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教育问题错综复杂,没有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家长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时可以参照如下的办法。
一、具体形象的说理方法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父母为了改掉孩子乱丢东西的坏习惯,不厌其烦地说生活有规律的好处,或者讲你都这么大了,什么还不会做,我像你这么大时,都已经会下田割麦了。往往是还没等你说完,他已经气呼呼地把门关上,做父母的也只能忍气吞声地帮他把散乱的东西收拾好,此后诸如此类的事还会不断发生。由于初中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还未成熟,他们往往还不能完全控制和监督自己的行为,自制力差,看问题往往是片面的、不深刻的,因而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行为,应该从具体形象的事例入手,这比抽象的道德概念较容易被接受和效法。所以要从“一专一瓦”的小事做起,从一些应知应会的事情做起,如怎样收拾房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是亲切的、内心的、促进的、言简意赅的、引而不发的,而不是一味说教,更不是简单的惩罚、责怪或警告。上述家长如果能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讲道理,举例子,帮助孩子共同完成,并制定出家庭值日表而不是指责说教事后还是自己完成,则效果会更好。可见善于不善于给孩子说道理,其教育效果完全不一样。善于说服,具有润滑剂的作用,事半功倍;善于谈话,有“锦上添花”的功能,且良药不苦口。家长和孩子谈话,犹如磨刀,既可以让刀口锋利,又可以把刀变钝。可见和孩子谈话并不是一件举足轻重的小事。
二、融洽亲子情感
在一次主题班会上,我问:“同学们你们都记得自己的生日吗?”全班哈哈大笑,有一个学生说:“谁会不记得自己的生日呢?”“知道自己父母生日的同学请举手,给自己的父母过过生日的同学请举手。”全班顿时安静了,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于是我向全体家长发了一张调查表询问家长是否记得孩子的生日,您给您的孩子过过生日吗,以怎样的形式度过的?家长们大都写得密密麻麻。当我拿起几份在班上朗读时,这几位家长的孩子都流泪了。于是我将部分家长请到班级,让全班学生为一直没有过过生日的家长过一次难忘的生日。当时在场的人都流泪了,那是幸福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后悔的泪水……总之,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受到了一次洗礼。没过几天,有一位家长打电话给我说他的小孩这几天吃饭不再挑三拣四,比以前乖多了。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父母与子女之间有血缘关系,这是其他情感无法比拟的。在经济上,子女与父母有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对子女的爱护造成一种特殊的环境和心理气氛,许多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适合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起来,并成为孩子品德教育中不可抗拒的感化力量。借此机会,我要求全班学生回忆曾经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写一件最难忘的事。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一位7岁的小男孩每天清晨跟着爸爸长跑,他们住在郊区,早晨一面享受着新鲜的空气,一面默默地跑着。爸爸冲了一段后做了一阵子‘原地跑’,默默地看着儿子超过自己,消失在水杉树中;而后,爸爸再迈开大步追儿子。长大以后我才明白爸爸善于在平淡无奇的长跑中,制造一种你追我赶的波澜,他在多年前体力充沛的条件下让我享受‘赢’的兴奋。爸爸在我前面领跑,风雨无阻。他是为了把我打磨的更坚强更自信。谢谢你,爸爸。”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道德意志,提供一些条件和机会,达到锻炼和考验孩子的道德意志的目的。例如,通过体育活动,锻炼孩子的恒心、耐心、抗挫折心理等,特别是目标的争取,困难的战胜,自我控制,等等,更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只有这样,亲子情感才会在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过程中真正发挥教育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无疑是相当重要的,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三、注重行为训练
