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影片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生动而真实的展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某小城中三姐弟的生活历程,反映了在这个特定时代背景中三位主人公或明朗或冲动或懵懂的理想追求以及理想的幻灭,生活的无奈、厌倦到最后的或坚持或妥协。特别是对梦想执着追求的青春女孩儿高儿,生活中充满了辛酸和无奈,但那种执着的抗争精神和信念让人肃然起敬。通过她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人的精神世界和追梦历程的缩影。
[关键词]梦想 现实 幻灭 执着 抗争
影片一开始在人们眼前展现的一条灰色的长长的街道把人的视线引向远方,冷清的街道两侧是簇拥的小楼,袅袅的炊烟散发着浓浓的香味。镜头一转。一家五口在聒噪的虫鸣声中吃晚饭,弟弟带着浓重乡音的声音响起:“很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楚地记得……”。这种意境将人们带入到属于自己的回忆中,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影片首先给观众介绍的是关于姐姐的部分,摄影机没有采用主观的视点,而是用一种古典主义的构图和灯光从外部观察,以真实的故事情节引领观众走进这一家五口的生活,引导我们去关注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去体会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波澜起伏。
姐姐高儿热爱音乐,热爱手风琴,这成为她梦想的一种寄托,以后的多个情节都可以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与之相反的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破败的房舍,单调的衣着,狭小的走廊和室内空间,晦暗的光线……在这样一个物质贫乏的年代,父母的专制独断,邻人的冷漠无情,沉闷的气氛,让人极端的压抑、无奈。没有交流和尊重,只有暴力。这一切的一切都与高儿的梦想是那样的格格不入。在这种状态下,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放弃梦想,向现实妥协:或是继续追求梦想。倾尽所有。高儿坚决地选择了后者,为此她付出了所有能够付出的,包括贞节。她厌倦了现在的生活,她要与现存的状态抗争,她要逃离。
她一个人在长长的过道中拉着手风琴,没有一个倾听者,只有炉子上的水煮沸后咕嘟嘟的响声,打扰了她的演奏,但她并不在意,她只是默然的看了一眼。继续沉醉在自己的梦想世界中。这是影片一开始交待的第一个关于高儿喜欢音乐的片段。
妈妈给待业的她介绍了一个托儿所的工作,在托儿所的时候她依旧是心不在焉,她用手指在金属上敲击出动听的音乐,任由一个人陶醉。这是影片中第二次交待她热爱音乐的情节,即使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也成为一种抗争的姿态。这些也为她后来被拉手风琴的老人的琴声吸引,进而相互给予温情和关爱作了必要的铺垫。
在不停的镜头转换中,情节也在有条不紊的发展。她慵懒的极不情愿的做着家务。躺在楼顶上,仰望天空,飞机上跳下的一朵朵美丽的伞花让她进发了希望,她骑着自行车愉快的飞向那片广袤的草地,羡慕地看着一个个伞兵从身边谈笑风生的走过。她眯起眼的一瞬间甚至幻想着她自己已经成为了一名伞兵,她也一样笑得那样灿烂。直到一个伞兵军官的降落伞落在了她的头上,她还仿佛置若梦中。“再见”声中,她才清醒,仿佛感受到一种神圣的召唤。悠扬欢快的音乐响起,暗示了我们主人公内心的起伏,她终于找了逃离现状的希望。她报名参军,但是最终,现实捉弄了她。当一名伞兵的梦想破灭了,她依旧不得不继续她早已厌倦的工作——刷瓶子。
她孤独而执着的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没有协助。没有理解,没有支持。哪怕是一句让人温暖的话,都没有。直到她遇到了那个拉手风琴的老人,那个与她同病相怜的老人,她轻松的对他笑,和他讲话,这是她在那个沉闷的家庭中从来没有展现过的一面。这样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形象更加丰满真实的女孩。老人就像是她的救命稻草,让她得到亲人般的关爱,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她被老人的儿女误解而遭到痛打。这是影片第三次关于暴力的“展示”,第一次是她当伞兵的梦想破灭时。她用绝食来发泄内心的苦闷和失望,家里的四个人用一种强暴的方式把馒头塞到她的嘴里。这个让人战栗的镜头给很多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没有温情交流和沟通的家。让所有的一切都看似一触即破的脆弱。第二次是她在大街上用自行车让自己制作的降落伞飞张开来,忘情地迎风疾驰时,她的妈妈看到后追上去拽住降落伞,把她和降落伞都掀翻在地。
