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日益加剧,老年人占内科住院患者的比例越来越大,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方法:老年患者的输液护理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护理措施,通过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结果:掌握穿刺技巧,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加强穿刺部位的固定,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拔针技巧,减少并发症等。结论:有效提高了输液安全,减少护理差错及纠纷发生,提高了满意度。
关键词 老年人 输液 护理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日益加剧,老年人占内科住院患者的比例越来越大,内科老年患者大多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一年之中反复多次住院,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血管硬、脆、滑,静脉穿刺困难,皮肤松弛血管不易固定,输液中途容易发生漏针。老年人机体反应功能减退,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不易及时发现。针对这些问题,为提高输液安全,减少护理差错及纠纷发生,提高满意度,本科根据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他们在输液过程中感到安全和舒适,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老年人易有失落感和孤独感,自尊心极强,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下降,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士应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治疗前向患者说明输液的目的、药名、药物的主要作用和不良反应,全天总输液量,用药次序,大约需要多长时间,以及每一种药的输注速度,使患者在治疗前即对整个治疗过程有全面详细的了解,态度要亲切和蔼。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临床上发生的护理差错事故大部分源于查对不力,所以,查对制度在防范医疗事故中尤为重要。穿刺前采取“呼唤应答法”,护士先呼唤患者的姓名,待患者应答后,再进行查对的方法,避免差错的发生。
掌握穿刺技巧,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
静脉穿刺针的选择:老年人心肺功能都发生退行性变化,除特殊药物需快速静滴采用大号针头外,一般均建议采用5.5号针头,以便于控制滴速又可减轻穿刺的疼痛感。
静脉血管的选择:老年人由于输液速度慢、时间长,易感到疲劳,有的人会出现肌肉不自主运动,因此在挑选血管时,应选择比较舒适又利于活动的部位,如手背、足背、小臂背等,应避免在关节部位。
输液技巧:①扎止血带前,用双手自下而上按摩穿刺的肢体,使血液集中在肢体末端,血管明显暴露,便于穿刺。②天气寒冷时,对穿刺部位局部按摩或输液前30分钟用热水袋热敷可减少血管痉挛,使血管充盈。③适当延长扎止血带的时间使血管充盈,一般以60~90秒为宜。④对活动度大的血管,须用左手握住患者的注射部位,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以2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快速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进入少许,用输液贴固定[1]。⑤负压进针穿刺:冬季老年患者血管收缩,血流速度慢,血液对血管内壁压力降低,静脉穿刺时血液因压力低而不能快速射出,表现为穿刺成功后针尾部看不到回血,临床操作中,护理人员常挤压头皮针软管促进回血,当穿刺针刺入皮下,松开输液器开关,进入血管后也能迅速见到回血。
穿刺部位的固定
老年人皮肤松弛,可增加胶布将穿刺部位固定牢固,并用夹板固定穿刺肢体以免滑脱,老年人对疼痛肿胀感觉不敏感,很少自主在早期发现漏针,故穿刺成功后应用透明通气胶带固定穿刺点,该胶带粘贴牢固且透明,易于观察穿刺局部情况。
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减退,对疼痛等各种症状反应迟钝,所以护士应加强巡视。一般要求30分钟巡视1次,如使用特殊药物时增加巡视次数并做好巡视记录,对上卫生间回来的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注射部位,防止回血、堵针、漏针现象。
掌握拔针技巧,减少并发症
拔针时机的选择:为防止药物浪费,尊重老年人的消费心理,建议等瓶内液体全部结束,茂菲氏滴管内液面下降或开始下降时拔针合适。
拔针手法选择:静脉输液完毕,先拔出针头后再用无菌棉签按压,使针头在没有压力情况下退出管腔,可减轻甚至祛除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2],患者的疼痛反应明显低于先用无菌棉签按压后拔针的方法。
拔针后按压部位及按压时间的告知:护士拔针后应告知静脉穿刺时,针尖在皮下前行少许后才进入血管,则在皮下与血管壁上共有2个针眼,拔针后若只按压皮肤进针点,血管壁进针点未按压,血液将流至皮下形成局部血肿或瘀斑,叮嘱患者沿穿刺部位的走向进行按压,同时因老年患者凝血功能减退,建议按压时间适当延长,一般要求5~10分钟,且拔针后切忌边按压边揉搓。
多数老年患者身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由于长期承受病痛的折磨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精神变化。在静脉穿刺时不但需要力求一针见血,还要用关心的语言、轻柔体贴的操作,可以提升患者对咱们护理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使患者得到及时、安全、可行的治疗。而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可有效防止各种输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郭建林,叶虹,姚莉君.输液室护士对老年患者静脉注射成功的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17:1604.
