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老师:在强调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不仅要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而且要充分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要悉心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我们老师就得抓住每一个知识点,去发现,去感悟,去挖掘。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课堂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数学;学生情感;有效教学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首先就要让学生喜欢你。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在激励中成长,在赏识中提高,在喜悦中奋进!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教师不断启发、渗透、感染的过程。教师只有把“育人”的观念随时装在头脑中,有意识、自觉地把情感与态度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聚细流以成江海”,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引路导航。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必然需要。
一、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情感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赖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作为教师,爱护学生是我们的天职。教师只有以饱满的热情去关爱学生,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才有可能实现。学生在师爱的滋润下,自然而然地会把老师当作最可信赖,最可亲近的人,而“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教育也就很容易被接受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成为“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而应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也不应成为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数学教师备课,应将情感因素及其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结合起来考虑,尽量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教学,使数学教学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及认识能力,应充分调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情感因素,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优化学生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做一个正常的人。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热情高涨、主动探索的学习情感,还依赖于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精心,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探索、合作,主动参与。
1.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当人们通过面部表情以及声音的变化等把情感传达到接受对象时,主体的情感便对客体产生感染作用,对客体产生影响,产生与主体相类似的感觉。而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为数不少的老师或因缺乏足够的专业思想和教学热情,或因片面认为数学教师讲授的是枯燥的计算知识,只要用符合逻辑和科学的语言去解释算理就可以了,致使在课堂教学中表情不苟言笑,麻木冷漠。讲授风格平淡无奇,以致教室的气氛趋向紧张、严肃,师生之间产生一种压抑感,学生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更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造成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专心听讲,不愿回答老师的问题,对老师布置的任务马虎敷衍,久而久之则形成对数学学科的消极情感, 所以,教师要融洽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2.精心设计数学游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国家课程改革实验的调查中指出:学生喜欢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兴趣中学,在自由、密切配合中不受拘束地学习,学习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目前,动静结合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情境的创设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则可以把这节课推向另一个高潮,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空前的高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数学游戏活动,给学生充分提供动一动、乐一乐、玩一玩、学一学的机会,使学生在轻松、愉悦、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习。
3.精心挖掘数学中“美”的因素,诱发学生发现规律
数学中的“数”和“形”都蕴含着抽象的美、对称的美、规律的美。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美,并主动引导学生欣赏美、感悟美。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感受到数学的美,我利用电教手段,精心制作课件,把数、图、形、声有机地结合起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把美的形象绘声绘色地呈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美的感受中积极思维,发现规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挖掘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情感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数学教材本身枯燥无味,教师必须善于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有趣化,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痕迹。首先,应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其次,可从数学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入手,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公式、法则、图形与现实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情感。其三,抓住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的抽象美、逻辑美,诱发学生联想,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动力,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其四,利用教材中出现的趣味题、数学小知识、数学的轶闻趣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豪感。数学教材内容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材内容是否产生吸引力,就看情感因素是否被挖掘得深、挖掘得透。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要迅速找准与学生沟通的切入点。让学生乐学,就要从良好的情感去影响孩子们,注意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让孩子以最佳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努力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知识,发展智能,从而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兴隆小学)
【关键词】数学;学生情感;有效教学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首先就要让学生喜欢你。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在激励中成长,在赏识中提高,在喜悦中奋进!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教师不断启发、渗透、感染的过程。教师只有把“育人”的观念随时装在头脑中,有意识、自觉地把情感与态度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聚细流以成江海”,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引路导航。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必然需要。
一、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情感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赖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作为教师,爱护学生是我们的天职。教师只有以饱满的热情去关爱学生,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才有可能实现。学生在师爱的滋润下,自然而然地会把老师当作最可信赖,最可亲近的人,而“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教育也就很容易被接受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成为“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而应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也不应成为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数学教师备课,应将情感因素及其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结合起来考虑,尽量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教学,使数学教学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及认识能力,应充分调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情感因素,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优化学生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做一个正常的人。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热情高涨、主动探索的学习情感,还依赖于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精心,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探索、合作,主动参与。
1.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当人们通过面部表情以及声音的变化等把情感传达到接受对象时,主体的情感便对客体产生感染作用,对客体产生影响,产生与主体相类似的感觉。而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为数不少的老师或因缺乏足够的专业思想和教学热情,或因片面认为数学教师讲授的是枯燥的计算知识,只要用符合逻辑和科学的语言去解释算理就可以了,致使在课堂教学中表情不苟言笑,麻木冷漠。讲授风格平淡无奇,以致教室的气氛趋向紧张、严肃,师生之间产生一种压抑感,学生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更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造成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专心听讲,不愿回答老师的问题,对老师布置的任务马虎敷衍,久而久之则形成对数学学科的消极情感, 所以,教师要融洽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2.精心设计数学游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国家课程改革实验的调查中指出:学生喜欢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兴趣中学,在自由、密切配合中不受拘束地学习,学习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目前,动静结合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情境的创设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则可以把这节课推向另一个高潮,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空前的高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数学游戏活动,给学生充分提供动一动、乐一乐、玩一玩、学一学的机会,使学生在轻松、愉悦、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习。
3.精心挖掘数学中“美”的因素,诱发学生发现规律
数学中的“数”和“形”都蕴含着抽象的美、对称的美、规律的美。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美,并主动引导学生欣赏美、感悟美。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感受到数学的美,我利用电教手段,精心制作课件,把数、图、形、声有机地结合起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把美的形象绘声绘色地呈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美的感受中积极思维,发现规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挖掘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情感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数学教材本身枯燥无味,教师必须善于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有趣化,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痕迹。首先,应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其次,可从数学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入手,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公式、法则、图形与现实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情感。其三,抓住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的抽象美、逻辑美,诱发学生联想,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动力,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其四,利用教材中出现的趣味题、数学小知识、数学的轶闻趣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豪感。数学教材内容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材内容是否产生吸引力,就看情感因素是否被挖掘得深、挖掘得透。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要迅速找准与学生沟通的切入点。让学生乐学,就要从良好的情感去影响孩子们,注意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让孩子以最佳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努力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知识,发展智能,从而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兴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