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造性游戏对幼儿具有深远的意义,结构游戏是创造性游戏之一,结构游戏的的组织与指导非常重要。教师在组织结构游戏时应首先明确结构游戏主题的由来,主题就如教学中的选材,选得好就成功了一半,其次应注意结构游戏的前期经验积累,注意引导幼儿观察主题建筑,有目的地筛选主题重要元素;在结构游戏中,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的游戏并给予适时的指导。结构游戏还应使用多种形式,更换不同的场景以激发幼儿的建构兴趣。
关键词:结构游戏;指导误区;经验积累;观察指导
一、结构游戏的主题遥不可及
如北京天安门这样的主题,老师往往不知道结构游戏的主题必须来源于生活,必须是幼儿所熟悉的场所,从而导致游戏生活化的缺失。
1.游戏主题没有循序渐进。想一口气吃成大胖子,中班就以我们的社区、我们的家乡、海陆空等为主题,从而导致游戏是幼儿自己的游戏的观念缺失。
2.过于关注建构作品的逼真或造型的美观,或者是炒冷饭。特别是在游戏观摩的活动中尤为明显。结构游戏中教师教的痕迹很明显,根本不是孩子的创造性游戏,而是模仿成人建构的游戏。从而导致幼儿在结构游戏中创造性的缺失。
3.认为结构游戏纯粹是幼儿自己玩的。那就只要提供材料,只要幼儿不争吵就行,从而导致幼儿园结构游戏教育性的缺失。或者规定孩子只能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导致幼儿自主性的缺失。
4.教师心中没有目标。目标拟定多有诟病,如分目标拟定没有关注总目标 、目标一次性拟定太多 、目标提出后不注意落实
二、结构游戏主题的由来
结构游戏主题的由来可以来自孩子也可以来自老师,但有一点是都必须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必须由小变大、循序渐进。有些老师在孩子完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就搭建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社区甚至北京天安门。这是违背规律、拔苗助长的行为。
幼儿园小班的结构游戏大都是命题结构,例如搭建花、枪、飞机、椅子、宝剑,其基本技能要求是拼长、垒高、加长等简单的技能。到中班开始初步有小主题建构,以大主题我们的幼儿园为例,中班上期应该把幼儿园肢解开来,将幼儿园确定为四个小主题来开展,就拿我们科技幼儿园来说可以有这样四个小主题建构:1、好玩的淘气堡(内有蹦蹦床、海洋球、滑滑梯、钻山洞等組成部分);2.富有挑战的探索岛(设有各类平衡桩、跷跷板、凉亭、探索岛等设施);3.我们的操场(操场外有围墙、围墙连着保安室、操场上有大型滑滑梯组合、有自选区、挑战区:走钢丝、爬梯子、还有足球区等);4.我们的教学楼(有教师办公室、结构室、科学室、教室、卧室、洗手间等)。每个小主题都可以游戏四到五次,每个小主题都玩过了,就可以搭建大主题《我们的幼儿园》啦,这样中班上学期一个学期的结构游戏主题就有了,而且是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开展的。又如我们的社区,有幼儿园、有学校、有公园、有大马路、有我们的居民楼、有体育馆、图书馆等等。每一个主题都搭建过了,我们的社区就可以组合搭建啦。教师们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切不可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
三、结构游戏的前期经验积累
1.引导幼儿观察主题建筑。幼儿的结构游戏必须是孩子熟悉的内容,必须要基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例如,我们的幼儿园、我要上的小学、我们的小区、美丽的公园、我们的社区等。在开展结构游戏前,必须带孩子亲临现场,仔细观察所要搭建的建筑物,让幼儿有最直观的感性认识。
2.筛选主题重要元素。在引导幼儿观察所要搭建的主题建筑物时,教师要及时把孩子所看到的通过录像、拍照等方式记录下来,在组织第一次结构游戏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回顾,参观的过程,欣赏所要搭建的建筑物,并和孩子一起商量本主题主要包含的部分,对照片进行筛选,提取有用的东西。例如参考松柏小学时,我们可能会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松柏小学的大门、标志、围墙、教学楼、操场、百草园,同时也会一路拍照,拍了很多。回来后老师要认真翻看照片,自己想好,哪些是孩子能表现表达的部分,把它重点筛选出来,让孩子反复观看,加深印象,构思建构。孩子的结构游戏是创造性工作,没有反复感知、认真观察是很难有好的表现表达的。
