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是2010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开始实施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新型模式如何与已有的模式相互贯通,是当前在人才培养中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以上海市农业学校和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两所学校几年来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管理特点,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管理设想,为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 培养模式 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171-03
Abstract:It is a new type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that Shanghai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2010, and how this new model is interlinked with existing models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we need to study in the current personnel training. In this paper, Shanghai Agricultural College and Shanghai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hrough two years of training model of the two school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 management in this mode, and put forward some targeted management ideas, Training mode theory research provides a reference.
Key Words:Middle and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mode; Students
2010年起上海市开始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其中最早涉及有7所学校4个大专业范围,至今这种培养模式已经过去5年时间。这种模式相比傳统中专考取高职分段培养模式是否具有设计时期的优势,这些学生当前学习特点及状况如何,如何做到两个时期的贯通,一直值得大家思考。笔者所在学校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的第一批中高职贯通试点学校,从2010年开始按照中高职贯通既定模式进行培养,通过近几年的培养发现中高职贯通模式下的学生存在许多新问题,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做好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中的几个“贯通”。
1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简析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是指为加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具有相同专业方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方案和师资管理等一体化设计[1]。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2],为贯彻此纲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在《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的发展任务”[3]。
两个纲要都提出实行中等职业与高等职业两个分段职业教育的贯通,不仅仅是中等学校与高职学校两个学校之间的形式上的贯通,而且需要多方面的“贯通”。有学者提出中高职贯通是全面贯通,是从培养方案、课程教材、学生管理、协调机制、师资队伍等方面的贯通[1]。
当前,上海市中高职贯通模式一般为采用“五年一贯制”模式:即以专业为主线,相关专业对应中高职两所院校联合培养的模式,一般学习年限为5年,学籍管理前3年在中等职业学校,后两年在高等职业学校;根据学生课程完成情况,在第一学年进行甄别,不适合的学生继续在同一专业学习,并可从五年一贯制专业转入相近中职学校,并根据学业完成情况,对符合毕业条件学生颁发高职院校毕业证书。
2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学生特点分析
相比以往的中职学生及高职学生培养模式,中高职贯通模式下学生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2.1 学习习惯较好,学习主动性不高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学生起点都是从初中毕业后通过中考进行筛选后进入学校,他们分数段要高于一般的中职学生,甚至有些学生成绩可以进入普通高中学校,因此他们学习习惯相对传统中职学生较好;相比中职学生存在厌学情况,他们上课能够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并且晚自习班级纪律较好。但是,通过长时间了解笔者发现,中高职贯通培养下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相比同龄高中学生由于要参加高考,因此学习主动性非常高;中高职贯通模式下学生不存在高考压力,他们往往只是完成好每天的学习内容,不能够主动去学习、去思考。有学者曾提出中高职贯通学生在长学制下会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4],笔者也认可这个观点。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当前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公共基础课成绩不理想
构建一体化教学就要求课程体系打破以往的中职和高职分段式培养模式,而且由于“五年一贯制模式”时间上从6年压至5年,要少于传统的分段式培养,所以课程体系都进行了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发现学生学习成绩中公共基础课成绩不够理想,这个特点无论从第一学年还是第三学年学习中都存在,许多学生反映公共基础课程学习难度大,难以掌握。
2.3 专业知识有所缺乏
专业课的学习是职业院校所注重的教学内容,通过与许多专业课老师座谈发现,中高职贯通培养下的学生专业知识有所缺乏,由于这些老师同时兼任高职同门课程,他们纷纷表示:相对高职学生而言,由于中高职贯通学生未经过高中阶段学习,对于许多专业知识不曾了解,加上生源质量的原因,因此在专业课程学习上比较吃力。比如某专业课程中许多名词都是高中阶段生物课程内容,由于这些学生未经过高中阶段,对于这样的生物知识几乎为零,再进入新阶段专业课程学习,难度有所加大。 2.4 校园活动参与度不高
传统中职校园活动多为规定形式:即按照教委、教育局部署,根据每月主题规定形式、规定内容进行开展;而高职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相对比较更加贴近大学生特点,形式多样、内容多变。笔者认为: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的校园活动由于本身学生特点,应不同于中职校园活动,更贴近于高职培养模式下的校园活动,因此,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但从2年多的活动开展发现,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学生对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不高,他们往往只是为了完成某项活动而参与,而忽略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即为一所学校内部所形成的共同遵守并得到同化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作风的总和。
