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三的考古日记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r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错,漫画版《考古日记》的创作者阿三就是我,别误会,我不是漫画家,我是李子一,是郑州大学考古系的一名学生,是考古圈一画画的,漫画圈一挖墓的。
    所谓考古,诡秘与神奇超出了南派三叔关于《盗墓笔记》的描写。同时,它在很多人眼里又是枯燥且辛苦的,不太适合女生学。那么女生能不能干考古呢?为此感到困惑的小伙伴来看看我们班吧,我们班23名学生中有18名就是女生,所以别再犹豫不决了,如果你真的想学考古就学呗,是女生又如何?
    我数学学得不好,填报志愿时选来选去,感觉只有考古专业最适合我了。或者说,我是被《盗墓笔记》和《鬼吹灯》给“坑”来的。
    上小学时,在电视里看到卡特进入法老的墓室看到数不清的财宝,我觉得卡特很酷,于是,我以为考古就是古墓寻宝;初中时,看《鬼吹灯》,僵尸死死卡住胡八一的脖子,胡八一摸出了黑驴蹄子……于是,我以为考古就是大战僵尸;高中时,看电视节目里鉴宝大师说:“恭喜您,这个瓶子是乾隆年间的真品!”我眼睛放光,急切地想知道这宝物的市场价是多少,于是,我以为考古就是鉴宝。而考古的真相在我大学实习时渐渐浮出水面,现在我懂了,考古远没有那么简单,它需要文科、理科、工科的全方面知识,你得体力好、要能挖、会分析、会画图、懂拍照,而这些都不算啥,最要紧的是下工地时你还要会跟农民打交道。
    还记得我刚进校时,对考古专业的想象还停留在挖古墓、挖恐龙化石和古物鉴宝上,觉得充满神秘感和乐趣。可一上课,我才发现专业知识学起来挺枯燥的,要不断学习大量的历史知识,和想象中的惊险没多大关系。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发现,原来考古并不像《盗墓笔记》中写得那样刺激,它不只是挖墓、挖遗址,还包括很多内容,比如田野调查、室内整理、研究考古遗物、文物修复等,而这些工作都是相当琐碎且苦逼的。在某些工作环境下,考古还是个体力活,女生一样要挖土,还要往外运。
    然而,随着考古经历的增多,我慢慢发现考古的乐趣,比如通过一块人骨就可以判断出逝者的性别、年龄、身体状态等,或者从一堆出土的文物中发现规律,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我在河南荥阳官庄度过了身为考古学子的必经阶段——田野实习。正是这次野外考古,让我决定用漫画记录我是否遇到鬼吹灯。我把这段实习经历记录在我的漫画版《考古日记》中,漫画的第一部分“考古日记”是我实习期间的所见所感,用漫画写日记来纪念我的实习生活;第二大部分“公共考古系列”是针对普通公众普及考古知识的,也就是告诉大家考古是一个什么样的专业;第三部分“考古新手指南”是画给考古专业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们的课程“宝典”,比如在人骨课上不要单手抓头颅、不要把骨头拿到桌面以外的地方,比如探方日记的写法,如果格式不对、内容不够客观严谨,难保不会被领队打回重写。这些都是我自己的经历,探方日记的要求很严格,我都有重写三四遍的经历呢。
    实习时,我们都穿着高帮平底鞋,戴太阳帽,备上水杯和驱蚊液,还要带上几个农民伯伯装化肥的编织袋,用来装收集到的陶片。我还要随时留意脚下的蠕虫、大甲虫、硬币和老鼠,避免使用洛阳铲时跑神,把铲扎在脚上。实习时,我们做的最多的就是在分配的小方格土里,一点一点地挖掘,很枯燥。但是,后来我们又觉得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因为我们能够发掘历史,就算找到一小片历史拼图,大家也会很高兴。
    田野考古很辛苦,在室外一待就要待上10个小时,零下15℃的野外,穿两双袜子、4条裤子还会觉得冷。大家都穿得“土肥圆”,没人在乎你的性别。实习期间,我们吃住在农家,两个星期才能洗一次澡,铁锹、耙子用得比笔都熟练。不过,和同学们一起钻探、挖土、刷陶片,甚至在屋子里打老鼠,这些都成了我很宝贵的经历。
    我发现,考古其实和鬼吹灯没啥关系,但我越来越喜欢这个行当了。考古虽然很辛苦,但我觉得每一次实地考古都绝对是一次难得的经历。而我用漫画的形式记录考古人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一方面是给自己的这段青春时光留下印迹,另一方面,我希望通过我的漫画还原一个真实、有趣的考古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考古、爱上考古,让更多的人和我一同感受考古的魅力。
  话说考古实习中的“死罪”:
    1. 偷东西(文物);
    2. 扔陶片;
    3. 推脱责任;
    4. 乱写报告。
    犯了“死罪”怎么办?少年,你还是赶紧退出考古界吧!
