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动宾结构是汉泰语中极为复杂的一种句法结构,本文采用比较法,从动词与宾语在语义、结构上的关系和动词与宾语在句法结构中的语序方面分析比较汉泰语V+O1动宾结构的语法特征。
关键词:汉语;泰语;动宾结构;语法特征;比较
一、引言
动宾结构(??????????????????????)是汉泰语中最为复杂的一种句法结构,是从句法内部结构关系上分出来的类别。动词是句子的中心所在,与它前后名词间的关系最为复杂,依据动词的语法功能,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个大类。根据及物动词带宾语的数目,可分为单宾及物动词和双宾及物动词两个次类。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与动词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根据动词带宾语的数目,分为单宾语和双宾语。本文拟就单宾语(以下称V+O1)动宾结构在汉泰语中的语法特征作比较分析。
二、汉泰语动宾结构比较
动宾结构(??????????????????????)指动词后面带宾语的句法结构,由动词和宾语构成。动词表示行为、动作、状态或变化。宾语指动作行为涉及的事物或对象。泰语动宾结构指及物动词(??????????)后面带宾语(????),对动词的定位更加明确。基本语序均为“V+0”,如“看书(???????????)”。若宾语带定语,定语位置不一样,汉语语序为“V+定语+O”,泰语语序为“V+O+定语”,如“吃早饭”泰语表述为“????????????”。
三、汉泰语V+01动宾结构语法特征比较
语法特征指一类语法单位区别于另一类语法单位的语法个性。其核心在“特”字。V+01动宾结构的语法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动词和宾语结合紧密
汉泰语V+01动宾结构无论在语义,还是在结构上,关系都非常紧密。表现在动词和宾语间不能有停顿,除了“了(????)”和定语之外不能有其它句法成分的介入。试比较:
1.写钢笔(??????????)——写?钢笔(*????? ?????)。
例1:横线前为动宾结构,宾语均为工具宾语,说明动词用的工具是钢笔,语义明确。横线后动词和名词中间用标点或停顿(泰语因无标点符号,常用较长语音片段隔开)不再是动宾结构,语义表达模糊,不清晰。
2.快点,老师开始点名了。(?????????? ?????????????????????????)——快点,老师开始点名了。(*?????????? ????????????????? ????????)
例2:横线前为动宾结构,宾语均为受事宾语,说明动词涉及的事物。横线后动词和名词中间用了停顿后,不再是动宾结构是典型的病句,“点(?????)”在这里用作及物动词,及物动词后缺少宾语,表意上有欠缺。
3.洗冷水(??????????)—— 洗以冷水(*??????????????)。
例3:横线前为动宾结构,宾语都是工具宾语,说明动词用的材料是“冷水”,表意清楚明确。横线后插入“以”后由动宾结构变成状中结构,此种说法虽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应改为“用冷水洗”),却符合泰语“中心语+状语”的结构格式。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包报纸(???????????????)——*包以报纸(???????????????????)”等。
4.他吃苹果。(???????????????)——他吃了一个苹果。(??????????????????? ? ???)
