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探究学校文化建设对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运用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对墨香文化建设前后的三、四、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研究,运用相关样本t检验对前后测数据进行各维度分析。结果显示,墨香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总体心理素质的提高作用显著,其中,独立性、自制力和情绪适应、自信心四个维度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同时,这种影响存在性别、年级、父母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结论: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墨香文化;心理素质;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6)16-0016-06
学校文化是一种无意识的力量,具有陶冶功能、社会化功能、凝聚功能和心理调适功能,也就是说好的学校文化对学生认知、个性和适应性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认知、个性、适应性等三方面共同构成学生的心理素质,即一种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心理素质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直接效应和调节效应,因此提升心理素质水平是心理健康教育新的突破口。目前国内关于心理素质的教育主要通过心理素质教育的课程教学、心理素质的学科渗透、环境渗透等途径实现。鲜有对学校文化模式的探索,培华小学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就学校文化建设实践对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索。
一、墨香文化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一)墨香文化体系
“墨香文化”以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化作为教育资源,把中国经典文化渗透到德育、美育、体育和智育中。浸润在“墨香”中,孩子可以熟知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精神,成长为儒雅儿女,践行“墨香培华”的理念。“写意人生”的办学目标期望学生通过写字、学习传统文化的经典达到一种自由、洒脱、大气的境界,“书写”在当下这个相对浮躁的社会也代表着一种踏实的实干精神以及低调的做人风格。
“工笔写意”的管理文化,把握师生情感和需求,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管理规则来推行情感管理。“写意留白”的教师文化,是指教师要以“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把握教学的本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笔歌墨舞”的学生文化指“活动育人”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浓墨重彩”的课程文化坚持“国学生活化、愉悦化、故事化”,让学生感悟国学内涵,进而获得文化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墨香满园”的环境文化主要包括:围绕传统文化氛围为主题雕琢物理环境,将古韵、古风时代化塑造人文环境。
(二)墨香文化的实施
“和”即融洽。教育之“和”的关键在于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因此,立足教师专业发展,培华小学尊主体重自主,首先开展教师“养心社”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各级书法比赛;其次,成立“墨舞人生”社、“禅学”社、“律动生活”社、“驴友俱乐部”等具有传统文化气息和时代特色的社团;此外,培华小学分别成立了教师素养研究小组、校本课程研发小组和学生书法实践活动小组。
“笔歌墨舞”,即通过活动体验成就“健体、明义、存慧、长技”的儒雅少年。培华小学“以书立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别书法比赛,编排舞蹈《小蚂蚁》《太极地书》等,组织合唱、舞蹈、京剧小合唱、团体操等比赛,提升小学生的艺术素养。艺术塑造人生,科技引领未来。培华小学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百科知识竞赛、“鸡蛋撞地球”机械模型制作比赛等,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和创新精神。
“浓墨重彩”的课程文化强调书法精神和以书法为代表的国学思想在课程体系中的渗透。具体内容见下图。 (二)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张大均教授等主编的“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修订版。该问卷的稳定性系数大于0.78,各分测验的分半信度在0.56~0.73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57~0.79之间。问卷中各项目与所属分测验的相关系数在0.41~0.51之间,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2~0.48。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良好的结构效度。
三、 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
(一)墨香校园文化建设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总体影响
对前后测数据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我们发现墨香校园文化建设对小学生总体心理素质水平有提高的作用(t=-3.75,p<0.01)。这种作用具体体现在个性维度的独立性(t=-4.30,p<0.001)、自制力(t=-2.02,p<0.05)以及适应维度的情绪适应(t=-4.08,p<0.001)上,但是认知维度的元认知和创造力没有发现提高作用。
(二)墨香校园文化建设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影响