由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积久成性”的,因此必须通过长期的反复训练,一以贯之。反复训练是养成良好习惯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应在讲清楚道理的基础上注重行为训练,经常训练就有可能出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使之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进而养成习惯,并由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升到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我班有一个叫王月如的女生在做值日工作时拖地比不拖还脏,书写较差,乱涂乱画,抽屉里随时都能发现垃圾,随意性较大,经常违纪且屡教不改。调查发现她从小由奶奶带大,生活条件优裕,从未干过一件家务事,什么东西都由奶奶一手操办,在生活上没有计划,做事无所谓,对学习也会造成一定的负迁移,例如做数学计算题时她就丢三落四。同时奶奶也不能管她一辈子,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家长可以制订如下计划:第一让奶奶暂时离家几天比如出去旅游;第二父母告诉孩子,劳动能强健身体、磨炼意志,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做一做孩子的思想工作;第三为孩子创造劳动条件,让她有机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比如帮妈妈洗菜洗餐具烧饭,扫地抹桌子,收拾房间、洗衣服。父母们一定要清楚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肯定会有反复,不用着急。上述女生做了一两天就再也不肯干了,此时索性随她,但她的房间不能帮她收拾,她的东西不能帮她找。父母过两天告诉我她终于妥协了,此时我告诉他们一定要抓住机会,首先帮助她整理好房间让其感受生活有条理的重要性,其次制订学习做家务的计划,还可以举办家务劳动单项竞赛活动,如做饭做菜比赛,调动她的积极性。等奶奶回家后让她为奶奶做一樣菜,并拍成家庭DVD留做纪念。家庭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特点就在于随时、随机、随意,一言以蔽之,要寓教育于生活之中。家长若不在孩子身边,则同样要开展教育。比如你要出差了,动身之前不妨在书桌上留下一张便签,便签上端正地书写一些带有希望和鼓励孩子的文字。也许出差回来就能听到孩子在学校里受到表扬或其他进步的好消息。孩子未必个个“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看”,但他确实有暗中使劲的争强好胜的心理:要让爸爸不敢小看我。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训练呢?这种自我教育的训练是更高层次的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
四、家长要言传身教
家长要注重家庭示范作用,引导孩子在模仿中养成良好习惯。一个人的优良品德行为和高尚情操的练就,离不开从小的教育培养。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感染孩子,甚至一些举止在他心灵上会留下深刻的烙印,把自己孩子培养成有良好道德操行的人,乃是在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个历史重任中,为人父母者应尽的义务。我班有个女生平时好管闲事,上课爱讲话,学习一点定性都没有,常常嘴里还会污言秽语,对班级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于是我到她家进行了家访,了解到她家住在郊区的一个镇上,单门独院,家里房子很大、很多,庭院里隔了很多小房子出租给了十多人,家里本来人就有八口人,再加上这些租房的人,大概共有三十个人,平时家长里短,从来也不避讳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么能安静学习呢?父母表示他们也没有办法,于是我给他们讲“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他们:一些父母可能没有注意,其实子女每时每刻都从不同角度对父母进行观察和模仿。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一方面能使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养成好习惯,另一方面正确的言传身教与社会、学校的要求相一致,是对社会和学校教育有效的支持。例如总是在孩子面前讲学习好坏一样挣大钱,就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事后父母主动说让孩子住校,我觉得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没了耳濡目染,加上学校的教育父母的配合,她不再讲脏话了,而且爱管闲事的毛病也比以前好很多。
父母的言行时刻感染孩子,注重言传身教能使孩子在家长这面镜子面前自律成长。孩子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家长的言谈举止通过耳濡目染烙印于孩子心上。例如家长待人接物对孩子的影响就甚大。比如有客人突然来访,你若使其具有“客来不速宾至如归”之感,就能培养孩子热情、好客的作风;相反,若是“搭着架子,爱理不理”,就会使孩子形成矜持、自傲的性格。如果你和邻居“谦让随和,豁达大度”,就能培养孩子宽容、厚道的作风;相反,你若是“锱铢必较,寸利必争”,就会使孩子形成自私、贪婪的性格。因此,家长们不但要努力修正藐视公德、投机取巧、贪小便宜等不良心理,而且要努力规范自己的言行,作出好榜样。
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要转变传统伦理意义上的好父亲、好母亲的观念,对孩子仅限于嘘寒问暖的呵护和物质上的满足是不够的,而应该在新生活和机遇面前,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做孩子学习的伙伴,行为品德方面的榜样。
