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教学;有效应用;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4-0104-01
当前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而生活化教学法的有效导入也确实能够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最终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就此问题展开细致的分析,给出更多有效的实现策略。
1.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再是枯燥、单调数学知识要点的灌输和记忆,而是仿佛身临其境的感受生活,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自然他们学习数学的抵触情绪会有所减少,学习兴趣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且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有着很多创设情境的素材和内容,因此,我们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时,一定要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创设一些有价值、有意义、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以此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为学生获得更好的数学学习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一内容时,就从学生喜欢的视频、图片着手,一上课为学生展示了天安门广场、鸟巢、水立方等大型的建筑,并给出了这些建筑物的面积,学生感叹这些建筑之大的同时,我引入“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内容,可以说通过这个简单、真实生活情境的创设,实现了数学知识顺其自然的过渡,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教学“乘法运算”时,我給学生创设了一个郊游购物的情境,即一上课,我对学生们说道:“今天的天气真不错,阳光明媚,春意盎然,那你们想不想一起去欣赏春天的景色,去找一找春天?”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想!”“那春游时得带食物,下面是一些零食的单价:面包2元;饮料3元;梨子1元;话梅2元;饼干3元;瓜子2元……假如你们每个人打算花30元去买零食,你们都打算买些什么呢?怎么买?”这样一个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们看到了数学和自身的紧密联系,自然会积极参与学习。
2.生活活动,提高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的组织生活活动是新课改的新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组织一些生活活动,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印象深刻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比例”这一内容时,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个制作橙汁的生活活动,在实际参与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发现放的橙子粉和水的不同,橙汁的口味会不同,颜色也有一定的变化,根据学生观察到的这些现象,我引入“比例”的内容,学生不仅欣然接受,而且愿闻其详,愿意在我的带领下学习更多关于“比例”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时,也获得了不错的数学学习效果。
3.生活问题,学以致用
数学知识的学习最终是为了让学生去解决一些问题,实现学以致用,这样才能在使用过程中明白自己的不足和长处,才能取长补短,自主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同时,数学问题的解决也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达到良性循环的学习体系,因此,需要我们巧妙的设计一些生活问题。
例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的内容之后,就让学生自由结组,一起去离家最近的一个大桥下观察一段时间内车辆通过的种类和数量,制作成条形统计图,并一起上网查阅所记录车辆的尾气排放量,给出相应的环保建议,这样一个生活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看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实现了学以致用,达到了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将生活化教学法有效的融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去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时代赋予我们一线教师艰巨而神圣的使命,我们责无旁贷。本文所给出的创设生活情境,组织生活活动,设置生活问题三个策略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而获得更理想的数学学习效果。当然,不够完善和具体,在日后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和理论知识学习中,我还会继续研究、探索此问题,继续为学生获得更理想的数学学习效果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东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55+100
[2]李其年.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