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案例的甄选是开发校本教材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资源能否充分利用,也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作为中职学校的校本教材,《应用文写作基础》案例的甄选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编写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案例的故事性、真实性、典型性、戏剧性、意义未尽性,让学生学习于无形,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写作难的问题。
【关键词】 校本教材;案例;甄选
校本教材是指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的素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教材。在审查教材案例和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各种条件的审核之后得出甄选案例的结论而不是随意的选择。作为中职学校的校本教材,《应用文写作基础》案例的甄选尤为重要。要特别注重与课题研究的紧密结合,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大量采用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案例进行论证,让案例成为传递教育意义的有效载体。如每节课的“课堂导入”均以小故事片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学习各类文书时,如同畅游校园、漫游职场,可理解文书作用于无形,运用写作知识于萌芽。在截取案例时要考虑更好地适应理论情景。所以在甄选案例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案例的故事性
案例是对一个真实情景的描述,真正的案例描述不是记录流水账,而只是对于非常典型的代表性的情景进行勾画。如教材以故事主人公“薛习”的中专生活和职场生涯为线索,分为绪论、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入学阶段应用文、提高阶段应用文、求职阶段应用文、毕业阶段应用文、入职阶段应用文、升职阶段应用文八章,每章2-7个任务组成,每个任务训练一个文种,在科学的引导下学习使得案例更受学生青睐,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它本身的故事性。自然而然地就把学生带入一种身临其境的情景当中,一起与事件中的主人公思考,共鸣,认真学习于无形。
二、案例的真实性
案例的真实性是指用真人真事作为教育题材,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具体地剖析案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局。如薛习入学后不久,老师发给每个同学一份《学籍申报表》,并要求学生一定要按要求认真填写,而且《学籍申报表》背面还要求粘贴学生本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学生通过填写《学籍申报表》,所有信息必须真实,如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等所有信息都必须保证一字不差。因为关系到学籍的管理、国家助学金的申报和发放、关系到毕业信息的正确与否。错一个字都可能导致申报不了学籍或者毕业证信息错误等后果,所以每一个项目都要谨慎填写。
三、案例的典型性
典型性是指具有较强典型意义及较大社会影响的纠纷案例。比如有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找到招聘信息面试合格后,公司的HR让学生签劳动合同,学生被吓得措手无策,担心自己会不会就这样把自己给卖了。为了帮学生解决法律知识匮乏,不懂劳动合同的法规问题,所以我们在第七章的入职阶段应用文中安排了劳动合同、工作日志、转正申請书、公务短信、感谢信的学习,当今社会劳工纠纷非常常见,在学习劳动合同这一小节的内容是安排了劳动合同的概念、劳动合同的文种结构、签订劳动合同设计的法律概念有合同期限、试用期、工作时间和违约金,学习完理论知识还给了学生几点重要提醒,如甲方信息要检查、钱款数字须写清、口说无凭写字据、不交钱不交证。通过劳动合同的学习起到让学生学会如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案例的戏剧性
案例的戏剧性与人们常见的戏剧性感受不大相同,案例的戏剧性是这个故事当中有事件发展的高潮之突破,即故事当中有明显的冲突环节,和主人公是如何化解冲突的行为和思考。正是这些冲突环节和矛盾呈现破解细节让人耐人寻味,因此,一个好的案例是一个好的戏剧片断,要显出冲突性,高潮性,必须有多处问题或者疑难问题的出现。如《请假条》的课堂导入:薛习是个勤奋好学的学生,成绩优秀,但从小父亲病逝,他和妈妈、妹妹三人相依为命,可是突然邻居家的张大伯打电话告诉他,他妈妈在去上班的路上被摩托车撞了,摔成了骨折在医院,照顾妈妈成了薛习同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必须马上写《请假条》去找梁老师请假。于是,他立刻想到应用文写作书本学习过《请假条》的写作,并学以致用。。
五、案例的意义未尽性
所谓意义未尽性,是指案例当中含有多种可能性,能启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启发学生产生人类的某种共同情怀和不一般的感受,正如求职阶段的应用文一样,从看到企事业单位的招聘启事到求职简历的制作到求职信的书写,以上工作完成后还要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相应的企事业单位的人事负责人。知识的不断衔接和工序间工作的传递表达出案例本身所含意义的未尽性。这是案例本身意义所包含的潜在亮点。
一个好的案例不但可以激发新的想法,还可以起到抛砖引玉式的点缀作用。甄选的案例符合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就能帮助就业的学生解决工作中写作困难的问题。所以我们在编写或甄选一个案例时,基本上要注意突出以上五个问题。这有助于我们去更好地理解案例,研究理论,更好地编写出高含金量的校本教材。
【参考文献】
