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10年中国民航提出民航强国战略以来,无论是航空公司,还是机场,都明显加快了国际化发展的步伐。本文试从浦东机场航空枢纽战略的定位出发,针对机场枢纽建设与基地航空在共建、共赢的发展进程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航空枢纽 战略合作
【中图分类号】 F407.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038-01
上海是中国重要的门户口岸,是连接世界的桥梁纽带,浦东国际机场作为上海的门户,致力于打造亚太核心航空枢纽,使之成为辐射亚洲泛太平洋的航空基地。如此宏大的愿景,我们如何实现呢?下面谈一下我的观点。
打造航空枢纽,不仅要依托政府的宏观规划,也要参考基地航空公司的枢纽战略。近年来,在民航局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浦东国际机场紧紧围绕推进上海航空枢纽建设的战略目标,树立“超越航空,超越上海”的全局观念,坚持“战略规划引领企业发展”的科学发展思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同时在“东、上”两航空公司合并的背景下,在其枢纽战略的指导下,新东方航空公司所带来的始发地客源增长和中转客源增长,将使浦东机场客货吞吐量有明显增长,尤其是中转客源增长速度将明显加快。这都为浦东机场的航空枢纽建设提供了条件。
天时、地利的条件已经具备,如何从自身出发,形成天时、地利、人和皆具备的发展环境呢?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枢纽机场?枢纽机场是指能提供一种高效便捷、收费低廉的服务,从而让航空公司选择它作为自己的航线目的地,让旅客选择它作为中转其他航空港的中转港。枢纽机场通常位于航空公司编织的枢纽辐射航线网络的中心,航空公司在枢纽机场合理安排航班的频次和衔接,形成到达波和离港波,为旅客创造便捷的中转机会。在航空公司眼中,只有中转旅客比例较高(30%以上)的机场才能称为枢纽机场;那些直飞航班量较大、中转旅客比例较低的机场则为门户机场。
可以看出,航空公司对于枢纽的理解聚焦于机场的中转服务规模和效率,关键词是中转。那么基地航空公司和机场怎样做,才能互利互惠,共同成长,实现枢纽建设的目标呢?
第一,依据我国的现有国情,航空枢纽必须是基地航空公司和大型机场齐心协力共建的产物,双方联袂才是正道。以枢纽为目标的航空公司和机场要建立协作机制,联手争取政府和驻场单位的支持。2010年9月28日,东航集团与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上海航空枢纽建设。
根据双方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东航将加大在浦东机场的运力投入,积极开辟国际远程新航线,加密国际干线航班,增加国内通航点,加密至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班,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浦东机场航线网络布局及衔接性,建成四进四出高质量航班波。
第二,以枢纽为愿景的机场应该在绩效管理中引入枢纽机场评价指标。我国大多数机场目前仍使用“客、货、起降架次”三大指标来对外公布生产运营情况,我们应尽早跳出“吞吐量崇拜”的误区,尽快建立枢纽机场业绩评价体系,引入中转比例、第六航权中转比例、MCT(最短衔接时间)等指标来可考核机场的枢纽建设。
第三,以国际枢纽为目标的机场应该密切关注航空公司联盟的变化,建立机场联盟,兴建城市航站楼,大力发展远程值机服务。这样,旅客在机场外围也能享有航班查询、值机及机场快线等服务,有效缩短旅客的机场通达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机场的辐射范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机场候机楼的压力,为旅客提供较好的、具有个性化的服务体验。机场也根据自身定位,有针对性地发展运营业务,为旅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乘机服务,本身也是宣传机场品牌、塑造机场形象的绝佳载体。
第四,从机场自身经营角度出发,大力发展非航业务。前文已经提到,航空公司对于枢纽的理解便是有高效、便捷的中转服务。对于中转旅客而言,在枢纽机场等候下一次航行的空隙,如何能打发无聊的时光,让焦虑情绪从对出行的期待与在机场行程的不确定性中抽离,而是徜徉在优雅的购物环境,品质上乘的物品和友好的服务态度中。那么发展非航业务至关重要,它可以让旅客焦虑情绪瞬间得到释放,转而占据上风的会是一种“欢乐”的期待。想象一下,当你顺利、高效地进入候机区之后,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井然有序、整洁的消费场所,以及极具吸引力的商品时,你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期待值提高到一个极限,而焦虑值也可能降低到仅仅只是对登机时间的关注。
