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国著名的作曲家罗伯特·舒曼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早期的代表人物,他创作的钢琴套曲主要是由一首首简短精湛的小曲组成,音乐语言比较凝练,形式比较灵活,将舒曼自身独特的音乐艺术的创作风格与新思想完全展现出来,创造了舒曼独特的音乐特色。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中运用比较灵动和诗化的音乐艺术,新颖而奇特的节奏、梦幻和多变性的和声、丰富多彩的织体和对比鲜明的力度刻画,描绘出一幅如诗如画的宏伟音乐图画,是舒曼作品"诗意的音乐"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舒曼 钢琴套曲 狂欢节 艺术特色
1.前言
罗伯特·舒曼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早期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最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舒曼在音乐上具有很高的造诣,其在文学上也具有很高的素养,这与其博览群书分不开,因此,舒曼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文学色彩,为其音乐增添了新的特色和活力,在其作品中,听众能体会到细腻而深刻的音乐情感和节奏。
舒曼的钢琴套曲属于变奏曲和组曲密切结合的标题性音乐,其结构和内容相对其他音乐比较自由,是将多首标题明确的、形象独特的小曲经短小动机连为一体。作品的结构短小精炼、形式灵活多样、形象丰富生动。舒曼的音乐创作作品极富有文学的浪漫性,音乐题材也通俗易懂,构成情景交融的浪漫图画,内容与其经历息息相关,带有自传与日记等的性质。此类标题性的钢琴套曲已经成为舒曼独特的音乐艺术标志,奠定了他在钢琴发展史不可动摇的地位。
2.钢琴套曲《狂欢节》的创作内涵
钢琴套曲《狂欢节》创作于1834年,那个年代德国的资产阶级政治比较软弱,资本家和政治家的思想比较狭隘,整个德国都弥漫于庸俗的气氛中。舒曼则是一位民主思想较浓厚、较先进的作曲家,他支持和响应欧洲的革命,将反对庸俗的艺术当作参与革命斗争使命去完成。他还勇于承担艺术批评的任务,对音乐界的庸俗之风进行了坚决而辛辣地嘲讽,展开了猛烈抨击。他全力追求的艺术,不再是单一地对仙境和自然界等景物的外表或色彩描绘,而是开始对现实中各类形象内心的气质和心理状态等进行深入刻画,舒曼在其作品中将斗争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狂欢节》就是斗争色彩较强的作品,舒曼在这部作品中热情地赞美了怀揣崇高理想和志气的艺术家,即大卫同盟的盟员,无情地批判了社会上陈旧和庸俗的作风。作曲被狂热和豪放的感情色彩充满,将大卫同盟成员与陈腐音乐之间的激烈斗争,最后大卫同盟的盟员取得胜利,将庸俗文艺打败,成为凯旋而归的英雄后结束,体现出舒曼不屈服的斗争精神。《狂欢节》体现出舒曼独特的艺术见解和坚定的创作立场,舒曼的新观点和新思想在这部作品中得到很好的诠释[1]。
3.钢琴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色分析
《狂欢节》主要描绘了“大卫同盟”的盟员于狂欢节的时候,向保守势力方的凡夫俗子进行了猛烈攻击,盟员们和自立力量联合,与象征封建、庸俗和保守的音乐旧势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戏剧性冲突。舒曼在《狂欢节》的总标题之下对二十一首小曲分别拟定了一个小标题,将每首小曲代表的思想、感情、形象与情景深刻地概括其中。通过对场景的细致描绘,将舒曼丰富的内心世界的发展动态表现出来。最终以“大卫同盟”的盟员全面胜利而告终,意味着宣告了进步势力必将战胜保守势力,取得胜利的宗旨[2]。
《狂欢节》对“大卫同盟”盟员的音乐素描:在《大卫同盟盟员进行曲》中,描绘了弗洛雷斯坦、约瑟比乌斯和肖邦以及帕格尼尼等均是与音乐界的庸俗之风作斗争的英雄,于一阵阵激烈的号角声中,大卫同盟所有盟员都聚集在一起,在一热闹激情的音调中拉开了狂欢节的序幕,此时的音乐充满了庄严和雄伟,庞大的乐队组合演奏,为听众铺设狂欢游行中号角吹响时,游行队伍进行游行,比较壮观的一个场面,队员均踏着热烈舞步从远方到来,中间间或地插入一系列风格迥异的圆舞曲,将狂欢节的场景中热闹喧哗和浓郁狂欢进行了巧妙的烘托[3]。