[1]吕志敏.新职场应用文[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杨海现.应用文写作基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3]张金英.应用文写作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曾湘宜.应用文写作基础[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5]李兵.应用文写作[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6]黄靖.应用文写作基础[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关键词】 校本教材;案例;甄选
校本教材是指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的素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教材。在审查教材案例和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各种条件的审核之后得出甄选案例的结论而不是随意的选择。作为中职学校的校本教材,《应用文写作基础》案例的甄选尤为重要。要特别注重与课题研究的紧密结合,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大量采用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案例进行论证,让案例成为传递教育意义的有效载体。如每节课的“课堂导入”均以小故事片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学习各类文书时,如同畅游校园、漫游职场,可理解文书作用于无形,运用写作知识于萌芽。在截取案例时要考虑更好地适应理论情景。所以在甄选案例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案例的故事性
案例是对一个真实情景的描述,真正的案例描述不是记录流水账,而只是对于非常典型的代表性的情景进行勾画。如教材以故事主人公“薛习”的中专生活和职场生涯为线索,分为绪论、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入学阶段应用文、提高阶段应用文、求职阶段应用文、毕业阶段应用文、入职阶段应用文、升职阶段应用文八章,每章2-7个任务组成,每个任务训练一个文种,在科学的引导下学习使得案例更受学生青睐,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它本身的故事性。自然而然地就把学生带入一种身临其境的情景当中,一起与事件中的主人公思考,共鸣,认真学习于无形。
二、案例的真实性
案例的真实性是指用真人真事作为教育题材,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具体地剖析案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局。如薛习入学后不久,老师发给每个同学一份《学籍申报表》,并要求学生一定要按要求认真填写,而且《学籍申报表》背面还要求粘贴学生本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学生通过填写《学籍申报表》,所有信息必须真实,如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等所有信息都必须保证一字不差。因为关系到学籍的管理、国家助学金的申报和发放、关系到毕业信息的正确与否。错一个字都可能导致申报不了学籍或者毕业证信息错误等后果,所以每一个项目都要谨慎填写。
三、案例的典型性
典型性是指具有较强典型意义及较大社会影响的纠纷案例。比如有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找到招聘信息面试合格后,公司的HR让学生签劳动合同,学生被吓得措手无策,担心自己会不会就这样把自己给卖了。为了帮学生解决法律知识匮乏,不懂劳动合同的法规问题,所以我们在第七章的入职阶段应用文中安排了劳动合同、工作日志、转正申請书、公务短信、感谢信的学习,当今社会劳工纠纷非常常见,在学习劳动合同这一小节的内容是安排了劳动合同的概念、劳动合同的文种结构、签订劳动合同设计的法律概念有合同期限、试用期、工作时间和违约金,学习完理论知识还给了学生几点重要提醒,如甲方信息要检查、钱款数字须写清、口说无凭写字据、不交钱不交证。通过劳动合同的学习起到让学生学会如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案例的戏剧性
案例的戏剧性与人们常见的戏剧性感受不大相同,案例的戏剧性是这个故事当中有事件发展的高潮之突破,即故事当中有明显的冲突环节,和主人公是如何化解冲突的行为和思考。正是这些冲突环节和矛盾呈现破解细节让人耐人寻味,因此,一个好的案例是一个好的戏剧片断,要显出冲突性,高潮性,必须有多处问题或者疑难问题的出现。如《请假条》的课堂导入:薛习是个勤奋好学的学生,成绩优秀,但从小父亲病逝,他和妈妈、妹妹三人相依为命,可是突然邻居家的张大伯打电话告诉他,他妈妈在去上班的路上被摩托车撞了,摔成了骨折在医院,照顾妈妈成了薛习同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必须马上写《请假条》去找梁老师请假。于是,他立刻想到应用文写作书本学习过《请假条》的写作,并学以致用。。
五、案例的意义未尽性
所谓意义未尽性,是指案例当中含有多种可能性,能启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启发学生产生人类的某种共同情怀和不一般的感受,正如求职阶段的应用文一样,从看到企事业单位的招聘启事到求职简历的制作到求职信的书写,以上工作完成后还要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相应的企事业单位的人事负责人。知识的不断衔接和工序间工作的传递表达出案例本身所含意义的未尽性。这是案例本身意义所包含的潜在亮点。
一个好的案例不但可以激发新的想法,还可以起到抛砖引玉式的点缀作用。甄选的案例符合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就能帮助就业的学生解决工作中写作困难的问题。所以我们在编写或甄选一个案例时,基本上要注意突出以上五个问题。这有助于我们去更好地理解案例,研究理论,更好地编写出高含金量的校本教材。
【参考文献】
[1]吕志敏.新职场应用文[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杨海现.应用文写作基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3]张金英.应用文写作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曾湘宜.应用文写作基础[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5]李兵.应用文写作[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6]黄靖.应用文写作基础[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