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乎是一夜间,沉寂多年的“广州南沙新区”再次浮出水面。9月下旬以来,广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借各种机会,为开发南沙新区频频“吹风”,并为此组织了处级以上全体干部的读书学习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9月28日,《南沙新区总体概念规划》(下称《概念规划》)正式公布,释放出的政策信号引发各方关注。
南沙位于珠江出海口,行政区划面积540平方公里,隶属广州市。上世纪80年代,港商霍英东看中这块位于出海口的处女地,启动了南沙开发的第一波热潮。但因其与广州传统市中心距离较远,开发进程走走停停。截至目前,广州市区仍没有直达南沙的公交线。地铁4号线号称连接南沙,但历经一个小时的地下穿行后,人们只能在地铁口见到搭客的摩托车和漫天黄土。
求解“新广州”
在漫天黄土中,10月11日上午,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南沙新区开发建设现场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发表了长达一小时的定位阐述,回应了近一个月来关于“国庆后广东省委将为南沙发展定调”的传闻。
汪的长篇讲话从广州市、广东省、经济区位、国际和全球竞争四个层面对南沙做了定位阐述,“国家中心城市重要战略支点”、“转型升级杠杆”、“粤港澳合作桥头堡”是其中的关键词。
在今年年初公布的国家、广东省两级“十二五”规划中,广州未来五年将以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为战略重点。作为这一目标的支撑,南沙新区将打造成“内地连接港澳的商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教育培训基地、临港产业配套服务合作区”。
“国家中心城市是这一届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战略,南沙新区开发是重要战略支点。结合这样的战略规划,南沙新一轮开发规划可谓刚刚起步。我们正在《概念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力争成为国家级新区。”10月12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新闻信息处负责人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些“利好”只是事实的一面。10月10日,接受记者采访的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透露,胡锦涛总书记8月借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之机对广州的视察,对广州触动很深。
“北、上、广、深”原本是民间根据房价定义的一个概念,现在被区域经济研究者使用为区域经济领头羊的代名词。不过,这几年,由于广州发展速度相对“北、上、深”滞后,已有观点认为广州应被“剔出”四大核心城市。
“总书记视察时也引用了(北、上、广、深)这个提法,进而询问广州市领导,广州下一个五年发展的动力是否强劲?”刚刚从《南沙新区总体概念规划》的编制工作中暂时抽身的彭澎对记者说。
这一提问迅速引起当政者的反响。在前述专题组织生活会上,广州市市长万庆良就向参加会议的高级干部抛出三大“难题”:广州为何没有形成全国知名的支柱产业?广州相比深圳为何没有迎合粤港澳深度合作的积极战略?广州为何会成为华南第一“堵城”?
参加会议的广州市国际投资促进中心主任曹智聪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上述三大难题看似无关联,却引导此后的讨论逐渐聚焦于创新空间。“广州现有的产业结构和地域空间,都不足以支撑广州‘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曹智聪透露。
在10月11日的现场会上,汪洋提出通过南沙大开发“再造一个新广州”的期望。彭澎解析道,汪洋提出的“新广州”有三个层面的意义:首先是城市规划上的“新广州”——南沙有望从目前的城市副中心提升为主城区;其次是经济总量上的“新广州”——伴随着南沙的开发建设,广州的经济总量可望翻番;再就是城市发展形态上的“新广州”——依托转型升级,南沙被寄望发展智慧型新广州。
南沙大开发由此成为“新广州”战略的支点。
第三个“国家级新区”?
