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造成小儿内科患儿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对我院小儿内科收治的1308例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医院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308例纳入研究的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患儿共有394例,感染总发生率为30.12%,单因素分析可得进行手术、住院天数超过14天、存在院外感染以及使用呼吸机、静脉插管、尿道插管、恶性肿瘤、痉挛症等为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天数超过14天、存在恶性肿瘤、肺炎、白血病以及中心静脉插管和留置胃管为患儿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小儿内科患儿出现医院感染与合并白血病、恶性肿瘤或存在侵入性操作等有关,当患儿存在相关因素时需予以警惕并加强防护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小儿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3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7-099-01
儿童尤其是新生儿的免疫防御系统仍未发育完善,皮肤角质层薄弱且易发生破损,抵抗细菌病毒的能力较差,再加上其肠壁通透性高且胃酸分泌量较少,杀菌能力较弱,以上因素都导致儿科患儿较其他科室患者更易出现医院感染。尤其对于小儿内科而言,由于大量抗生素以及侵入性操作的广泛应用,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更是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近年来医院感染问题愈发受到民众关注,而存在多种易感特征的儿科医院感染更是成为了研究重点,本试验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小儿内科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为儿科的控感工作提供了参考资料及数据支持,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的1308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患儿共有394例,其中男女患儿分别为217例、177例,平均年龄为(4.32±2.14)岁。
1.2研究方法
将所有怀疑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因素列出后,通过提取出现医院感染患儿的基本资料,本研究所提取的变量有手术与否、住院时间、是否使用呼吸机、是否合并白血病、肺炎、癫痫、恶性肿瘤等,运用spss21.0对以上资料进行卡方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医院感染率
1308例患儿中共有394例患儿出现医院感染且感染率为30.12%。
2.2单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可得性别及年龄非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患儿接受手术治疗、住院时间超过14天、有中心静脉插管、尿道插管、留置胃管,以及存在恶性肿瘤、肺炎、白血病等与医院感染具有相关性。见表1。
2.3多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医院感染的因素包括住院时间超过14天、进行中心静脉插管或留置胃管,存在白血病、肺炎。
3讨论
相较于常规感染途径及发病机制,医院感染以医源性感染、接触性传染居多,而小儿内科患者又具有抵抗力差、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等特点,故做好儿科控感工作需明确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本试验通过回顾性研究证明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以及存在恶性肿瘤、白血病、肺炎与患儿发生医院感染具有密切联系。侵袭性操作打破了机体正常防御屏障并为病原体的入侵提供了通道,如气管插管会损伤呼吸道黏膜而降低非特异性免疫保护功能,增加患儿出现肺部感染的风险,胃管引起的恶心呕吐增加了胃细菌侵袭咽喉部的机会等。导管的使用以及长期留置为病原体入侵提供了通道,且其作为异物还会而引起继发性感染,综合而言侵袭性操作会显著增加患儿出现医院感染的风险并使得感染难以控制,故在临床治疗中应谨慎使用长期保留以上导管。此外,本研究显示延长住院时间会增加患儿的感染风险,因医院内各种病原体分布密集,长期住院不仅增加了感染风险,同时口腔及呼吸道纤维连接蛋白的减少会导致细菌黏附力提升,口腔菌群的失衡同样会引发医院感染。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除了加强临床医护人员的消毒清洁外,医疗机构以及儿科等重点科室也可通过完善感染监控系统等来做好控感工作,主动对各种危险因素予以防范及干预,从而降低各类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
综上,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是儿科患儿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用通过减少侵袭性操作并酌情缩短导管留置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并对存在白血病、恶性肿瘤及肺炎的患儿给予重点监控及防范,以预防并及时控制儿内科患儿的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王明生.小儿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2):228.
[2]劉韬.分析小儿内科患儿医院感染危险要素的医学价值[J].名医,2019(03):114.
[3]张劲松,伽朝霞.浅析导致小儿内科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20):175-176.
[4]王慧.小儿内科患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6):161-162+165.
关键词:小儿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3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7-099-01
儿童尤其是新生儿的免疫防御系统仍未发育完善,皮肤角质层薄弱且易发生破损,抵抗细菌病毒的能力较差,再加上其肠壁通透性高且胃酸分泌量较少,杀菌能力较弱,以上因素都导致儿科患儿较其他科室患者更易出现医院感染。尤其对于小儿内科而言,由于大量抗生素以及侵入性操作的广泛应用,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更是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近年来医院感染问题愈发受到民众关注,而存在多种易感特征的儿科医院感染更是成为了研究重点,本试验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小儿内科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为儿科的控感工作提供了参考资料及数据支持,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的1308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患儿共有394例,其中男女患儿分别为217例、177例,平均年龄为(4.32±2.14)岁。
1.2研究方法
将所有怀疑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因素列出后,通过提取出现医院感染患儿的基本资料,本研究所提取的变量有手术与否、住院时间、是否使用呼吸机、是否合并白血病、肺炎、癫痫、恶性肿瘤等,运用spss21.0对以上资料进行卡方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医院感染率
1308例患儿中共有394例患儿出现医院感染且感染率为30.12%。
2.2单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可得性别及年龄非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患儿接受手术治疗、住院时间超过14天、有中心静脉插管、尿道插管、留置胃管,以及存在恶性肿瘤、肺炎、白血病等与医院感染具有相关性。见表1。
2.3多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医院感染的因素包括住院时间超过14天、进行中心静脉插管或留置胃管,存在白血病、肺炎。
3讨论
相较于常规感染途径及发病机制,医院感染以医源性感染、接触性传染居多,而小儿内科患者又具有抵抗力差、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等特点,故做好儿科控感工作需明确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本试验通过回顾性研究证明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以及存在恶性肿瘤、白血病、肺炎与患儿发生医院感染具有密切联系。侵袭性操作打破了机体正常防御屏障并为病原体的入侵提供了通道,如气管插管会损伤呼吸道黏膜而降低非特异性免疫保护功能,增加患儿出现肺部感染的风险,胃管引起的恶心呕吐增加了胃细菌侵袭咽喉部的机会等。导管的使用以及长期留置为病原体入侵提供了通道,且其作为异物还会而引起继发性感染,综合而言侵袭性操作会显著增加患儿出现医院感染的风险并使得感染难以控制,故在临床治疗中应谨慎使用长期保留以上导管。此外,本研究显示延长住院时间会增加患儿的感染风险,因医院内各种病原体分布密集,长期住院不仅增加了感染风险,同时口腔及呼吸道纤维连接蛋白的减少会导致细菌黏附力提升,口腔菌群的失衡同样会引发医院感染。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除了加强临床医护人员的消毒清洁外,医疗机构以及儿科等重点科室也可通过完善感染监控系统等来做好控感工作,主动对各种危险因素予以防范及干预,从而降低各类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
综上,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是儿科患儿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用通过减少侵袭性操作并酌情缩短导管留置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并对存在白血病、恶性肿瘤及肺炎的患儿给予重点监控及防范,以预防并及时控制儿内科患儿的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王明生.小儿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2):228.
[2]劉韬.分析小儿内科患儿医院感染危险要素的医学价值[J].名医,2019(03):114.
[3]张劲松,伽朝霞.浅析导致小儿内科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20):175-176.
[4]王慧.小儿内科患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6):161-16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