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首先对素质教育进行了定义,并结合现实情况阐述了当代我国需要怎样的人才。同时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素质缺陷,借鉴国外的综合素质教育的模式,提出了弥补我国大学生素质缺陷的素质教育途径。
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学生
一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发展,人才源于教育。高校作为实施高等教育、推动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
目前,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培养具有正确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造力强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成为了高校人才培养的紧迫任务,也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教育部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观念。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
二、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阐明了未来人才的四大要素:一是学会认知,掌握了解世界的工具;二是学会做事,掌握工作技能;三是学会共同生活,掌握历史传统的精神价值,学会理解、尊重和控制冲突;四是学会生存,开发记忆、推理、想象、审美、交流领导等各种能力,增强自主性判断力和责任感。
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 年召开的“21 世纪人才素质讨论会”曾提出大学生必须具备以下六项素质:积极进取、开拓的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在急剧变化的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有广泛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本领,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有丰富多彩的健康个性,具有与他人协作以及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国际教育界早已把眼光从单纯的专业技能教育转化为全面素质的提高,更加重视个性、品质、责任、精神的培养。这对于我国高校的素质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大学生存在的素质缺陷
当前,一些大学生的素质与时代的要求和社会期望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道德观念淡化,道德素质水准较低,抽烟酗酒、语言粗俗、打架骂人、考试作弊、偷窃赌博、是非不明者不乏其人;二是心理冲突和失衡等心理健康问题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而日益突出,大学生普遍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三是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价值目标显现功利化,在生活中热衷于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设计自我时强调实惠和实用,缺乏现实责任感和远大的理想抱负,缺乏对社会发展和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四是过分专业化的教育使得理工科大学生缺乏人文科学知识,文科大学生缺少自然科学知识,造成了大学生知识面狭窄、思维方式和认知结构不合理、社会适应能力和实际能力不强等现象。
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国外的综合素质教育的模式
当前国外高等教育的基本做法是加强文、理学科的相互渗透,使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以改变教学组织结构进行综合知识教学的筑波模式,改变课程结构、设置复合课程的牛津模式和以跨学科选课为主要特征的麻省理工模式。
筑波模式为日本1973年成立的筑波大学首倡。筑波大学把分散孤立的学科按类归口,使之成为群体,建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群、学类制和新的研究组织形式──学系制。
牛津模式则是英国牛津大学的做法。以牛津大学为代表的一些国外高校,为适应学科综合化需要,在不改变教学组织结构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改革课程设置,通过设置复合课程的做法,来达到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需要。
麻省理工模式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为消除狭隘专业和工程训练带来的弊端,麻省理工学院要求学生必须跨学科选课学习。该院除了开设自然科学必修课,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外,还开设丰富多彩的人文、艺术和社会必修课。
2. 如何加强中国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方方面面,大学生素质的基本内容归纳起来有五个方面:德行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技能素质、专业文化素质和生活的素质。
首先,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该拥有高尚的德行素质。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较高的政治觉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国际国内的大风大浪中,做到立场坚定、是非分明、态度坚决。同时,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提倡奉献精神。
这也就要求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第二,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该拥有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大学生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身体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应该具有创造性思维、正确的判断、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勇敢地面对人生,面对现实,迎接各种挑战和机遇,无论顺境或逆境都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强健的身体素质是指有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身体素质是所有素质的载体,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
第三,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该拥有功底扎实的技能素质。它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书写和写作能力、艺术欣赏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专业的兴趣等。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提升学生的技能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课堂课后的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未出校门前就已经一技在手。选择经典的、鲜活的职场实战案例资料,让学生在案例中获得启发、获得成长。
第四,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该拥有广博的专业素质和必要的文化素质。大学生的专业素质主要指从事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是指学生的知识和才能的总和,涉及立场、态度、目标等。它是通过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学习素质就是要重视对“学”的研究,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习规律和方法的研究,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学习素质教育应指导在校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具有学习与成长的战略修养;具有独立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
第五,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该拥有高超的生活素质。你是在享受生活,还是仅仅在维持生计,生活的艺术让人受用一生。生活的素质决定学生的生存能力、生存态度,决定着生活质量的高低。作为大学生,只有具备了生活素质,学会科学运筹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才能更胜任工作。因此,高校的教育应加快艺术和科学的融合与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培养既有知识、能力又懂生活,既会做人又会做事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挑战,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研究探索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为国家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也要积极发挥主人翁精神,全面提升自我素质,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静.青年必备素质培养全书[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4.
[2]于春鹏,齐晓杰.对如何实施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J].科技教育创新,2007(14).
[3]李兵.浅议21世纪大学生的素质培养[J].求实,2004(6).
