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初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能很好的执行,达到预计的目标。从开始的茫然无措,到现在的熟练操作,做了好多地调整。那怎样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使他们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下面就以教学中的实例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可以激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造境,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 在认识数时,让他们寻找身边藏着的数;在分一分时,让他们自己去超市看一看,观察超市物品的摆放;在认识物体时,让他们去寻找生活中的不同形状的物体……,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还可以用小故事把它表达出来。例如,我在教学《比多少》根据教材的主题图编成一个小故事“有一天,猴兄弟到花果山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就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地上吃。可是,在分水果的时候出现了小小的问题。请聪明的同学来帮忙,你们愿意吗?”这样一导入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二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一课时,以“看图编故事”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看着带有括线和问号的图,自己说三句话来表示图的含义。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还为以后的应用题教学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时、分、的認识”时,首先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书本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时、分,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
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提出问题,很多时候学生都是迷茫无知的样子,他们还不懂得如何去表达自己的看法。所以,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教学“分一分”,当做到树叶分类一题时,我提问:你可以按照什么来分呢?很多小孩子都露出了迷茫的眼神,我就猜到对于“形状”,“颜色”这类词,一年级的学生可能还没怎么接触过,因而也就没法直接的讲述出来。所以,当有学生这样回答“叶子的样子不一样”时我乘此机会,大大地表扬了他,“真不错,你真厉害,这么快就找到了”“我们可以按照叶子的形状长得不一样来分一分……你们看叶子除了长得不一样,还有没有其他的不一样的地方了?”,听到我的鼓励,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找到了按照叶子颜色来分类。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四要重视和加强直观教学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好,抽象思维较差,根据这个年龄特点,他们对生动、形象、具体的事物易记住,而对枯燥、单一、乏味、抽象的数学知识毫无兴趣。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很重视直观教学,让学生通过耳听、手做、口说、脑想等多种感官的活动,逐步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逐渐产生对新事物的兴趣,是其学习新知识和促进思维发展的主要手段。例如,我在教10以内数的认识时,通过学生动手摆小棒、画图形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的概念;在教5的分解时,我形象地把它画成手型,并让学生拿出5根小棒,先左手拿2根,右手拿3根,合起来共5根,让学生看手说:“5可以分成2和3。”再让学生左手拿3根,右手拿2根,让学生看手说:“5可以分成3和2。”利用5根小棒,让 学生边拿边说,学生很快掌握了5的组成分解和5的加减法。
三、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商场中的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 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是由随心所欲的幼儿转变为真正的小学生,是人生中的一次转变,刚从轻松自由的幼儿班转变成有一定约束力的班集体,环境有了大大的改变,知识要求有所增加,扮演的角色也改变了。针对这一群活泼好动的新生进行数学教学我尝试以上几点做法,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以后路程更长…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乐趣中学到知识,在乐趣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可以激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造境,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 在认识数时,让他们寻找身边藏着的数;在分一分时,让他们自己去超市看一看,观察超市物品的摆放;在认识物体时,让他们去寻找生活中的不同形状的物体……,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还可以用小故事把它表达出来。例如,我在教学《比多少》根据教材的主题图编成一个小故事“有一天,猴兄弟到花果山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就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地上吃。可是,在分水果的时候出现了小小的问题。请聪明的同学来帮忙,你们愿意吗?”这样一导入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二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一课时,以“看图编故事”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看着带有括线和问号的图,自己说三句话来表示图的含义。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还为以后的应用题教学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时、分、的認识”时,首先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书本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时、分,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
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提出问题,很多时候学生都是迷茫无知的样子,他们还不懂得如何去表达自己的看法。所以,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教学“分一分”,当做到树叶分类一题时,我提问:你可以按照什么来分呢?很多小孩子都露出了迷茫的眼神,我就猜到对于“形状”,“颜色”这类词,一年级的学生可能还没怎么接触过,因而也就没法直接的讲述出来。所以,当有学生这样回答“叶子的样子不一样”时我乘此机会,大大地表扬了他,“真不错,你真厉害,这么快就找到了”“我们可以按照叶子的形状长得不一样来分一分……你们看叶子除了长得不一样,还有没有其他的不一样的地方了?”,听到我的鼓励,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找到了按照叶子颜色来分类。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四要重视和加强直观教学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好,抽象思维较差,根据这个年龄特点,他们对生动、形象、具体的事物易记住,而对枯燥、单一、乏味、抽象的数学知识毫无兴趣。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很重视直观教学,让学生通过耳听、手做、口说、脑想等多种感官的活动,逐步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逐渐产生对新事物的兴趣,是其学习新知识和促进思维发展的主要手段。例如,我在教10以内数的认识时,通过学生动手摆小棒、画图形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的概念;在教5的分解时,我形象地把它画成手型,并让学生拿出5根小棒,先左手拿2根,右手拿3根,合起来共5根,让学生看手说:“5可以分成2和3。”再让学生左手拿3根,右手拿2根,让学生看手说:“5可以分成3和2。”利用5根小棒,让 学生边拿边说,学生很快掌握了5的组成分解和5的加减法。
三、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商场中的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 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是由随心所欲的幼儿转变为真正的小学生,是人生中的一次转变,刚从轻松自由的幼儿班转变成有一定约束力的班集体,环境有了大大的改变,知识要求有所增加,扮演的角色也改变了。针对这一群活泼好动的新生进行数学教学我尝试以上几点做法,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以后路程更长…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乐趣中学到知识,在乐趣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