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教学过程是生命主体之间情感交流、思想沟通、人格完善的互动过程。“活动单导学”致力于开放课堂,还学生以主体地位。活动单的设计不再是简单的课前预习题的布置,它成了一个使学生能更有效、更主动、更全面地学习的环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切实设计好活动单,为创设一个开放而充满活力的有效课堂而努力。
关键词 有效课堂 教学模式 活动单导学 学习环节
“活动单导学”是指在“活动单”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活动”中合作学习,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设计有效的“活动单”是培养学生形成主动预习、多思善问、大胆质疑、自觉复习等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是必需的,唯有这样才能实现“活动单导学”的基本策略。
一、“活动单导学”的高效性在于——还给学生应有的时间、空间
传统的语文学习,学生的时间是不够用的,老师繁琐的文本分析占用了学生课堂上许多学习时间,繁重的课外作业,让学生课间更是行色匆匆,愁眉苦脸。“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语文学习,作业都是在课上完成,“导学活动单”更加注重 “双基”训练,每一堂课设计的活动单上,都有老师精选的“检测反馈”题目,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当堂检测,即时反馈,将平时语文学习中的难点化整为零,学习起来既轻松又有趣。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块硬骨头,学生坐在座位上冥思苦想,写出来的文字仍是干巴巴的。现在,我们提前将精心设计的活动单发至学生手中,活动单上介绍了学生观察体验的方法,学生根据活动单进行实践活动,将观察体验到的细节即时记录下来,课堂上自然就不必为无材料可写而烦恼了。这种活动单形式的书面指引远比以往口头介绍有用得多。“活动单”好比一座引桥,连接着课堂与社会。自从有了活动单之后,学生的学习空间已经不局限于教室,不限于学校,同学们根据活动单可以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实践活动。他们借助活动单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的指引走进图书室,走向大自然,走向大社会,展开自学,把学习中的收获及困惑随时记录在活动单上,最后在课堂学习展示环节进行汇报交流,这样一个开放的语文课堂就形成了。难怪不少学生开玩笑地说:一单在手中,学习真轻松。
二、“活动单导学”的高效性在于——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力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因此“活动单”上的活动形式要多样化,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完成任务。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资料查询,或以自然为师,亲自到大自然中去查找与教材相关的资料。这是一种立体性的学习。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有所收获。其次,应制定出完善的激励机制。对完成了学习单上内容的学生,对能深入探讨学习单上内容的学生,都要予以表扬,使其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让他们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和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教学苏教版第12册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对文中扫路老人的那句“三十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有一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此时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了,三十年后老人已经一百多岁了,他怎么就能确定他还能活到那个时候,于是本课活动单设计了这样一个合作交流环节——“满怀豪情地朗读老人的话,组内交流朗读心得”。可是有的同学朗读之后还是一脸茫然,这时他便悄悄地问起了组内其他成员,当自己的问题在组内得到解决后,便越读越高兴,后来全班交流时,这些原本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变得底气十足,积极主动站起来发言,再加上老师的点拨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特别是不懂就问的习惯逐渐养成,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了。这是传统教学很难达到的。
三、“活动单导学”的高效性在于——放飞学生驰骋的想象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我们放过了教学中那些看似不重要的难题,那么对于那些提出问题的学生来说,这种小症结多了,就会变成顽疾,长此以往,不但抑制了学生质疑习惯的形成,更会使学生丧失自主学习的信心。活动单上的质疑包括课前的质疑,即前置性活动时的质疑,同时还包括课堂学习时的质疑,这些疑问往往是上课时小组交流讨论的内容。对于简单的质疑,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就可以解决,而对于在小组合作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要发挥班级的力量,在班级整体交流时提出来。
在教学苏教版第九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的特点,笔者出示了这样的导学单:读了“三十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这一句后,你是怎么想的?同学们在充分讨论交流后,有的说:“这位老人真是伟大,三十年后,如果活着,也都已一百多岁了,那时他还想在天游峰扫路,他太乐观豪放了。”有的说:“三十年后,也许老人已经过世了,但他的精神依然在天游峰传唱,他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引来了追随者,把他的事业继续下去……”还有的说:“三十年后,老人依然活着,此时老人道骨仙风、白须飘飘,宛若手捻拂尘的太白仙人,成了天游峰一道独特的风景!游人见了都肃然起敬,老远的跟他打招呼,而老人依然一脸的笑呵呵”……这样,在“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的广度、深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该课堂教学改革最大的收获。