例4:横线前为动宾结构,横线后动词和宾语中间插入了动词后缀“了”,表明“吃”的动作已完成;“一个”修饰宾语,说明“苹果”的数量,表意清楚明了,符合汉语“(动词+状语)+(定语+宾语)”的结构格式;同样符合泰语“动词+宾语+修饰语”的结构格式,不过这里的“????”是助动词,跟在动词后面,表明“???”的动作已经完成。
朱德熙根据动词和宾语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将动宾结构分为粘合式和组合式。粘合式由单独的动词和单独的名词组成,即动词不带补语和后缀,名词不带定语,动词和名词间的关系密切,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如“吃饭、看书”等。组合式中的动词和名词均带有修饰语,即动词可以带补语和后缀,名词可以带定语。如“吃着饭、看了书”。笔者认为朱德熙对动宾结构的这种分类法同样也适用于泰语。
对V+01动宾结构的比较分析,笔者赞同裴晓瑞(2001)的观点:汉语泰语V+01动宾结构中动词和宾语间的结合都很紧密,体现在动词和宾语中间绝不能有停顿,不能插入其他句法成分(除了“了(????)”和定语之外)。其一动词和宾语间有停顿,动宾结构会发生变化,随之引起语义表达上的不明确,见例1),甚至会出现病句,见例2);其二动词和宾语间有其它成分介入,动宾结构会变为其他的句法结构,甚至会出现病句,见例3);其三动词和宾语间插入动词后缀“了”和定语,动宾结构未发生变化,见例4)。
(二)动词和宾语语序固定
汉语和泰语都是SVO语言,基本句子语序都是“主语+谓语+宾语”。V+01动宾结构中动词和宾语的顺序基本上是动词在前,宾语紧随其后,不能随意调换。试比较:
1.擦肥皂(????????) ——肥皂擦(*????????)。
例1:横线前均为动宾结构,宾语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工具。横线后因词语搭配不当造成语义不符。“肥皂(?????)”是无生命物体,不能发出“擦(???)”的动作。动词和宾语互换位置后出现语义不符的还有如“????????(怕冷)——*????????(*冷怕)。
2.治病(????????)—— 病治*(????????)。
例2:横线前为动宾结构,宾语是动作的受事,说明“治(?????)”相关的事物是“病(???)”而非其它。动词和宾语互换位置后,除了句法结构不成立之外,语义表达也不符合语言表达习惯,出现了病句。“病(???)”为非生命事物,只能是被动接受“治(?????)”,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看电影)——*??????(*电影看)等。 3.会见领导(?????????) ——领导会见(?????????)。
例3:横线前为动宾结构,宾语表示动作对象。动词和宾语换位后,汉语句法结构分两种情况:其一动宾结构的宾语变成主谓结构的主语,句法结构由动宾结构(会见领导)变为主谓结构(领导会见),及物动词“会见”后须带宾语,表意才完整,故动词和宾语换位后变成的主谓结构,单从句法结构上是成立的,但表意不完整;其二动宾结构的宾语变成了定中结构的定语,动词变成了定中结构的中心语,句法结构由动宾结构变为定中结构(领导的会见),译成泰语为“???????????????”。横线后泰语句法结构也分两种情况:一是动宾结构的宾语变成了主谓结构的主语,句法结构由动宾结构(?????????)变为主谓结构(?????????),因及物动词“????”后须带宾语,表意才完整,故动词和宾语换位后变成的主谓结构,从句法结构上是成立的,但表意不完整,可见汉泰语V+01动宾结构中动词和宾语换位后变成主谓结构的情形是一样的;二是动宾结构的宾语变成了中定结构的中心语,动词变成了中定结构的定语,句法结构由动宾结构(?????????)看似变为中定结构(?????????:会见的领导)但除了固定搭配以外,泰语中定结构的中心语和定语间常加结构助词“???”,这里没有“???”,是为病句,应表述为“????? ???????”,此种情形与汉语不一样,原因在于汉泰语定语位置的不同。类似的例子还有“??????????(代表群众)——??????????(群众代表)等。
4.学习语言(?????????)——语言学习(???? ?????)。
例4:横线前为动宾结构,宾语表示动作涉及的事物。动词和宾语换位后,句法结构在汉泰语中可变成主谓结构和偏正结构,且换位后在句法结构和语义上都成立,但由于汉泰语定语位置完全相反,故换位后偏正结构中的定语和中心语在汉语和泰语中的语序是相反的,汉语为“语言学习”,泰语则是“?????????:学习的语言”。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积累经验)——???????????(经验积累)等。
句法成分在语序上的变化既影响语义表达,也会引起句法结构变化。V+01动宾结构中动词和宾语换位后,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换位后因词语搭配不当造成语义不符且句法结构不成立,见例5)或出现病句,见例6);二是换位后句法结构和语义均成立,见例7)和例8)。
四、结语
汉泰语V+01动宾结构的语法特征主要体现在动词与宾语在语义、结构上的紧密结合和动词与宾语在语序上的固定。比较分析V+01动宾结构的语法特征对汉泰语两种语言的学习,对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沟通不无裨益。
参考文獻
[1]朱德熙,卢甲文,马真.关于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61(4).
[2]甘盖尔.汉泰动词短语分析比较[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陈高春主编.实用汉语语法大辞典[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05).
[4]朱德熙.语法答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82(2015年重印).
