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下,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途径有多种: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实验和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图片、资料卡片、科学视野、科学史话、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等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实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关键词】新课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途径
谈及化学课程的变化,大家普遍认为,课程标准改变了以物质结构为基础、以元素周期律为主线的高中化学学科体系;改变了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状况,构建了必修 选修的课程模式。6个选修模块的主题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空间,改变了不同志趣和不同需求的学生必须学习相同内容,达到同一要求的传统模式。这种多元化的课程模块,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需要,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这将有利于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新的高中化学课程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意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而化学课程的变化则给各位教师提供了多种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途径。
一、实验和科学探究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内容,最容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和科学探究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最浓的部分。课改更加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提出了许多有趣的并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实验和科技活动内容,经统计高一课本中实验共有27个、科学探究7个。所以各位教师应在这两个方面做足文章,培养学生具有学习和探究化学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对教科书进行能动性的实践创造的主体,要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科书尽可能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化学实验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重要的发展空间。学生的主体意识很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很强,化学实验给学生最直接的视觉感受、最直观的现象反映,学生在动手操作、科学探究过程中感受化学的魅力,激起学生最原始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且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实验结论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探究能力,也培养了团结协助、合作精神,还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一旦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今后的学习就起到了一个良好的开头,所以各位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实验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也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教科书创设了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这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获取知识,学会合作与分享。学生在科学探究实验的验证活动中提高了研究能力,培养科学方法和养成科学态度。学生会学、会研究,能合作,逐渐形成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关注社会,关心生活、科技,了解问题并想办法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过程,增强社会责任心,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体验。学生再次深深的感受到了化学的魅力,再次被深深吸引了,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
二、实践活动最受学生喜欢,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
课改高一课本实践活动共有8个,如:金属相关问题(写小论文);合金调查(写小论文);铝盐、铁盐净水作用;是否该停止铝质饮料罐;分析空气污染原因;雨水测定等。这些实践活动包括调查、了解、分析、形成报告、写论文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关心民生,以一个社会领导者、决策者的扮演身份为社会的发展出谋献策,以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社会发展贡献个人微薄的力量。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更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就有了一种努力学习的冲动,激发了最原始的学习兴趣。参加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自己学习和工作上的成功与不足,进行自我反思,不断地加强学习,完善自我,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是学生受教育、成长才干的重要渠道,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学会认知。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 “学以致用,贵在实践”,学生必须把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增长自己的见识和才干,体现自身价值。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提高学生应付各种情况的能力,促进集体协作。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广大学生学会管理自己,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学会做人做事,最终实现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内化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现代学生注重个人价值,呈现出对社会责任的淡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学会共同学习,构建社会责任感,更重要的是学会挖掘自身潜能,以适应世界和时代的变化,增强生存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认知自身的能力、兴趣、个性等,科学规划人生,对未来个人追求与社会发展进行合理定位,是当代学生自我完善、尽快成长的必由之路。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活动拥有主动权,可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服务,用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的认同,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对化学学习产生很浓的兴趣。
三、充分利用图片、资料卡片、科学视野、科学史话等内容引起学生关注社会生产生活、航空航海、国防、医学、建筑等科学技术,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改的课程内容发生了转变,课程内容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以及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新课改课本中图片共有90张、科学视野8处、科学史话2处、资料卡片14张。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如:酸雨的形成、对森林的破坏、防治酸雨的措施;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用途广泛的稀土金属;居住环境Cl2的含量;雄伟古建筑、世界第一大坝三峡工程;人造骨、电子产品、硅太阳能电池等。课程内容从高中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社会和学科发展的实际,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课程内容既体现时代性,又要反映基础性,同时还强调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这些图文并茂的资料吸引着学生的眼球,让更多的学生关注到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国防军事、航空航海等方面的知识和国内外技术发展的形势,先进的科技成果往往容易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决心。学生在这样的意识决定中会主动投入学习,会爱上化学科的学习。课程内容的这一变化,将会有效地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状况,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习的兴趣。
四、通过对思考与交流、学与问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改课程的设置发生了转变,尤其是将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思考与交流、学与问这两个内容也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部分。课本中共有“思考与交流”20次;“学与问”9次,如:沙里淘金、物质分离提纯、清除水中污染物;金属性质;配制溶液引起的误差;反应类型交叉分类图;Cl2的制取与Cl2消毒剂的启示等。这和传统教科书相比次数是足够多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两个方块内容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开动脑筋,与小组同学有了充分的思考和交流、探讨,并积极发言,寻求最佳方案,这容易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也能在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由此增强自信心,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会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
新课改给了教师更多开展活动展示自我教学魅力的机会和途径,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积极投入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知识、发展个人综合能力,为将来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习手册(综合本) . 2011.