3.肢解主题建筑物。一个庞大的建筑物要让孩子在游戏中建造出来是有很大难度的,为此教师要帮助幼儿把建筑物肢解开,例如搭建滑滑梯,我们要帮助幼儿来看看,滑滑梯由几个部分组成?(四条腿、走廊、楼梯、滑板及扶手)当孩子有肢解建筑物的能力的时候,老师让孩子们讨论怎么分工,孩子才能真正去讨论分工:一个人搭建滑滑梯的腿、一个人搭滑板及扶手、一个人搭建楼梯、一个搭建走廊,最后把每一个部分组合起来就是一座漂亮的滑梯了。同时要丰富和加深幼儿对建筑物和物体的印象,教师不但要引导幼儿掌握物体的主要特征,还要能区分同类物体的明显甚至是细微的区别。如椅子和凳子都是四条腿,一个有靠背,一个没有靠背;四条腿的凳子,有的是长的,有的是方的,还有的圆的。对物体细致的观察和了解,不仅有利于幼儿构造,真实地再现周围生活的物体,更能促使幼儿触类旁通,在构造物体时进行加工和创造。
4.设计主题建筑平面图。主题一旦确定后,教师就有必要组织孩子,把平面图设计出来,并从中筛选最佳方案。这也好像我们的装修平面设计图一样,如何将一个主题的内容合理地布局很重要,毕竟实物和游戏这中间要怎么建立起联系,对孩子来说是很有挑战的,我们就一间结构室,这么小,怎么把偌大的松柏小学呈现在我们的结构室里呢?孩子们必须参观完松柏小学后,再看看我们的结构室,最后把平面图设计出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5.确定场地布局图。在孩子充分设计规划的基础上,教师最后引导孩子确定场地布局,把主题的各个部分要建在什么位置确定下来,并引导孩子独立又有机地连成一个整体。每个部分是相对独立又是和整体有机联系的。孩子在设计的过程中都是独立的个体思维,最后集思广益才能确定布局图。
四、结构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
当孩子已经开始游戏了,这时候老师要干什么呢?你是去干涉孩子的游戏、还是做孩子游戏的伙伴?还是做一个观察孩子的老师?教师什么时候介入孩子的游戏?什么是适时的介入?教师在孩子游戏中的价值和作用是什么?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我们的一线老师,为此笔者以为结构游戏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现提出来,希望可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1.观察孩子的拼搭技能。小班孩子应有的结构技能是……中班孩子的结构技能是……大班孩子的结构技能是……教师对每个年龄段孩子应掌握的技能应该了如指掌,然后才来观察我班上的孩子哪些是超出了中班孩子应有的能力,哪些是达到了中班孩子应掌握的技能、哪些是还有待提高的孩子。
2.观察孩子的建构习惯。幼儿建构的习惯很重要,教师应注意培养幼儿爱护构造材料、爱护建构成果、轻拿轻放构造材料,用完后归类摆放整齐等良好习惯。有些孩子搭建完一个物体就没事干,跑来跑去,还有些孩子喜欢搞破坏,随便踩踏别人的作品,有些孩子乱扔玩具……等等,这些都是建构习惯的养成该注意的地方。
3.观察孩子的合作性。很多孩子在结构游戏中不懂与人合作,总是自己搭建一个小小的东西,也不知道要摆在什么地方,没有合作意识更没有布局意识,于是就文不对题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中,拼些自己喜欢的花啊、抢啊、剑之类的,拼完就拿着自己玩,这种情况特别在中班多见,从中班开始,幼儿的建构不再是命题建构而更多的是主题建构,主题建构过程中,合作就显得特别重要,因而教师应重点观察孩子的合作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提醒和鼓励,从而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总之幼儿的建筑构造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模仿—再现—创造,这是孩子建筑活动的发展轨道。最初的原型模仿完全是直觉感知,在成人反复地示范和幼儿不断地模仿下,并通过重复练习,再逐步发展为离开原型的记忆模仿。这时,幼儿已是能够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进行构造了,而教师的指导也应该转入幼儿独立构造的能力培养方面了。孩子在构造中遇到了困难教师不要急于代替解决,应该通过启发引导、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在反复的实践操作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幼儿独立构造、想象创造的能力。
