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共产党员杨效椿的“三个第一”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效椿,1911年7月8日出生在山西省万荣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28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高师科,在校学习期间受到共产党员教师的影响,思想和行动逐渐向党靠拢,1936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七七事变后,他辞去万荣县实验小学校长之职,投身抗日救国的洪流。1937年11月,杨效椿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月考入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战争年代,他曾任新四军新八团和淮西独立团政委、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第三十四旅政治部主任、淮南支队司令员、路西地委书记、江淮军区第四分区政委、巢湖地委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杨效椿曾任安徽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兼省人事厅厅长,安徽省检察院检察长,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兼省委宣传部部长等职。作为一名省级领导干部,杨效椿为何生前被誉为“模范共产党员”,身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这可以从他在全省领导干部中的“三个第一”里找到答案。
  第一个被树为先进典型的地委书记
  淮南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位于安徽省东部和江苏省西部,以津浦路为界,分为路西和路东两个地区。从1940年1月到1949年6月,杨效椿率部在淮南根據地浴血奋战,屡建功勋。1940年年初,新四军新八团政委杨效椿率部由无为县开赴肥东县青龙厂,打退土顽杜学玉的进攻,毙伤400余人。7月,奉命开赴凤阳、定远交界的永康镇、靠山集,经过两个多月的战斗,打垮了伪军2个团,缴获200支枪,重新恢复了凤阳、定远的县、区、乡政权。
  1941年6月,杨效椿奉命率部开辟淮西抗日根据地。经过4个月的战斗,赶走了寿县庄墓桥(今属长丰县)以南的国民党顽固派政权,粉碎了日军的疯狂“扫荡”,初步打开了淮西地区的抗战局面,重新成立了中共寿县县委,杨效椿兼任县委书记。1942年6月,部队扩编为淮西独立团,李国厚任团长,杨效椿任政委。在日、伪、顽的重重包围之中,经过大小数百次战斗,成功开辟了北起淮河、南至吴山庙和合肥四十里铺、东起水家湖西、西至瓦埠湖滨的淮西抗日根据地,为实现新四军第二师“坚持路西,巩固路东”的战略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杨效椿成为淮西地区威震敌胆、家喻户晓的抗日骁将。
  解放战争初期,淮南根据地全部陷入敌手。鉴于淮南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华东局和华东军区决定组织“精悍的小型武装,楔入淮宝县开赴敌后坚持活动,逐步向淮南发展”。在两次派部队进入淮宝、损失很大仍未完成任务的情况下,1947年1月,杨效椿又一次临危受命,率领一个营和部分地方干部挺进淮宝。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斗争,淮宝县政权和区乡政权全部得到恢复,从而为南渡三河恢复淮南津浦路东,建立了巩固的基地和后方。杨效椿部受到华东军区的通电嘉奖,并获奖励轻机枪2挺、子弹1万发。5月,淮南工委和淮南支队成立,李世农任工委书记兼淮支政委,杨效椿任工委副书记兼淮支司令。他们率部先后攻克涂沟镇、银集、闵桥,建立了4个区级政权。杨效椿又率部奔赴泗(县)、盱(眙)边缘,建立了长淮、铁太两个区级政权,控制了300华里湖滩,解决了粮源、兵源和财源问题。1947年11月,杨效椿率领的淮南支队在第三十四旅的配合下,先后攻克银集、塔集、闵桥,收复东阳、大通、永丰等镇,粉碎敌人重兵“清剿”。到年底,相继建立了高宝、天长、盱眙、盱凤嘉和东南办事处5个县级政权。
  1948年2月,华野第十二纵队司令员陈庆先率第三十四旅与淮南支队会合,加快收复淮南根据地的进程。3月1日,攻打由国民党军队控制的高宝、天长中心据点铜城。战斗半夜打响,至次日清晨,杨效椿率部首先攻入东门,其余3门也相继被打开,全歼守敌800多人。3月5日,再打盱、来、嘉三县交界重镇古城,经过一天激战,毙伤、俘获守敌400多人。3月9日,部队转战十里长山,遇国民党1个正规团、青年军2个团前来“清剿”,淮南支队和第三十四旅奋起迎战,俘获300多人。我军三战三捷,切断了盱天、盱六、盱嘉公路,控制了三河、淮河两条水上运输线,使淮南、淮北、淮宝连成一片,直指津浦铁路,逼近长江防线,极大地震撼了南京。于是,国民党调集16个团和地方保安队,分四路进行“清剿”。杨效椿率部2000余人开展“百日反‘清剿’”,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到7月底,基本恢复了路西根据地,寿六合霍、定凤怀、定凤嘉、定合、定滁全、全合县相继成立了县委、县政府和县总队部。
