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高校教育改革成果非常明显,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学生干部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在协助学校管理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有些新问题、新矛盾也逐渐暴露。本文针对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如何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分别从学分制管理模式的意義、学生干部队伍的作用、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进一步提出了如何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发挥学生干部作用的办法。从学生干部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和工作艺术等方面,更好地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关键词]学分制管理模式;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干部培养;工作艺术;学生干部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0-0212-03
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为基础,以学分为计算单位,规定学生学习分量的一种课程修习制度。其特点在于从教学思想上有利于因材施教、从管理制度上有利于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激励机制上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教学资源配置上有利于教学管理资源的充分使用[1]。高等院校实施本科生学分制教学改革是一项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学分制最核心的指标就是最低学分的要求,即学生毕业时必须修够专业所规定的最低学分。学分制具有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和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总体上说,学分制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从而克服学年制的某些弊端。因此,学分制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2]。
学分制具有培养模式多样化、学习内容可选择性、学习进程有弹塑性、选择学习时间和教师灵活性等优点。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目标和手段,学校内部管理模式等越来越引起高等学校管理者的重视。以人为本的学分制已成为高等教育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改革教育体制与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的大趋势。实行学分制能够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自由选课、自主择业。
1 学分制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1.1 学分制管理模式的本质特征及实行学分制的现实意义
学分制自产生至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充分说明这种教学管理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主要原因是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经济和现代科技发展的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它的本质特征可概括为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课程考核的变通性和培养过程的指导性。大学实行学分制管理模式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上[3],一是在教育理念层面上,学分制具有以学生为本的主体认定功能;二是在教学实践层面上,学分制具有充分的自主选择功能;三是在教学保障层面上,学分制具有明显的激励功能;四是在推动社会发展层面上,学分制利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学分制的推行,必然对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即在教育目的上要求培养符合21世纪需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人才;在培养目标上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人才素质的全面培养;在教学内容上,要求根据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2 学生管理制度改革是学分制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管理是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必然存在、不可或缺的活动,而高校学生管理通常是指高校通过一定渠道,采取可行措施,保证学生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学校要求,促进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理解、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品格和行为养成的活动。以往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是学校抓院系,院系抓年级,年级抓班级,以党建带团建,以辅导员为主要力量,以班级为主要建制,以教室为主要阵地,以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测评为奖惩标准的学生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对实现特定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学校要发展关键在改革,不改革则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分制的实施就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它除了客观上的物质保证外,还需要一些主观人为因素的配合,如全校教职员工以及学生。对学校来说,最主要的人为因素是学生的稳定。学生稳则全校稳;学生安则全校安。学生管理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各个环节,开展各种活动,教育、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学校的改革举措,从而内化为自觉配合、参与改革的动力。改革学生管理制度就是要创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和谐安宁的环境。由于学生管理制度可促进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因此创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制度对实现学分制的最终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1.3 学分制管理模式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实行学分制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要建立一种符合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在学分制中,赋予了学生自由选择,包括自由选择教师、自由选择学习时间等学习方面的各种自由选择权。这种具有个性化的学习选择,将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发展、教育实现民主化、终身化等方面的需要,也会大大地推进大学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改革,最重要的还是要从全面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体现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管理效能[4]。在学生管理中,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用真诚之心去凝聚学生,让学生过得舒心;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让学生过得安心;加强教育和管理,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宽松环境,让学生欢心;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放心。努力避免为了管理而管理,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便于管理的目的出发,使管理工作贴近学生。
2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作用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作用和地位
学生的自我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之一。既是被教育者又是“管理者”的高校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是沟通学生与学校老师的关键纽带,其发挥着上传下达、引导、带头、典范的作用,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質和优秀品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对于学生工作而言,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的强弱以及素质水平的高低会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5]。所以,对学生干部资源进行合理化的管理与开发,不仅可以促使高校学生干部能够积极地与学校所开展的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配合,还能促使学校朝着和谐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
2.2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发展态势较好,在学校的各项管理和教育工作中,学生干部均能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具备一些不健全、不协调的地方。