为了摆脱那些没有人情味的同事,她嫁给了一个只见过几次面的司机小王,缺乏爱情基础的婚姻没有逃脱一贯的结局,几年后他们离婚了。一次次的抗争,一次次的牺牲,一次次的幻灭,这也许就是那个时代一部分青年人追梦历程的缩影。直到许多年后,她还固执的认为那个伞兵军官爱着她。而那个孩子已经好几岁的军官根本不知道她是谁了。她心底的最后一丝寄托彻彻底底的被摧毁了,在菜摊前,她哭得那么无助而又心痛。但是从那一刻起,也许她已经学会了解脱。因为她已经开始试着面对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了。
弟弟懦弱、虚荣而又沉默的像个影子。当他爸爸发现他书本里夹着的女人体像而把他赶出家门的时候,他也许是找到了一种解脱。他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爸爸妈妈总是说,人这辈子太短了,可是我却想一觉醒来,已经六十多了……”,一个不到二十的小青年已经未老先衰了。他并没有什么远大志向,更不要说他会去努力奋斗,这也是他最后成了一个靠女人养活的男人的根本原因。
哥哥因为小时候生过脑病,有些呆傻,一直被父母偏爱着。一家四口都围着他教骑自行车。过年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将自己的糖果分一些给他。哥哥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爱情梦想破灭了,即使是母亲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后来娶了一个安心过日子的女人。从他叫她也买一双皮鞋打扮打扮可以知道,他已经开始关心喜欢她了。也许他已经忘了他曾经喜欢过的那个女孩的模样。
影片结尾处三位主角携家带口在孔雀笼前絮叨一番后走开,大家都想看孔雀开屏。但孔雀在冬天是不开屏的。三家人离开后,导演顾长卫让观众观赏了孔雀开屏。顾长卫说:“生如孔雀。尽管一生再黯淡,平庸的岁月再漫长,也总可以等到开屏的瞬间。这样的瞬间,便足以将生命照亮。”光鲜丰盈的孔雀开屏给人一种希望,让观众看完影片后空落落的心灵能够得到一点安慰,留下一丝希望,继续为自己的梦想奋斗。
[关键词]梦想 现实 幻灭 执着 抗争
影片一开始在人们眼前展现的一条灰色的长长的街道把人的视线引向远方,冷清的街道两侧是簇拥的小楼,袅袅的炊烟散发着浓浓的香味。镜头一转。一家五口在聒噪的虫鸣声中吃晚饭,弟弟带着浓重乡音的声音响起:“很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楚地记得……”。这种意境将人们带入到属于自己的回忆中,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影片首先给观众介绍的是关于姐姐的部分,摄影机没有采用主观的视点,而是用一种古典主义的构图和灯光从外部观察,以真实的故事情节引领观众走进这一家五口的生活,引导我们去关注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去体会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波澜起伏。
姐姐高儿热爱音乐,热爱手风琴,这成为她梦想的一种寄托,以后的多个情节都可以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与之相反的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破败的房舍,单调的衣着,狭小的走廊和室内空间,晦暗的光线……在这样一个物质贫乏的年代,父母的专制独断,邻人的冷漠无情,沉闷的气氛,让人极端的压抑、无奈。没有交流和尊重,只有暴力。这一切的一切都与高儿的梦想是那样的格格不入。在这种状态下,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放弃梦想,向现实妥协:或是继续追求梦想。倾尽所有。高儿坚决地选择了后者,为此她付出了所有能够付出的,包括贞节。她厌倦了现在的生活,她要与现存的状态抗争,她要逃离。
