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学名词溯源

来源 :中国科技术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g_la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学是中国古代科技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和图样名词的厘定映射了中国古代图学的科学成就。这些有关图学的名词,所涉学科甚多,门类甚广,表现了极为深远的图学社会化内容。文章以此为题,探讨了中国古代地图、建筑图、机械制图等图学名词的历史源流。
  关键词:图学,地图,建筑图,机械图,耕织图,源流
  中图分类号:H083;N04;K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78(2014)05-0052-05
  作者简介:刘克明(1950—),男,汉族,武汉人,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图学史、中国技术思想史等。通信方式:[email protected]
  一中国图学的最早文献
  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既有“制器尚象”的论述,又有大量“披图视典”的记载。而最早记载图的文献是《世本》,这部实具其内容,又见其价值的古史著作,“其叙黄帝以来,为古史所录,盖得其实矣”。其中“制作”,即通言之《作篇》,不仅详细记录了远古以来的科技发明以及发明者,也是中国最早记载“图”的发明以及发明者的古代文献。《世本》明确记载“史皇作图”。历代对“史皇作图”的记载及阐述多有注释,汉人宋衷注此,即云:“史皇,黄帝臣也。图,谓画物象也。”
  《周易》“系辞上”中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图”“书”之义,各家释解不一,唐人孔颖达疏此,亦言“辅词之义,未知何从”。又《穆天子传》云:“天子至于昆仑之丘,披图视典,观天子宝器。”此书虽多夸言,然较《山海经》为近实。“披图视典”就反映了图及图样在中国文明的发端及以后的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古代文献中有关图之应用的记载,尚及其他,体现了一以贯之的图学传统。如《宋书·礼志》载刘禅景耀六年(263年),诏为丞相诸葛亮立庙于沔阳。先是所居各请立庙不许。百姓遂私祭之。后有人言于刘禅曰:“自汉兴以来,小善小德,而图形立庙者,多矣。”晋人葛洪(283—363年)《西京杂记》中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又如《旧唐书·礼仪志》载太尉长孙无忌与礼官等奏议,文中有“羲和所掌,观象制图,推步有征,相沿不谬”。
  汉字中有关图样的名词甚多,有地图、建筑图、机械图等,依其专业门类,俱有源流。
  二地图名词的源流
  地图(map),指地表现象的全部或一部分在平面上的缩写,区别于其他图形的特征是,构成地图的数字法则、地图内容的取舍和概括以及符号系统,并反映出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分布与相互关系。地图的出现与发展以及地图科学的形成,在任何文明的历史中都有着翔实的记载,这是与“图像是人类从外界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相关联的。
  中国地图的发展历经早期地图、古典地图和实测地图三个阶段。以图画、神话故事融为一体的早期地图产生在春秋战国以前。《左传·宣公三年》所载“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当为古之地图的滥觞,而后“鼎迁于商”“鼎迁于周”,亦即“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可见,鼎为重器,九鼎之图,三代相传。“远方图物”,即“图写禽兽,画采仙灵”,铸之于鼎。
  《汉书·郊祀志》亦载有:“天地万物所系,象也,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夏德衰,鼎迁于殷;殷德衰,鼎迁于周;周德衰,鼎迁于秦,秦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伏而不见。”
