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留学领域玩转技术,引得风投青睐,顺顺留学CTO张都玩得不亦乐乎,而他,才只有20岁。
实习记者_谢路明编辑_覃巧云摄影_谢中理
七八月间,是国外学校的集中报到时段。当成千上万的同龄人在为即将开始的海外求学之旅做准备的时候,顺顺留学CTO、95后年轻人张都却在北京建外SOHO的办公室里,忙着筹备公司的机票产品上线事宜。
2014年,19岁的张都放弃美国的学业,回国创办了留学在线问答平台Appliter.com,获得IDG资本天使投资;2015年,Appliter.com正式转型为O2O留学平台—顺顺留学,并得到来自好未来的1800万美元A轮投 资。
顺顺留学的诞生对于留学行业的影响极大,其采用的“互联网 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国际教育行业格局:家长和学生在线挑选顾问,双方在线下体验中心会面咨询,留学材料的制作、网申、签证办理、行前辅导等工作都将在线上完成,全部咨询费用回归顾问团队。
作为顺顺留学的创始人之一,20岁的张都被人们赋予“95后CTO”、“身家千万”、“超级黑客”等诸多头衔,被誉为在国际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创业样本。
从美国校园挖到第一桶金
张都出生在经商文化氛围浓厚的浙江杭州,一直颇具生意头脑,早在学生时期就已经有过两次创业的尝试。
从杭州外国语学校毕业后,张都到美国的一所寄宿制学校—达灵顿中学就读。高二时,他发现,不少人的苹果手机屏幕很容易破碎,于是与十几个同学合作,开了一家智能手机维修公司。从部件采购、维修服务、质量监控到客户关系维护,这群高中生做得风生水起,在手机服务领域收获了上万美金。
在美国的校园里,创业并不是件稀奇事。凭借灵敏的商业嗅觉,张都还在橄榄球比赛上觅到了商机。
当时,达灵顿中学经常举行橄榄球比赛,主办方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赛事录制方式。传统拍摄需要借助专业摄像师和多台摄像机,不仅费用昂贵,拍摄效果也不好。张都所在的机器人队看准了这个时机,设计出无人机航拍比赛的方案,为学校减少了每场比赛1000多美元的拍摄成本。机器人队的方案不断得到复制,覆盖了美国不少中学与大学的赛场。
张都告诉《留学》,美国的教育引导人们去思考,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他看来这和创业的本质是一致的,“首先,你得知道别人需要什么?其次,你怎么把别人的需求变成解决方案?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是美国教育很重视的一个部分。我觉得,这个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是非常缺乏的一种能力,我自己在国内上过学,中国的学生实操能力需要加强。”
18岁在美国任首席工程师
高中毕业后,张都申请了四所学校,最终以接近满分的SAT成绩进入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这所学校排美国大学前十六位,有着自由而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跨学院、跨专业选课。张都的专业是计算机和金融,成绩单上同时布满了各式各样的文理课程:心理学、哲学、经济、数学、计算机等等。“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另一个吸引我的地方是,它处在美国中西部,这个地方的区域文化特征是友好、踏实、勤劳致富,有点像我们杭州人。”
大学一年级的一场比赛让张都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创业。当时,硅谷的一家名为“TopOpps”的商业智能公司筹划了一场名叫“全球黑客马拉松”(Global Hackathon)的比赛,要求参与者在48小时内完成对海量数据的可视化分析,胜出者可以获得五万美元。
这场比赛吸引了很多人参加,其中不乏来自硅谷的天才极客们。大学第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张都就组建了一个六个人的团队报名参加了比赛。“我们当中有学习机械专业的,有做大数据分析的,也有做项目管理的。大家用机械学习算法从海量数据中读出了可以被量化的东西,还对数据做了游戏化的语义分析,优化了用户体验。”
张都团队的作品在比赛中夺得桂冠,赢得了五万美元的奖金。而因为在这次比赛中出色的表现,张都受到大赛发起人的青睐,被邀请加入TopOpps,担任首席工程师一职,负责产品规划和业务逻辑。当时,张都年仅18岁。
在TopOpps,张都亲眼见证了一个互联网公司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他对《留学》说,“最初整个公司就只有那位老板一个人,外加一个员工。我是被招进来的第三个人。当时每周要工作40-50个小时。慢慢地,公司由三个人到七个人,再到十个、十五个人,我们的系统软件越来越复杂,客户也越来越多。”