为进一步探究墨香文化对心理素质影响的性别差异,我们分别对男生、女生进行相关样本t检验(表2)。墨香文化建设后男生的总体心理素质显著提高(t=-2.28,p<0.05),但只在独立性(t=-2.02,p<0.05)、乐观性(t=-2.52,p<0.05)、情绪适应(t=2.83,p<0.01)三维度上有显著提高,其他维度没有显著效果。女生虽然在心理素质的整体水平上没有显著提高,但是同样只有独立性(t=-3.76,p<0.001)、自制力(t=-2.42,p<0.05)、情绪适应(t=-3.18,p<0.01)三维度变化明显。墨香文化建设对男女的独立性和情绪适应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在男生显著变化的乐观性维度上女生没有表现出差异,在女生表现出明显差异的自制力维度上男生也没有显著变化。
(三)墨香校园文化建设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为进一步探究墨香文化建设对心理素质的影响的年级差异,我们分别对三、四、五年级进行相关样本t检验(表3)。墨香文化建设后四年级学生的总体心理素质显著提高(t=-3.12,p<0.01),对具体维度分析发现墨香文化建设对四年级学生的乐观性(t=-1.93,p=0.057)的影响边缘显著,对自信心(t=-2.26,p<0.05)影响显著,独立性(t=-3.69,p<0.001)、自制力(t=-3.85,p<0.001)、情绪适应(t=-4.45,p<0.001)变化极其显著,对其他维度没有显著影响。墨香文化建设后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的总体心理素质没有显著变化,并且三年级学生的元认知呈现显著下降(t=2.13,p<0.05),但是独立性(t=-3.49,p<0.001)显著提高。五年级学生的总体心理素质没有显著变化,但是自信心(t=-1.99,p<0.05)、情绪适应(t=-3.01,p<0.01)显著提高。
(四)墨香校园文化建设对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总的来说,校园文化建设对父亲文化是大学(t=-2.38,p<0.05)、高中(t=-2.01,p<0.05)的学生的心理素质影响明显。但是除独立性(t=-2.39,p<0.05;t=-2.38,p<0.05)和情绪适应(t=-2.70,p<0.01;t=-2.542,p<0.05)两维度变化显著之外,学生的自信心(t=-2.39,p<0.05;t=-1.92,p=0.057)变化也呈现边缘显著,但父亲文化是大学的学生情绪适应变化更加明显。父亲文化是小学及其以下的学生,在人际适应(t=-2.40,p<0.05)维度具有显著提高,在社会适应(t=-1.93,p=0.07)维度的变化呈现边缘显著;父亲文化程度是初中的学生,只有独立性(t=-2.41,p<0.05)显著提高。但是父亲文化程度为研究生及其以上的学生,人际适应显著降低(t=2.24,p<0.05)。对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数据分析发现,墨香文化建设对母亲文化是大学和高中的学生的心理素质总体具有影响(t=-2.15,p<0.05;t=-2.055,p<0.05),具体来看,影响了学生的独立性(t=-2.57,p<0.05;t=-2.19,p<0.05)、乐观性(t=-2.18,p<0.05;t=-1.84,p=0.069)、情绪适应性(t=-2.70,p<0.01;t=-2.542,p<0.05),但是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的学生在乐观性维度变化并不十分明显,相同的是其他维度均未发现显著变化。与前两者相同,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的学生在独立性上具有显著提高(t=-2.97,p<0.01),不同的是这部分学生自制力也显著提高(t=-2.935,p<0.01),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学生在社会适应方面有所提高,但是并不明显(t=-2.13,p=0.050),母亲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学生结果则只在人际适应维度有显著下降(t=2.39,p<0.05),这与父亲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学生结果呈现出一致性。
四 讨论分析
(一)墨香文化建设有助于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心理素质受后天社会文化环境与先天遗传的交互作用,同时人们又会进一步对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能动的选择,趋利避害,从而选择性的接受环境的影响进而维持或促进心理素质的发展变化。 墨香文化把“书法教育”化为学校特色。汉字书写以体现书写者的主体情感和心理,然书法的创作无特定的标准,而中国书法史上较有代表性的书体皆体现了书写者的独立精神,且这种精神达到了长期一致的稳定和和谐的程度,因此,书法的好坏体现了个体心理的和谐度。长期坚持书法练习,抽象的心理状态转变为可观可判的书法形体,久之,在书法的自我修正中实现心理素质的提升,这种提升体现在儿童聪慧性、兴奋性、恃强性、轻松性、敢为性、自律性等个性维度上。此外长期的书法练习还有助于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墨香课程文化体系,将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自强不息、养浩然之气等思想通过书法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出来,滋养培华小学的学生。“写意留白”的课堂中教师巧妙利用罗森塔尔效应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自信心。除此之外,师生在丰富多彩的书法比赛活动中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体验成就感,累积自我效能体验。
本研究发现墨香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情绪适应性,这与以往的研究具有一致性。儿童通过书法学习领悟情绪及其调节策略,书法训练对学生在紧张环境下的不良情绪有较好的调节效果。培华小学每天的书法练习可以调节情绪以达到内心平衡。
独立性包括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张三个成分。在书法练习中,学生要控制除书写以外的其他多余行为,需要控制自己的浮躁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墨香文化打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儿童更容易接受成人的教育和指导,同时也展示出更多自身的能力,自我主张能力也会得到发展。
自制力是控制自己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的能力。书法首先要求人坐得住,专心致志、精神集中,其次要一笔一画地进行书法练习,自制力通过“静”磨练而成,而且书法练习的长期性以及书法名人故事的激励性促使学生意志力提升,进而提高个体的自制力。
(二)墨香文化建设对不同群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影响不同
