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沭阳县正德中学,江苏 沭阳 223600)
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的途径分为两种:一是提高学生数学整体的素质和能力,更好地驾驭考试;二是让学生熟悉考试特点,掌握考试方法,将学生已有的潜能和水平发挥到极致。如何掌握這两种途径,选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显得特别重要,数学课堂旋梯模式就这样产生了。
一、旋梯模式
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包括组织教学)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课堂训练时间不少于30分钟,旋梯模式的基本结构如下。
第一步:编制学本。课前一天下发。
第二步:学生自学。课前一天晚自习时间。学生紧扣书本,查找有效课程资源,自做学本,留存问题。组内互阅互评,一评学本自学分。
第三步:交流互学。课前一天晚自习 课堂时间。划分大组(2—3个组)和小组(4人为宜)。组内推选人员主持主讲,不同层面的学生交流互学,补白纠错,再做学本。组间互评互改,二评学本互学分。
第四步:学效检示。课堂时间。轮流或随机安排各组相同或不同等次学生展示和主讲。教师适时释疑、拓宽和加深。记全记实随堂笔记,完成补白纠错。组际互评互查,三评学本完成分。
1.默写考点,时间大约5分钟。
看导学案上的教学目标,默写本章公式及重要定理,前后黑板分别4人,其余同学在座位上默写,有错误的课间抄写,默写过程中教师还要负责巡查同学默写是否有错,对错误较多的要单独列出集体分析,在本章节内容教学时间内,每节课都要默写这些重要的考点。
2.自学指导,时间大约10分钟。
完成导学案上自学指导题,一般设置3或4个填空题,试题主要来自书本原题,书本题的简单变形题,或部分较简单的高考真题,主要是对本节重要考点的二次训练,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督查,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重点指导中下等生。教师根据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问中下等生的结果,并简单说明理由,对于学生做对的题教师不再浪费时间,教师总结出示教学重、难点。
3.自学检测,时间大约15分钟。
完成导学案上自学检测题,一般为两个解答题,每个解答题设置两问,处理方法如下:(1)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教师板书;(2)让中下等学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暴露出自学中的问题,然后让中等生、尖子生逐步更正,直到符合要求;(3)让学生观察板演,找错误或比较与自己做的方法与结果是否与板演相同,再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误原因及更正的道理。最后让中等生、后进生说出本题用了哪些重要公式或定理,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
4.当堂训练,时间大约10分钟。
完成导学案上的当堂教学反馈题,一般设置2个填空题,与例题的难度差不多,题型主要是例题的变形题或例题的类似题,学生做的过程中教师巡视督查,发现错误当时指出,令其改正,所有学生做好后,同学之间互改,改完后统一传到每排的靠边的同学手里,教师发现错误,当堂找优等生说出正确解法,错误同学的错误原因。
5.课堂小结,时间大约5分钟。
学生对本节课的错题订正,指出错误原因,完成错题集内容,再次默写本节课的重要公式、定理、考点。
下课后发放课后巩固题,用印制的练习作业,作业一般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选做题,还有思考题。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作业量后交课代表,对不会做的题目,采用兵交兵的形式,由优等生或中上等生负责教会中下等生,这样下等生会越来越少,优等生或中上等生会越来越多。
二、旋梯模式的特征
旋梯模式特征之一:注重基础
基础知识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是学习中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影响学生深入学习的主要因素,数学课堂旋梯模式刚好就是从基础开始,以中下等生的学习基础为起点。
旋梯模式特征之二:注重反复
教学中的重复,并非指同一内容原封不动的多次呈现,而是指经过精心设计保留不变的主线和穿插变化细节的反复巩固与加深的过程,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重复:(1)重复教学内容;(2)重复教学环节;(3)在变化的重复中把握不变的主线。
旋梯模式特征之三:注重递进
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怎样设计知识间的出现次序,有这两种方式:分层递进教学和互动递进教学。
1.分层递进的数学课堂教学。
(1)学生分层,通过了解和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一般为三层,也有两层或四层的。
(2)目标分层,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协调的分层教学目标。目标分层为长期目标和具体学科章节的教学目标。
(3)分层施教,分层递进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即在课堂教学及其延伸部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有区别的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各得其所。
(4)分层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情况。分层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
(5)分层提高,根据形成评价的结果,及时采取矫正、调节措施。我们的做法是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提高一个层次;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结合心理辅导进行矫正智力和非智力的问题。
2.互动递进的数学课堂教学。
(1)精心设计问题是支柱。学生学习是在原认知的基础上构建新认知的过程。教师设计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启动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2)互动教学环境是前提。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增强学生的勇敢和自信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大胆发表自己意见。
(3)学生学习方式是关键。互动递进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首先使学生改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和简单重复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建立起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自主、探究、合作、竞争等学习方式。
(4)学生主体作用是保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实践活动的主体。课堂中的任何教学活动是都是学生自己活动,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完成。互动递进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教师持续激励是动力。互动递进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为全体学生创造机会,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程度不同的鼓励和赞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愉悦,使学生的参与意识成为一种持久的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我学习的内在机制。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疑问为主轴,以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学和当堂训练形成制度,这就是我们正在实践的数学旋梯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的途径分为两种:一是提高学生数学整体的素质和能力,更好地驾驭考试;二是让学生熟悉考试特点,掌握考试方法,将学生已有的潜能和水平发挥到极致。如何掌握這两种途径,选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显得特别重要,数学课堂旋梯模式就这样产生了。