[4]傅维利,陈静静.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科学,2005(2).
(无锡市江南大学)
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学生
一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发展,人才源于教育。高校作为实施高等教育、推动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
目前,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培养具有正确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造力强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成为了高校人才培养的紧迫任务,也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教育部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观念。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
二、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阐明了未来人才的四大要素:一是学会认知,掌握了解世界的工具;二是学会做事,掌握工作技能;三是学会共同生活,掌握历史传统的精神价值,学会理解、尊重和控制冲突;四是学会生存,开发记忆、推理、想象、审美、交流领导等各种能力,增强自主性判断力和责任感。
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 年召开的“21 世纪人才素质讨论会”曾提出大学生必须具备以下六项素质:积极进取、开拓的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在急剧变化的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有广泛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本领,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有丰富多彩的健康个性,具有与他人协作以及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国际教育界早已把眼光从单纯的专业技能教育转化为全面素质的提高,更加重视个性、品质、责任、精神的培养。这对于我国高校的素质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大学生存在的素质缺陷
当前,一些大学生的素质与时代的要求和社会期望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道德观念淡化,道德素质水准较低,抽烟酗酒、语言粗俗、打架骂人、考试作弊、偷窃赌博、是非不明者不乏其人;二是心理冲突和失衡等心理健康问题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而日益突出,大学生普遍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三是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价值目标显现功利化,在生活中热衷于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设计自我时强调实惠和实用,缺乏现实责任感和远大的理想抱负,缺乏对社会发展和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四是过分专业化的教育使得理工科大学生缺乏人文科学知识,文科大学生缺少自然科学知识,造成了大学生知识面狭窄、思维方式和认知结构不合理、社会适应能力和实际能力不强等现象。
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国外的综合素质教育的模式
当前国外高等教育的基本做法是加强文、理学科的相互渗透,使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以改变教学组织结构进行综合知识教学的筑波模式,改变课程结构、设置复合课程的牛津模式和以跨学科选课为主要特征的麻省理工模式。
筑波模式为日本1973年成立的筑波大学首倡。筑波大学把分散孤立的学科按类归口,使之成为群体,建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群、学类制和新的研究组织形式──学系制。
牛津模式则是英国牛津大学的做法。以牛津大学为代表的一些国外高校,为适应学科综合化需要,在不改变教学组织结构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改革课程设置,通过设置复合课程的做法,来达到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需要。
麻省理工模式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为消除狭隘专业和工程训练带来的弊端,麻省理工学院要求学生必须跨学科选课学习。该院除了开设自然科学必修课,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外,还开设丰富多彩的人文、艺术和社会必修课。
2. 如何加强中国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方方面面,大学生素质的基本内容归纳起来有五个方面:德行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技能素质、专业文化素质和生活的素质。
首先,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该拥有高尚的德行素质。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较高的政治觉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国际国内的大风大浪中,做到立场坚定、是非分明、态度坚决。同时,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提倡奉献精神。
这也就要求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第二,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该拥有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大学生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身体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应该具有创造性思维、正确的判断、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勇敢地面对人生,面对现实,迎接各种挑战和机遇,无论顺境或逆境都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强健的身体素质是指有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身体素质是所有素质的载体,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
第三,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该拥有功底扎实的技能素质。它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书写和写作能力、艺术欣赏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专业的兴趣等。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提升学生的技能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课堂课后的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未出校门前就已经一技在手。选择经典的、鲜活的职场实战案例资料,让学生在案例中获得启发、获得成长。
第四,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该拥有广博的专业素质和必要的文化素质。大学生的专业素质主要指从事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是指学生的知识和才能的总和,涉及立场、态度、目标等。它是通过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学习素质就是要重视对“学”的研究,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习规律和方法的研究,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学习素质教育应指导在校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具有学习与成长的战略修养;具有独立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
第五,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该拥有高超的生活素质。你是在享受生活,还是仅仅在维持生计,生活的艺术让人受用一生。生活的素质决定学生的生存能力、生存态度,决定着生活质量的高低。作为大学生,只有具备了生活素质,学会科学运筹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才能更胜任工作。因此,高校的教育应加快艺术和科学的融合与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培养既有知识、能力又懂生活,既会做人又会做事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挑战,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研究探索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为国家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也要积极发挥主人翁精神,全面提升自我素质,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静.青年必备素质培养全书[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4.
[2]于春鹏,齐晓杰.对如何实施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J].科技教育创新,2007(14).
[3]李兵.浅议21世纪大学生的素质培养[J].求实,2004(6).
[4]傅维利,陈静静.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科学,2005(2).
(无锡市江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