  在戎马倥偬的年代,杨效椿处处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行军时,他把马让给伤病员;按规定,团以上干部可以吃中灶,他却坚持与战士一块儿吃大锅饭,炊事员给他炒了一盘鸡蛋,他二话没说倒进大锅里;挺进淮宝时被子丢了,他宁愿一连数月盖着军大衣睡在稻草上,也不同意做一床新被子。他曾3次受伤,新中国成立后却拒领革命军人残废证,他说:“许多同志为革命牺牲了生命,我只不过流了点血,还能要组织上照顾吗?”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在严肃查处刘青山、张子善贪腐问题的同时,要求宣传领导干部中的先进典型。安徽省委对全省地(市)委书记以上的领导干部进行排除比较,认为时任巢湖地委书记的杨效椿不仅有战功,而且一贯艰苦朴素、严于自律,决定宣传他的先进事迹。1952年,华东地区各大报纸密集宣传杨效椿的先进事迹,其“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被广为传颂。
  1955年2月,杨效椿担任安徽省检察院首任检察长,3年后,安徽的检察工作第一次进入全国先进行列。1957年2月,省委主要领导人提出要在政法部门“反右倾”,杨效椿和主持全省政法工作的省委书记处书记李世农持不同意见。反右派斗争开始后,省委多次召开小型会议,要求李世农检讨所犯的“右倾错误”。为了帮助杨效椿“转弯子”,省委主要领导人先后两次召集省委常委集体找他谈话,要他爱惜自己的历史,站出来揭发李世农。杨效椿坚持认为:“李世农不反党,我不能瞎揭发。”1958年1月27日,中共安徽省委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作出《关于开除右派分子李世农、杨效椿、李锐党籍的决定》,并撤销三人党内外一切职务。   从模范共产党员到大右派,杨效椿经历了他一生中最坎坷、最艰辛、最沉重的5年。1958年5月,杨效椿带着两个儿子到宣城县(今宣城市宣州区)周王农场接受监督劳动,被分配在副业队养兔子。杨效椿一个人要喂养几百只兔子,承受着精神和体力的双重折磨。一年后,农场开始闹粮荒。因为饥饿,杨效椿患上浮肿病和肝炎,骨瘦如柴,命悬一线。
  1962年1月,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杨效椿的政治命运发生重大转机。刘少奇带领华东局第一书记柯庆施、第三书记李葆华和中央监委副书记钱瑛等人,调查处理安徽问题。钱瑛带领工作组到合肥后,指导改组后的安徽省委做好甄别工作。经过认真审查,认为“李世农、杨效椿、李锐反党集团”是一起重大错案,决定第一个给杨效椿进行甄别平反。1962年5月18日,安徽省委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审查通过《关于杨效椿同志问题的甄别报告》,并上报中央监委审批。6月16日,中央监委批复:
  安徽省委并省监委:
  中央同意你们对杨效椿同志的甄别处理意见:取消原定右派分子的结论和开除党籍的处分。恢复党籍,恢复名誉,恢复职务和级别……
  第一个经过公推选举的省委常委
  被平反后,杨效椿担任安徽省甄别领导小组副组长,在省委的领导下负责全省甄别工作。全省亟待甄别的案件数以万计,杨效椿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他亲自参加全省大部分系统的平反会议,以宽阔的胸怀代表组织向受到错误打击的同志赔礼道歉;主持制定了各级干部的生活补助标准,亲自过问14级以上干部的家庭生活困难;与安徽、上海等医疗单位联系,及时安排部分重病号住院治疗。经过4个多月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政治上解放了一大批干部和知识分子,同时在经济上给予他们以必要的救助,这些举措对全省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过反右派斗争,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更加了解杨效椿的高尚人品和坚强党性。1963年7月,中共安徽省委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会召开,时任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的杨效椿,高票当选为省委委员和省委常委。这种情况在当时极为罕见,用今天的话来说,杨效椿是全省第一个经过公推选举产生的省委领导。
  “文化大革命”爆发时,杨效椿任合肥市委书记仅7个月。1967年1月,安徽省的造反派宣布夺取省、市领导大权。杨效椿等人的职务被罢免。
  造反派夺权后,全省陷入混乱。8月,中央决定对安徽实行军事管制。1968年3月,中共中央指示筹建由军队干部、地方干部和造反派“三结合”的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原来的17名省委常委,除了省军区司令员和政委外已全部被打倒,省军管会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决定将杨效椿和李任之两人作为首批解放的省级领导干部。1968年4月14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成立,李德生任主任,廖成美、宋佩璋和杨效椿等7人任副主任。
  从1958年到1968年,杨效椿两次被打倒,又两次复出,成为安徽政坛的传奇人物。之所以能在坎坷艰辛的道路上屡踣屡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杨效椿深得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危难之际,杨效椿又一次艰难地站出来,竭尽全力减少“文化大革命”给安徽造成的损失。当时军队的领导干部威信高,但是对地方工作不熟悉,杨效椿很快成为李德生的左辅右弼,成为省革委会的“救火队队长”。李德生多次表扬说:“效椿同志是个好老头!”
