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串门子,在我们当地人的口语里又叫串门,也有的地方称串门儿,最后面一个字是儿化音还是为了凑足音节,不得而知,反正就这么叫了,也没人考究。
串门子这个概念无法定义,说白了,就是有目的或者无意识地到邻居、亲友家去坐坐,随便几个人凑在一块拉呱儿、闲聊,东北人叫“唠嗑”。拉家常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固定的话题,方式简易,时间无限,内容随意,南无天,北无地,想到哪扯到哪,哪说哪了。除非有重要事,那才是真正的主题,这时,大家围绕这个问题,目标明确,精力集中,七嘴八舌,献计献策,商量来,斟酌去,力争讨论出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来。
我小时候的农村,家家户户几乎没有院墙,门挨门,窗靠窗,共用山墙,可谓“拆了墙就是一家人”。门口空地当大路,没有严格的私有观念,等于公共公用,彼此之间来往非常方便。
由于民风淳朴,天天串门,低头不见抬头见,知根知底,人与人之间根本不用设防,怀疑猜忌可以讲不存在,即使有点误会,一说开就消除了。人住的集中,也難免有磕磕碰碰,就像自己牙齿也有咬着自己舌头的时候,出现了矛盾,经人一劝,疙瘩就解开了。所以在农村,邻里之间隔夜仇的不多,更别提有什么宿怨和深仇大恨了。
但有一点,串门时也有高声大语互不相让的场面,这种情景叫抬杠。俗话说,抬杠需要俩人。不错,双方一旦僵持不下,好像牛抵架似的,谁也不让谁,各认各的理,有时能争的脸红脖子粗,脖子上的青筋暴出,惹得看热闹的人憋不住笑,甚至起哄,乱作一团。
农村人不择时间,哪怕是吃饭时也喜欢串门子。盛上饭,装满菜,端着饭碗,悠搭悠搭,不紧不慢地扭到邻居门口去了,或坐或蹲或站,人多为众,扎堆显眼,好不热闹!每当这时,谁家稀饭,谁家干饭,谁家腊菜酱豆子,谁家番茄炒辣椒,都一目了然。如果哪天做了鸡鱼肉蛋等荤菜,一般不端出去显摆。有一次,一个人将肉埋在碗底去串门吃饭,一不小心被人发现,后来此人被当做不露富的典型,还生成了一句歇后语——肉埋碗底下,至今还在当地流传哩。
串门子吃饭,大人围在一起,孩子也端着碗凑上前。这时,爱做恶作剧的人就出鬼点子,拿孩子取乐了:“你看,你碗底怎么爬着一个毛毛虫?”听到大人吃惊的语气,小孩子哪知是计,慌忙去看碗底,手心手腕一翻一抖,只听“啪”的一声,碗口朝下,碗底往上,连碗带饭都打落在地,碗摔成八半儿,饭洒了一地,孩子开始被吓蒙了,一时没反应过来,继而醒悟,立马嚎啕大哭起来,甚至会躺地上打着滚哭。此时,父母也看见了,但当着众人面不好发作,只好悻悻地扭过脸去,默不作声,其他人则笑到喷饭。
乡下人很随便,没那么多穷讲究,就算到别人家串门子,也好像在自家里那样自然,随地吐痰(当然这不卫生,也不文明),海吹神聊,像演讲一样,能喷的唾沫星子乱飞,兴之所至,还会解开褂扣,松松裤带,脱掉布鞋,露出黢黑的脚丫子。老话好讲,十男九脚臭,也不怕熏到别人,反正我的乡人就是这么本性,率真,哪里有一点矫揉造作的影子呢?