(1)一些学生干部思想政治理论亟待进一步提升。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受更多外界物质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干部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甚至一些学生干部缺乏浓烈的合作意识,没有强大的团队战斗力与凝聚力。部分学生干部还组织帮派,没有丝毫的团队精神,以至于无法产生团队合力,进而导致涵盖各个校园文化活动在内的学生工作的开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2)一些学生干部有着严重的功利思想。受社会环境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对功利表现出明显的关注。在学生干部队伍中,也有部分学生干部置其工作职责与目标于不顾,却注重于学生干部这个职务能够为自己带来的利益。努力争当学生干部只为评优评先、拿奖学金或毕业求职等。
(3)一些学生干部不重视学业,却注重工作。更有甚者,还以开展社团工作为名,经常出现早退、迟到、挂科等不良情况,付诸自己的大多数精力于各种学生活动的举办当中。但是,如此一来,学生工作做得相当优秀,然而学习成绩却相当平凡。
(4)一些学生干部不重视自我表率与管理。众所周知,身为学生干部,就必须以约束、管理别的同学为职责。但是,事实上存在着许多学生干部对于自己与同学采取两大不一样的态度。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做的比说的少,没有扎扎实实勤劳肯干的精神;在同学面前则爱瞎指挥,显摆自己的位置;在日常学习与工作中,则喜欢大搞特殊化,引起了众多同学的不满。
3 正视并解决高校学生干部管理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职能与作用
3.1 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建立一支思想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在以人为本的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学生干部作为全体学生的“小领导者”,更应以严要求、高标准为理念来选拔,真正地把有责任心、集体荣誉感、政治素质高的学生培养为学生干部。而且,在学生干部任职初期,由于经验不够丰富,必然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及时跟踪,提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平日的工作中,还应从多角度多方面善诱学生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3.2 加强学生工作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学生干部水平的重要因素
学生干部一般都是在辅导员等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指导下开展工作的,这支教师队伍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直接地影响着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思想水平的提高。指导老师除了在工作上和思想上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指导和培训之外,在生活上、情感上也要给予关心和照顾,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加积极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7]。
3.3 注重培养学生干部的工作艺术,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指导工作,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生干部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团校、党校、网络、报纸以及通过开展各种培训班和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的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各种业务培训指导。又给学生干部提供参与学校工作的机会,让学生干部在参与中通过相关老师的指导和示范,从中学习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多鼓励学生干部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获取实用的管理技能,使学生干部增强工作自信心和自觉性,真正的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
4 结 论
我国高校教育改革成果非常明显,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学分制管理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与时俱进,结合新时代、新形势的发展,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解决好学生干部培养管理过程中的新问题、新矛盾,为学生干部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钱贻隽,张鲲.对当前深化高校后勤改革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9(3).
[2]陈丙义.我国高校基建引资的多元化途径探讨[J].中州学刊,2007(3).
[3]许鹏奎.论大学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考试制度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3(6):1-2.
[4]王新忠.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长春工程学院(社会科学版),2003(4):62-63.
[5]严嘉璐,徐棋,徐栋,等.浅析学生干部在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中的作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1(6).
[6]吴冬梅.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7]耿晓松,寇全强.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现状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
[8]胡冬,张岑.论高校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30).
[关键词]学分制管理模式;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干部培养;工作艺术;学生干部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0-0212-03
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为基础,以学分为计算单位,规定学生学习分量的一种课程修习制度。其特点在于从教学思想上有利于因材施教、从管理制度上有利于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激励机制上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教学资源配置上有利于教学管理资源的充分使用[1]。高等院校实施本科生学分制教学改革是一项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学分制最核心的指标就是最低学分的要求,即学生毕业时必须修够专业所规定的最低学分。学分制具有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和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总体上说,学分制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从而克服学年制的某些弊端。因此,学分制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2]。
学分制具有培养模式多样化、学习内容可选择性、学习进程有弹塑性、选择学习时间和教师灵活性等优点。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目标和手段,学校内部管理模式等越来越引起高等学校管理者的重视。以人为本的学分制已成为高等教育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改革教育体制与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的大趋势。实行学分制能够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自由选课、自主择业。
1 学分制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1.1 学分制管理模式的本质特征及实行学分制的现实意义
学分制自产生至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充分说明这种教学管理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主要原因是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经济和现代科技发展的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它的本质特征可概括为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课程考核的变通性和培养过程的指导性。大学实行学分制管理模式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上[3],一是在教育理念层面上,学分制具有以学生为本的主体认定功能;二是在教学实践层面上,学分制具有充分的自主选择功能;三是在教学保障层面上,学分制具有明显的激励功能;四是在推动社会发展层面上,学分制利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学分制的推行,必然对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即在教育目的上要求培养符合21世纪需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人才;在培养目标上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人才素质的全面培养;在教学内容上,要求根据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2 学生管理制度改革是学分制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管理是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必然存在、不可或缺的活动,而高校学生管理通常是指高校通过一定渠道,采取可行措施,保证学生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学校要求,促进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理解、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品格和行为养成的活动。以往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是学校抓院系,院系抓年级,年级抓班级,以党建带团建,以辅导员为主要力量,以班级为主要建制,以教室为主要阵地,以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测评为奖惩标准的学生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对实现特定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学校要发展关键在改革,不改革则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分制的实施就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它除了客观上的物质保证外,还需要一些主观人为因素的配合,如全校教职员工以及学生。