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类新闻报道的典型示范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ge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能否做好融合创新类新闻报道,提高网络舆论引导力已经成为衡量主流媒体融合发展效果的关键指标。澎湃新闻推出的《海拔四千米之上》作为典型的融合创新类新闻作品,实现了技术手段、传播渠道、受众体验等多维度的融合创新,全面践行了新闻“走转改”和“四力”方针,成为新时期新闻媒体融合转型的范本,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海拔四千米之上》 融合创新 新闻报道
  美国著名传播学学者保罗·莱文森指出,“一切媒介的进化趋势都是复制真实世界的程度越来越高,其中一些媒介和真实的传播环境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和谐一致。”人们会结合自身需求选择最适切的传播媒介,而这种主动选择很大程度上是由共时的信息技术所决定的。就新闻传播来讲,媒体必须要树立前瞻性思维,加强各类新兴技术的创新应用,做好融合创新类新闻生产,以始终保持发展活力,为顺利实现转型发展提供驱动。尤其在当前媒介技术迭代更新日益加快的时代语境下,新闻媒体必须要客观审视信息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所带来的巨大改变,积极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在守正创新中找到最佳的发展路径。2019年,由澎湃新闻集团推出的报道专题《海拔四千米之上》,斩获了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类一等奖,成为全网点击量过亿的“爆款”,为国内新闻媒体融合创新类新闻生产提供了良好借鉴。
  一、注重创新应用,强化价值引导
  融合创新类新闻的生产,既要注重技术层面的融合,又要注重价值层面的挖掘,即要在创新受众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加强价值引导,避免受众过度沉溺于技术体验,而忽略了新闻本身的价值。在具体生产过程中,要有选择地对重要信息进行重点呈现,即要围绕具体主题,将完整事件拆分为多个重点,然后根据具体逻辑关系加以重组,形成层次分明、灵活可控的整体文本,最大程度地突出新闻价值。就对三江源的报道而言,《海拔四千米之上》分为三个重点叙事结构,包括黄河源、澜沧江源和长江源,并在采访阶段就对相应主题做出了详细策划,受众很容易捕捉到关键信息,快速把握其背后蕴含的新闻价值。
  同时,还要注重技术的延展性,增强新闻文本的包容性。在融合创新类新闻生产中,要加强VR、大数据、H5等技术的多元融合,在拓展技术与新闻覆盖面的基础上,增强新闻情感的包容性,让新闻更具人文色彩。《海拔四千米之上》以VR视频为基础进行搭建,形成了引子视频、弹窗视频、小环境展示视频等多层嵌合的新媒体产品,不仅丰富了报道的内容维度,而且增强了报道内容的深度,全方位展现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野性之美。作品还使用了视频(普通拍摄+航拍+延时拍摄)、360全景图片、定点VR视频、漫游VR视频、互动热点、延时拍摄等方式,移动端封面则采用了随机打开可变技术,实现了多种技术和表现形式的有机融合。
  不难发现,《海拔四千米之上》既强调多种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又强调新闻价值的内核呈现,真正实现了技术与新闻的深度整合,并在技术加持下全面拓展了新闻文本的内涵边界。需要指出的是,在未来融合创新类新闻的生产与传播中,创作主体在加强新兴技术应用的同时,还要善于利用信息监控手段,对新闻传播点和非传播点进行有效区分,当受众长期停留在非传播点时,要进行及时的技术提醒,进而实现对受众正确的价值引导。
  二、避免出现“内爆”,深化渠道融合
  就信息传播来讲,“内爆”主要是指媒介在生产传播非真实、“超现实”信息时,会造成真实与“超现实”之间的边界模糊,甚至不同程度地存在“吞噬意义、拼贴意义、制造意义”,最终令受众陷入“受控”状态,严重影响了其对真实信息的理解接受。例如,财新视频曾推出有关深圳山体垮塌的VR系列新闻,从周边环境、现场实景、灾民状态、营救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报道,尽管为受众进行了全景式报道,但各类真实信息在虚拟技术的渲染下,出现了“超现实”越界,也就是说产生了“内爆”,事实信息丧失了本真面貌,灾民、营救人员的情绪被刻意放大,其他重要信息和立场却被忽视,违背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相反,《海拔四千米之上》则非常注重VR虚拟与真实叙事的平衡,并借此实现了技术“超现实”与新闻真实性的完美结合,为受众提供了别样的阅读体验。如长江源主题报道就以生态环境研究员的视角为主,通过登川、解说和采样,向受众详细介绍了三江源冰川消融的现状和影响,并在其中巧妙地插入了相应的弹窗视频,这样就实现了“无意义信息”与重点信息的互补,进一步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有效避免了信息“内爆”。