狂欢节的假面舞会上,以《彼埃罗》的欢快舞蹈节奏,拉开了传统假面舞会的序幕,最先上场的是法国的一位名丑——彼埃罗:他穿着白衣,面部涂上浓厚的白色粉末,走路的姿势是呈东倒西歪的样子,音乐中舒曼以断奏与连奏、强音与弱音之间的对比,以及持续的低音上八度等较简单明了的手法,将一个丑角的形象刻画出来。而《阿尔列金》描绘的是一位身穿长衣,且手拿长鞭著名丑角,乐曲也是采取灵活的断音、生动的跳奏以及大幅度跳进音程对阿尔列金灵动的形象进行生动具体地描写。
《狂欢节》中还以拟人和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两个可爱的形象——飞舞的蝴蝶和跳舞的字母。在狂欢的舞会上,美丽的蝴蝶也飞舞而来,《飞舞的蝴蝶》的曲风偏向于舞曲,舒曼在轻松欢悦的舞蹈节奏内应用密集而快速的速度演奏,将蝴蝶轻盈的体态和飞舞时妙姿生动而形象地描绘出来。《跳舞的字母》主要是以降A、C、B这三个音符作为基础进行演奏的一首圆舞曲,此处的A、S、C、H均成为音名为A、E、B的音乐符号,舒曼在圆舞曲节奏急速进行时,间或添加倚音和重音等具有装饰性的音乐,赋予乐曲一种迷幻的色彩。总之,钢琴套曲《狂欢节》的曲意是以新势力中顽皮、快乐和爱憎分明等的感情,向德国的保守势力挑战,以求寻得改革和创新的发展[4]。
4.结束语
钢琴套曲《狂欢节》作品完整统一,乐句的结构偏于方整,旋律的动机单纯简单,曲调比较优美,形式灵活生动,因此,形成了音乐诗的特殊格式和诗歌般的美好意境,体现出舒曼作品中“诗意的音乐”这一特色。音乐描绘了大卫同盟的盟员与当时社会的庸夫俗子所展开的比较激烈的争斗,并用生动的音乐形象将舒曼的新音乐风格和思想表现出来,作品不仅具有浓郁的古典浪漫气质,也具有生动活泼的新时代风格,成为浪漫主义音乐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吴媛媛.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艺术特点浅析[J].大舞台,2011,(07).
[2]陈文丽.舒曼钢琴套曲5狂欢节6的分析与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3]中央音乐学院编.舒曼钢琴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
[4]孙丽.舒曼钢琴套曲5狂欢节6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舒曼 钢琴套曲 狂欢节 艺术特色
1.前言
罗伯特·舒曼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早期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最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舒曼在音乐上具有很高的造诣,其在文学上也具有很高的素养,这与其博览群书分不开,因此,舒曼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文学色彩,为其音乐增添了新的特色和活力,在其作品中,听众能体会到细腻而深刻的音乐情感和节奏。
舒曼的钢琴套曲属于变奏曲和组曲密切结合的标题性音乐,其结构和内容相对其他音乐比较自由,是将多首标题明确的、形象独特的小曲经短小动机连为一体。作品的结构短小精炼、形式灵活多样、形象丰富生动。舒曼的音乐创作作品极富有文学的浪漫性,音乐题材也通俗易懂,构成情景交融的浪漫图画,内容与其经历息息相关,带有自传与日记等的性质。此类标题性的钢琴套曲已经成为舒曼独特的音乐艺术标志,奠定了他在钢琴发展史不可动摇的地位。
2.钢琴套曲《狂欢节》的创作内涵