虽然墨香文化建设对不同群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之间存在不同的影响。这可能与心理素质形成的过程和影响因素有关,也可能是墨香文化建设本身的局限性造成的。
心理素质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这与个体遗传素质以及所处环境相关。单一的学校环境的变化并不能彻底提升个体的心理素质。而且就单个维度而言,墨香文化建设对不同群体的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就性别而言,小学阶段的男生比女生更具有破坏性和攻击性,因而他们比女生会受到更多的批评,功课也往往比女生差,所承受的压力比女生多,因此阻碍了他们心理素质的发展。墨香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接纳的气氛,男生更愿意主动展示自我,积极学习,这有利于男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墨香文化建设对四年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明显大于三年级和五年级。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概括、分类、比较和推理能力开始形成,自我意识也逐渐增强,这为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提供了自然条件,而墨香文化建设恰巧为这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因此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素质变化更为明显。
父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大学的学生心理素质受墨香文化建设影响更加明显。教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而父母的文化修养和素质直接影响到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文化程度较高的母亲在家庭氛围塑造和处理家庭关系中可能更加科学,而文化程度较高的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中也可能更加讲究方式方法,对孩子认知技能、独立性、进取心、自信心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父母文化程度为研究生的孩子心理素质总体水平没有提高,可能因为这类孩子本身家庭环境较好,因而出现了天花板效应。然而,这群孩子在人际适应方面下降了,可能由于长期的优势地位因他人的进步而逐渐削弱造成的不适应导致的。
五 结论
墨香文化把传统文化和素质教育相结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和“还教于学”的教育理念,也为提升学生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墨香文化对独立性、自信心和情绪适应具有普遍的提高作用,对乐观性、客观性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群体的学生心理素质受墨香文化影响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墨香文化建设不能取代心理素质的专题训练和专业的心理咨询。此外,鉴于心理素质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想全面提升个体的心理素质,单靠墨香文化建设是不够的,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环境支持系统,多方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1.四川省成都市培华小学,成都,610051;2.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编辑/王抒文 刘 扬 终校/于 洪
〔关键词〕墨香文化;心理素质;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6)16-0016-06
学校文化是一种无意识的力量,具有陶冶功能、社会化功能、凝聚功能和心理调适功能,也就是说好的学校文化对学生认知、个性和适应性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认知、个性、适应性等三方面共同构成学生的心理素质,即一种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心理素质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直接效应和调节效应,因此提升心理素质水平是心理健康教育新的突破口。目前国内关于心理素质的教育主要通过心理素质教育的课程教学、心理素质的学科渗透、环境渗透等途径实现。鲜有对学校文化模式的探索,培华小学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就学校文化建设实践对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索。
一、墨香文化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一)墨香文化体系
“墨香文化”以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化作为教育资源,把中国经典文化渗透到德育、美育、体育和智育中。浸润在“墨香”中,孩子可以熟知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精神,成长为儒雅儿女,践行“墨香培华”的理念。“写意人生”的办学目标期望学生通过写字、学习传统文化的经典达到一种自由、洒脱、大气的境界,“书写”在当下这个相对浮躁的社会也代表着一种踏实的实干精神以及低调的做人风格。
“工笔写意”的管理文化,把握师生情感和需求,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管理规则来推行情感管理。“写意留白”的教师文化,是指教师要以“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把握教学的本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笔歌墨舞”的学生文化指“活动育人”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浓墨重彩”的课程文化坚持“国学生活化、愉悦化、故事化”,让学生感悟国学内涵,进而获得文化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墨香满园”的环境文化主要包括:围绕传统文化氛围为主题雕琢物理环境,将古韵、古风时代化塑造人文环境。
(二)墨香文化的实施
