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规划研究

来源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ibo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生活污水具有排放分散、水量小,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难度大等特征。以北京房山区大石窝镇为例,研究全域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规划设计,综合地形、人口规模及集聚特征、现状建设情况,确定各个村庄的污水处理模式及处理站的位置。筛选适合的污水处理工艺,实现全镇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工艺、统一管理。
其他文献
农村生活垃圾是可农用的资源。在分析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当从现代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大力倡导农户自行再利用生活垃圾资源,村庄就近有效处理和利用生活垃圾资源,精准集运处理有毒有害的农村生活垃圾。推动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利用要充分贴合农村农民农业需要,充分利用农村人力物力资源,避免生搬硬套城市垃圾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走农村生活垃圾农用化之路。
为解决老龄垃圾渗滤液的脱氮难题,以物化法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采用SBR实验装置进行处理,确定其最佳的运行方式、曝气量、碳源补充量、实验用水量。结果表明,经SBR实验装置曝气4 h静置4 h处理后,物化后老龄垃圾渗滤液中COD和NH3-N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有效降解其污染物,最佳的运行方式为曝气4 h静置4 h一个循环。曝气量为0.75 m3/h时对出水NH3-N的去除效率最高,去除率达86.72%;采用进水初始COD/NH
河南省某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处理规模100 m3/d。污水经新建污水管网汇集至污水厂,处理工艺采用“水解酸化+SBR”的生化主体工艺,配置地埋式一体化设备,出水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排放标准。
将过磷酸钙磷肥、石灰以及斑脱土3种钝化剂按不同配比混合制成不同的钝化剂组合,进行土壤原位钝化培养实验,并运用CaCl2-DTPA及0.1 mol/L的HCl溶液进行浸提,探究了不同钝化剂在0,30,60,90 d对污染土壤中Zn,Cd,Pb,As的钝化效果与特征。从对单一重金属在不同龄期时钝化效果以及同一龄期下复合重金属钝化效果及机理两方面,筛选出优势钝化剂。
对新开河沿河11个点位的底泥进行取样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底泥中对水体黑臭造成影响的关键因子。结果显示,底泥污染是黑臭水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底泥的含水率是底泥处置的关键考虑因素;重金属和砷是底泥资源化利用的关键因子;总氮、总磷和有机质之间关系密切且有较好的同源性。
介绍了生物质燃料及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特点,以及生物质燃烧过程中NOX生成机理。综述了当前国内应用较广的生物质脱硝技术,结合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及烟气特性,提出低氮燃烧+SNCR脱硝工艺、SNCR+低尘布置SCR工艺较为适合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NOX减排。
某制药企业污水处理站改造工程在调试过程中,根据工艺条件,结合进水水质特点,编制合理调试方案,分段培养污泥,前段生化系统利用储存的高浓度废水和原剩余污泥培养污泥,强化对高浓度废水的适应性,后段生化系统利用原剩余污泥接种,同步增加污泥量。7 d闷曝后,两段生化系统SV均达到25%以上,高浓度废水进水后,前段生化系统显示较强的适应性,满负荷进水3 d后污泥开始恢复增殖,7 d后前段SV达到了60%左右,后段SV稳定在20%,14 d后出水COD浓度逐步稳定低于150 mg/L,调试完成。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有很多优点,其能够处置危险废物、生活垃圾、污泥、飞灰、污染土等各类废物。综述了为实现彻底的无害化处理,同时尽量减少对水泥窑系统的影响,根据不同的固体废物采用不同的预处理工艺。协同处置危险废物有固态、半固态、液态预处理工艺流程;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有分选、热盘炉、气化炉、机械炉排炉等预处理工艺流程;协同处置污泥有含水率80%、含水率60%2种预处理工艺流程;水泥窑还能够协同处置飞灰、污染土、小包装等废物。提出水泥窑协同项目正处于飞速发展中,其预处理工艺将不断地深化、改进,并将实现更高级的自
采用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DEA方法测算2003—2016年中国204个城市的环境效率,分析其空间差异和时间演变特点,实证检验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4年间中国城市环境效率显著提升;四大经济区域环境效率平均水平由高到低为东部>东北>西部>中部;在十大城市群中,环境效率平均水平最高的3个城市群为山东半岛、珠三角、川渝城市群;局部空间相关性较弱;在影响因素方面,存在城市环境效率的环境库兹涅茨现象,产业结构、人口规模的影响受限于城市所处的工业阶段与发展水
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分析和改进环境监测系统水平。以化学需氧量为方法探索项目源,该测量系统较为稳定,适合做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研究。通过实验设计,计算化学需氧量系统测量能力和系统分辨力,并判断是否符合六西格玛要求。结果表明,六西格玛方法可以与环境实验相结合,计算得到化学需氧量系统分辨力为六西格玛合格水平,测量能力为可接受水平,均满足六西格玛要求,无需进行测量系统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