由于工作的关系,张都结识了诸多在硅谷创业的华人。这些创业者都建议他,回国创业需趁早,国内发展机遇较多,要抓住当下。张都考虑到自己“在美国这么长时间,想了解的东西已经足够,学校又不能教给他更多的东西”,于是萌生了回国的念头。
退学回国创业
从Appliter.com做到顺顺留学
“假设我知道自己三年以后在做什么,那我现在就去自杀”是张都的座右铭。对于未来,他不会考虑太多。2014年,尚未注册大二课程的张都毅然决定退学,返回国内创业。
结合自己的留学经历,张都在IDG资本的支持下创建了一个在线问答平台Appliter.com,请100余名美国顶级大学海外学长学姐入驻,回答国内学生家长关于国际教育的问题。慢慢地,张都发现,名校的同学大多很忙,抽不出固定的时间来提供咨询;同时,国内的留学需求越来越旺盛,单纯的咨询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申请者的需求。
张都过去也曾同留学中介打过交道,他观察到,传统的留学中介虽然有众多生源,却没有养成收集数据的习惯。“留学咨询这个过程,顾问更多地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比如说我是九年级还是四年级出去读书比较好。其实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所以说很多时候顾问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去告诉用户:我觉得九年级怎么好,或者说我认为十年级比较好。但是我们希望能够做到的是,凭借无数留学顾问的经验,形成强大的数据展示系统,来告诉用户,9年级出去,在数据上是可行的,或者10年级出去,申请的结果会怎样。” 想要搭建智库架构平台,在逻辑上是可行的,但技术操作起来并不容易,需要强大的团队支撑。为此,张都组建了职业化的互联网团队,分为技术、产品、运营、移动端四个部分:技术团队负责用户体验、业务逻辑和数据库建设;产品团队负责产品的视觉设计和交互设计;运营团队负责问答社区,为平台生产内容;移动端则负责app程序开发。
2015年6月,“顺顺留学”取代了Appliter.com正式上线。关于顺顺留学的商业逻辑,张都想得很明白,“顺顺的用户需求模型和轻轻家教很相似:老师需要教学科研工具去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如果以技术形式出现的话,就能将成本降到最低。同样,留学顾问,特别是好的顾问,他们提供的内容含有巨大的价值,因此顺顺更多地采取是支持的态度,更何况增加一个服务器对于平台来说几乎没有任何成本。当我们把产品拿给投资人看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标准化的数据搜集。这就是互联网思维,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他对《留学》称,自己是团队中对顺顺留学的商业逻辑和发展理念最为坚定的支持者。
2015年6月中旬,顺顺留学凭借这套商业逻辑成功获得来自好未来的1800万美元战略投资。除提供直接资金外,深度线上线下合作还包括如下三个方面:将好未来旗下留学网并给顺顺留学;将好未来留学牌照并给顺顺留学;向顺顺留学开放好未来所有的线下教学资源。
“别人叫我天才,那是他们的权利”
张都一直恪守这样一个理念:团队是一切事业的核心。顺顺留学高管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所在领域中的佼佼者,这些人的年龄几乎都比张都大出一截。作为团队中最为年轻的高管,张都并不担心因为年龄而影响到工作的执行。他向《留学》解释,判断一个人可以有很多角度,年龄只是其中的一个;在互联网领域管理一支技术团队,沟通和协调能力比年龄本身更重 要。
“第一,我对技术有着比较专业的理解,所以在技术层面,并没有任何的障碍。我的角色其实是支持性的,既然在沟通和支持上没有障碍的话,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我的技术在每一个细节上都比别人强。第二,管理技术型团队,最重要的是选择和团队文化契合的人,能够自由地共同讨论。顺顺留学的公司文化中并没有绝对的权威,大部分决策都是共同讨论的结果。”
如今,张都每天平均工作12-14个小时,为下一步的机票产品和手机app上线做准备。有人称张都是“极客天才”,他自己的理解是:“我不觉得自己是天才,但是我不否认。我觉得别人怎么叫,是他们的权利。对我来说,第一,我只是喜欢这个东西;第二,我把它做好就可以了。”
拎客
顺顺留学高管团队
顺顺留学的首席执行官(CEO)张杨毕业于清华大学与哈佛大学,曾担任启德教育集团副总裁;首席运营官(COO)何亮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创办高端留学机构,并建立了标准、完整的学生升学辅导体系和申请顾问培养体系;技术总监刘雨骁是中国最早的Android app开发者之一,由他开发的社交软件曾经在app排行榜上击败了巅峰时期的人人网;产品总监单卓群曾经在网易、奇虎360和百度等一线互联网公司任职,在DAU千万级用户产品上有着多年的迭代经验。