钢琴套曲《狂欢节》创作于1834年,那个年代德国的资产阶级政治比较软弱,资本家和政治家的思想比较狭隘,整个德国都弥漫于庸俗的气氛中。舒曼则是一位民主思想较浓厚、较先进的作曲家,他支持和响应欧洲的革命,将反对庸俗的艺术当作参与革命斗争使命去完成。他还勇于承担艺术批评的任务,对音乐界的庸俗之风进行了坚决而辛辣地嘲讽,展开了猛烈抨击。他全力追求的艺术,不再是单一地对仙境和自然界等景物的外表或色彩描绘,而是开始对现实中各类形象内心的气质和心理状态等进行深入刻画,舒曼在其作品中将斗争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狂欢节》就是斗争色彩较强的作品,舒曼在这部作品中热情地赞美了怀揣崇高理想和志气的艺术家,即大卫同盟的盟员,无情地批判了社会上陈旧和庸俗的作风。作曲被狂热和豪放的感情色彩充满,将大卫同盟成员与陈腐音乐之间的激烈斗争,最后大卫同盟的盟员取得胜利,将庸俗文艺打败,成为凯旋而归的英雄后结束,体现出舒曼不屈服的斗争精神。《狂欢节》体现出舒曼独特的艺术见解和坚定的创作立场,舒曼的新观点和新思想在这部作品中得到很好的诠释[1]。
3.钢琴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色分析
《狂欢节》主要描绘了“大卫同盟”的盟员于狂欢节的时候,向保守势力方的凡夫俗子进行了猛烈攻击,盟员们和自立力量联合,与象征封建、庸俗和保守的音乐旧势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戏剧性冲突。舒曼在《狂欢节》的总标题之下对二十一首小曲分别拟定了一个小标题,将每首小曲代表的思想、感情、形象与情景深刻地概括其中。通过对场景的细致描绘,将舒曼丰富的内心世界的发展动态表现出来。最终以“大卫同盟”的盟员全面胜利而告终,意味着宣告了进步势力必将战胜保守势力,取得胜利的宗旨[2]。
《狂欢节》对“大卫同盟”盟员的音乐素描:在《大卫同盟盟员进行曲》中,描绘了弗洛雷斯坦、约瑟比乌斯和肖邦以及帕格尼尼等均是与音乐界的庸俗之风作斗争的英雄,于一阵阵激烈的号角声中,大卫同盟所有盟员都聚集在一起,在一热闹激情的音调中拉开了狂欢节的序幕,此时的音乐充满了庄严和雄伟,庞大的乐队组合演奏,为听众铺设狂欢游行中号角吹响时,游行队伍进行游行,比较壮观的一个场面,队员均踏着热烈舞步从远方到来,中间间或地插入一系列风格迥异的圆舞曲,将狂欢节的场景中热闹喧哗和浓郁狂欢进行了巧妙的烘托[3]。
狂欢节的假面舞会上,以《彼埃罗》的欢快舞蹈节奏,拉开了传统假面舞会的序幕,最先上场的是法国的一位名丑——彼埃罗:他穿着白衣,面部涂上浓厚的白色粉末,走路的姿势是呈东倒西歪的样子,音乐中舒曼以断奏与连奏、强音与弱音之间的对比,以及持续的低音上八度等较简单明了的手法,将一个丑角的形象刻画出来。而《阿尔列金》描绘的是一位身穿长衣,且手拿长鞭著名丑角,乐曲也是采取灵活的断音、生动的跳奏以及大幅度跳进音程对阿尔列金灵动的形象进行生动具体地描写。
《狂欢节》中还以拟人和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两个可爱的形象——飞舞的蝴蝶和跳舞的字母。在狂欢的舞会上,美丽的蝴蝶也飞舞而来,《飞舞的蝴蝶》的曲风偏向于舞曲,舒曼在轻松欢悦的舞蹈节奏内应用密集而快速的速度演奏,将蝴蝶轻盈的体态和飞舞时妙姿生动而形象地描绘出来。《跳舞的字母》主要是以降A、C、B这三个音符作为基础进行演奏的一首圆舞曲,此处的A、S、C、H均成为音名为A、E、B的音乐符号,舒曼在圆舞曲节奏急速进行时,间或添加倚音和重音等具有装饰性的音乐,赋予乐曲一种迷幻的色彩。总之,钢琴套曲《狂欢节》的曲意是以新势力中顽皮、快乐和爱憎分明等的感情,向德国的保守势力挑战,以求寻得改革和创新的发展[4]。
4.结束语
钢琴套曲《狂欢节》作品完整统一,乐句的结构偏于方整,旋律的动机单纯简单,曲调比较优美,形式灵活生动,因此,形成了音乐诗的特殊格式和诗歌般的美好意境,体现出舒曼作品中“诗意的音乐”这一特色。音乐描绘了大卫同盟的盟员与当时社会的庸夫俗子所展开的比较激烈的争斗,并用生动的音乐形象将舒曼的新音乐风格和思想表现出来,作品不仅具有浓郁的古典浪漫气质,也具有生动活泼的新时代风格,成为浪漫主义音乐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吴媛媛.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艺术特点浅析[J].大舞台,2011,(07).
[2]陈文丽.舒曼钢琴套曲5狂欢节6的分析与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3]中央音乐学院编.舒曼钢琴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
[4]孙丽.舒曼钢琴套曲5狂欢节6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