【关键词】新课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途径
谈及化学课程的变化,大家普遍认为,课程标准改变了以物质结构为基础、以元素周期律为主线的高中化学学科体系;改变了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状况,构建了必修 选修的课程模式。6个选修模块的主题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空间,改变了不同志趣和不同需求的学生必须学习相同内容,达到同一要求的传统模式。这种多元化的课程模块,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需要,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这将有利于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新的高中化学课程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意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而化学课程的变化则给各位教师提供了多种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途径。
一、实验和科学探究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内容,最容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和科学探究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最浓的部分。课改更加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提出了许多有趣的并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实验和科技活动内容,经统计高一课本中实验共有27个、科学探究7个。所以各位教师应在这两个方面做足文章,培养学生具有学习和探究化学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对教科书进行能动性的实践创造的主体,要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科书尽可能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化学实验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重要的发展空间。学生的主体意识很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很强,化学实验给学生最直接的视觉感受、最直观的现象反映,学生在动手操作、科学探究过程中感受化学的魅力,激起学生最原始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且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实验结论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探究能力,也培养了团结协助、合作精神,还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一旦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今后的学习就起到了一个良好的开头,所以各位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实验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也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教科书创设了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这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获取知识,学会合作与分享。学生在科学探究实验的验证活动中提高了研究能力,培养科学方法和养成科学态度。学生会学、会研究,能合作,逐渐形成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关注社会,关心生活、科技,了解问题并想办法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过程,增强社会责任心,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体验。学生再次深深的感受到了化学的魅力,再次被深深吸引了,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
二、实践活动最受学生喜欢,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
课改高一课本实践活动共有8个,如:金属相关问题(写小论文);合金调查(写小论文);铝盐、铁盐净水作用;是否该停止铝质饮料罐;分析空气污染原因;雨水测定等。这些实践活动包括调查、了解、分析、形成报告、写论文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关心民生,以一个社会领导者、决策者的扮演身份为社会的发展出谋献策,以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社会发展贡献个人微薄的力量。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更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就有了一种努力学习的冲动,激发了最原始的学习兴趣。参加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自己学习和工作上的成功与不足,进行自我反思,不断地加强学习,完善自我,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是学生受教育、成长才干的重要渠道,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学会认知。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 “学以致用,贵在实践”,学生必须把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增长自己的见识和才干,体现自身价值。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提高学生应付各种情况的能力,促进集体协作。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广大学生学会管理自己,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学会做人做事,最终实现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内化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现代学生注重个人价值,呈现出对社会责任的淡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学会共同学习,构建社会责任感,更重要的是学会挖掘自身潜能,以适应世界和时代的变化,增强生存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认知自身的能力、兴趣、个性等,科学规划人生,对未来个人追求与社会发展进行合理定位,是当代学生自我完善、尽快成长的必由之路。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活动拥有主动权,可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服务,用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的认同,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对化学学习产生很浓的兴趣。
三、充分利用图片、资料卡片、科学视野、科学史话等内容引起学生关注社会生产生活、航空航海、国防、医学、建筑等科学技术,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改的课程内容发生了转变,课程内容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以及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新课改课本中图片共有90张、科学视野8处、科学史话2处、资料卡片14张。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如:酸雨的形成、对森林的破坏、防治酸雨的措施;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用途广泛的稀土金属;居住环境Cl2的含量;雄伟古建筑、世界第一大坝三峡工程;人造骨、电子产品、硅太阳能电池等。课程内容从高中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社会和学科发展的实际,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课程内容既体现时代性,又要反映基础性,同时还强调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这些图文并茂的资料吸引着学生的眼球,让更多的学生关注到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国防军事、航空航海等方面的知识和国内外技术发展的形势,先进的科技成果往往容易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决心。学生在这样的意识决定中会主动投入学习,会爱上化学科的学习。课程内容的这一变化,将会有效地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状况,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习的兴趣。
四、通过对思考与交流、学与问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改课程的设置发生了转变,尤其是将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思考与交流、学与问这两个内容也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部分。课本中共有“思考与交流”20次;“学与问”9次,如:沙里淘金、物质分离提纯、清除水中污染物;金属性质;配制溶液引起的误差;反应类型交叉分类图;Cl2的制取与Cl2消毒剂的启示等。这和传统教科书相比次数是足够多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两个方块内容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开动脑筋,与小组同学有了充分的思考和交流、探讨,并积极发言,寻求最佳方案,这容易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也能在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由此增强自信心,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会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
新课改给了教师更多开展活动展示自我教学魅力的机会和途径,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积极投入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知识、发展个人综合能力,为将来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习手册(综合本)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