实习记者_谢路明编辑_覃巧云摄影_谢中理
七八月间,是国外学校的集中报到时段。当成千上万的同龄人在为即将开始的海外求学之旅做准备的时候,顺顺留学CTO、95后年轻人张都却在北京建外SOHO的办公室里,忙着筹备公司的机票产品上线事宜。
2014年,19岁的张都放弃美国的学业,回国创办了留学在线问答平台Appliter.com,获得IDG资本天使投资;2015年,Appliter.com正式转型为O2O留学平台—顺顺留学,并得到来自好未来的1800万美元A轮投 资。
顺顺留学的诞生对于留学行业的影响极大,其采用的“互联网 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国际教育行业格局:家长和学生在线挑选顾问,双方在线下体验中心会面咨询,留学材料的制作、网申、签证办理、行前辅导等工作都将在线上完成,全部咨询费用回归顾问团队。
作为顺顺留学的创始人之一,20岁的张都被人们赋予“95后CTO”、“身家千万”、“超级黑客”等诸多头衔,被誉为在国际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创业样本。
从美国校园挖到第一桶金
张都出生在经商文化氛围浓厚的浙江杭州,一直颇具生意头脑,早在学生时期就已经有过两次创业的尝试。
从杭州外国语学校毕业后,张都到美国的一所寄宿制学校—达灵顿中学就读。高二时,他发现,不少人的苹果手机屏幕很容易破碎,于是与十几个同学合作,开了一家智能手机维修公司。从部件采购、维修服务、质量监控到客户关系维护,这群高中生做得风生水起,在手机服务领域收获了上万美金。
在美国的校园里,创业并不是件稀奇事。凭借灵敏的商业嗅觉,张都还在橄榄球比赛上觅到了商机。
当时,达灵顿中学经常举行橄榄球比赛,主办方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赛事录制方式。传统拍摄需要借助专业摄像师和多台摄像机,不仅费用昂贵,拍摄效果也不好。张都所在的机器人队看准了这个时机,设计出无人机航拍比赛的方案,为学校减少了每场比赛1000多美元的拍摄成本。机器人队的方案不断得到复制,覆盖了美国不少中学与大学的赛场。
张都告诉《留学》,美国的教育引导人们去思考,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他看来这和创业的本质是一致的,“首先,你得知道别人需要什么?其次,你怎么把别人的需求变成解决方案?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是美国教育很重视的一个部分。我觉得,这个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是非常缺乏的一种能力,我自己在国内上过学,中国的学生实操能力需要加强。”
18岁在美国任首席工程师
高中毕业后,张都申请了四所学校,最终以接近满分的SAT成绩进入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这所学校排美国大学前十六位,有着自由而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跨学院、跨专业选课。张都的专业是计算机和金融,成绩单上同时布满了各式各样的文理课程:心理学、哲学、经济、数学、计算机等等。“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另一个吸引我的地方是,它处在美国中西部,这个地方的区域文化特征是友好、踏实、勤劳致富,有点像我们杭州人。”
大学一年级的一场比赛让张都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创业。当时,硅谷的一家名为“TopOpps”的商业智能公司筹划了一场名叫“全球黑客马拉松”(Global Hackathon)的比赛,要求参与者在48小时内完成对海量数据的可视化分析,胜出者可以获得五万美元。
这场比赛吸引了很多人参加,其中不乏来自硅谷的天才极客们。大学第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张都就组建了一个六个人的团队报名参加了比赛。“我们当中有学习机械专业的,有做大数据分析的,也有做项目管理的。大家用机械学习算法从海量数据中读出了可以被量化的东西,还对数据做了游戏化的语义分析,优化了用户体验。”
张都团队的作品在比赛中夺得桂冠,赢得了五万美元的奖金。而因为在这次比赛中出色的表现,张都受到大赛发起人的青睐,被邀请加入TopOpps,担任首席工程师一职,负责产品规划和业务逻辑。当时,张都年仅18岁。
在TopOpps,张都亲眼见证了一个互联网公司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他对《留学》说,“最初整个公司就只有那位老板一个人,外加一个员工。我是被招进来的第三个人。当时每周要工作40-50个小时。慢慢地,公司由三个人到七个人,再到十个、十五个人,我们的系统软件越来越复杂,客户也越来越多。”