[5]张清源.现代汉语知识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6]裴晓睿.泰语语法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泰国]维金.帕努蓬.泰语的结构:语法体系[D].兰甘亨大学,1989.
关键词:汉语;泰语;动宾结构;语法特征;比较
一、引言
动宾结构(??????????????????????)是汉泰语中最为复杂的一种句法结构,是从句法内部结构关系上分出来的类别。动词是句子的中心所在,与它前后名词间的关系最为复杂,依据动词的语法功能,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个大类。根据及物动词带宾语的数目,可分为单宾及物动词和双宾及物动词两个次类。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与动词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根据动词带宾语的数目,分为单宾语和双宾语。本文拟就单宾语(以下称V+O1)动宾结构在汉泰语中的语法特征作比较分析。
二、汉泰语动宾结构比较
动宾结构(??????????????????????)指动词后面带宾语的句法结构,由动词和宾语构成。动词表示行为、动作、状态或变化。宾语指动作行为涉及的事物或对象。泰语动宾结构指及物动词(??????????)后面带宾语(????),对动词的定位更加明确。基本语序均为“V+0”,如“看书(???????????)”。若宾语带定语,定语位置不一样,汉语语序为“V+定语+O”,泰语语序为“V+O+定语”,如“吃早饭”泰语表述为“????????????”。
三、汉泰语V+01动宾结构语法特征比较
语法特征指一类语法单位区别于另一类语法单位的语法个性。其核心在“特”字。V+01动宾结构的语法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动词和宾语结合紧密
汉泰语V+01动宾结构无论在语义,还是在结构上,关系都非常紧密。表现在动词和宾语间不能有停顿,除了“了(????)”和定语之外不能有其它句法成分的介入。试比较:
1.写钢笔(??????????)——写?钢笔(*????? ?????)。
例1:横线前为动宾结构,宾语均为工具宾语,说明动词用的工具是钢笔,语义明确。横线后动词和名词中间用标点或停顿(泰语因无标点符号,常用较长语音片段隔开)不再是动宾结构,语义表达模糊,不清晰。
2.快点,老师开始点名了。(?????????? ?????????????????????????)——快点,老师开始点名了。(*?????????? ????????????????? ????????)
例2:横线前为动宾结构,宾语均为受事宾语,说明动词涉及的事物。横线后动词和名词中间用了停顿后,不再是动宾结构是典型的病句,“点(?????)”在这里用作及物动词,及物动词后缺少宾语,表意上有欠缺。
3.洗冷水(??????????)—— 洗以冷水(*??????????????)。
例3:横线前为动宾结构,宾语都是工具宾语,说明动词用的材料是“冷水”,表意清楚明确。横线后插入“以”后由动宾结构变成状中结构,此种说法虽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应改为“用冷水洗”),却符合泰语“中心语+状语”的结构格式。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包报纸(???????????????)——*包以报纸(???????????????????)”等。
4.他吃苹果。(???????????????)——他吃了一个苹果。(??????????????????? ? ???)
例4:横线前为动宾结构,横线后动词和宾语中间插入了动词后缀“了”,表明“吃”的动作已完成;“一个”修饰宾语,说明“苹果”的数量,表意清楚明了,符合汉语“(动词+状语)+(定语+宾语)”的结构格式;同样符合泰语“动词+宾语+修饰语”的结构格式,不过这里的“????”是助动词,跟在动词后面,表明“???”的动作已经完成。
朱德熙根据动词和宾语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将动宾结构分为粘合式和组合式。粘合式由单独的动词和单独的名词组成,即动词不带补语和后缀,名词不带定语,动词和名词间的关系密切,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如“吃饭、看书”等。组合式中的动词和名词均带有修饰语,即动词可以带补语和后缀,名词可以带定语。如“吃着饭、看了书”。笔者认为朱德熙对动宾结构的这种分类法同样也适用于泰语。
对V+01动宾结构的比较分析,笔者赞同裴晓瑞(2001)的观点:汉语泰语V+01动宾结构中动词和宾语间的结合都很紧密,体现在动词和宾语中间绝不能有停顿,不能插入其他句法成分(除了“了(????)”和定语之外)。其一动词和宾语间有停顿,动宾结构会发生变化,随之引起语义表达上的不明确,见例1),甚至会出现病句,见例2);其二动词和宾语间有其它成分介入,动宾结构会变为其他的句法结构,甚至会出现病句,见例3);其三动词和宾语间插入动词后缀“了”和定语,动宾结构未发生变化,见例4)。