对学校来说,最主要的人为因素是学生的稳定。学生稳则全校稳;学生安则全校安。学生管理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各个环节,开展各种活动,教育、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学校的改革举措,从而内化为自觉配合、参与改革的动力。改革学生管理制度就是要创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和谐安宁的环境。由于学生管理制度可促进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因此创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制度对实现学分制的最终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1.3 学分制管理模式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实行学分制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要建立一种符合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在学分制中,赋予了学生自由选择,包括自由选择教师、自由选择学习时间等学习方面的各种自由选择权。这种具有个性化的学习选择,将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发展、教育实现民主化、终身化等方面的需要,也会大大地推进大学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改革,最重要的还是要从全面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体现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管理效能[4]。在学生管理中,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用真诚之心去凝聚学生,让学生过得舒心;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让学生过得安心;加强教育和管理,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宽松环境,让学生欢心;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放心。努力避免为了管理而管理,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便于管理的目的出发,使管理工作贴近学生。
2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作用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作用和地位
学生的自我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之一。既是被教育者又是“管理者”的高校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是沟通学生与学校老师的关键纽带,其发挥着上传下达、引导、带头、典范的作用,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質和优秀品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对于学生工作而言,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的强弱以及素质水平的高低会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5]。所以,对学生干部资源进行合理化的管理与开发,不仅可以促使高校学生干部能够积极地与学校所开展的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配合,还能促使学校朝着和谐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
2.2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发展态势较好,在学校的各项管理和教育工作中,学生干部均能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具备一些不健全、不协调的地方。
(1)一些学生干部思想政治理论亟待进一步提升。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受更多外界物质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干部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甚至一些学生干部缺乏浓烈的合作意识,没有强大的团队战斗力与凝聚力。部分学生干部还组织帮派,没有丝毫的团队精神,以至于无法产生团队合力,进而导致涵盖各个校园文化活动在内的学生工作的开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2)一些学生干部有着严重的功利思想。受社会环境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对功利表现出明显的关注。在学生干部队伍中,也有部分学生干部置其工作职责与目标于不顾,却注重于学生干部这个职务能够为自己带来的利益。努力争当学生干部只为评优评先、拿奖学金或毕业求职等。
(3)一些学生干部不重视学业,却注重工作。更有甚者,还以开展社团工作为名,经常出现早退、迟到、挂科等不良情况,付诸自己的大多数精力于各种学生活动的举办当中。但是,如此一来,学生工作做得相当优秀,然而学习成绩却相当平凡。
(4)一些学生干部不重视自我表率与管理。众所周知,身为学生干部,就必须以约束、管理别的同学为职责。但是,事实上存在着许多学生干部对于自己与同学采取两大不一样的态度。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做的比说的少,没有扎扎实实勤劳肯干的精神;在同学面前则爱瞎指挥,显摆自己的位置;在日常学习与工作中,则喜欢大搞特殊化,引起了众多同学的不满。
3 正视并解决高校学生干部管理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职能与作用
3.1 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建立一支思想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在以人为本的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学生干部作为全体学生的“小领导者”,更应以严要求、高标准为理念来选拔,真正地把有责任心、集体荣誉感、政治素质高的学生培养为学生干部。而且,在学生干部任职初期,由于经验不够丰富,必然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及时跟踪,提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平日的工作中,还应从多角度多方面善诱学生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3.2 加强学生工作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学生干部水平的重要因素
学生干部一般都是在辅导员等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指导下开展工作的,这支教师队伍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直接地影响着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思想水平的提高。指导老师除了在工作上和思想上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指导和培训之外,在生活上、情感上也要给予关心和照顾,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加积极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7]。
3.3 注重培养学生干部的工作艺术,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指导工作,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生干部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团校、党校、网络、报纸以及通过开展各种培训班和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的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各种业务培训指导。又给学生干部提供参与学校工作的机会,让学生干部在参与中通过相关老师的指导和示范,从中学习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多鼓励学生干部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获取实用的管理技能,使学生干部增强工作自信心和自觉性,真正的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
4 结 论
我国高校教育改革成果非常明显,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学分制管理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与时俱进,结合新时代、新形势的发展,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解决好学生干部培养管理过程中的新问题、新矛盾,为学生干部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钱贻隽,张鲲.对当前深化高校后勤改革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9(3).
[2]陈丙义.我国高校基建引资的多元化途径探讨[J].中州学刊,2007(3).
[3]许鹏奎.论大学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考试制度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3(6):1-2.
[4]王新忠.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长春工程学院(社会科学版),2003(4):62-63.
[5]严嘉璐,徐棋,徐栋,等.浅析学生干部在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中的作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1(6).
[6]吴冬梅.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7]耿晓松,寇全强.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现状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
[8]胡冬,张岑.论高校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