乡下女人串门时叙话内容明显和男人有所不同,她们关心更多的是家庭婚姻、老人孩子、柴米油盐、吃喝穿住、鸡鸭猫狗之类的生活琐事。三五成群,聚在一块儿,纳着鞋底,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消磨的是时光,惬意的是心情。
当然,两性之间的那点事儿,是常讲常新的永恒话题,男人热衷,女人也不例外,别看她们羞涩内敛,一旦老姑娘小媳妇邻家大嫂半老不嫩的妇女聚在一起,也是口无遮拦,无话不谈,不仅是东家长西家短、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了,说起荤话,一个胜似一个。说到兴高采烈处,什么隐私都敢爆料。倘若发现门外有男子身形晃动,她们会立马打住话题,凝住笑容,正襟肃容,回归端庄娴静。
不过,三个女人一团坐,不出三天就生祸。一不注意,话题就有可能触及某人不堪的过往或敏感的神经,聊天内容过后一传出去,说话轻,过话重,加之传话者添油加醋,那可不得了。
实际上,这种过激场面还是很少见的,乡亲们在一块儿是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喜气一团的。一家有事,多家帮忙,无需客套,不分彼此。你上墙,有人给你搬梯子;你杀猪,有人帮你拽猪脚;你头疼脑热,邻舍嘘寒问暖;你揭不开锅,这家一碗,那家一瓢……
串门子,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乡风民俗,通过这种无形的纽带,邻里亲情得到高度的巩固。春播夏长,秋收冬藏,一个调子,一个节奏,同一缕炊烟,同一个饭时,同一轮明月,农村因为有串门子而显得异常生动美好。
串门子这个概念无法定义,说白了,就是有目的或者无意识地到邻居、亲友家去坐坐,随便几个人凑在一块拉呱儿、闲聊,东北人叫“唠嗑”。拉家常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固定的话题,方式简易,时间无限,内容随意,南无天,北无地,想到哪扯到哪,哪说哪了。除非有重要事,那才是真正的主题,这时,大家围绕这个问题,目标明确,精力集中,七嘴八舌,献计献策,商量来,斟酌去,力争讨论出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来。
我小时候的农村,家家户户几乎没有院墙,门挨门,窗靠窗,共用山墙,可谓“拆了墙就是一家人”。门口空地当大路,没有严格的私有观念,等于公共公用,彼此之间来往非常方便。
由于民风淳朴,天天串门,低头不见抬头见,知根知底,人与人之间根本不用设防,怀疑猜忌可以讲不存在,即使有点误会,一说开就消除了。人住的集中,也難免有磕磕碰碰,就像自己牙齿也有咬着自己舌头的时候,出现了矛盾,经人一劝,疙瘩就解开了。所以在农村,邻里之间隔夜仇的不多,更别提有什么宿怨和深仇大恨了。
但有一点,串门时也有高声大语互不相让的场面,这种情景叫抬杠。俗话说,抬杠需要俩人。不错,双方一旦僵持不下,好像牛抵架似的,谁也不让谁,各认各的理,有时能争的脸红脖子粗,脖子上的青筋暴出,惹得看热闹的人憋不住笑,甚至起哄,乱作一团。
农村人不择时间,哪怕是吃饭时也喜欢串门子。盛上饭,装满菜,端着饭碗,悠搭悠搭,不紧不慢地扭到邻居门口去了,或坐或蹲或站,人多为众,扎堆显眼,好不热闹!每当这时,谁家稀饭,谁家干饭,谁家腊菜酱豆子,谁家番茄炒辣椒,都一目了然。如果哪天做了鸡鱼肉蛋等荤菜,一般不端出去显摆。有一次,一个人将肉埋在碗底去串门吃饭,一不小心被人发现,后来此人被当做不露富的典型,还生成了一句歇后语——肉埋碗底下,至今还在当地流传哩。
串门子吃饭,大人围在一起,孩子也端着碗凑上前。这时,爱做恶作剧的人就出鬼点子,拿孩子取乐了:“你看,你碗底怎么爬着一个毛毛虫?”听到大人吃惊的语气,小孩子哪知是计,慌忙去看碗底,手心手腕一翻一抖,只听“啪”的一声,碗口朝下,碗底往上,连碗带饭都打落在地,碗摔成八半儿,饭洒了一地,孩子开始被吓蒙了,一时没反应过来,继而醒悟,立马嚎啕大哭起来,甚至会躺地上打着滚哭。此时,父母也看见了,但当着众人面不好发作,只好悻悻地扭过脸去,默不作声,其他人则笑到喷饭。
乡下人很随便,没那么多穷讲究,就算到别人家串门子,也好像在自家里那样自然,随地吐痰(当然这不卫生,也不文明),海吹神聊,像演讲一样,能喷的唾沫星子乱飞,兴之所至,还会解开褂扣,松松裤带,脱掉布鞋,露出黢黑的脚丫子。老话好讲,十男九脚臭,也不怕熏到别人,反正我的乡人就是这么本性,率真,哪里有一点矫揉造作的影子呢?
乡下女人串门时叙话内容明显和男人有所不同,她们关心更多的是家庭婚姻、老人孩子、柴米油盐、吃喝穿住、鸡鸭猫狗之类的生活琐事。三五成群,聚在一块儿,纳着鞋底,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消磨的是时光,惬意的是心情。
当然,两性之间的那点事儿,是常讲常新的永恒话题,男人热衷,女人也不例外,别看她们羞涩内敛,一旦老姑娘小媳妇邻家大嫂半老不嫩的妇女聚在一起,也是口无遮拦,无话不谈,不仅是东家长西家短、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了,说起荤话,一个胜似一个。说到兴高采烈处,什么隐私都敢爆料。倘若发现门外有男子身形晃动,她们会立马打住话题,凝住笑容,正襟肃容,回归端庄娴静。
不过,三个女人一团坐,不出三天就生祸。一不注意,话题就有可能触及某人不堪的过往或敏感的神经,聊天内容过后一传出去,说话轻,过话重,加之传话者添油加醋,那可不得了。
实际上,这种过激场面还是很少见的,乡亲们在一块儿是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喜气一团的。一家有事,多家帮忙,无需客套,不分彼此。你上墙,有人给你搬梯子;你杀猪,有人帮你拽猪脚;你头疼脑热,邻舍嘘寒问暖;你揭不开锅,这家一碗,那家一瓢……
串门子,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乡风民俗,通过这种无形的纽带,邻里亲情得到高度的巩固。春播夏长,秋收冬藏,一个调子,一个节奏,同一缕炊烟,同一个饭时,同一轮明月,农村因为有串门子而显得异常生动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