  明人杨慎(1488—1559年)在《山海经补注》“序言”中对“九鼎之图”亦有所及,其云:“神禹既锡玄圭,以成水功,遂受舜禅,以家天下,于是乎收九牧之金以铸鼎。鼎之象则取远方之图,山之奇,水之奇,草之奇,木之奇,禽之奇,兽之奇。说其形,著其生,别其性,分其类;其神奇殊汇骇视惊听者,或见,或闻,或恒有,或时有,或不必有,皆一一书焉。盖其经而可守者具在禹贡;奇而不法者,则备在九鼎。……则九鼎之图,其传固出于终古,孔甲之流也。谓之曰山海图,其文则谓之山海经,至秦而九鼎亡,然图与经存。”杨慎所述与现代对地图的定义,十分相似。清代毕沅(1730—1793年)在《山海经新校正》“序”中也认为:“禹铸鼎象物,使民知神奸,按其文,有图名,有山川,有神灵奇怪之所际,是鼎所图也,鼎亡于秦。”历代学者所述以及《山海经》中“古者土地之图”的图样,都表现了中国文化重视图像的学术传统,其相关的名词流变甚广[1]。
  1. 地图,《管子》一书,详述“地图之常”,其《地图》篇言:“凡主兵者,必先审知地图。轘辕之险,滥车之水,名山通谷经川,陵陆丘阜之所在,苴草、林木、蒲苇之所茂,道里之远近,城廓之大小,名邑废邑困殖之地,必尽知之。地形之出入相错者,尽藏之。然后可以行军袭邑,举措知先后,不失地利。此地图之常也。”可知其“地图之常”,必须涵盖制图综合所形成的信息,运用图绘或符号系统缩绘到平面上的图形。
  2.地域图,相当于地图及建筑图,晋人裴秀(223—271年)《禹贡地域图》“序”云:“今上考禹贡、山海、川流、原隰、陂泽、古之九州及今之十六州,郡国县邑,疆界乡陬,及古国盟会旧名,水陆经路,为地图十八篇。”
  3.方丈图,古代用数学方法绘制的地图,为晋人裴秀所绘,又名地形放大图。《北堂书钞》卷第九十三“图九”载《晋诸公赞》云:“司空裴秀以旧天下大图,用缣八十匹,省视既难,事又不审,乃裁减为方丈图,以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从率数计里,备载名山都邑,王者不下堂而知四方也。”这是制图用比例的最翔实的记载。
  4.守令图,又称天下州县图。宋人沈括(1031—1095年)在1076年开始作此图,历时十二年于1087年完成。《梦溪笔谈》称:“地理之书,古人有《飞鸟图》,不知何人所为。所谓‘飞鸟’者,谓虽有四至里数,皆是循路步之,道路迂直而不常,既列为图,则里步无缘相应,故按图别量径直四至,如空中鸟飞直达,更无山川回屈之差。予尝为《守令图》,虽以二寸折百里为分率,又立准望、牙融、傍验、高下、方斜、迂直七法,以取鸟飞之数。图成,得方隅远近之实,始可施此法,分四至、八到为二十四至,以十二支,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八干、乾坤艮巽四卦名之。使后世图虽亡,得予此书,按二十四至以布郡县,立可成图,毫发无差矣。”可知,守令图为当时最好的全国地图。沈括发展了晋人裴秀的“制图六体”,把原来的四至八到方法的精度大为提高,其法至元、明、清,仍十分广泛地被沿用。   5.木图,相当于地图的模型。沈括《梦溪笔谈》:“予奉使按边,始为木图,写其山川道路。其初遍履山川,旋以面糊木屑写其形势于木案上。未几寒冻,木屑不可为,又熔蜡为之。皆欲其轻,易赍故也。至官所,则以木刻上之。上召辅臣同观,乃诏边州皆为木图,藏于内府。”无疑,沈括发展了裴秀的制图方法,用面糊、木屑、熔蜡制成地形立体图,再复制成木图。木图即地理模型图。
  6.九州图,相当于现今所称的全国地图。《周礼·夏官》:“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述异记》:“鲁班刻石为禹九州图,犹在洛城石室山东北岩中。”
  7. 寰瀛图,古之类似今日之全国地图。李昉《太平广记》卷七四引《慕异记》,陈季卿“常访僧於青龙寺,遇僧他适,因息於暖阁中,以待僧还”,“东壁有寰瀛图,季卿乃寻江南路,因长叹曰:‘得自渭泛於河,游於洛,泳於淮,济于江,达于家,亦不悔无成而归。’”
  8.山海图。明人朱谋垔《画史会要》载:夏禹“巡行四渎,与益,夔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使益图而记之,名曰山海图。”此图早佚,而陶渊明(372—427年)《赞山海经诗》中有:“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可见山海之图,流传甚远,孟浩然(689—740年)诗:“书幌神仙箓,画屏山海图。”
  9.地形图。唐人张彦远(约815—874年)《历代名画记》“叙历代能画人名”,列后汉六人,张衡为其一,又“述古之秘画珍图”有“地形图”为张衡所绘。
  10.舆地图。据《后汉书·光武纪》,建武十五年(39年)太常登等奏议中有:“明亲亲,尊宗庙,重社稷,应古合旧,厌塞众心,臣请大司空上舆地图。”舆图。据《元史·世祖本纪》:“四震大声,大恢土宇,舆图之广,历古所无。”又据《元史·外夷传》:“虽由村之地所系至微,而国家舆图所关甚大。”宋陆游(1125—1210年)《书事》诗:“闻道舆图次第还,黄河依旧抱潼关。”
  11.郡国图。据《旧唐书·宪宗纪》,元和八年(813年)宰相李吉甫(758—814年)进所撰《郡国图》三十卷。
  12.图经,附有地图、图样的方志或地理志。唐王建《题酸枣县蔡中郎碑》诗:“不向图经寻旧见,无人知是蔡邕碑。”宋陆游《戏咏山隐风物》诗:“图经草草尚堪恨,好事他年采此诗。”宋周密(1232—1308年)《齐东野语·徐汉玉》:“行至来宾县,得图,视之,唐严州也。”章炳麟(1863—1936年)《国故论衡·原经中》:“辨图域者有图经。”