一、具体形象的说理方法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父母为了改掉孩子乱丢东西的坏习惯,不厌其烦地说生活有规律的好处,或者讲你都这么大了,什么还不会做,我像你这么大时,都已经会下田割麦了。往往是还没等你说完,他已经气呼呼地把门关上,做父母的也只能忍气吞声地帮他把散乱的东西收拾好,此后诸如此类的事还会不断发生。由于初中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还未成熟,他们往往还不能完全控制和监督自己的行为,自制力差,看问题往往是片面的、不深刻的,因而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行为,应该从具体形象的事例入手,这比抽象的道德概念较容易被接受和效法。所以要从“一专一瓦”的小事做起,从一些应知应会的事情做起,如怎样收拾房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是亲切的、内心的、促进的、言简意赅的、引而不发的,而不是一味说教,更不是简单的惩罚、责怪或警告。上述家长如果能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讲道理,举例子,帮助孩子共同完成,并制定出家庭值日表而不是指责说教事后还是自己完成,则效果会更好。可见善于不善于给孩子说道理,其教育效果完全不一样。善于说服,具有润滑剂的作用,事半功倍;善于谈话,有“锦上添花”的功能,且良药不苦口。家长和孩子谈话,犹如磨刀,既可以让刀口锋利,又可以把刀变钝。可见和孩子谈话并不是一件举足轻重的小事。
二、融洽亲子情感
在一次主题班会上,我问:“同学们你们都记得自己的生日吗?”全班哈哈大笑,有一个学生说:“谁会不记得自己的生日呢?”“知道自己父母生日的同学请举手,给自己的父母过过生日的同学请举手。”全班顿时安静了,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于是我向全体家长发了一张调查表询问家长是否记得孩子的生日,您给您的孩子过过生日吗,以怎样的形式度过的?家长们大都写得密密麻麻。当我拿起几份在班上朗读时,这几位家长的孩子都流泪了。于是我将部分家长请到班级,让全班学生为一直没有过过生日的家长过一次难忘的生日。当时在场的人都流泪了,那是幸福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后悔的泪水……总之,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受到了一次洗礼。没过几天,有一位家长打电话给我说他的小孩这几天吃饭不再挑三拣四,比以前乖多了。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父母与子女之间有血缘关系,这是其他情感无法比拟的。在经济上,子女与父母有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对子女的爱护造成一种特殊的环境和心理气氛,许多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适合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起来,并成为孩子品德教育中不可抗拒的感化力量。借此机会,我要求全班学生回忆曾经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写一件最难忘的事。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一位7岁的小男孩每天清晨跟着爸爸长跑,他们住在郊区,早晨一面享受着新鲜的空气,一面默默地跑着。爸爸冲了一段后做了一阵子‘原地跑’,默默地看着儿子超过自己,消失在水杉树中;而后,爸爸再迈开大步追儿子。长大以后我才明白爸爸善于在平淡无奇的长跑中,制造一种你追我赶的波澜,他在多年前体力充沛的条件下让我享受‘赢’的兴奋。爸爸在我前面领跑,风雨无阻。他是为了把我打磨的更坚强更自信。谢谢你,爸爸。”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道德意志,提供一些条件和机会,达到锻炼和考验孩子的道德意志的目的。例如,通过体育活动,锻炼孩子的恒心、耐心、抗挫折心理等,特别是目标的争取,困难的战胜,自我控制,等等,更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只有这样,亲子情感才会在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过程中真正发挥教育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无疑是相当重要的,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三、注重行为训练