  1968年8月,定远、凤阳、嘉山(今明光)3县的两派群众组织在少数人操纵下,互相打派仗,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杨效椿带队到达定凤嘉地区后,深入實际了解情况,一个县一个县、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解决问题,为了说服两派群众,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及时处理了一小撮造反派头头,迅速解决了3个县的武斗问题。
  1968年至1976年,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安徽共接收安置了90多万名知青。杨效椿分管知青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向省革委会提出成立省、地、县三级领导小组,招工、招生、提干、征兵对象均从表现较好的知青中选拔,每年召开一次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等5项建议,经过批准后迅速实施,全省知青工作逐步走向正轨。1969年11月,全省第一次上山下乡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召开,李德生及省党政军领导亲临火车站迎接与会代表,与会代表还受到数十万群众的夹道欢迎。在1973年召开的全国知青工作会议上,安徽省介绍了经验。
  杨效椿复出后,在极端复杂的环境下,不计个人得失,千方百计地保护了一大批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王郁昭原任合肥师范学院副院长,1964年跟随杨效椿参加全椒县“四清”运动,给杨效椿留下很好的印象。“文化大革命”之初,王郁昭受波及,全家被下放到利辛县。1970年春,突然通知他到合肥开会,杨效椿代表省革委会宣布他任全椒县革委会主任。事后,王郁昭才知道这是杨效椿的建议。王郁昭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杨效椿又专程赶到全椒县与他促膝谈心,鼓励他注意学习农业知识,搞好科学种田,争取农业有一个好收成,让老百姓能吃饱饭。王郁昭牢记杨效椿的教导,在全椒苦干实干,工作三年迈了三大步,后来先后担任滁县(今滁州市)地委书记和安徽省省长,是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功臣。安徽医学院教授许学受是国内知名肺科专家,“文化大革命”中全家从合肥被下放到金寨县。杨效椿亲自出面做工作,将许学受夫妇调回合肥铁路医院。
  杨效椿虽然长期身居高位,但是处处以身作则。他历来反对吃吃喝喝。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分校成立,杨效椿冒着大雪赶去祝贺。开学典礼结束后,他走进餐厅,一看见餐桌上的丰盛酒菜转身就走。校领导解释:“咱们这里教育落后,现在能办起这所大学是喜事,所以……”杨效椿听后严肃地说:“所以要大摆宴席?现在国家还很穷,省里也很穷,你们地区更穷,办任何事都要勤俭节约。”说完直接回到学校办公室休息,直到秘书送去一碗面条,他的脸上才露出笑容。
  安徽省教育局的秘书跟随杨效椿参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返回时带了一大堆材料和8块洗衣板,因为超重被收了托运费,这几块洗衣板中有杨效椿的一块。回到合肥后,这位秘书收到杨效椿寄来的一封信,信中就托运费问题明确要求:“这笔费用要从托带东西的私人头上扣除,每个人都应按规定付给。今后不论办什么事,都要做到公私分明,任何人都不能占公家的便宜……现寄来3元,请为我代付托运费。”
其他文献
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构建主流舆论格局,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
习近平指出:“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怀来县行政审批局组建以来就非常重视党建工作,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第一位,着力打造优秀党支部,并以党支部为基础和依托,
期刊
芜湖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是安徽革命运动的发生地、全省党的领导机构所在地、皖江抗日的主阵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突破地.从1926年4月芜湖第一个中共
期刊
主办: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 承办:党史纵览杂志社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气壮山河的历史画卷,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重温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贯彻落实好党
期刊
第十一面战旗“铁的堡垒”rn授旗时间:1940年10月rn授旗时战斗序列: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第三团第一营第二连rn批准领导机关: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司令部政治部rn攻克“模
期刊
关向应纪念馆位于大连市金普新区向应街道大关屯173号,始建于1964年,1989年7月,国家副主席王震为纪念馆题写馆名.2005年,关向应纪念馆被纳入全国100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