作者简介:余喜兰(1965年11月-),女,福建省明溪县人,本科学历,厦门市科技幼儿园业务副园长,研究方向:幼儿教育,特长:科技教育研究。
关键词:结构游戏;指导误区;经验积累;观察指导
一、结构游戏的主题遥不可及
如北京天安门这样的主题,老师往往不知道结构游戏的主题必须来源于生活,必须是幼儿所熟悉的场所,从而导致游戏生活化的缺失。
1.游戏主题没有循序渐进。想一口气吃成大胖子,中班就以我们的社区、我们的家乡、海陆空等为主题,从而导致游戏是幼儿自己的游戏的观念缺失。
2.过于关注建构作品的逼真或造型的美观,或者是炒冷饭。特别是在游戏观摩的活动中尤为明显。结构游戏中教师教的痕迹很明显,根本不是孩子的创造性游戏,而是模仿成人建构的游戏。从而导致幼儿在结构游戏中创造性的缺失。
3.认为结构游戏纯粹是幼儿自己玩的。那就只要提供材料,只要幼儿不争吵就行,从而导致幼儿园结构游戏教育性的缺失。或者规定孩子只能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导致幼儿自主性的缺失。
4.教师心中没有目标。目标拟定多有诟病,如分目标拟定没有关注总目标 、目标一次性拟定太多 、目标提出后不注意落实
二、结构游戏主题的由来
结构游戏主题的由来可以来自孩子也可以来自老师,但有一点是都必须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必须由小变大、循序渐进。有些老师在孩子完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就搭建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社区甚至北京天安门。这是违背规律、拔苗助长的行为。
幼儿园小班的结构游戏大都是命题结构,例如搭建花、枪、飞机、椅子、宝剑,其基本技能要求是拼长、垒高、加长等简单的技能。到中班开始初步有小主题建构,以大主题我们的幼儿园为例,中班上期应该把幼儿园肢解开来,将幼儿园确定为四个小主题来开展,就拿我们科技幼儿园来说可以有这样四个小主题建构:1、好玩的淘气堡(内有蹦蹦床、海洋球、滑滑梯、钻山洞等組成部分);2.富有挑战的探索岛(设有各类平衡桩、跷跷板、凉亭、探索岛等设施);3.我们的操场(操场外有围墙、围墙连着保安室、操场上有大型滑滑梯组合、有自选区、挑战区:走钢丝、爬梯子、还有足球区等);4.我们的教学楼(有教师办公室、结构室、科学室、教室、卧室、洗手间等)。每个小主题都可以游戏四到五次,每个小主题都玩过了,就可以搭建大主题《我们的幼儿园》啦,这样中班上学期一个学期的结构游戏主题就有了,而且是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开展的。又如我们的社区,有幼儿园、有学校、有公园、有大马路、有我们的居民楼、有体育馆、图书馆等等。每一个主题都搭建过了,我们的社区就可以组合搭建啦。教师们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切不可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
三、结构游戏的前期经验积累
1.引导幼儿观察主题建筑。幼儿的结构游戏必须是孩子熟悉的内容,必须要基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例如,我们的幼儿园、我要上的小学、我们的小区、美丽的公园、我们的社区等。在开展结构游戏前,必须带孩子亲临现场,仔细观察所要搭建的建筑物,让幼儿有最直观的感性认识。
2.筛选主题重要元素。在引导幼儿观察所要搭建的主题建筑物时,教师要及时把孩子所看到的通过录像、拍照等方式记录下来,在组织第一次结构游戏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回顾,参观的过程,欣赏所要搭建的建筑物,并和孩子一起商量本主题主要包含的部分,对照片进行筛选,提取有用的东西。例如参考松柏小学时,我们可能会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松柏小学的大门、标志、围墙、教学楼、操场、百草园,同时也会一路拍照,拍了很多。回来后老师要认真翻看照片,自己想好,哪些是孩子能表现表达的部分,把它重点筛选出来,让孩子反复观看,加深印象,构思建构。孩子的结构游戏是创造性工作,没有反复感知、认真观察是很难有好的表现表达的。