  因信息技术的特殊性,许多新媒体产品的传播渠道相对单一,实现二次传播、人际传播的空间较小。尤其是部分VR视频需要佩戴专业设备才能观看,这就决定了其很难在不同媒体平台上进行跨屏传播,使其传播范围、传播力度、传播效果受到了较大局限。为此,在融合创新类新闻生产过程中,既要避免出现“内爆”,又要深化渠道融合,在确保内容真实性的基础上,增强传播的渗透性。《海拔四千米之上》高度适配电脑端和移动客户端,能够根据不同终端的型号、尺寸进行兼容呈现,进而实现了PC、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媒体平台的跨屏联动传播,優化了受众的移动阅读体验,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渗透力。
  三、坚守价值本位,丰富融合切点
  不管形式如何创新,一则有价值的融合创新类新闻作品,不仅需要多种信息技术的深度支撑,而且需要具有深度和广度的优质内容。所以,创作主体要坚守价值本位,深入挖掘技术与内容之间的契合点,进而实现技术优势与内容优势的高度结合。也就是说,融合创新类新闻在发展时,既要注重沉浸化、互动化效果,又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积极完善内容,拓展文本的社会效益空间。《海拔四千米之上》在完成采访拍摄后,澎湃新闻专门组织了后期团队对大量素材进行遴选、剪辑、制作、程序开发等,最终为受众呈现了一个实景互动的H5新闻产品。其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4段精美视频、4个微纪录片、9个全景视频、9个小环境展示视频,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三篇深度报道和四场大型直播,让受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所有细节和无限魅力,凸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引发了受众思考、感动、希冀等一系列正向活动。   在融合創新类新闻生产中,不应更多考虑时效性对新闻价值的影响,而要重点利用移情效应,通过对技术与内容价值切点的挖掘,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进而提高传播效果。就《海拔四千米之上》来讲,在宏大专题的背后是澎湃新闻约40人的团队,先后克服高原反应、紫外线灼伤、耳朵失聪等困难,历时三个多月在世界屋脊写下了一部新闻“走转改”、建设媒体和从业者“四力”的鲜活范本,全面践行了守正创新的理念,不仅引发了受众广泛的情感共鸣,加深了受众对创作团队的理解和支持,而且间接强化了受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拓展了新闻传播的意义空间。
  四、优化交互体验,削弱行为惰性
  以媒介依赖理论来讲,一个人越依赖于通过使用媒介来满足需求,媒介在这个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就越重要,因此媒介对这个人的影响力就越大。融合创新类新闻强调的是全景式画面和拟态化体验,通过虚拟交互和现实社会的差异,极大地改变了受众的新闻阅读体验。虽然其强化了受众对媒介的依赖性,但也令受众产生了较强的行为惰性,如果处理不当,受众很容易沦为不会主动思考的被动接受者,不利于融合创新类新闻的健康发展。
  因此,在融合创新类新闻发展中,不仅要强调视觉化的阅读体验,而且要充分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即获取新闻中有价值的、真实的核心信息。例如,在对某一重大事件进行专题报道时,创作者不仅要利用信息技术全景式呈现新闻现场的各类环境信息,而且要采取有效措施凸显受众的主体性地位,优化受众的新闻交互体验,帮助受众快速挖掘并理解核心信息,引导受众主动思考,提高新闻传播效果。《海拔四千米之上》的核心部分,就是采用VR视频漫游的方式,赋予了各类拍摄画面交互功能,受众在新闻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左右移动360度实时观看周边环境,并通过有选择性地点击弹窗视频进行延伸阅读(如图1所示)。同时,作品将文字、音乐、图片、短视频、H5、AR、全景、航拍等进行跨界融合组装,动画、视频及交互设计,让该作品在内容丰富性和互动体验上均远远超过单纯的图文稿件。这样不仅增强了内容的丰富性和动态性,而且增强了阅读的交互性和灵动性,有效削弱了受众的行为惰性。


  可以说,不管是传统新闻还是融合创新类新闻,都必须要明确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一切生产活动都必须以受众需求为根本落脚点,这样才能确保内容的长久生命力。当然,在融合创新类新闻的发展中,创作者还要结合实际,全面把握受众信息需求与实现方式的发展动态,灵活选择最佳的传播方式、传播策略,丰富技术与内容切点,真正走出属于融合创新类新闻的创新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 山西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支庭荣.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全息透视:系统建构、功能耦合与目标优化[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
  [2]郑弘,单丹丹.浅析媒体融合创新的纵深发展之路——以央视新闻融合传播实践为例[J].传媒,2019(11).
  [3]唐绪军,黄楚新,王丹.“智能+”与全媒体:中国新媒体发展的新布局[J].新闻与写作,2019(06).
  [4]刘建华.中国传媒融合创新四大突出问题与发展趋势[J].中国出版,2019(04).
