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社会资金有效引导到实体经济中,是互联网金融存在的基石。如今P2P网贷由于野蛮生长和风险太高已被“抛弃”,全民众筹模式可能会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风口。
刚进入1月,A股暴跌18%,给所有满怀希望的投资者从头到脚浇了一盆冷水,大家哀叹今年的寒冬“特别冷”。
凛冽寒冬中,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如期召开,为2016年的资本市场定调。最引人注目的是,证监会主席肖刚提出了“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概念,把众筹概念正式引入到新股发行端,全民众筹极有可能在2016年取代P2P成为下一个互联网金融风口。
“众筹”一词源于英文Crowdfunding,本义是“大众筹资”,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是指个人或企业通过网络面向社会大众融资,以完成特定创意或项目。中关村众筹联盟和融360大数据研究院联合发布《2016中国互联网众筹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14年,随着互联网金融概念的爆发,众筹平台数量显著增长,新增运营平台142家,2015年新增125家。那么2016年,全民众筹这一方式,会不会形成类似当年余额宝和去年P2P全民疯狂追捧的盛况呢?
仔细梳理一下当前资本市场的一些状况,全民众筹被引爆具有一定宏观基础。其一,2016年开年以来,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产生了历史罕见的巨大波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低迷,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导致我国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大大下降,可供投资者选择的风险收益比较低的品种减少,资产配置风格转为更为保守。其二,根据笔者观察,2015年年底,部分银行甚至出现了拒绝揽储的情况,这些都佐证我国货币宽松,资本端较为充裕。综上,“资产荒”这一格局还在深化,对于全民众筹来说,从宏观层面与资金层面,是具有利好的,目前的资产配置困局,很有可能激发全民众筹的迅速发展。
结合目前资本市场上的一些状况,全民众筹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可能比较符合市场偏好。
从消费类众筹来看,由于消费众筹以实际消费品产出为保障,更加偏向于消费性质而不是投资融资性质,项目期限较短,“看得见摸得着”,使其更能符合基层居民,特别是城市中产阶级的青睐。
从股权众筹来观察,相较于新三板与区域股权转让四板市场,其准入门槛较低,证监会征求意见稿中,仅将单个项目个人起投额度设计为10万元,对个人金融资产要求为100万元,这与新三板等股转市场动辄500万开户门槛相比,的确可以吸引更多投资人。相较于传统VC/PE而言,股权众筹则将可投资者扩大到全社会范围内,对于部分对一级市场具有浓厚投资兴趣的社会人士,是极大吸引。
但是,我们不能凭借以上的分析,就盲目地认为,全民众筹将成为下一个互联网金融爆点。众筹领域,详加思量,有许多难题摆在我们面前。
其一是政策不确定性,监管角度对于股权众筹的认识尚有分歧,整个行业没有一个完整的监管规范与顶层设计,这就注定了在股权众筹发展初期的潜在波折较大。其二是项目的品质,作为从传统VC/PE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股权投资模式,股权众筹与传统VC之间的分野到底在何处,会不会好的项目提前被实力较为雄厚的传统风投抢走,整个股权众筹行业的项目质量下降,这些业内尚未形成共识。其三是投资者教育问题,目前的征求意见稿中对于拟参与股权众筹者的投资与风险辨识能力要求较低,而众筹的大众性与众筹项目的复杂性、高风险性是一对天然的矛盾,要想将风投扩展至更为广泛的群体,如何开展有效的投资者风险教育,是极大的问题。
以上提及的困难与艰险,对于尚在婴儿阶段的全民众筹来说,可谓条条致命。但可喜的是,部分众筹平台正积极引入年度审计报告等信息披露制度,很多平台目前对投资者专业要求极高,国家政策面上对于全民众筹也是支持鼓励较多。
当前金融服务实体,切实解决融资难,推动全社会创业创新,下一站,全民众筹,前景不算悲观。但期待全民众筹出现像当年余额宝与P2P的一拥而上全民参与,既不现实也不利于整个众筹融资的平稳发展。
刚进入1月,A股暴跌18%,给所有满怀希望的投资者从头到脚浇了一盆冷水,大家哀叹今年的寒冬“特别冷”。
凛冽寒冬中,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如期召开,为2016年的资本市场定调。最引人注目的是,证监会主席肖刚提出了“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概念,把众筹概念正式引入到新股发行端,全民众筹极有可能在2016年取代P2P成为下一个互联网金融风口。
“众筹”一词源于英文Crowdfunding,本义是“大众筹资”,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是指个人或企业通过网络面向社会大众融资,以完成特定创意或项目。中关村众筹联盟和融360大数据研究院联合发布《2016中国互联网众筹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14年,随着互联网金融概念的爆发,众筹平台数量显著增长,新增运营平台142家,2015年新增125家。那么2016年,全民众筹这一方式,会不会形成类似当年余额宝和去年P2P全民疯狂追捧的盛况呢?
