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我演讲的主题经常围绕传统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行,随着近几年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企业需要被重新定义,当然企业文化也需要重新定义。
过去的企业文化,其形式更像是自上而下的洗脑。传统的企业通过企业文化的作用,让员工疯狂地工作,最大限度地帮助老板优先致富。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时代,在80后、90后已经逐渐成为企业员工主体甚至管理者的情况下,传统企业文化有必要改一改了。对于这个人群来说,他们和60、70后有明显的不一样,他们不喜欢说教,而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由此,如果我们不重新定义企业文化,那我们的企业文化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关于文化的释义
回到文化的本源去解释文化的定义,通过文化的含义和对全球优秀企业的展望,就可以理解企业文化原本的含义和重新定义企业文化的意义所在。关于“文化”《新华字典》的解释为,文化就是一切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综合。文化名人易中天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就是文明,“文”就是文明,“化”就是传播,“文化”就是传播文明。
再回归到汉字的本源上。我从1981年开始练习毛笔字,搞篆刻,也发表过一些作品。写了三十多年字,我对汉字有特殊的感情。汉字有六种构成方法,相传是黄帝委派仓颉造汉字 ,汉字的本源是象形,是表意的字,而西方的文字是表音的字。也有人说,汉字是鸟兽的足迹,西方的文字来源于鸟兽的鸣叫,所以西方文字是拼音文字,而我们是象形文字。《说文解字》上更是讲到“文”是交错的比划,就像鸟踩在沙滩上交叉的脚印一样。对应现代汉字,就是纹路的纹,纹身的纹,花纹的纹。
在罗马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产生之前,台湾用的拼音叫注音字母,大陆用的罗马字母叫汉语拼音,是一九二几年开始研创,到了一九五几年才在全国推广的。在此之前《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上汉字是用反切注音法,即用前一个字母的声母,加第二个汉字的韵母组成这个字。实际上,《康熙字典》和《说文解说》对古汉语的注音用的都是反切注音法。
“化”字在《说文解字》中指的是“教行也”,即我教你走路。同“文”连在一起,一个是花纹,一个是教你走路。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看“化”的右边部分,“匕首”的“匕”,实际上甲骨文、金文、小篆都不是“匕”。再往下看,“匕”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等求之”。“等求之”不是刀的意思,而是尺的意思。“上所施下所效”才叫教,教的结果是什么呢?是“从”。回过头去看,“化”在老的甲骨文和金文的写法是一个正“人”,一个倒“人”,通过教育、由表及里讲道理,让这个倒“人”变成正“人”,变成“从”,把那个倒“人”改造成正“人”了。《说文解字》解释“随行也”,即把一个倒“人”转化成一个正“人”,变成两个正“人”了。
我們的国家、企业、组织甚至一个团队,需要把自己的文化、理念和追求,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以身示范地传播给别人,让别人成为追随者,这就是文化的本意。任何一个领导者,不管是什么样的组织,都需要率先垂范,改变自己。
为什么要重构企业文化
为什么要重构文化呢?我认为是市场的需要、信息时代的需要以及当下和未来的需要。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一书中,讲述了谷歌公司的实际案例,很多内容值得我们深思。书中说,未来的企业一定要率先变革,以适应未来的市场形势和全球化的趋势。如果不变革就有可能被淘汰。
谷歌的文化很有意思。作为全球顶尖的企业,在谷歌上班可以随便穿,身着睡衣脚穿拖鞋上班的人大有人在。甚至有员工可以不到公司上班,不需要打卡。如果有人想在墙上挂一副自己喜欢的画,别说挂,就是在墙上画画都可以。在谷歌,为了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它的考勤制度、穿衣制度、文化制度,很多都和其他企业不一样。
在过去,企业要有一个不错的产品,投入大量广告费,建立强大的渠道,就有可能把产品做成畅销品。可在现在,这些已经过时了。以前的管理者都认为,品牌和营销力量可以帮助不尽如人意的产品成为畅销品,但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企业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垄断信息。互联网时代的监督作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产品的品牌。当代或者未来的客户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越来越重视市场营销和品牌公关的作用。
亚马逊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贝佐斯说以前人们要花30%的精力打造优质产品和服务,70%的精力用来大肆宣传,现在正好相反。由此,重构企业文化成为当务之急。
未来企业应如何驱动员工?
通常三流企业抓经营,二流企业抓管理,一流企业抓文化。就员工而言,与其抓他们,不如让他们自己驱动自己。未来企业怎么样抓住员工的心,用事后激励,严格地考勤制度、大奖大罚,那样去管理企业吗?还是我们把攻心为上作为新的准则?《孙子兵法》讲“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不跟别人打仗让对方投降是最好的。我们可不可以把这个用作企业文化呢?