目前的区域经济发展,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领头羊的拉动。“浦东新区是长三角的马车,滨海新区带动了黄渤海地带,只有珠三角缺乏相应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新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
“国家级新区往往集合了发展空间优势、国家级政策优势、创新引领优势等,对区域经济促进作用非常明显。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走在前沿的广州市,以前没有这样的国家级新区,但现在需要这样的国家级新区。”上述广州市政府办公厅新闻信息处负责人说。
2011年以来,珠三角已有前海、横琴两大国家级新区先后获批,中央政府是否能接受一省再有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对此,广东省政府决策顾问、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教授不太看好。“南沙的最大支点是什么?是粤港澳合作吗?要知道前海、横琴都提出了这个支点。在全国范围内,已有滨海、浦东、两江等国家级新区,中央政府不得不做全局考虑和政策平衡。”
但据彭澎透露,广州市对南沙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仍有很大把握。他说,与前海、横琴相比,南沙的面积广阔,500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丰富,且居珠三角的几何中心,空间更大。而且,广州拟在南沙全面深入推广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并且获得了省政府的直接表态支持,较之前海、横琴相对集中于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有更大吸引力。
南沙新一轮大开发的第一步,应是行政区划的再扩容。10月11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一位人士向记者透露,南沙北拓计划已经获得多方会签,原属番禺区的大岗、榄核、东涌三镇合计256.21平方公里将划归南沙新区管辖,相关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已准备上报国务院批复。“滨海新区等国家级新区都有上千平方公里的管辖地域。”
重修产业模块
“关键还是定位。南沙已经在工业城、生态城、服务城之间摇摆了30年。”南沙新区前身——南沙开发区一位已退休的老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这位老领导回忆,霍英东从进入南沙之初,就与广州市方面在南沙开发的定位上有很多分歧。“霍英东提出打造海滨城市、低碳湾区的超前理念,并投资了高尔夫、会展、酒店、游艇会等项目。但2000年以后,广州市政府开始对南沙新区‘适度重工业化’,积极引入汽车(广汽丰田)、造船(中船集团)、钢铁、石油化工等项目,要带动南沙经济快速发展。”
这种思路引导南沙以本区GDP年均增长超20%的速度大发展,也对南沙这个珠江入海口的环境容量形成很大考验。2007年,总投资达600亿元的中科(科威特)合作石化项目一度确定落户南沙,但遭到穗港两地反对,该石化项目在2009年最终改址。
“南沙那时已经是广州未来发展战略的重地,它的这种歧路态势引发了不少质疑。”林江告诉记者。
“滨海生态新城”随后成为广州官方对南沙发展的定位之一。这一定位也被汪洋10月11日的现场讲话所引用。与此前不同的是,“汪洋书记为滨海新城加上了生态、智慧及休闲为特色的定语,更加清晰了。”上述广州市政府办公厅新闻信息处负责人解读说。
“如果是这样的话,南沙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可能面临大改变。”王一鸣分析认为,上述定位越来越清晰,“服务城”将逐渐成为主流,南沙已颇具规模的制造业集群要在未来的南沙新区产业结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改变不可避免。
截至目前,对南沙新区的产业发展模块仍无来自权威部门的准确定义,依稀可循的信息来自此前密集的各类吹风会上广州市领导的讲话。比如,曹智聪透露,申建国家自由贸易区可能是发展方向之一。“广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提交的调研报告分析认为,南沙应积极争取旅游购物免税制度,建立免税商品购物区。同时,积极向国务院申请离岸贸易和离岸金融试点,发展加工贸易结算中心业务等等。”
对此,林江教授认为,“不是不可行,更多要看中央政府的政策力度。”据其统计,中国目前已建立19个功能属性与自由贸易园区较为接近的国家级保税区,但这些保税区仍是“境内关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与国际上通行的“境内关外”的自由贸易园区还有较大差距。
南沙位于珠江出海口,行政区划面积540平方公里,隶属广州市。上世纪80年代,港商霍英东看中这块位于出海口的处女地,启动了南沙开发的第一波热潮。但因其与广州传统市中心距离较远,开发进程走走停停。截至目前,广州市区仍没有直达南沙的公交线。地铁4号线号称连接南沙,但历经一个小时的地下穿行后,人们只能在地铁口见到搭客的摩托车和漫天黄土。
求解“新广州”
在漫天黄土中,10月11日上午,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南沙新区开发建设现场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发表了长达一小时的定位阐述,回应了近一个月来关于“国庆后广东省委将为南沙发展定调”的传闻。
汪的长篇讲话从广州市、广东省、经济区位、国际和全球竞争四个层面对南沙做了定位阐述,“国家中心城市重要战略支点”、“转型升级杠杆”、“粤港澳合作桥头堡”是其中的关键词。
在今年年初公布的国家、广东省两级“十二五”规划中,广州未来五年将以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为战略重点。作为这一目标的支撑,南沙新区将打造成“内地连接港澳的商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教育培训基地、临港产业配套服务合作区”。
“国家中心城市是这一届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战略,南沙新区开发是重要战略支点。结合这样的战略规划,南沙新一轮开发规划可谓刚刚起步。我们正在《概念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力争成为国家级新区。”10月12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新闻信息处负责人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些“利好”只是事实的一面。10月10日,接受记者采访的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透露,胡锦涛总书记8月借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之机对广州的视察,对广州触动很深。
“北、上、广、深”原本是民间根据房价定义的一个概念,现在被区域经济研究者使用为区域经济领头羊的代名词。不过,这几年,由于广州发展速度相对“北、上、深”滞后,已有观点认为广州应被“剔出”四大核心城市。
“总书记视察时也引用了(北、上、广、深)这个提法,进而询问广州市领导,广州下一个五年发展的动力是否强劲?”刚刚从《南沙新区总体概念规划》的编制工作中暂时抽身的彭澎对记者说。
这一提问迅速引起当政者的反响。在前述专题组织生活会上,广州市市长万庆良就向参加会议的高级干部抛出三大“难题”:广州为何没有形成全国知名的支柱产业?广州相比深圳为何没有迎合粤港澳深度合作的积极战略?广州为何会成为华南第一“堵城”?