关键词 有效课堂 教学模式 活动单导学 学习环节
“活动单导学”是指在“活动单”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活动”中合作学习,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设计有效的“活动单”是培养学生形成主动预习、多思善问、大胆质疑、自觉复习等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是必需的,唯有这样才能实现“活动单导学”的基本策略。
一、“活动单导学”的高效性在于——还给学生应有的时间、空间
传统的语文学习,学生的时间是不够用的,老师繁琐的文本分析占用了学生课堂上许多学习时间,繁重的课外作业,让学生课间更是行色匆匆,愁眉苦脸。“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语文学习,作业都是在课上完成,“导学活动单”更加注重 “双基”训练,每一堂课设计的活动单上,都有老师精选的“检测反馈”题目,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当堂检测,即时反馈,将平时语文学习中的难点化整为零,学习起来既轻松又有趣。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块硬骨头,学生坐在座位上冥思苦想,写出来的文字仍是干巴巴的。现在,我们提前将精心设计的活动单发至学生手中,活动单上介绍了学生观察体验的方法,学生根据活动单进行实践活动,将观察体验到的细节即时记录下来,课堂上自然就不必为无材料可写而烦恼了。这种活动单形式的书面指引远比以往口头介绍有用得多。“活动单”好比一座引桥,连接着课堂与社会。自从有了活动单之后,学生的学习空间已经不局限于教室,不限于学校,同学们根据活动单可以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实践活动。他们借助活动单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的指引走进图书室,走向大自然,走向大社会,展开自学,把学习中的收获及困惑随时记录在活动单上,最后在课堂学习展示环节进行汇报交流,这样一个开放的语文课堂就形成了。难怪不少学生开玩笑地说:一单在手中,学习真轻松。
二、“活动单导学”的高效性在于——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力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因此“活动单”上的活动形式要多样化,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完成任务。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资料查询,或以自然为师,亲自到大自然中去查找与教材相关的资料。这是一种立体性的学习。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有所收获。其次,应制定出完善的激励机制。对完成了学习单上内容的学生,对能深入探讨学习单上内容的学生,都要予以表扬,使其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让他们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和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教学苏教版第12册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对文中扫路老人的那句“三十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有一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此时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了,三十年后老人已经一百多岁了,他怎么就能确定他还能活到那个时候,于是本课活动单设计了这样一个合作交流环节——“满怀豪情地朗读老人的话,组内交流朗读心得”。可是有的同学朗读之后还是一脸茫然,这时他便悄悄地问起了组内其他成员,当自己的问题在组内得到解决后,便越读越高兴,后来全班交流时,这些原本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变得底气十足,积极主动站起来发言,再加上老师的点拨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特别是不懂就问的习惯逐渐养成,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了。这是传统教学很难达到的。
三、“活动单导学”的高效性在于——放飞学生驰骋的想象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我们放过了教学中那些看似不重要的难题,那么对于那些提出问题的学生来说,这种小症结多了,就会变成顽疾,长此以往,不但抑制了学生质疑习惯的形成,更会使学生丧失自主学习的信心。活动单上的质疑包括课前的质疑,即前置性活动时的质疑,同时还包括课堂学习时的质疑,这些疑问往往是上课时小组交流讨论的内容。对于简单的质疑,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就可以解决,而对于在小组合作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要发挥班级的力量,在班级整体交流时提出来。
在教学苏教版第九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的特点,笔者出示了这样的导学单:读了“三十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这一句后,你是怎么想的?同学们在充分讨论交流后,有的说:“这位老人真是伟大,三十年后,如果活着,也都已一百多岁了,那时他还想在天游峰扫路,他太乐观豪放了。”有的说:“三十年后,也许老人已经过世了,但他的精神依然在天游峰传唱,他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引来了追随者,把他的事业继续下去……”还有的说:“三十年后,老人依然活着,此时老人道骨仙风、白须飘飘,宛若手捻拂尘的太白仙人,成了天游峰一道独特的风景!游人见了都肃然起敬,老远的跟他打招呼,而老人依然一脸的笑呵呵”……这样,在“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的广度、深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该课堂教学改革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