  [5][美]保罗·莱文森.莱文森精粹[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张默.论麦克卢汉的“内爆”理论——兼与鲍德里亚观点的比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
  [7]鲍尔-洛基奇,郑朱泳,王斌.从“媒介系统依赖”到“传播机体”——“媒介系统依赖论”发展回顾及新概念[J].国际新闻界,2004(02).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前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之下,高校新闻媒体需要顺势而为、守正创新,在坚守高校新闻舆论工作的使命任务,创新高校新闻媒体内容传播的基础上,通过传播主体融入、传播空间融合、传播渠道融通、传播方法融汇等,推动高校媒体融合发展。  关键词:媒体融合 高校新闻媒体 守正创新  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大潮涌动,移动互联技术突飞猛进,媒体融合发展迅猛,引发了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高校作为社
期刊
摘要:人工智能正日益渗透到日常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传播语境与媒介表达产生深刻影响。本文认为观照人文价值本真,遵循技术发展逻辑,才能实现人机协同发展与价值化生存。  关键词:智能技术 信息传播 技术发展 价值遵循  随着人工智能与媒体的深度融合,媒介与社会一体同构的智能媒介化社会正在来临。在智能媒介化社会中,虚拟和现实交叉并存、专业和业余相互融合、时空和边界消融压缩、人工智能与人类冲突协同。在这样的媒
期刊
摘要:国家形象是關乎国家国际地位与话语权的战略资源,而短视频具有独特的符号系统,在新媒体时代,国家宣传片通过短视频的视听语言符号能够有效地建构国家形象。《人民日报》推出的系列短视频《中国一分钟》,以丰富的视听语言建构国家形象,其巧妙的立意、多方位的符号呈现以及创新的叙事手法等赢得了受众的广泛赞誉。国家形象宣传片只有坚持平民视角,让“国家形象”的符号生产适应当下短视频的传播语境,才能提升传播效果。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的大潮下,“互联网+音频”的新广播形式逐渐被大众所接受。移动互联时代,影音图文等多媒体成为信息传播主流形态,虽然影音图文更加直观生动,但却让人们逐渐丧失了抽象思维和思考的能力。移动电台的出现顺应了受众碎片化的接收习惯,广受青睐。从创新扩散的视域审视移动电台这一事物的发展,可以为其他移动电台发展提供参考。因此,本文以喜马拉雅FM为例,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对移动电台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度解
期刊
媒体融合要推动内容、技术、机制融为一体,通过全媒联动,彰显新闻力量。江西省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紧跟时代要求,立足江西省情,在2019年6月县级融媒体中心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于2019年8月建成江西省融媒体中心,并以江西省融媒体中心为统一指挥中枢,依托“媒体大脑”技术,着力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融媒体指挥体系,实现全省重大主题报道统一策划、统一制作、统一分发,推动内容、技术、机制、培训共融互通,构建了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的贺信中指出“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新闻出版标准化工作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在组织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培养、标准制修订以及国际标准化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支撑了新闻出版行业管理、技术进步和质量提升。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作为行业的国家级智库,在对新闻出版标准化进行全面研究的同时,也承担着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一直以来致
期刊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吕梁广播电视台打造新阵地,创研新产品,挺进主战场,初步形成了“一网两微一端两窗口”的融合传播架构,新媒体用户突破150万人,拓展了舆论阵地,延伸了新闻触角,有力地提升了全台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立体化融合,开拓市级媒体发展新路径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吕梁广播
期刊
摘要:抖音短视频以其内容丰富、适合移动观看、生产效率高及平民展演等优势,在移动短视频领域脱颖而出,吸引了众多主流媒体纷纷入驻,以适应新的媒介环境,提升自身影响力,探索转型路径。本文基于目前主流媒体在移动短视频领域的发展现状,结合“央视新闻”抖音号的实际案例分析,探析主流媒体移动短视频新闻传播策略创新,以期为其他主流媒体转型提供借鉴。  关键词:移动短视频 主流媒体 央视新闻 抖音 传播策略  随着
期刊
摘要:新技术的应用让新媒体能更密切接触用户群体,更深刻了解用户需求。省级广电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正成为新媒体创新的主力军。“触电新闻”APP是广东广播电视台自主研发并运营的新媒体产品,以打造“湾区资讯服务第一端”为宗旨,获评2019年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本文结合“触电新闻”的创新实践,探索数据时代媒体融合背景下,省级广电媒体自主研发并运营新媒体产品的融合创新经验。  关键词:媒体融合 省级广电
期刊
摘要:全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不断崛起,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速度快捷化、范围扩大化,民生新闻如何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突出重围?本文以《巴彦淖尔日报》民生版的新闻报道为例,探讨其民生新闻的语态变迁和传播策略。  关键词:民生新闻 语态变迁 传播策略 《巴彦淖尔日报》  民生新闻,报道民众生活,体察民众所需;为民众所青睐,受政府之关切。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巴彦淖尔日报》设置民生新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