“和”即融洽。教育之“和”的关键在于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因此,立足教师专业发展,培华小学尊主体重自主,首先开展教师“养心社”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各级书法比赛;其次,成立“墨舞人生”社、“禅学”社、“律动生活”社、“驴友俱乐部”等具有传统文化气息和时代特色的社团;此外,培华小学分别成立了教师素养研究小组、校本课程研发小组和学生书法实践活动小组。
“笔歌墨舞”,即通过活动体验成就“健体、明义、存慧、长技”的儒雅少年。培华小学“以书立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别书法比赛,编排舞蹈《小蚂蚁》《太极地书》等,组织合唱、舞蹈、京剧小合唱、团体操等比赛,提升小学生的艺术素养。艺术塑造人生,科技引领未来。培华小学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百科知识竞赛、“鸡蛋撞地球”机械模型制作比赛等,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和创新精神。
“浓墨重彩”的课程文化强调书法精神和以书法为代表的国学思想在课程体系中的渗透。具体内容见下图。 (二)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张大均教授等主编的“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修订版。该问卷的稳定性系数大于0.78,各分测验的分半信度在0.56~0.73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57~0.79之间。问卷中各项目与所属分测验的相关系数在0.41~0.51之间,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2~0.48。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良好的结构效度。
三、 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
(一)墨香校园文化建设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总体影响
对前后测数据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我们发现墨香校园文化建设对小学生总体心理素质水平有提高的作用(t=-3.75,p<0.01)。这种作用具体体现在个性维度的独立性(t=-4.30,p<0.001)、自制力(t=-2.02,p<0.05)以及适应维度的情绪适应(t=-4.08,p<0.001)上,但是认知维度的元认知和创造力没有发现提高作用。
(二)墨香校园文化建设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影响
为进一步探究墨香文化对心理素质影响的性别差异,我们分别对男生、女生进行相关样本t检验(表2)。墨香文化建设后男生的总体心理素质显著提高(t=-2.28,p<0.05),但只在独立性(t=-2.02,p<0.05)、乐观性(t=-2.52,p<0.05)、情绪适应(t=2.83,p<0.01)三维度上有显著提高,其他维度没有显著效果。女生虽然在心理素质的整体水平上没有显著提高,但是同样只有独立性(t=-3.76,p<0.001)、自制力(t=-2.42,p<0.05)、情绪适应(t=-3.18,p<0.01)三维度变化明显。墨香文化建设对男女的独立性和情绪适应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在男生显著变化的乐观性维度上女生没有表现出差异,在女生表现出明显差异的自制力维度上男生也没有显著变化。
(三)墨香校园文化建设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为进一步探究墨香文化建设对心理素质的影响的年级差异,我们分别对三、四、五年级进行相关样本t检验(表3)。墨香文化建设后四年级学生的总体心理素质显著提高(t=-3.12,p<0.01),对具体维度分析发现墨香文化建设对四年级学生的乐观性(t=-1.93,p=0.057)的影响边缘显著,对自信心(t=-2.26,p<0.05)影响显著,独立性(t=-3.69,p<0.001)、自制力(t=-3.85,p<0.001)、情绪适应(t=-4.45,p<0.001)变化极其显著,对其他维度没有显著影响。墨香文化建设后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的总体心理素质没有显著变化,并且三年级学生的元认知呈现显著下降(t=2.13,p<0.05),但是独立性(t=-3.49,p<0.001)显著提高。五年级学生的总体心理素质没有显著变化,但是自信心(t=-1.99,p<0.05)、情绪适应(t=-3.01,p<0.01)显著提高。
(四)墨香校园文化建设对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总的来说,校园文化建设对父亲文化是大学(t=-2.38,p<0.05)、高中(t=-2.01,p<0.05)的学生的心理素质影响明显。但是除独立性(t=-2.39,p<0.05;t=-2.38,p<0.05)和情绪适应(t=-2.70,p<0.01;t=-2.542,p<0.05)两维度变化显著之外,学生的自信心(t=-2.39,p<0.05;t=-1.92,p=0.057)变化也呈现边缘显著,但父亲文化是大学的学生情绪适应变化更加明显。父亲文化是小学及其以下的学生,在人际适应(t=-2.40,p<0.05)维度具有显著提高,在社会适应(t=-1.93,p=0.07)维度的变化呈现边缘显著;父亲文化程度是初中的学生,只有独立性(t=-2.41,p<0.05)显著提高。但是父亲文化程度为研究生及其以上的学生,人际适应显著降低(t=2.24,p<0.05)。对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数据分析发现,墨香文化建设对母亲文化是大学和高中的学生的心理素质总体具有影响(t=-2.15,p<0.05;t=-2.055,p<0.05),具体来看,影响了学生的独立性(t=-2.57,p<0.05;t=-2.19,p<0.05)、乐观性(t=-2.18,p<0.05;t=-1.84,p=0.069)、情绪适应性(t=-2.70,p<0.01;t=-2.542,p<0.05),但是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的学生在乐观性维度变化并不十分明显,相同的是其他维度均未发现显著变化。与前两者相同,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的学生在独立性上具有显著提高(t=-2.97,p<0.01),不同的是这部分学生自制力也显著提高(t=-2.935,p<0.01),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学生在社会适应方面有所提高,但是并不明显(t=-2.13,p=0.050),母亲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学生结果则只在人际适应维度有显著下降(t=2.39,p<0.05),这与父亲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学生结果呈现出一致性。
四 讨论分析