其实,浦东机场近年来坚持以提升中转率为突破口推进枢纽建设,已经打出了一套组合拳。2012年浦东机场积极开展航线营销工作,热情参与全球航线发展论坛和航线商洽会,2012年浦东机场荣获中国及北亚地区最受好评营销奖;并与东航、天合联盟签署三方合作备忘录,加强航线开发,共同推进枢纽运行;协同东航开展巴士航班项目研究,共同推进空陆联运模式研究;积极试行72小时过境旅客免办边检手续政策, 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协助国航扩大通程联运产品范围,进一步缩短了国际中转MCT时间;对T1实施改造,完成T1改造项目总体设计、批复、合同签订工作以及航站楼中庭封闭施工、机坪8号门岗改造和施工区内设施设备拆除等各项施工前准备工作,经过周密计划、严密组织,12月18日零点顺利实施了上航、春秋、吉祥三家航空公司的平稳搬迁,12月19日举行了试桩开工仪式;进一步完善昆山航站楼功能,新增国航、华航、长荣三家航空公司入驻,开通了远程值机及行李收运业务;继续支持航空公司创新中转航线产品,加快网络布局;不断完善“区域化管理+专业化支持+OC平台”的枢纽运行模式,提高机场整体运行效率;努力加强地面保障系统建设,增强协同效应;切实加强沟通协调,抓住政策机遇,突破资源瓶颈,着力配合空管和航空公司解决空域容量、航班虚占、航班快速恢复、高峰小时利用、航班延误处置等问题。
结束语:浦东机场的航空枢纽化建设和发展,不仅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积极完善地面服务保障设施与流程,更需要建立与基地航空公司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共同营销、共同公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服务环境。同时,还需要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职能服务部门与行业监管部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国家和行业管理层面,给予机场和航空公司国际化发展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提升其相应的“隐性”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国际航空》杂志——王玫
[2] 《中国民用航空》杂志财经版——李桂进
[3] 《民航管理》杂志——邹建军
[4] 民航资源网网站
【关键词】航空枢纽 战略合作
【中图分类号】 F407.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038-01
上海是中国重要的门户口岸,是连接世界的桥梁纽带,浦东国际机场作为上海的门户,致力于打造亚太核心航空枢纽,使之成为辐射亚洲泛太平洋的航空基地。如此宏大的愿景,我们如何实现呢?下面谈一下我的观点。
打造航空枢纽,不仅要依托政府的宏观规划,也要参考基地航空公司的枢纽战略。近年来,在民航局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浦东国际机场紧紧围绕推进上海航空枢纽建设的战略目标,树立“超越航空,超越上海”的全局观念,坚持“战略规划引领企业发展”的科学发展思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同时在“东、上”两航空公司合并的背景下,在其枢纽战略的指导下,新东方航空公司所带来的始发地客源增长和中转客源增长,将使浦东机场客货吞吐量有明显增长,尤其是中转客源增长速度将明显加快。这都为浦东机场的航空枢纽建设提供了条件。
天时、地利的条件已经具备,如何从自身出发,形成天时、地利、人和皆具备的发展环境呢?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枢纽机场?枢纽机场是指能提供一种高效便捷、收费低廉的服务,从而让航空公司选择它作为自己的航线目的地,让旅客选择它作为中转其他航空港的中转港。枢纽机场通常位于航空公司编织的枢纽辐射航线网络的中心,航空公司在枢纽机场合理安排航班的频次和衔接,形成到达波和离港波,为旅客创造便捷的中转机会。在航空公司眼中,只有中转旅客比例较高(30%以上)的机场才能称为枢纽机场;那些直飞航班量较大、中转旅客比例较低的机场则为门户机场。
可以看出,航空公司对于枢纽的理解聚焦于机场的中转服务规模和效率,关键词是中转。那么基地航空公司和机场怎样做,才能互利互惠,共同成长,实现枢纽建设的目标呢?