参加会议的广州市国际投资促进中心主任曹智聪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上述三大难题看似无关联,却引导此后的讨论逐渐聚焦于创新空间。“广州现有的产业结构和地域空间,都不足以支撑广州‘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曹智聪透露。
在10月11日的现场会上,汪洋提出通过南沙大开发“再造一个新广州”的期望。彭澎解析道,汪洋提出的“新广州”有三个层面的意义:首先是城市规划上的“新广州”——南沙有望从目前的城市副中心提升为主城区;其次是经济总量上的“新广州”——伴随着南沙的开发建设,广州的经济总量可望翻番;再就是城市发展形态上的“新广州”——依托转型升级,南沙被寄望发展智慧型新广州。
南沙大开发由此成为“新广州”战略的支点。
第三个“国家级新区”?
目前的区域经济发展,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领头羊的拉动。“浦东新区是长三角的马车,滨海新区带动了黄渤海地带,只有珠三角缺乏相应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新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
“国家级新区往往集合了发展空间优势、国家级政策优势、创新引领优势等,对区域经济促进作用非常明显。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走在前沿的广州市,以前没有这样的国家级新区,但现在需要这样的国家级新区。”上述广州市政府办公厅新闻信息处负责人说。
2011年以来,珠三角已有前海、横琴两大国家级新区先后获批,中央政府是否能接受一省再有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对此,广东省政府决策顾问、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教授不太看好。“南沙的最大支点是什么?是粤港澳合作吗?要知道前海、横琴都提出了这个支点。在全国范围内,已有滨海、浦东、两江等国家级新区,中央政府不得不做全局考虑和政策平衡。”
但据彭澎透露,广州市对南沙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仍有很大把握。他说,与前海、横琴相比,南沙的面积广阔,500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丰富,且居珠三角的几何中心,空间更大。而且,广州拟在南沙全面深入推广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并且获得了省政府的直接表态支持,较之前海、横琴相对集中于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有更大吸引力。
南沙新一轮大开发的第一步,应是行政区划的再扩容。10月11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一位人士向记者透露,南沙北拓计划已经获得多方会签,原属番禺区的大岗、榄核、东涌三镇合计256.21平方公里将划归南沙新区管辖,相关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已准备上报国务院批复。“滨海新区等国家级新区都有上千平方公里的管辖地域。”
重修产业模块
“关键还是定位。南沙已经在工业城、生态城、服务城之间摇摆了30年。”南沙新区前身——南沙开发区一位已退休的老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这位老领导回忆,霍英东从进入南沙之初,就与广州市方面在南沙开发的定位上有很多分歧。“霍英东提出打造海滨城市、低碳湾区的超前理念,并投资了高尔夫、会展、酒店、游艇会等项目。但2000年以后,广州市政府开始对南沙新区‘适度重工业化’,积极引入汽车(广汽丰田)、造船(中船集团)、钢铁、石油化工等项目,要带动南沙经济快速发展。”
这种思路引导南沙以本区GDP年均增长超20%的速度大发展,也对南沙这个珠江入海口的环境容量形成很大考验。2007年,总投资达600亿元的中科(科威特)合作石化项目一度确定落户南沙,但遭到穗港两地反对,该石化项目在2009年最终改址。
“南沙那时已经是广州未来发展战略的重地,它的这种歧路态势引发了不少质疑。”林江告诉记者。
“滨海生态新城”随后成为广州官方对南沙发展的定位之一。这一定位也被汪洋10月11日的现场讲话所引用。与此前不同的是,“汪洋书记为滨海新城加上了生态、智慧及休闲为特色的定语,更加清晰了。”上述广州市政府办公厅新闻信息处负责人解读说。
“如果是这样的话,南沙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可能面临大改变。”王一鸣分析认为,上述定位越来越清晰,“服务城”将逐渐成为主流,南沙已颇具规模的制造业集群要在未来的南沙新区产业结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改变不可避免。
截至目前,对南沙新区的产业发展模块仍无来自权威部门的准确定义,依稀可循的信息来自此前密集的各类吹风会上广州市领导的讲话。比如,曹智聪透露,申建国家自由贸易区可能是发展方向之一。“广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提交的调研报告分析认为,南沙应积极争取旅游购物免税制度,建立免税商品购物区。同时,积极向国务院申请离岸贸易和离岸金融试点,发展加工贸易结算中心业务等等。”
对此,林江教授认为,“不是不可行,更多要看中央政府的政策力度。”据其统计,中国目前已建立19个功能属性与自由贸易园区较为接近的国家级保税区,但这些保税区仍是“境内关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与国际上通行的“境内关外”的自由贸易园区还有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