3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中的几个“贯通”
针对当前中高职贯通模式下在学生培养方面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贯通”。
3.1 培养目标的“贯通”
当前,由于中职学生的入学特点,许多中职学生培养学生的目标很明确,通过养成教育结合学校专业教育加强学生的培养:即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基础加入专业的学习;而高职学校都是以职业教育为目标,即: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开展高级技能教育的院校,是培养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中高职贯通的目标是对具有相同专业方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方案和师资管理等一体化设计[1],因此中高职贯通模式的培养目标既不同于中职院校的“养成教育结合专业教育”又不同于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它应该更接近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但又不是压缩版的职业教育。介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应该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明确“五年一贯制”总体职业生涯规划贯通两所学校,最终达到中高职培养目标的完全“贯通”。
3.2 教学体系的“贯通”
中高职贯通是两所学校进行合作办学,课程建设及教材往往沿用以往的中职教材和高职教材,这样独立的教学体系势必影响中高职贯通的教学的实施。因此两所学校应建立中高职贯通教学合作机制,根据各课程特点,挑选两所学校骨干教师逐步完善中高职贯通教学课程建设方案、制定课程规划制度、课程设置制度、课程实施制度、课程评价制度、课程教材开发和利用等制度。通过两所学校教学合作机制的建立,达到教学体系的“贯通”,真正地为中高职贯通教学所服务。
3.3 学生管理的“贯通”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的学生跨越未成年到成年两个重要的年龄段,因此学生的特点也囊括了未成年学生的特点和成年学生的特点,在学生管理上更加复杂。传统中职学生由于绝大多数属于未成年人,在校期间学校具有监护人的义务,在学生管理方面一切以学生人身安全為第一位,许多方面的管理比较趋于教条化的规章制度方面的管理;高职学生由于学生为成年学生,学生管理方面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许多中高职贯通学生管理方面沿用前3年中职管理,而后两年的高职管理,学生从一个比较严格的“班主任管理”到相对轻松的“辅导员管理”势必会产生不适应和不协调。笔者认为,通过由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两所学校制定高职贯通特有学生管理办法;通过建立中高职贯通学生“个人档案制度”(即由班主任、辅导员根据每学期学生考核及奖惩情况,计入该档案,作为学生奖助学金、评优、升学及就业的依据)来实现学生管理的“贯通”。
3.4 专业领域的“贯通”
中高职贯通的实现就是在相同或相近专业这块平台上由两所学校进行合作办学;实质就是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因此,中高职贯通办学应该更加注重专业领域的“贯通”。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学校层面的职业教育集团、学生层面建立专业社团来实现。
职业教育集团是在一定范围内,由高校、职校组建教育、教学与培训、科研、技术交流等合作的职业技术教育联合体,两所学校可以通过职业教育集团来推动在专业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发展。
学生层面可以通过学生社团、“第二课堂”等形式在专业领域内加强学习和交流。
4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中的几个思考
上海市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探索时间相对较短,许多试点的贯通机制仍在摸索阶段,当前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4.1 搭建两校平台,形成合作机制
中高职贯通两所合作学校应该搭建从领导层面、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一体化管理平台,并形成中高职贯通专门例会制度,研究在专业设计、教学管理、学生日常管理等方面的新老问题。
4.2 注重行为养成,夯实基础教育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起点为初中毕业学生,由于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管理中,仍应注重行为的养成,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4.3 以专业为引导,提高学习兴趣
相比传统的中职和高职教育模式,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可以结合两者的优点,更加注重专业的引导,例如可以聘请专业老师担任导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定期参观企业,了解行业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凸显出中高职贯通注重专业贯通这一特点。
4.4 以活动为载体,提升综合素质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一所优秀高校的校园文化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断沉淀、积累、提炼[5,6],而校园文化活动正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学生通过不断参加校园活动,从而在活动中耳濡目染逐步吸收校园文化的精髓,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5 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上海市已经率先采用中高职贯通模式,这种模式以专业为主线,相关专业对应中高职两所院校联合培养的模式。由于这种模式贯穿学生的特点:即未成年学生的特点及成年学生的特点,在学生管理上相比传统两个阶段更加复杂。因此,针对这种模式两所学校可以通过以提高学生兴趣为目标、以规范学生行为为基石、以校园活动为载体,最终形成以专业为引领、以合作为机制的管理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效民,刘磊.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校级层面实践路径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职教论坛,2013(7):24-26.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3]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n.cn/publici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604/201010/110458.htm.
[4] 李钰.对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职教论坛,2012(22):54-56.