她一个人在长长的过道中拉着手风琴,没有一个倾听者,只有炉子上的水煮沸后咕嘟嘟的响声,打扰了她的演奏,但她并不在意,她只是默然的看了一眼。继续沉醉在自己的梦想世界中。这是影片一开始交待的第一个关于高儿喜欢音乐的片段。
妈妈给待业的她介绍了一个托儿所的工作,在托儿所的时候她依旧是心不在焉,她用手指在金属上敲击出动听的音乐,任由一个人陶醉。这是影片中第二次交待她热爱音乐的情节,即使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也成为一种抗争的姿态。这些也为她后来被拉手风琴的老人的琴声吸引,进而相互给予温情和关爱作了必要的铺垫。
在不停的镜头转换中,情节也在有条不紊的发展。她慵懒的极不情愿的做着家务。躺在楼顶上,仰望天空,飞机上跳下的一朵朵美丽的伞花让她进发了希望,她骑着自行车愉快的飞向那片广袤的草地,羡慕地看着一个个伞兵从身边谈笑风生的走过。她眯起眼的一瞬间甚至幻想着她自己已经成为了一名伞兵,她也一样笑得那样灿烂。直到一个伞兵军官的降落伞落在了她的头上,她还仿佛置若梦中。“再见”声中,她才清醒,仿佛感受到一种神圣的召唤。悠扬欢快的音乐响起,暗示了我们主人公内心的起伏,她终于找了逃离现状的希望。她报名参军,但是最终,现实捉弄了她。当一名伞兵的梦想破灭了,她依旧不得不继续她早已厌倦的工作——刷瓶子。
她孤独而执着的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没有协助。没有理解,没有支持。哪怕是一句让人温暖的话,都没有。直到她遇到了那个拉手风琴的老人,那个与她同病相怜的老人,她轻松的对他笑,和他讲话,这是她在那个沉闷的家庭中从来没有展现过的一面。这样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形象更加丰满真实的女孩。老人就像是她的救命稻草,让她得到亲人般的关爱,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她被老人的儿女误解而遭到痛打。这是影片第三次关于暴力的“展示”,第一次是她当伞兵的梦想破灭时。她用绝食来发泄内心的苦闷和失望,家里的四个人用一种强暴的方式把馒头塞到她的嘴里。这个让人战栗的镜头给很多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没有温情交流和沟通的家。让所有的一切都看似一触即破的脆弱。第二次是她在大街上用自行车让自己制作的降落伞飞张开来,忘情地迎风疾驰时,她的妈妈看到后追上去拽住降落伞,把她和降落伞都掀翻在地。
为了摆脱那些没有人情味的同事,她嫁给了一个只见过几次面的司机小王,缺乏爱情基础的婚姻没有逃脱一贯的结局,几年后他们离婚了。一次次的抗争,一次次的牺牲,一次次的幻灭,这也许就是那个时代一部分青年人追梦历程的缩影。直到许多年后,她还固执的认为那个伞兵军官爱着她。而那个孩子已经好几岁的军官根本不知道她是谁了。她心底的最后一丝寄托彻彻底底的被摧毁了,在菜摊前,她哭得那么无助而又心痛。但是从那一刻起,也许她已经学会了解脱。因为她已经开始试着面对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了。
弟弟懦弱、虚荣而又沉默的像个影子。当他爸爸发现他书本里夹着的女人体像而把他赶出家门的时候,他也许是找到了一种解脱。他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爸爸妈妈总是说,人这辈子太短了,可是我却想一觉醒来,已经六十多了……”,一个不到二十的小青年已经未老先衰了。他并没有什么远大志向,更不要说他会去努力奋斗,这也是他最后成了一个靠女人养活的男人的根本原因。
哥哥因为小时候生过脑病,有些呆傻,一直被父母偏爱着。一家四口都围着他教骑自行车。过年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将自己的糖果分一些给他。哥哥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爱情梦想破灭了,即使是母亲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后来娶了一个安心过日子的女人。从他叫她也买一双皮鞋打扮打扮可以知道,他已经开始关心喜欢她了。也许他已经忘了他曾经喜欢过的那个女孩的模样。
影片结尾处三位主角携家带口在孔雀笼前絮叨一番后走开,大家都想看孔雀开屏。但孔雀在冬天是不开屏的。三家人离开后,导演顾长卫让观众观赏了孔雀开屏。顾长卫说:“生如孔雀。尽管一生再黯淡,平庸的岁月再漫长,也总可以等到开屏的瞬间。这样的瞬间,便足以将生命照亮。”光鲜丰盈的孔雀开屏给人一种希望,让观众看完影片后空落落的心灵能够得到一点安慰,留下一丝希望,继续为自己的梦想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