(一)墨香文化建设有助于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心理素质受后天社会文化环境与先天遗传的交互作用,同时人们又会进一步对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能动的选择,趋利避害,从而选择性的接受环境的影响进而维持或促进心理素质的发展变化。 墨香文化把“书法教育”化为学校特色。汉字书写以体现书写者的主体情感和心理,然书法的创作无特定的标准,而中国书法史上较有代表性的书体皆体现了书写者的独立精神,且这种精神达到了长期一致的稳定和和谐的程度,因此,书法的好坏体现了个体心理的和谐度。长期坚持书法练习,抽象的心理状态转变为可观可判的书法形体,久之,在书法的自我修正中实现心理素质的提升,这种提升体现在儿童聪慧性、兴奋性、恃强性、轻松性、敢为性、自律性等个性维度上。此外长期的书法练习还有助于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墨香课程文化体系,将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自强不息、养浩然之气等思想通过书法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出来,滋养培华小学的学生。“写意留白”的课堂中教师巧妙利用罗森塔尔效应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自信心。除此之外,师生在丰富多彩的书法比赛活动中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体验成就感,累积自我效能体验。
本研究发现墨香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情绪适应性,这与以往的研究具有一致性。儿童通过书法学习领悟情绪及其调节策略,书法训练对学生在紧张环境下的不良情绪有较好的调节效果。培华小学每天的书法练习可以调节情绪以达到内心平衡。
独立性包括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张三个成分。在书法练习中,学生要控制除书写以外的其他多余行为,需要控制自己的浮躁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墨香文化打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儿童更容易接受成人的教育和指导,同时也展示出更多自身的能力,自我主张能力也会得到发展。
自制力是控制自己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的能力。书法首先要求人坐得住,专心致志、精神集中,其次要一笔一画地进行书法练习,自制力通过“静”磨练而成,而且书法练习的长期性以及书法名人故事的激励性促使学生意志力提升,进而提高个体的自制力。
(二)墨香文化建设对不同群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影响不同
虽然墨香文化建设对不同群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之间存在不同的影响。这可能与心理素质形成的过程和影响因素有关,也可能是墨香文化建设本身的局限性造成的。
心理素质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这与个体遗传素质以及所处环境相关。单一的学校环境的变化并不能彻底提升个体的心理素质。而且就单个维度而言,墨香文化建设对不同群体的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就性别而言,小学阶段的男生比女生更具有破坏性和攻击性,因而他们比女生会受到更多的批评,功课也往往比女生差,所承受的压力比女生多,因此阻碍了他们心理素质的发展。墨香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接纳的气氛,男生更愿意主动展示自我,积极学习,这有利于男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墨香文化建设对四年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明显大于三年级和五年级。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概括、分类、比较和推理能力开始形成,自我意识也逐渐增强,这为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提供了自然条件,而墨香文化建设恰巧为这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因此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素质变化更为明显。
父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大学的学生心理素质受墨香文化建设影响更加明显。教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而父母的文化修养和素质直接影响到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文化程度较高的母亲在家庭氛围塑造和处理家庭关系中可能更加科学,而文化程度较高的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中也可能更加讲究方式方法,对孩子认知技能、独立性、进取心、自信心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父母文化程度为研究生的孩子心理素质总体水平没有提高,可能因为这类孩子本身家庭环境较好,因而出现了天花板效应。然而,这群孩子在人际适应方面下降了,可能由于长期的优势地位因他人的进步而逐渐削弱造成的不适应导致的。
五 结论
墨香文化把传统文化和素质教育相结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和“还教于学”的教育理念,也为提升学生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墨香文化对独立性、自信心和情绪适应具有普遍的提高作用,对乐观性、客观性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群体的学生心理素质受墨香文化影响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墨香文化建设不能取代心理素质的专题训练和专业的心理咨询。此外,鉴于心理素质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想全面提升个体的心理素质,单靠墨香文化建设是不够的,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环境支持系统,多方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1.四川省成都市培华小学,成都,610051;2.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编辑/王抒文 刘 扬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