(二)动词和宾语语序固定
汉语和泰语都是SVO语言,基本句子语序都是“主语+谓语+宾语”。V+01动宾结构中动词和宾语的顺序基本上是动词在前,宾语紧随其后,不能随意调换。试比较:
1.擦肥皂(????????) ——肥皂擦(*????????)。
例1:横线前均为动宾结构,宾语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工具。横线后因词语搭配不当造成语义不符。“肥皂(?????)”是无生命物体,不能发出“擦(???)”的动作。动词和宾语互换位置后出现语义不符的还有如“????????(怕冷)——*????????(*冷怕)。
2.治病(????????)—— 病治*(????????)。
例2:横线前为动宾结构,宾语是动作的受事,说明“治(?????)”相关的事物是“病(???)”而非其它。动词和宾语互换位置后,除了句法结构不成立之外,语义表达也不符合语言表达习惯,出现了病句。“病(???)”为非生命事物,只能是被动接受“治(?????)”,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看电影)——*??????(*电影看)等。 3.会见领导(?????????) ——领导会见(?????????)。
例3:横线前为动宾结构,宾语表示动作对象。动词和宾语换位后,汉语句法结构分两种情况:其一动宾结构的宾语变成主谓结构的主语,句法结构由动宾结构(会见领导)变为主谓结构(领导会见),及物动词“会见”后须带宾语,表意才完整,故动词和宾语换位后变成的主谓结构,单从句法结构上是成立的,但表意不完整;其二动宾结构的宾语变成了定中结构的定语,动词变成了定中结构的中心语,句法结构由动宾结构变为定中结构(领导的会见),译成泰语为“???????????????”。横线后泰语句法结构也分两种情况:一是动宾结构的宾语变成了主谓结构的主语,句法结构由动宾结构(?????????)变为主谓结构(?????????),因及物动词“????”后须带宾语,表意才完整,故动词和宾语换位后变成的主谓结构,从句法结构上是成立的,但表意不完整,可见汉泰语V+01动宾结构中动词和宾语换位后变成主谓结构的情形是一样的;二是动宾结构的宾语变成了中定结构的中心语,动词变成了中定结构的定语,句法结构由动宾结构(?????????)看似变为中定结构(?????????:会见的领导)但除了固定搭配以外,泰语中定结构的中心语和定语间常加结构助词“???”,这里没有“???”,是为病句,应表述为“????? ???????”,此种情形与汉语不一样,原因在于汉泰语定语位置的不同。类似的例子还有“??????????(代表群众)——??????????(群众代表)等。
4.学习语言(?????????)——语言学习(???? ?????)。
例4:横线前为动宾结构,宾语表示动作涉及的事物。动词和宾语换位后,句法结构在汉泰语中可变成主谓结构和偏正结构,且换位后在句法结构和语义上都成立,但由于汉泰语定语位置完全相反,故换位后偏正结构中的定语和中心语在汉语和泰语中的语序是相反的,汉语为“语言学习”,泰语则是“?????????:学习的语言”。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积累经验)——???????????(经验积累)等。
句法成分在语序上的变化既影响语义表达,也会引起句法结构变化。V+01动宾结构中动词和宾语换位后,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换位后因词语搭配不当造成语义不符且句法结构不成立,见例5)或出现病句,见例6);二是换位后句法结构和语义均成立,见例7)和例8)。
四、结语
汉泰语V+01动宾结构的语法特征主要体现在动词与宾语在语义、结构上的紧密结合和动词与宾语在语序上的固定。比较分析V+01动宾结构的语法特征对汉泰语两种语言的学习,对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沟通不无裨益。
参考文獻
[1]朱德熙,卢甲文,马真.关于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61(4).
[2]甘盖尔.汉泰动词短语分析比较[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陈高春主编.实用汉语语法大辞典[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05).
[4]朱德熙.语法答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82(2015年重印).
[5]张清源.现代汉语知识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6]裴晓睿.泰语语法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泰国]维金.帕努蓬.泰语的结构:语法体系[D].兰甘亨大学,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