[5] 侯鹏程.浅谈加强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8):223.
[6] 彭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22):67-68.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 培养模式 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171-03
Abstract:It is a new type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that Shanghai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2010, and how this new model is interlinked with existing models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we need to study in the current personnel training. In this paper, Shanghai Agricultural College and Shanghai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hrough two years of training model of the two school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 management in this mode, and put forward some targeted management ideas, Training mode theory research provides a reference.
Key Words:Middle and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mode; Students
2010年起上海市开始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其中最早涉及有7所学校4个大专业范围,至今这种培养模式已经过去5年时间。这种模式相比傳统中专考取高职分段培养模式是否具有设计时期的优势,这些学生当前学习特点及状况如何,如何做到两个时期的贯通,一直值得大家思考。笔者所在学校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的第一批中高职贯通试点学校,从2010年开始按照中高职贯通既定模式进行培养,通过近几年的培养发现中高职贯通模式下的学生存在许多新问题,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做好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中的几个“贯通”。
1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简析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是指为加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具有相同专业方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方案和师资管理等一体化设计[1]。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2],为贯彻此纲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在《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的发展任务”[3]。
两个纲要都提出实行中等职业与高等职业两个分段职业教育的贯通,不仅仅是中等学校与高职学校两个学校之间的形式上的贯通,而且需要多方面的“贯通”。有学者提出中高职贯通是全面贯通,是从培养方案、课程教材、学生管理、协调机制、师资队伍等方面的贯通[1]。
当前,上海市中高职贯通模式一般为采用“五年一贯制”模式:即以专业为主线,相关专业对应中高职两所院校联合培养的模式,一般学习年限为5年,学籍管理前3年在中等职业学校,后两年在高等职业学校;根据学生课程完成情况,在第一学年进行甄别,不适合的学生继续在同一专业学习,并可从五年一贯制专业转入相近中职学校,并根据学业完成情况,对符合毕业条件学生颁发高职院校毕业证书。
2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学生特点分析
相比以往的中职学生及高职学生培养模式,中高职贯通模式下学生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2.1 学习习惯较好,学习主动性不高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学生起点都是从初中毕业后通过中考进行筛选后进入学校,他们分数段要高于一般的中职学生,甚至有些学生成绩可以进入普通高中学校,因此他们学习习惯相对传统中职学生较好;相比中职学生存在厌学情况,他们上课能够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并且晚自习班级纪律较好。但是,通过长时间了解笔者发现,中高职贯通培养下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相比同龄高中学生由于要参加高考,因此学习主动性非常高;中高职贯通模式下学生不存在高考压力,他们往往只是完成好每天的学习内容,不能够主动去学习、去思考。有学者曾提出中高职贯通学生在长学制下会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4],笔者也认可这个观点。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当前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公共基础课成绩不理想
构建一体化教学就要求课程体系打破以往的中职和高职分段式培养模式,而且由于“五年一贯制模式”时间上从6年压至5年,要少于传统的分段式培养,所以课程体系都进行了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发现学生学习成绩中公共基础课成绩不够理想,这个特点无论从第一学年还是第三学年学习中都存在,许多学生反映公共基础课程学习难度大,难以掌握。
2.3 专业知识有所缺乏
专业课的学习是职业院校所注重的教学内容,通过与许多专业课老师座谈发现,中高职贯通培养下的学生专业知识有所缺乏,由于这些老师同时兼任高职同门课程,他们纷纷表示:相对高职学生而言,由于中高职贯通学生未经过高中阶段学习,对于许多专业知识不曾了解,加上生源质量的原因,因此在专业课程学习上比较吃力。比如某专业课程中许多名词都是高中阶段生物课程内容,由于这些学生未经过高中阶段,对于这样的生物知识几乎为零,再进入新阶段专业课程学习,难度有所加大。 2.4 校园活动参与度不高
传统中职校园活动多为规定形式:即按照教委、教育局部署,根据每月主题规定形式、规定内容进行开展;而高职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相对比较更加贴近大学生特点,形式多样、内容多变。笔者认为: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的校园活动由于本身学生特点,应不同于中职校园活动,更贴近于高职培养模式下的校园活动,因此,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但从2年多的活动开展发现,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学生对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不高,他们往往只是为了完成某项活动而参与,而忽略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即为一所学校内部所形成的共同遵守并得到同化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作风的总和。