第一,依据我国的现有国情,航空枢纽必须是基地航空公司和大型机场齐心协力共建的产物,双方联袂才是正道。以枢纽为目标的航空公司和机场要建立协作机制,联手争取政府和驻场单位的支持。2010年9月28日,东航集团与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上海航空枢纽建设。
根据双方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东航将加大在浦东机场的运力投入,积极开辟国际远程新航线,加密国际干线航班,增加国内通航点,加密至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班,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浦东机场航线网络布局及衔接性,建成四进四出高质量航班波。
第二,以枢纽为愿景的机场应该在绩效管理中引入枢纽机场评价指标。我国大多数机场目前仍使用“客、货、起降架次”三大指标来对外公布生产运营情况,我们应尽早跳出“吞吐量崇拜”的误区,尽快建立枢纽机场业绩评价体系,引入中转比例、第六航权中转比例、MCT(最短衔接时间)等指标来可考核机场的枢纽建设。
第三,以国际枢纽为目标的机场应该密切关注航空公司联盟的变化,建立机场联盟,兴建城市航站楼,大力发展远程值机服务。这样,旅客在机场外围也能享有航班查询、值机及机场快线等服务,有效缩短旅客的机场通达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机场的辐射范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机场候机楼的压力,为旅客提供较好的、具有个性化的服务体验。机场也根据自身定位,有针对性地发展运营业务,为旅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乘机服务,本身也是宣传机场品牌、塑造机场形象的绝佳载体。
第四,从机场自身经营角度出发,大力发展非航业务。前文已经提到,航空公司对于枢纽的理解便是有高效、便捷的中转服务。对于中转旅客而言,在枢纽机场等候下一次航行的空隙,如何能打发无聊的时光,让焦虑情绪从对出行的期待与在机场行程的不确定性中抽离,而是徜徉在优雅的购物环境,品质上乘的物品和友好的服务态度中。那么发展非航业务至关重要,它可以让旅客焦虑情绪瞬间得到释放,转而占据上风的会是一种“欢乐”的期待。想象一下,当你顺利、高效地进入候机区之后,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井然有序、整洁的消费场所,以及极具吸引力的商品时,你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期待值提高到一个极限,而焦虑值也可能降低到仅仅只是对登机时间的关注。
其实,浦东机场近年来坚持以提升中转率为突破口推进枢纽建设,已经打出了一套组合拳。2012年浦东机场积极开展航线营销工作,热情参与全球航线发展论坛和航线商洽会,2012年浦东机场荣获中国及北亚地区最受好评营销奖;并与东航、天合联盟签署三方合作备忘录,加强航线开发,共同推进枢纽运行;协同东航开展巴士航班项目研究,共同推进空陆联运模式研究;积极试行72小时过境旅客免办边检手续政策, 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协助国航扩大通程联运产品范围,进一步缩短了国际中转MCT时间;对T1实施改造,完成T1改造项目总体设计、批复、合同签订工作以及航站楼中庭封闭施工、机坪8号门岗改造和施工区内设施设备拆除等各项施工前准备工作,经过周密计划、严密组织,12月18日零点顺利实施了上航、春秋、吉祥三家航空公司的平稳搬迁,12月19日举行了试桩开工仪式;进一步完善昆山航站楼功能,新增国航、华航、长荣三家航空公司入驻,开通了远程值机及行李收运业务;继续支持航空公司创新中转航线产品,加快网络布局;不断完善“区域化管理+专业化支持+OC平台”的枢纽运行模式,提高机场整体运行效率;努力加强地面保障系统建设,增强协同效应;切实加强沟通协调,抓住政策机遇,突破资源瓶颈,着力配合空管和航空公司解决空域容量、航班虚占、航班快速恢复、高峰小时利用、航班延误处置等问题。
结束语:浦东机场的航空枢纽化建设和发展,不仅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积极完善地面服务保障设施与流程,更需要建立与基地航空公司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共同营销、共同公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服务环境。同时,还需要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职能服务部门与行业监管部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国家和行业管理层面,给予机场和航空公司国际化发展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提升其相应的“隐性”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国际航空》杂志——王玫
[2] 《中国民用航空》杂志财经版——李桂进
[3] 《民航管理》杂志——邹建军
[4] 民航资源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