由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积久成性”的,因此必须通过长期的反复训练,一以贯之。反复训练是养成良好习惯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应在讲清楚道理的基础上注重行为训练,经常训练就有可能出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使之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进而养成习惯,并由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升到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我班有一个叫王月如的女生在做值日工作时拖地比不拖还脏,书写较差,乱涂乱画,抽屉里随时都能发现垃圾,随意性较大,经常违纪且屡教不改。调查发现她从小由奶奶带大,生活条件优裕,从未干过一件家务事,什么东西都由奶奶一手操办,在生活上没有计划,做事无所谓,对学习也会造成一定的负迁移,例如做数学计算题时她就丢三落四。同时奶奶也不能管她一辈子,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家长可以制订如下计划:第一让奶奶暂时离家几天比如出去旅游;第二父母告诉孩子,劳动能强健身体、磨炼意志,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做一做孩子的思想工作;第三为孩子创造劳动条件,让她有机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比如帮妈妈洗菜洗餐具烧饭,扫地抹桌子,收拾房间、洗衣服。父母们一定要清楚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肯定会有反复,不用着急。上述女生做了一两天就再也不肯干了,此时索性随她,但她的房间不能帮她收拾,她的东西不能帮她找。父母过两天告诉我她终于妥协了,此时我告诉他们一定要抓住机会,首先帮助她整理好房间让其感受生活有条理的重要性,其次制订学习做家务的计划,还可以举办家务劳动单项竞赛活动,如做饭做菜比赛,调动她的积极性。等奶奶回家后让她为奶奶做一樣菜,并拍成家庭DVD留做纪念。家庭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特点就在于随时、随机、随意,一言以蔽之,要寓教育于生活之中。家长若不在孩子身边,则同样要开展教育。比如你要出差了,动身之前不妨在书桌上留下一张便签,便签上端正地书写一些带有希望和鼓励孩子的文字。也许出差回来就能听到孩子在学校里受到表扬或其他进步的好消息。孩子未必个个“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看”,但他确实有暗中使劲的争强好胜的心理:要让爸爸不敢小看我。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训练呢?这种自我教育的训练是更高层次的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
四、家长要言传身教
家长要注重家庭示范作用,引导孩子在模仿中养成良好习惯。一个人的优良品德行为和高尚情操的练就,离不开从小的教育培养。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感染孩子,甚至一些举止在他心灵上会留下深刻的烙印,把自己孩子培养成有良好道德操行的人,乃是在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个历史重任中,为人父母者应尽的义务。我班有个女生平时好管闲事,上课爱讲话,学习一点定性都没有,常常嘴里还会污言秽语,对班级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于是我到她家进行了家访,了解到她家住在郊区的一个镇上,单门独院,家里房子很大、很多,庭院里隔了很多小房子出租给了十多人,家里本来人就有八口人,再加上这些租房的人,大概共有三十个人,平时家长里短,从来也不避讳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么能安静学习呢?父母表示他们也没有办法,于是我给他们讲“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他们:一些父母可能没有注意,其实子女每时每刻都从不同角度对父母进行观察和模仿。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一方面能使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养成好习惯,另一方面正确的言传身教与社会、学校的要求相一致,是对社会和学校教育有效的支持。例如总是在孩子面前讲学习好坏一样挣大钱,就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事后父母主动说让孩子住校,我觉得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没了耳濡目染,加上学校的教育父母的配合,她不再讲脏话了,而且爱管闲事的毛病也比以前好很多。
父母的言行时刻感染孩子,注重言传身教能使孩子在家长这面镜子面前自律成长。孩子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家长的言谈举止通过耳濡目染烙印于孩子心上。例如家长待人接物对孩子的影响就甚大。比如有客人突然来访,你若使其具有“客来不速宾至如归”之感,就能培养孩子热情、好客的作风;相反,若是“搭着架子,爱理不理”,就会使孩子形成矜持、自傲的性格。如果你和邻居“谦让随和,豁达大度”,就能培养孩子宽容、厚道的作风;相反,你若是“锱铢必较,寸利必争”,就会使孩子形成自私、贪婪的性格。因此,家长们不但要努力修正藐视公德、投机取巧、贪小便宜等不良心理,而且要努力规范自己的言行,作出好榜样。
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要转变传统伦理意义上的好父亲、好母亲的观念,对孩子仅限于嘘寒问暖的呵护和物质上的满足是不够的,而应该在新生活和机遇面前,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做孩子学习的伙伴,行为品德方面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