3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中的几个“贯通”
针对当前中高职贯通模式下在学生培养方面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贯通”。
3.1 培养目标的“贯通”
当前,由于中职学生的入学特点,许多中职学生培养学生的目标很明确,通过养成教育结合学校专业教育加强学生的培养:即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基础加入专业的学习;而高职学校都是以职业教育为目标,即: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开展高级技能教育的院校,是培养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中高职贯通的目标是对具有相同专业方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方案和师资管理等一体化设计[1],因此中高职贯通模式的培养目标既不同于中职院校的“养成教育结合专业教育”又不同于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它应该更接近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但又不是压缩版的职业教育。介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应该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明确“五年一贯制”总体职业生涯规划贯通两所学校,最终达到中高职培养目标的完全“贯通”。
3.2 教学体系的“贯通”
中高职贯通是两所学校进行合作办学,课程建设及教材往往沿用以往的中职教材和高职教材,这样独立的教学体系势必影响中高职贯通的教学的实施。因此两所学校应建立中高职贯通教学合作机制,根据各课程特点,挑选两所学校骨干教师逐步完善中高职贯通教学课程建设方案、制定课程规划制度、课程设置制度、课程实施制度、课程评价制度、课程教材开发和利用等制度。通过两所学校教学合作机制的建立,达到教学体系的“贯通”,真正地为中高职贯通教学所服务。
3.3 学生管理的“贯通”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的学生跨越未成年到成年两个重要的年龄段,因此学生的特点也囊括了未成年学生的特点和成年学生的特点,在学生管理上更加复杂。传统中职学生由于绝大多数属于未成年人,在校期间学校具有监护人的义务,在学生管理方面一切以学生人身安全為第一位,许多方面的管理比较趋于教条化的规章制度方面的管理;高职学生由于学生为成年学生,学生管理方面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许多中高职贯通学生管理方面沿用前3年中职管理,而后两年的高职管理,学生从一个比较严格的“班主任管理”到相对轻松的“辅导员管理”势必会产生不适应和不协调。笔者认为,通过由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两所学校制定高职贯通特有学生管理办法;通过建立中高职贯通学生“个人档案制度”(即由班主任、辅导员根据每学期学生考核及奖惩情况,计入该档案,作为学生奖助学金、评优、升学及就业的依据)来实现学生管理的“贯通”。
3.4 专业领域的“贯通”
中高职贯通的实现就是在相同或相近专业这块平台上由两所学校进行合作办学;实质就是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因此,中高职贯通办学应该更加注重专业领域的“贯通”。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学校层面的职业教育集团、学生层面建立专业社团来实现。
职业教育集团是在一定范围内,由高校、职校组建教育、教学与培训、科研、技术交流等合作的职业技术教育联合体,两所学校可以通过职业教育集团来推动在专业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发展。
学生层面可以通过学生社团、“第二课堂”等形式在专业领域内加强学习和交流。
4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中的几个思考
上海市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探索时间相对较短,许多试点的贯通机制仍在摸索阶段,当前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4.1 搭建两校平台,形成合作机制
中高职贯通两所合作学校应该搭建从领导层面、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一体化管理平台,并形成中高职贯通专门例会制度,研究在专业设计、教学管理、学生日常管理等方面的新老问题。
4.2 注重行为养成,夯实基础教育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起点为初中毕业学生,由于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管理中,仍应注重行为的养成,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4.3 以专业为引导,提高学习兴趣
相比传统的中职和高职教育模式,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可以结合两者的优点,更加注重专业的引导,例如可以聘请专业老师担任导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定期参观企业,了解行业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凸显出中高职贯通注重专业贯通这一特点。
4.4 以活动为载体,提升综合素质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一所优秀高校的校园文化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断沉淀、积累、提炼[5,6],而校园文化活动正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学生通过不断参加校园活动,从而在活动中耳濡目染逐步吸收校园文化的精髓,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5 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上海市已经率先采用中高职贯通模式,这种模式以专业为主线,相关专业对应中高职两所院校联合培养的模式。由于这种模式贯穿学生的特点:即未成年学生的特点及成年学生的特点,在学生管理上相比传统两个阶段更加复杂。因此,针对这种模式两所学校可以通过以提高学生兴趣为目标、以规范学生行为为基石、以校园活动为载体,最终形成以专业为引领、以合作为机制的管理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效民,刘磊.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校级层面实践路径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职教论坛,2013(7):24-26.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3]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n.cn/publici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604/201010/110458.htm.
[4] 李钰.对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职教论坛,2012(22):54-56.
[5] 侯鹏程.浅谈加强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8):223.
[6] 彭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2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