3.肢解主题建筑物。一个庞大的建筑物要让孩子在游戏中建造出来是有很大难度的,为此教师要帮助幼儿把建筑物肢解开,例如搭建滑滑梯,我们要帮助幼儿来看看,滑滑梯由几个部分组成?(四条腿、走廊、楼梯、滑板及扶手)当孩子有肢解建筑物的能力的时候,老师让孩子们讨论怎么分工,孩子才能真正去讨论分工:一个人搭建滑滑梯的腿、一个人搭滑板及扶手、一个人搭建楼梯、一个搭建走廊,最后把每一个部分组合起来就是一座漂亮的滑梯了。同时要丰富和加深幼儿对建筑物和物体的印象,教师不但要引导幼儿掌握物体的主要特征,还要能区分同类物体的明显甚至是细微的区别。如椅子和凳子都是四条腿,一个有靠背,一个没有靠背;四条腿的凳子,有的是长的,有的是方的,还有的圆的。对物体细致的观察和了解,不仅有利于幼儿构造,真实地再现周围生活的物体,更能促使幼儿触类旁通,在构造物体时进行加工和创造。
4.设计主题建筑平面图。主题一旦确定后,教师就有必要组织孩子,把平面图设计出来,并从中筛选最佳方案。这也好像我们的装修平面设计图一样,如何将一个主题的内容合理地布局很重要,毕竟实物和游戏这中间要怎么建立起联系,对孩子来说是很有挑战的,我们就一间结构室,这么小,怎么把偌大的松柏小学呈现在我们的结构室里呢?孩子们必须参观完松柏小学后,再看看我们的结构室,最后把平面图设计出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5.确定场地布局图。在孩子充分设计规划的基础上,教师最后引导孩子确定场地布局,把主题的各个部分要建在什么位置确定下来,并引导孩子独立又有机地连成一个整体。每个部分是相对独立又是和整体有机联系的。孩子在设计的过程中都是独立的个体思维,最后集思广益才能确定布局图。
四、结构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
当孩子已经开始游戏了,这时候老师要干什么呢?你是去干涉孩子的游戏、还是做孩子游戏的伙伴?还是做一个观察孩子的老师?教师什么时候介入孩子的游戏?什么是适时的介入?教师在孩子游戏中的价值和作用是什么?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我们的一线老师,为此笔者以为结构游戏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现提出来,希望可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1.观察孩子的拼搭技能。小班孩子应有的结构技能是……中班孩子的结构技能是……大班孩子的结构技能是……教师对每个年龄段孩子应掌握的技能应该了如指掌,然后才来观察我班上的孩子哪些是超出了中班孩子应有的能力,哪些是达到了中班孩子应掌握的技能、哪些是还有待提高的孩子。
2.观察孩子的建构习惯。幼儿建构的习惯很重要,教师应注意培养幼儿爱护构造材料、爱护建构成果、轻拿轻放构造材料,用完后归类摆放整齐等良好习惯。有些孩子搭建完一个物体就没事干,跑来跑去,还有些孩子喜欢搞破坏,随便踩踏别人的作品,有些孩子乱扔玩具……等等,这些都是建构习惯的养成该注意的地方。
3.观察孩子的合作性。很多孩子在结构游戏中不懂与人合作,总是自己搭建一个小小的东西,也不知道要摆在什么地方,没有合作意识更没有布局意识,于是就文不对题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中,拼些自己喜欢的花啊、抢啊、剑之类的,拼完就拿着自己玩,这种情况特别在中班多见,从中班开始,幼儿的建构不再是命题建构而更多的是主题建构,主题建构过程中,合作就显得特别重要,因而教师应重点观察孩子的合作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提醒和鼓励,从而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总之幼儿的建筑构造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模仿—再现—创造,这是孩子建筑活动的发展轨道。最初的原型模仿完全是直觉感知,在成人反复地示范和幼儿不断地模仿下,并通过重复练习,再逐步发展为离开原型的记忆模仿。这时,幼儿已是能够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进行构造了,而教师的指导也应该转入幼儿独立构造的能力培养方面了。孩子在构造中遇到了困难教师不要急于代替解决,应该通过启发引导、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在反复的实践操作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幼儿独立构造、想象创造的能力。
作者简介:余喜兰(1965年11月-),女,福建省明溪县人,本科学历,厦门市科技幼儿园业务副园长,研究方向:幼儿教育,特长:科技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