  中国古代关于地图的名词尚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地形图”和“驻军图”,晋裴秀的“禹英地域图”,唐贾耽(729—805年)的“海内华夷图”“五岳真形图”,宋代的“华夷图”“禹迹图”“平江图”,元代的“广舆图”,明代的“海图”,清代的“皇舆全览图”、乾隆“内府舆图”“亚洲全图”“西域图志”“世界坤舆全图”等。这些古代地图名词,虽有演变,但其名不去,其泽甚远。
  三建筑图学名词的源流
  “建筑”一词,古称“营造”,亦云“匠作”,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大于鼎彝,早于文献,寿比金石。作为建筑设计和施工根据的建筑图(architectural drawing),是将建筑物的艺术造型、外表形状、内部结构施工设备、地理环境以及其他要求准确而详尽地表达出来,因而,建筑图是建筑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资料。自古迄今,都是如此。
  中国建筑用图的最早记载,见之于《尚书·洛诰》,其云:“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伻来以图及献卜。”“伻来以图”,翔实记录了武王克商之后在洛河流域相宅、兴建都城的情况。古代文献中,甚至还有记载现场画地成图的事实,如《晋书·张华传》:“武帝尝问汉宫室制度,及建章千门万户,华应对如流,听都忘倦,画地成图,左右属目。帝甚以为异。”
  宋郑樵(1104—1662年)《通志略》“艺文四”所载“都城宫苑”有“唐太极大明兴庆三宫图一卷”“洛阳京城图一卷”“长安京城图一卷”“东京宫禁图一卷”“昭陵建陵图一卷”等。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图样的名词,有如下诸端:
  1.明堂图,古代礼制建筑的图样,《史记·孝武本纪》:“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晓其制度。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望无壁,以茅盖,通水,圆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于是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带图。”《旧唐书·礼仪志》:“稽诸古训参以旧图,其上圆下方,复庙重屋,百虑一致,异轸同归。”“汶水之上,独称汉武之图。”
  2.兆域图,为古代墓地设计图样,战国时期中山王墓出土的“兆域图”是至今世界上罕见的早期建筑图样,其线分粗细,规整划一,开制图使用线型的先河。有关建筑图的名词甚多,且分类翔实。《周礼·春官·小宗伯》“卜葬兆”之词,郑注“兆,墓茔域”;《周礼·春官·冢人》中有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之句,郑注“图,谓画其地形及丘垄所处而藏之”。“兆”亦作“垗”。《广雅·释丘》:“垗,葬地也。”兆域图所画的是中山王陵的建筑图样,亦是整个陵墓的设计规划[2]。
  3.宫苑图,古代宫殿园林的设计图样。《元史·外夷传》:“大德五年二月,太傅完泽等奏,安南来使邓汝霖窃画宫苑图本,私买舆地图及禁书等物,又抄写陈言征收交趾文书,及私记北边军情及山陵等事宜,遗使持诏,责以大义。”
  4.小样图,为古代建筑图。据宋人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刘文通,京师人,善画楼台屋木,真宗时入图画院为艺学,大中祥符初,上将营玉清昭应宫,勅文通先立小样图,然后成葺。”
  5.学堂图,为古代学校建筑图样。《旧唐书·经籍志·杂传类》有“益州文翁学堂图一卷。”此图已佚,内容不详。但文翁办学,确有其事。
  6.图本,为古代图样专辑的名称。《迷楼记》载,炀帝顾诏近侍曰:“今宫殿虽壮丽显敞,苦无曲房小室,幽轩短槛,若得此则吾期老于其中也。近侍高昌奏曰:臣有友项升,浙人也,自言能构宫室。翌日诏而问之,升曰:臣乞先进图本,后数日进图,帝览大悦。”又唐王建(847—918年)宫词:“教觅勋臣写画本,长将殿里作屏风。”   “建筑”一词的翻译,引自日本,逮自现代,而后约定俗成,在西方通称“architecture”,拼法虽异,其源盖出希腊。“archi”谓“首领”,“Architect”谓“建筑师”,“architecture”恰恰是中国的“大匠之学”“营造学”,或省称为“匠学”“匠作学”。故“建筑图”一词,古来无有,譬之宋人李诫(?—1110年)奉敕编撰的《营造法式》,备有古代营国筑室、木作制度及各种制度详图,皆为匠氏绳墨所寄。书中蒐集图案,不称建筑图而统称图样,并依不同制度云“壕寨制度图样”“石作制度图样”“大木作制度图样”“小木作制度图样”“雕木作制度图样”“彩画作制度图样”“刷饰制度图样”等等,可见古代建筑专业化分工在图样绘制技术上的表现[3]。
