“学者有事于文辞,毋论文辞之如何,其持之有必其故”。换言之,文是“持之有故”的结果,有事于文辞的学者,其文自然流露,而非文之工具,不能勉强。故欲达“诚”,则要言之有物,不尚雕饰。结合前文所述“敬”且“恕”,要求创作者的心、性、情归于正,达到文章与心术统一之结果。“人”在德性问题上有幽微但不能忽略的弱点,人的心术不可忽视。人之性灵和天相比,变化多且微妙,显示章氏对人心术的忧患,他具体阐释这一弱点对论文著书的影响,关于天、气、人、情间的辩证关系如下:气有阴阳,合乎自然,人生于阴阳交替之间与气变化密切相关;人之情生于性,情感流露自然也分阴阳。论文著书时,人的主观情感变化必因人的阴阳之患而有偏颇,投射于著作中表现为主观偏见。考虑到这些不足,章氏在其文学理论中推演出要修炼德性,使作家或批评家的德性修养投射于临文时的心、性、情,造就当下的感受。
  三、两者之异同比较
  综上各自的“文德”说,其异同表现在:
  相同之处,承继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刘勰论“文德”,渊源是儒家思想。主张通过圣人的作用和对儒家经典的推崇,阐发其“文德”说,提倡文人以儒家伦理规范自身,鼓励文人积极“入世”,将自身投入现实政治中。与之类似,章氏之“文德”亦无法脱离儒家思想。谈“临文必敬”与“论古必恕”正是实践层面儒家思想的运用,与创作者的“诚”与“正心术”相统一。儒家思想的根柢和核心是“仁”,关乎人的德性如何可能这一问题。《文史通义》中有很多对人性和德性的论述,其将“德”作为对人心、性、情进行衡量的出发点进行分析。
  不同在于,刘勰侧重创作者历时性的道德修养,而章氏着重共时性的当下临文感受。前者是在南朝文风浮艳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提出的,为纠正社会上流行的文风不正倾向,探讨作者道德修养与文学作品间的关系。长久的社会文化积淀,加之主体具备的文学才华和优良道德品质的统一,构成创作者的优良素质。就章氏而言,他侧重主体瞬时的、动态的临文态度,是创作者每一次临文时于文辞内融入的主体当下的“敬”“恕”与“诚”态度。人的心灵在每时每刻的当下感受是不同的,由此,章氏之“文德”说很有开创意义,我们可以将每一次的临文感受视为当下的心灵体验,创作和批评主体都要端正心术。
  通过比较研究可总结出,刘勰和章学诚的“文德”说对创作者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创作主体要扎扎实实提升自己的才识,注重提高长期的道德修养,既学习刘勰“君子藏器,待时而动,发挥事业”,亦要学习章氏集主体的心、性、情为一体的当下德性修炼。
  注释:
  ①[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504.
  ②程千帆.文论十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185.
  参考文献:
  [1]张会恩:文德论[J].中国文学研究,1988(03).
  [2](清)章学诚撰;吕思勉评;李永圻,张耕华导读整理:文史通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其他文献
摘 要:“工匠精神”成为2016年的流行语之一,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工匠精神”一词组进行分析,将这一词组的产生机制、语义特征、句法功能、语义泛化和文化意蕴五个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从而对“工匠精神”这一流行语得到一定认识。  关键词:工匠精神;语义特征;句法功能;语义泛化;文化意蕴  作者简介:田王丽,女,山西省汾阳市人,北方民族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
摘 要:日语属于粘着语,它的句子结构与我们熟知的汉语有着极大的不同。句子中词与词的语法关系,词的语法作用,主要不是依靠语序变化,而是依靠助词或者助动词等粘着成分来决定的。日語的助词分为格助词、副助词、接续助词、提示助词等,本论文主要选取格助词中常见的「に」与「と」的交替现象及两者异同进行说明分析。  关键词:格助词;交替现象;「に」与「と」;异同  作者简介:王雪含(1991.11-),女,河南省
伴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西方人的情感表达方式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中国式的含蓄的表达方式开始受到质疑,确实中国传统模式的亲子关系很少用“爱”字来表达,因为在中国式的亲
期刊
堪舆术在古代受到王侯将相甚至是一般的普通百姓选择地基也需要请教堪舆师来作为指导.本文就古代堪舆术的作用来谈论.
所谓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技为核心,以知识和信息的产生、储存、使用、消费为前提的经济,它产生和发展则源于技术进步和知识的创新。目前,知识经济已日益成为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
不久前,加拿大一家华人电视台在“两岸三地”的专栏节目中,对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新精神专门组织了一场讨论。海外华人的此举,令我这个刚到
摘 要: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和我国晚明时期的启蒙思想家李贽在其诗学观上都提出了“童心”一说,由于时代、文化背景的不同,二者的“童心”思想同中存异:华兹华斯在神学光环下以浪漫想象为基础崇尚儿童的美德;李贽则是在封建礼教束缚中以“自然人性”为本追求个性的解放。  关键词:童心;真心;自然人性;美德回归  作者简介:郭瑞茹(1992-),女,河南周口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化与文论。
为确保RAPD结果的重复性和真实性,本文对影响大豆RAPD结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这些因素包括:Taq酶、MgCl2、模板、dNTPs、引物浓度,双引物扩增及热循环数。最终优化的大豆RAPD反应体系为:25ul反应液中,10倍反应
摘 要:日本匠人认真,敬业。讲究极致制作、专门研究,为日本文化、经济发展都做出了巨大奉献。本论文将从日本的长寿企业和日本匠人的实际案例来探究日本匠人文化的精髓所在,取他人之所长,补自己之所短。旨在促进中国企业的发展及质量提升,让认真、执著、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  关键词:日本;匠人文化;敬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G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
摘 要:《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对于中国社会的内在肌理和基因研究的重要作品之一,他对我国传统社会的构成要素和伦理价值进行了深刻解析,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关于我国乡土社会的特点在书中作者进行了深刻剖析,这成为我们探索国民性的重要来源和依据。  关键词:《乡土中国》;乡土社会;国民性  作者简介:王金芙(1990.4-),女,汉,吉林人,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