在《重新定义企业》这本书里提出了颠覆企业最关键的理念。传统企业是公司雇用员工,现代企业或未来将是员工使用企业的公共服务,企业给员工、创业者提供系统配套服务。员工成了创业者,成为市场和企业的主体。
现代企业中,谁变革得早,谁就会经营得更好,谁变革得晚,谁面临的风险就会越大。传统企业是通过降低用工成本取得盈利和优势的,而新企业是通过员工自激励创造出更好的产品与服务的。
全球著名的市场权威菲利普·科特勒说,要想在竞争中得胜,就两条最基本:低成本和差异化。低成本就是更少的花费,而差异化就是品牌战略。但被颠覆重构的企业不是这样,他们主张给优秀的员工超长回报,以激励他们为企业创造的超长利润。
为什么有海底捞你学不会的说法,看过《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CEO张勇想了很多办法改善员工的福利,包括雇佣一个阿姨给员工洗衣服、打扫卫生。在过去,从来没有一个老板伺候过员工、为员工服务过,可海底捞这样做了,就因为他们有员工为我们服务、我们也要为员工服务的意识。
赋能依赖于企业文化的构建
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把传统商业分为三层,过去的组织创新即企业创新分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和第三次管理革命。目前进入了第四次革命时期,我们认为,创意革命将是重点。一个不会做手机的人,把手机权威诺基亚PK掉了。对谷歌来说,它的创意就在于技术洞见大于市场调查,越是创新的产品越不依赖市场调查。
在第四次创意革命时期,最有价值的人就是以自激励、创造力、洞察力、对客户的感知力为基础的人。而在这几个概念中,对客户的感知力又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因为企业创造利润来源于客户的信任。
对员工而言,他们的自激励不是事后激励,而是事前赋能,企业能对员工赋予能量、赋予能力,为员工提供更高效的环境和工具。赋能要强调激发员工的兴趣和动力,让员工的兴趣、专长和客户的需求有更好的匹配。
要想重构企业文化,很重要的是企业内一定要有新鲜血液加入。在招聘新员工时,如果企业能够把企业的愿景、企业文化、价值观放在首位,而不再过分考虑专业背景、有没有经验的时候,这类员工就有可能实现未来自激励。因此,要成就事业,做出新型企业来,就一定要找到具有共同愿景和共同价值观的人。
赋能依赖企业文化。因为是共同的愿景,共同的企业文化让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传统的企业中,往往注重一个人的能力、经验、学历,而忽视掉最重要的价值观,这是新型企业的大忌。凝聚大家的思想,建立和激励员工的自激励能力,其创新服务和创新产品就可能为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
自驱动、自激烈对文化的认同非常重要。企业一定要整合价值观,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改变企业文化,然后自上而下的一以贯之,再从下回到上,变成大家认同的文化,如此,适应新时代的新型企业才有可能构建起来。
过去的企业文化,其形式更像是自上而下的洗脑。传统的企业通过企业文化的作用,让员工疯狂地工作,最大限度地帮助老板优先致富。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时代,在80后、90后已经逐渐成为企业员工主体甚至管理者的情况下,传统企业文化有必要改一改了。对于这个人群来说,他们和60、70后有明显的不一样,他们不喜欢说教,而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由此,如果我们不重新定义企业文化,那我们的企业文化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关于文化的释义
回到文化的本源去解释文化的定义,通过文化的含义和对全球优秀企业的展望,就可以理解企业文化原本的含义和重新定义企业文化的意义所在。关于“文化”《新华字典》的解释为,文化就是一切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综合。文化名人易中天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就是文明,“文”就是文明,“化”就是传播,“文化”就是传播文明。
再回归到汉字的本源上。我从1981年开始练习毛笔字,搞篆刻,也发表过一些作品。写了三十多年字,我对汉字有特殊的感情。汉字有六种构成方法,相传是黄帝委派仓颉造汉字 ,汉字的本源是象形,是表意的字,而西方的文字是表音的字。也有人说,汉字是鸟兽的足迹,西方的文字来源于鸟兽的鸣叫,所以西方文字是拼音文字,而我们是象形文字。《说文解字》上更是讲到“文”是交错的比划,就像鸟踩在沙滩上交叉的脚印一样。对应现代汉字,就是纹路的纹,纹身的纹,花纹的纹。
在罗马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产生之前,台湾用的拼音叫注音字母,大陆用的罗马字母叫汉语拼音,是一九二几年开始研创,到了一九五几年才在全国推广的。在此之前《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上汉字是用反切注音法,即用前一个字母的声母,加第二个汉字的韵母组成这个字。实际上,《康熙字典》和《说文解说》对古汉语的注音用的都是反切注音法。
“化”字在《说文解字》中指的是“教行也”,即我教你走路。同“文”连在一起,一个是花纹,一个是教你走路。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看“化”的右边部分,“匕首”的“匕”,实际上甲骨文、金文、小篆都不是“匕”。再往下看,“匕”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等求之”。“等求之”不是刀的意思,而是尺的意思。“上所施下所效”才叫教,教的结果是什么呢?是“从”。回过头去看,“化”在老的甲骨文和金文的写法是一个正“人”,一个倒“人”,通过教育、由表及里讲道理,让这个倒“人”变成正“人”,变成“从”,把那个倒“人”改造成正“人”了。《说文解字》解释“随行也”,即把一个倒“人”转化成一个正“人”,变成两个正“人”了。