  而且,《营造法式》中有关建筑制图的专业名词有“正样”“图样”“侧样”“杂样”等,其定义准确,实用性强,在建筑技术工程中一直沿用至今,可见宋代图样定名的科学性。
  四机械制图名词的源流
  机械技术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荦荦之大者。随着简单运输机械的产生,中国最早的机械制图(mechanical drawing),在夏商时代就已经出现了。生产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为早期机械和机械制图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机械图样是机械工程技术中的技术文件,也是进行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宋人苏颂(1020 —1101年)奉敕编撰的《新仪象法要》中的机械图,反映了中国古代机械制图技术的全貌,无论是制图方法、绘制技术,抑或制图标准,都达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代机械制图,流播甚广,名称甚多,诸如车辆、舟船、器械、天文仪器等等。
  1.器械图,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述古之秘画珍图》载有“鲁班攻战器械图”。
  2.游仪图,为天文仪器图。见《旧唐书·历志一》:“开元中,僧一行,精诸家历法”,“玄宗召见,令造新历,遂与星官梁令瓒先造黄道游仪图,考校七曜行度,准周易大衍之数。别成一法。”
  3.简仪图,为天文仪器图。《金史·章宗纪》:承安四年(1199年),“癸未,奉职丑和尚进浮漏水称影仪简仪图,命有司依式造之”。“依式造之”,说明此图不仅是一般的图样,而是施工制作的技术依据。
  4.卤簿图,即古代信仗所用器具图式。《元史·英宗纪》:延祐七年(1320年),“辛未,拜住进卤簿图,帝以唐制用万二千三百人耗财,乃定大驾为三千二百人,法驾二千五百人”。《名贤画录》:“阎立本职贡卤簿等图,与立德同制。”《宋绶景祐卤簿图记序》:“先标其形制”,“纤悉无漏”。
  5.浑天图,即古代天文仪器的图样。《三国志·陆绩传》:“虽有军事,著述不废。作浑天图,注易释玄,皆传于世。”《元史·天文志》:“汉言浑天图也,其制以铜为丸,斜刻日道交环度数于其腹,刻二十八宿,形于其上,外平置铜单环,刻周天度数,列于十二辰位以准地,而侧立单环二,一结于平环子午,以铜丁象南北极,一结于平环之卯酉,皆刻天度。”《画史》:“涟漪兰氏收晋画浑天图。”《新唐书·历志二》:李淳风“为木浑图,以测黄道”。
  6.仰覆图,据《元史·郭守敬传》:“守敬首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又作作仰规覆矩图,异方浑盖图,日出入永短图,与上诸仪,互相参考。”
  7.舟车图,据宋人刘道醇《圣朝名画评》:“蔡润,建康人,善画舟船及江河水势。随李煜赴朝,籍为八作司赤白匠,太宗尝鉴润舟车图,因问画者名氏,左右进曰:‘实八作匠人蔡润笔也。’上亦悟曰:‘首江南归命者耶。’遽召入图画院为待诏,敇画楚襄王游江图,尤为精备,上嗟异久之。”
  古代器物方面,尚有博古图等。如宋王应麟(1123—1296年)《玉海》:“宋元符间作《宣和殿博古图》。”“礼器图”见《玉海》:“至和元年王洙上周礼器图。”“考古图”见《玉海》:“吕大临有《考古图》。”这些机械器物方面的图学名词沿用千载,直至今日,实现了古今对接的历程[4]。
  五结语
  图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因素,也是进行科技思维的重要形式之一。从古代文献中有关图的名词及其应用,得出以下的结论:
  1.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图学传统的国度。传于后世之图,有琢之于盘盂之述,有铭之于钟鼎之载。而其图和图样名称的厘定,是以语言文字作为基础的。中国古代图样的名词,“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且学科甚多,门类甚广,表现了极为丰富的图学社会化的内容。这些图样名词的确定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在学科发展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具有特定的规则和范例,它是中国古代图学及制图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