仔细梳理一下当前资本市场的一些状况,全民众筹被引爆具有一定宏观基础。其一,2016年开年以来,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产生了历史罕见的巨大波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低迷,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导致我国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大大下降,可供投资者选择的风险收益比较低的品种减少,资产配置风格转为更为保守。其二,根据笔者观察,2015年年底,部分银行甚至出现了拒绝揽储的情况,这些都佐证我国货币宽松,资本端较为充裕。综上,“资产荒”这一格局还在深化,对于全民众筹来说,从宏观层面与资金层面,是具有利好的,目前的资产配置困局,很有可能激发全民众筹的迅速发展。
结合目前资本市场上的一些状况,全民众筹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可能比较符合市场偏好。
从消费类众筹来看,由于消费众筹以实际消费品产出为保障,更加偏向于消费性质而不是投资融资性质,项目期限较短,“看得见摸得着”,使其更能符合基层居民,特别是城市中产阶级的青睐。
从股权众筹来观察,相较于新三板与区域股权转让四板市场,其准入门槛较低,证监会征求意见稿中,仅将单个项目个人起投额度设计为10万元,对个人金融资产要求为100万元,这与新三板等股转市场动辄500万开户门槛相比,的确可以吸引更多投资人。相较于传统VC/PE而言,股权众筹则将可投资者扩大到全社会范围内,对于部分对一级市场具有浓厚投资兴趣的社会人士,是极大吸引。
但是,我们不能凭借以上的分析,就盲目地认为,全民众筹将成为下一个互联网金融爆点。众筹领域,详加思量,有许多难题摆在我们面前。
其一是政策不确定性,监管角度对于股权众筹的认识尚有分歧,整个行业没有一个完整的监管规范与顶层设计,这就注定了在股权众筹发展初期的潜在波折较大。其二是项目的品质,作为从传统VC/PE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股权投资模式,股权众筹与传统VC之间的分野到底在何处,会不会好的项目提前被实力较为雄厚的传统风投抢走,整个股权众筹行业的项目质量下降,这些业内尚未形成共识。其三是投资者教育问题,目前的征求意见稿中对于拟参与股权众筹者的投资与风险辨识能力要求较低,而众筹的大众性与众筹项目的复杂性、高风险性是一对天然的矛盾,要想将风投扩展至更为广泛的群体,如何开展有效的投资者风险教育,是极大的问题。
以上提及的困难与艰险,对于尚在婴儿阶段的全民众筹来说,可谓条条致命。但可喜的是,部分众筹平台正积极引入年度审计报告等信息披露制度,很多平台目前对投资者专业要求极高,国家政策面上对于全民众筹也是支持鼓励较多。
当前金融服务实体,切实解决融资难,推动全社会创业创新,下一站,全民众筹,前景不算悲观。但期待全民众筹出现像当年余额宝与P2P的一拥而上全民参与,既不现实也不利于整个众筹融资的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