我們的国家、企业、组织甚至一个团队,需要把自己的文化、理念和追求,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以身示范地传播给别人,让别人成为追随者,这就是文化的本意。任何一个领导者,不管是什么样的组织,都需要率先垂范,改变自己。
为什么要重构企业文化
为什么要重构文化呢?我认为是市场的需要、信息时代的需要以及当下和未来的需要。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一书中,讲述了谷歌公司的实际案例,很多内容值得我们深思。书中说,未来的企业一定要率先变革,以适应未来的市场形势和全球化的趋势。如果不变革就有可能被淘汰。
谷歌的文化很有意思。作为全球顶尖的企业,在谷歌上班可以随便穿,身着睡衣脚穿拖鞋上班的人大有人在。甚至有员工可以不到公司上班,不需要打卡。如果有人想在墙上挂一副自己喜欢的画,别说挂,就是在墙上画画都可以。在谷歌,为了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它的考勤制度、穿衣制度、文化制度,很多都和其他企业不一样。
在过去,企业要有一个不错的产品,投入大量广告费,建立强大的渠道,就有可能把产品做成畅销品。可在现在,这些已经过时了。以前的管理者都认为,品牌和营销力量可以帮助不尽如人意的产品成为畅销品,但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企业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垄断信息。互联网时代的监督作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产品的品牌。当代或者未来的客户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越来越重视市场营销和品牌公关的作用。
亚马逊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贝佐斯说以前人们要花30%的精力打造优质产品和服务,70%的精力用来大肆宣传,现在正好相反。由此,重构企业文化成为当务之急。
未来企业应如何驱动员工?
通常三流企业抓经营,二流企业抓管理,一流企业抓文化。就员工而言,与其抓他们,不如让他们自己驱动自己。未来企业怎么样抓住员工的心,用事后激励,严格地考勤制度、大奖大罚,那样去管理企业吗?还是我们把攻心为上作为新的准则?《孙子兵法》讲“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不跟别人打仗让对方投降是最好的。我们可不可以把这个用作企业文化呢?
在《重新定义企业》这本书里提出了颠覆企业最关键的理念。传统企业是公司雇用员工,现代企业或未来将是员工使用企业的公共服务,企业给员工、创业者提供系统配套服务。员工成了创业者,成为市场和企业的主体。
现代企业中,谁变革得早,谁就会经营得更好,谁变革得晚,谁面临的风险就会越大。传统企业是通过降低用工成本取得盈利和优势的,而新企业是通过员工自激励创造出更好的产品与服务的。
全球著名的市场权威菲利普·科特勒说,要想在竞争中得胜,就两条最基本:低成本和差异化。低成本就是更少的花费,而差异化就是品牌战略。但被颠覆重构的企业不是这样,他们主张给优秀的员工超长回报,以激励他们为企业创造的超长利润。
为什么有海底捞你学不会的说法,看过《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CEO张勇想了很多办法改善员工的福利,包括雇佣一个阿姨给员工洗衣服、打扫卫生。在过去,从来没有一个老板伺候过员工、为员工服务过,可海底捞这样做了,就因为他们有员工为我们服务、我们也要为员工服务的意识。
赋能依赖于企业文化的构建
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把传统商业分为三层,过去的组织创新即企业创新分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和第三次管理革命。目前进入了第四次革命时期,我们认为,创意革命将是重点。一个不会做手机的人,把手机权威诺基亚PK掉了。对谷歌来说,它的创意就在于技术洞见大于市场调查,越是创新的产品越不依赖市场调查。
在第四次创意革命时期,最有价值的人就是以自激励、创造力、洞察力、对客户的感知力为基础的人。而在这几个概念中,对客户的感知力又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因为企业创造利润来源于客户的信任。
对员工而言,他们的自激励不是事后激励,而是事前赋能,企业能对员工赋予能量、赋予能力,为员工提供更高效的环境和工具。赋能要强调激发员工的兴趣和动力,让员工的兴趣、专长和客户的需求有更好的匹配。
要想重构企业文化,很重要的是企业内一定要有新鲜血液加入。在招聘新员工时,如果企业能够把企业的愿景、企业文化、价值观放在首位,而不再过分考虑专业背景、有没有经验的时候,这类员工就有可能实现未来自激励。因此,要成就事业,做出新型企业来,就一定要找到具有共同愿景和共同价值观的人。
赋能依赖企业文化。因为是共同的愿景,共同的企业文化让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传统的企业中,往往注重一个人的能力、经验、学历,而忽视掉最重要的价值观,这是新型企业的大忌。凝聚大家的思想,建立和激励员工的自激励能力,其创新服务和创新产品就可能为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
自驱动、自激烈对文化的认同非常重要。企业一定要整合价值观,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改变企业文化,然后自上而下的一以贯之,再从下回到上,变成大家认同的文化,如此,适应新时代的新型企业才有可能构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