  2.图学是人类智慧与创造能力的结晶,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生活都离不开图学。在工程技术中,图学之用,审曲面势,自昔而今,莫不皆然。因此,图学名词的定名,一直是科技发展一项支撑性的系统工程。中国古代的图学名词,无论是地图,还是建筑图、机械图的定名,都严格地遵循了单一、专用的单义性原则,也体现了科学性原则。
  3.正是这些图学专业名词,构成了古代图学的技术系统,也为图学在古代社会中的传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很多图学名词定义准确,实用性强,沿用至今,这也反映了其定名的科学性。明清以降,西方图学传入,在翻译西方图学著作中,东西方学者尽量采用中国“固有格致”之词语,毫无误解之虞,更体现了古代文献中有关图与图样名词所具有的现代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研究所地学史组.中国古代地理学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2] 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河北省平山县战国时期中山国墓葬发掘简报[J].文物,1999:1-13.
  [3] 张良皋.匠说七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
  [4] 吴继明.中国图学史[M].北京: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25-58.
其他文献
对原甲酸三乙酯合成工艺中微量水分脱除进行研究,以正交实验的方式,了解最佳脱水状态。经实验证明,将丙三醇作为脱水剂极具适用性,能够达到良好的脱水效果,而原甲酸三乙酯的损失相
国家对环保要求的逐渐提高,大部分锅炉厂针对烟气处理系统都进行了深入改造。随即而来出现硫酸铵浆液结晶差,液态氨损耗大,脱硫塔喷头堵塞,脱销系统中氨水浓度较低以及氮氧化
美国高校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演化丰富。院校和专业认证重在保障办学与办专业的基本质量,学情调研重点检测受教育者学生群体自身的教育体验与收获,质量问责制度重在向利益相关者
气体净化过程中采用的技术种类有很多,超重力技术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种,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针对超重力技术在脱除H2S、SO2、NOX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目
<正>品牌是最好的传播媒介之一。全国上下需要特别重视培育和推广中国国家品牌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纸包装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离不开国家品牌建设,需要不断重视培
期刊
11月3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和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共同主办的“2015年绿色印刷推进会”在北京召开,并通过互联网向全国进行直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王岩镔发表了题为“厚植绿色印刷 加快转型升级”的主旨报告,总结了“十二五”期间实施绿色印刷取得的显著成效,并就绿色印刷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  推进会上还发布了《2015年实施绿色印刷成果报告》《2015年绿色印刷调查报告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超小和超大的数字不断突破极限,常用的数词,尤其是超大的数词,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本文结合某催化装置如何防止催化剂磨损,从平面布置、管道走向、设计选材、施工要求等方面进行催化剂管线的配管设计。
AutoCDA是美国Autodesk公司开发的通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包,是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辅助人们对产品或工程进行设计、修改及显示输出的一种设计方法.它具有易掌握、使用方便
海德堡集成解决方案,因为专业,所以更好在网络印刷市场,胶印与数码印刷的盈亏平衡点大致在150~300印/单(A3幅面,133g/m2,4色),而据调查,印数从0到3000以上的活件都不在少数,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