由于工作的关系,张都结识了诸多在硅谷创业的华人。这些创业者都建议他,回国创业需趁早,国内发展机遇较多,要抓住当下。张都考虑到自己“在美国这么长时间,想了解的东西已经足够,学校又不能教给他更多的东西”,于是萌生了回国的念头。
退学回国创业
从Appliter.com做到顺顺留学
“假设我知道自己三年以后在做什么,那我现在就去自杀”是张都的座右铭。对于未来,他不会考虑太多。2014年,尚未注册大二课程的张都毅然决定退学,返回国内创业。
结合自己的留学经历,张都在IDG资本的支持下创建了一个在线问答平台Appliter.com,请100余名美国顶级大学海外学长学姐入驻,回答国内学生家长关于国际教育的问题。慢慢地,张都发现,名校的同学大多很忙,抽不出固定的时间来提供咨询;同时,国内的留学需求越来越旺盛,单纯的咨询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申请者的需求。
张都过去也曾同留学中介打过交道,他观察到,传统的留学中介虽然有众多生源,却没有养成收集数据的习惯。“留学咨询这个过程,顾问更多地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比如说我是九年级还是四年级出去读书比较好。其实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所以说很多时候顾问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去告诉用户:我觉得九年级怎么好,或者说我认为十年级比较好。但是我们希望能够做到的是,凭借无数留学顾问的经验,形成强大的数据展示系统,来告诉用户,9年级出去,在数据上是可行的,或者10年级出去,申请的结果会怎样。” 想要搭建智库架构平台,在逻辑上是可行的,但技术操作起来并不容易,需要强大的团队支撑。为此,张都组建了职业化的互联网团队,分为技术、产品、运营、移动端四个部分:技术团队负责用户体验、业务逻辑和数据库建设;产品团队负责产品的视觉设计和交互设计;运营团队负责问答社区,为平台生产内容;移动端则负责app程序开发。
2015年6月,“顺顺留学”取代了Appliter.com正式上线。关于顺顺留学的商业逻辑,张都想得很明白,“顺顺的用户需求模型和轻轻家教很相似:老师需要教学科研工具去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如果以技术形式出现的话,就能将成本降到最低。同样,留学顾问,特别是好的顾问,他们提供的内容含有巨大的价值,因此顺顺更多地采取是支持的态度,更何况增加一个服务器对于平台来说几乎没有任何成本。当我们把产品拿给投资人看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标准化的数据搜集。这就是互联网思维,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他对《留学》称,自己是团队中对顺顺留学的商业逻辑和发展理念最为坚定的支持者。
2015年6月中旬,顺顺留学凭借这套商业逻辑成功获得来自好未来的1800万美元战略投资。除提供直接资金外,深度线上线下合作还包括如下三个方面:将好未来旗下留学网并给顺顺留学;将好未来留学牌照并给顺顺留学;向顺顺留学开放好未来所有的线下教学资源。
“别人叫我天才,那是他们的权利”
张都一直恪守这样一个理念:团队是一切事业的核心。顺顺留学高管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所在领域中的佼佼者,这些人的年龄几乎都比张都大出一截。作为团队中最为年轻的高管,张都并不担心因为年龄而影响到工作的执行。他向《留学》解释,判断一个人可以有很多角度,年龄只是其中的一个;在互联网领域管理一支技术团队,沟通和协调能力比年龄本身更重 要。
“第一,我对技术有着比较专业的理解,所以在技术层面,并没有任何的障碍。我的角色其实是支持性的,既然在沟通和支持上没有障碍的话,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我的技术在每一个细节上都比别人强。第二,管理技术型团队,最重要的是选择和团队文化契合的人,能够自由地共同讨论。顺顺留学的公司文化中并没有绝对的权威,大部分决策都是共同讨论的结果。”
如今,张都每天平均工作12-14个小时,为下一步的机票产品和手机app上线做准备。有人称张都是“极客天才”,他自己的理解是:“我不觉得自己是天才,但是我不否认。我觉得别人怎么叫,是他们的权利。对我来说,第一,我只是喜欢这个东西;第二,我把它做好就可以了。”
拎客
顺顺留学高管团队
顺顺留学的首席执行官(CEO)张杨毕业于清华大学与哈佛大学,曾担任启德教育集团副总裁;首席运营官(COO)何亮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创办高端留学机构,并建立了标准、完整的学生升学辅导体系和申请顾问培养体系;技术总监刘雨骁是中国最早的Android app开发者之一,由他开发的社交软件曾经在app排行榜上击败了巅峰时期的人人网;产品总监单卓群曾经在网易、奇虎360和百度等一线互联网公司任职,在DAU千万级用户产品上有着多年的迭代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