一、旋梯模式
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包括组织教学)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课堂训练时间不少于30分钟,旋梯模式的基本结构如下。
第一步:编制学本。课前一天下发。
第二步:学生自学。课前一天晚自习时间。学生紧扣书本,查找有效课程资源,自做学本,留存问题。组内互阅互评,一评学本自学分。
第三步:交流互学。课前一天晚自习 课堂时间。划分大组(2—3个组)和小组(4人为宜)。组内推选人员主持主讲,不同层面的学生交流互学,补白纠错,再做学本。组间互评互改,二评学本互学分。
第四步:学效检示。课堂时间。轮流或随机安排各组相同或不同等次学生展示和主讲。教师适时释疑、拓宽和加深。记全记实随堂笔记,完成补白纠错。组际互评互查,三评学本完成分。
1.默写考点,时间大约5分钟。
看导学案上的教学目标,默写本章公式及重要定理,前后黑板分别4人,其余同学在座位上默写,有错误的课间抄写,默写过程中教师还要负责巡查同学默写是否有错,对错误较多的要单独列出集体分析,在本章节内容教学时间内,每节课都要默写这些重要的考点。
2.自学指导,时间大约10分钟。
完成导学案上自学指导题,一般设置3或4个填空题,试题主要来自书本原题,书本题的简单变形题,或部分较简单的高考真题,主要是对本节重要考点的二次训练,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督查,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重点指导中下等生。教师根据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问中下等生的结果,并简单说明理由,对于学生做对的题教师不再浪费时间,教师总结出示教学重、难点。
3.自学检测,时间大约15分钟。
完成导学案上自学检测题,一般为两个解答题,每个解答题设置两问,处理方法如下:(1)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教师板书;(2)让中下等学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暴露出自学中的问题,然后让中等生、尖子生逐步更正,直到符合要求;(3)让学生观察板演,找错误或比较与自己做的方法与结果是否与板演相同,再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误原因及更正的道理。最后让中等生、后进生说出本题用了哪些重要公式或定理,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
4.当堂训练,时间大约10分钟。
完成导学案上的当堂教学反馈题,一般设置2个填空题,与例题的难度差不多,题型主要是例题的变形题或例题的类似题,学生做的过程中教师巡视督查,发现错误当时指出,令其改正,所有学生做好后,同学之间互改,改完后统一传到每排的靠边的同学手里,教师发现错误,当堂找优等生说出正确解法,错误同学的错误原因。
5.课堂小结,时间大约5分钟。
学生对本节课的错题订正,指出错误原因,完成错题集内容,再次默写本节课的重要公式、定理、考点。
下课后发放课后巩固题,用印制的练习作业,作业一般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选做题,还有思考题。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作业量后交课代表,对不会做的题目,采用兵交兵的形式,由优等生或中上等生负责教会中下等生,这样下等生会越来越少,优等生或中上等生会越来越多。
二、旋梯模式的特征
旋梯模式特征之一:注重基础
基础知识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是学习中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影响学生深入学习的主要因素,数学课堂旋梯模式刚好就是从基础开始,以中下等生的学习基础为起点。
旋梯模式特征之二:注重反复
教学中的重复,并非指同一内容原封不动的多次呈现,而是指经过精心设计保留不变的主线和穿插变化细节的反复巩固与加深的过程,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重复:(1)重复教学内容;(2)重复教学环节;(3)在变化的重复中把握不变的主线。
旋梯模式特征之三:注重递进
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怎样设计知识间的出现次序,有这两种方式:分层递进教学和互动递进教学。
1.分层递进的数学课堂教学。
(1)学生分层,通过了解和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一般为三层,也有两层或四层的。
(2)目标分层,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协调的分层教学目标。目标分层为长期目标和具体学科章节的教学目标。
(3)分层施教,分层递进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即在课堂教学及其延伸部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有区别的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各得其所。
(4)分层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情况。分层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
(5)分层提高,根据形成评价的结果,及时采取矫正、调节措施。我们的做法是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提高一个层次;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结合心理辅导进行矫正智力和非智力的问题。
2.互动递进的数学课堂教学。
(1)精心设计问题是支柱。学生学习是在原认知的基础上构建新认知的过程。教师设计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启动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2)互动教学环境是前提。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增强学生的勇敢和自信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大胆发表自己意见。
(3)学生学习方式是关键。互动递进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首先使学生改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和简单重复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建立起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自主、探究、合作、竞争等学习方式。
(4)学生主体作用是保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实践活动的主体。课堂中的任何教学活动是都是学生自己活动,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完成。互动递进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教师持续激励是动力。互动递进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为全体学生创造机会,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程度不同的鼓励和赞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愉悦,使学生的参与意识成为一种持久的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我学习的内在机制。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疑问为主轴,以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学和当堂训练形成制度,这就是我们正在实践的数学旋梯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