其他文献
读高三时,我正值青春貌美的二八年华,即便不淑女,也要装得像淑女。但就是因为我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Mr廖,让我全天待机状态等候发笑,只差没笑出八块腹肌来。    初见面是在新学期英语课上。上课铃响过,意气风发的Mr廖满脸红光走进教室,刚介绍完自己,翻开课本,他突然一脸为难地吐出了一句“骚瑞”。然后走出教室,五分钟后,他回来了。他解释,上课铃响时,他正准备去卫生间,但一想是初次见面,所以决定应该先上
期刊
古人用春秋来指代历史;毛泽东在诗词中写道“环球同此凉热”;雷锋说“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在中国人的思维与表达里,充满着四季的字眼。这是因为在地球上,中国具有最鲜明的四季分明、冬冷夏热的气候特点。二十四节气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长期观察研究天文、气候、物候的结晶,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更令中国人有了独特的季节文化和诗意的生活。从秦汉起,二千多年漫长的农耕社会里,我们一直依据它安排农事和生活。然
期刊
父母发来微信验证,你会不会将他们加为好友?加为好友后,你会不会在朋友圈将他们拉黑?父母渴望走进子女的交际圈子,了解子女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子女不愿意受父母的约束和管制,不愿意父母过多地介入隐私空间和社交网络。两代人都有各自的爱与怕,当以家庭观念为核心的“父母心”遭遇子女的权利自由说,“微信拉黑父母”的现象也就产生了。   @孙嘉伟 在中国特有的人格建构模式中,父母对子女的爱与关心不仅是一种情感
期刊
“你们知道生物学的基础是什么吗?”站在讲台上的她问。    坐在下面的我们七嘴八舌说了一堆,什么外星生物啊人造人啊都出来了。    “不不不,你们说的都不对。再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学生物的人学到最后很多都成了同性恋吗?”    我们面面相觑。她瞬间柯南上身般故作神秘地在自己面前竖起食指,一脸凝重地说:“答案只有一个,因为‘生物培养基’啊!”然后叉着腰在讲台上笑得花枝招展。    以上情景
期刊
家长希望学生能够进入好的学校的优秀班级读书,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也因此,“择班”问题被凸显了出来。其实,此前,教育部就屡屡发文,要求各地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班、实验班、特长班或变相的“尖子班”。但是,家长仍然抱着“能进入学校的实验班才是关键”的想法,不断给学生加班加点,采用各种方法来影响或干扰学校分班。名目繁多的“分班考试”辅导班当然也就应运而生,为“择班热”火上浇油,无限夸大中学分班的重要性,又让
期刊
不知敬爱的丁老师是否还记得我,我是3班的熊,就是数学成绩常年霸占倒数第一的那个女胖子。当然,我现在瘦了。    丁老师,昨天有个女同学偷偷摸摸地追忆你,写了一篇错字连篇,语句不通的日志。我看完后叹了一口气,这种事情还是让专业的来吧。    我校以理科扬名一方,高二分班时,浩浩荡荡的十个班级,近八百号人里,只有区区三个文科班。一个班学霸扎堆,一个班女神云集,我们班全员逗逼。    但是丁老师,你才是
期刊
“我坚信一个哲理,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更落后。”    这是老印给我们的见面礼。说完后,他转身面朝黑板,手肘为圆心,小臂长为半径,手拿粉笔一转,徒手画了一个标准的正圆,对被震慑住的我们说:我教你们的不是地理,是理地——主要讲这地球上的道理。    大家集体GET到:高三这年我们将会有一个狂拽酷炫的地理老师。    《后会无期》中江河老师被讽刺: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里来的世界观。事实证明,地
期刊
购买国外的化妆品、服装等日用品,不必千里迢迢远赴海外了,前不久国家发布通知,下调部分进口商品的关税,让我们这些平时流着哈喇子趴橱窗的穷吊们高兴异常,好像那些高大上的外国产品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关税降了到底会使进口商品降价多少?是不是我们以后就不用等着三姑二姨去国外,让他们大包小包地给我们带东西了?很多小伙伴都发出这样的感慨:看来以后在家门口,就能以更实惠的价格买到同样优质的进口商品了。可是,你高兴
期刊
跋涉人生的长河,会遇到许多珍贵的缘和分,而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莫过于一段特殊的师生情缘。    回首往事,和老师在一起的时光虽然短暂,但留下的那浓浓的师生情缘,随时都在撞击着我们的心灵——能留得住经典岁月的,能记得牢美好时光的,能锁得住青涩年少的,能共担得起这所有一切的,永远都有你的身影,与我们已然逝去的青春同在。
期刊
提起考古,大家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神秘诡谲的墓室、精美绝伦的文物、令人惊叹的文化遗迹,当然还有电视电影中常常提及的金银财宝。而在一些作家和导演的眼中,考古者更是一群神奇的人,他们拥有聪明的头脑、渊博的知识、敏捷的身手和过人的胆识,既能操作高科技装备,也能上天入地、降妖捉鬼,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年轻的我们也曾想象过考古的浪漫:穿着迷彩,戴着墨镜,带着专业的设备,背着大大的探险包,穿过迷人的田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