2 吴胜梅,王金明.影响静脉穿刺的相关因素.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73-74.
关键词 老年人 输液 护理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日益加剧,老年人占内科住院患者的比例越来越大,内科老年患者大多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一年之中反复多次住院,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血管硬、脆、滑,静脉穿刺困难,皮肤松弛血管不易固定,输液中途容易发生漏针。老年人机体反应功能减退,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不易及时发现。针对这些问题,为提高输液安全,减少护理差错及纠纷发生,提高满意度,本科根据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他们在输液过程中感到安全和舒适,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老年人易有失落感和孤独感,自尊心极强,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下降,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士应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治疗前向患者说明输液的目的、药名、药物的主要作用和不良反应,全天总输液量,用药次序,大约需要多长时间,以及每一种药的输注速度,使患者在治疗前即对整个治疗过程有全面详细的了解,态度要亲切和蔼。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临床上发生的护理差错事故大部分源于查对不力,所以,查对制度在防范医疗事故中尤为重要。穿刺前采取“呼唤应答法”,护士先呼唤患者的姓名,待患者应答后,再进行查对的方法,避免差错的发生。
掌握穿刺技巧,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
静脉穿刺针的选择:老年人心肺功能都发生退行性变化,除特殊药物需快速静滴采用大号针头外,一般均建议采用5.5号针头,以便于控制滴速又可减轻穿刺的疼痛感。
静脉血管的选择:老年人由于输液速度慢、时间长,易感到疲劳,有的人会出现肌肉不自主运动,因此在挑选血管时,应选择比较舒适又利于活动的部位,如手背、足背、小臂背等,应避免在关节部位。
输液技巧:①扎止血带前,用双手自下而上按摩穿刺的肢体,使血液集中在肢体末端,血管明显暴露,便于穿刺。②天气寒冷时,对穿刺部位局部按摩或输液前30分钟用热水袋热敷可减少血管痉挛,使血管充盈。③适当延长扎止血带的时间使血管充盈,一般以60~90秒为宜。④对活动度大的血管,须用左手握住患者的注射部位,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以2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快速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进入少许,用输液贴固定[1]。⑤负压进针穿刺:冬季老年患者血管收缩,血流速度慢,血液对血管内壁压力降低,静脉穿刺时血液因压力低而不能快速射出,表现为穿刺成功后针尾部看不到回血,临床操作中,护理人员常挤压头皮针软管促进回血,当穿刺针刺入皮下,松开输液器开关,进入血管后也能迅速见到回血。
穿刺部位的固定
老年人皮肤松弛,可增加胶布将穿刺部位固定牢固,并用夹板固定穿刺肢体以免滑脱,老年人对疼痛肿胀感觉不敏感,很少自主在早期发现漏针,故穿刺成功后应用透明通气胶带固定穿刺点,该胶带粘贴牢固且透明,易于观察穿刺局部情况。
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减退,对疼痛等各种症状反应迟钝,所以护士应加强巡视。一般要求30分钟巡视1次,如使用特殊药物时增加巡视次数并做好巡视记录,对上卫生间回来的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注射部位,防止回血、堵针、漏针现象。
掌握拔针技巧,减少并发症
拔针时机的选择:为防止药物浪费,尊重老年人的消费心理,建议等瓶内液体全部结束,茂菲氏滴管内液面下降或开始下降时拔针合适。
拔针手法选择:静脉输液完毕,先拔出针头后再用无菌棉签按压,使针头在没有压力情况下退出管腔,可减轻甚至祛除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2],患者的疼痛反应明显低于先用无菌棉签按压后拔针的方法。
拔针后按压部位及按压时间的告知:护士拔针后应告知静脉穿刺时,针尖在皮下前行少许后才进入血管,则在皮下与血管壁上共有2个针眼,拔针后若只按压皮肤进针点,血管壁进针点未按压,血液将流至皮下形成局部血肿或瘀斑,叮嘱患者沿穿刺部位的走向进行按压,同时因老年患者凝血功能减退,建议按压时间适当延长,一般要求5~10分钟,且拔针后切忌边按压边揉搓。
多数老年患者身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由于长期承受病痛的折磨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精神变化。在静脉穿刺时不但需要力求一针见血,还要用关心的语言、轻柔体贴的操作,可以提升患者对咱们护理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使患者得到及时、安全、可行的治疗。而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可有效防止各种输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郭建林,叶虹,姚莉君.输液室护士对老年患者静脉注射成功的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17:1604.
2 吴胜梅,王金明.影响静脉穿刺的相关因素.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