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习内容生活化、学习方法自主化、学习过程活动化、学习评价情感化四方面来实践新课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四化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要实现以上目标,本人认为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然后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探索学生如何好学、懂学、会学数学。在学习、实践新课标的过程中,本人体会到数学教学应注意以下四方面:
一.学习内容生活化
学习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环节。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数学教学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的问题产生不平衡,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准备4张一样的圆形纸片作为饼,问:将4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用手势表示2个);再将2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用手势表示1个);再将1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用手势表示),有的学生说用"一半",有的学生将伸出的手指弯去上关节,用下关节表示说是几个饼。再问:这一半或半节手指怎样用数来表示呢?学生觉得疑惑,老师及时导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数--分数。
二.学习方法自主化
学习方法自主化,让学生在“再创造”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数学教学追求的发展性目标。教师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把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探究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有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教学《圆柱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份材料,材料的内容是3个圆(其中两个圆一样大小)、2个长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1个正方形(其中长方形的长、正方形的边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都与两个相同圆的周长相等)。请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圆柱。在制作过程中考虑两个问题:(1)你们是如何选择材料制作的?(2)通过制作你们对圆柱的特征有什么新的发现?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汇报,最后老师结合每个小组的汇报情况一一展示制作圆柱的三种情况。在上述的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对知识内涵感悟的淋漓尽致。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
学习过程活动化,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新课标下的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体现学习过程活动化,做到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提高。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通过搭一搭、分一分、认一认、摸一摸、滚一滚等多种活动充分让学生去操作,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并且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在操作中发现、思索、领悟、概括,获得直观的认识。
四.学习评价情感化。
新课标提出的数学学习评价,注重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对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采用激励性语言,如尊重、信任、赞扬和表扬等,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批改作业时,可以记A、B、C三档,作业认真、准确率高的为A档,学期结束进行汇总,看哪个同学得到A最多,这样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平时测验时,进行星级评价,进步快的同学得到的红星多,学期结束可评价哪个同学进步最快;对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如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对某一问题有独到见解的,给予"华罗庚"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总之,本人认为,小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弱,通过大量的直观的,直接的接触、感知及在教师引导下,促进其对数学问题、数学现象的了解,进而提升其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上接第153页) 第二,教师在案例讲解时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引导性,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并且掌握学生在基础方面的差异,善于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更深层次的探讨中,促进学生潜力的开发。
第三,对学生自由发言的程度要进行适当的掌控。一方面要坚持平等、民主的心态,提倡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且积极的发言,对学生的发言不能随意打断,允许学生做出各种假设或者是讨论,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察言观色,有的学生胆小,但是如果能够得到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是动作,他就会有勇气站起来。总之,教师要在课堂中对学生发言的过程进行适度的把握,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施爱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案例与思路解说[J].读与写(下旬),2010(11)
[2] 陈鹏.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J].科学导报,2013(16)
[3]杜松奎.新课程下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意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教学案例[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0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四化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要实现以上目标,本人认为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然后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探索学生如何好学、懂学、会学数学。在学习、实践新课标的过程中,本人体会到数学教学应注意以下四方面:
一.学习内容生活化
学习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环节。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数学教学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的问题产生不平衡,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准备4张一样的圆形纸片作为饼,问:将4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用手势表示2个);再将2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用手势表示1个);再将1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用手势表示),有的学生说用"一半",有的学生将伸出的手指弯去上关节,用下关节表示说是几个饼。再问:这一半或半节手指怎样用数来表示呢?学生觉得疑惑,老师及时导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数--分数。
二.学习方法自主化
学习方法自主化,让学生在“再创造”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数学教学追求的发展性目标。教师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把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探究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有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教学《圆柱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份材料,材料的内容是3个圆(其中两个圆一样大小)、2个长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1个正方形(其中长方形的长、正方形的边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都与两个相同圆的周长相等)。请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圆柱。在制作过程中考虑两个问题:(1)你们是如何选择材料制作的?(2)通过制作你们对圆柱的特征有什么新的发现?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汇报,最后老师结合每个小组的汇报情况一一展示制作圆柱的三种情况。在上述的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对知识内涵感悟的淋漓尽致。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
学习过程活动化,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新课标下的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体现学习过程活动化,做到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提高。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通过搭一搭、分一分、认一认、摸一摸、滚一滚等多种活动充分让学生去操作,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并且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在操作中发现、思索、领悟、概括,获得直观的认识。
四.学习评价情感化。
新课标提出的数学学习评价,注重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对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采用激励性语言,如尊重、信任、赞扬和表扬等,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批改作业时,可以记A、B、C三档,作业认真、准确率高的为A档,学期结束进行汇总,看哪个同学得到A最多,这样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平时测验时,进行星级评价,进步快的同学得到的红星多,学期结束可评价哪个同学进步最快;对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如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对某一问题有独到见解的,给予"华罗庚"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总之,本人认为,小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弱,通过大量的直观的,直接的接触、感知及在教师引导下,促进其对数学问题、数学现象的了解,进而提升其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上接第153页) 第二,教师在案例讲解时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引导性,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并且掌握学生在基础方面的差异,善于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更深层次的探讨中,促进学生潜力的开发。
第三,对学生自由发言的程度要进行适当的掌控。一方面要坚持平等、民主的心态,提倡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且积极的发言,对学生的发言不能随意打断,允许学生做出各种假设或者是讨论,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察言观色,有的学生胆小,但是如果能够得到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是动作,他就会有勇气站起来。总之,教师要在课堂中对学生发言的过程进行适度的把握,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施爱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案例与思路解说[J].读与写(下旬),2010(11)
[2] 陈鹏.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J].科学导报,2013(16)
[3]杜松奎.新课程下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意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教学案例[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