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格子,在《收获》《人民文学》《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等杂志发表、转载中短篇小说。作品入选中国小说学会短篇小说排行榜,多次入选年度选本。有作品获奖、译介。出版中篇小说集《冥冥花正开》,短篇小说集《锦衣玉食的生活》《谁在暗夜里说,冷》;长篇非虚构《留守女人》《他乡是故乡》《一百年的暗与光》;长篇童话《月亮上的妈妈》。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十四届高研班、第二十八届高研班(深造班)。现居浙江富阳。
1
下了车,是个岔路口。都市气息扑面而来,一丝熟悉的东东头发的味道,在风里翻飞。丁莉莉有些恍惚,呆呆站着,不知道往哪条路走。杨巧芬用胳膊碰碰她,别发呆了,顺着这条路往前两个站,再往东面三百米,就是工厂。我托人跟主管说过,你直接找她,是个女的。记住,人家问你做过没,你说是熟练工。胆子大点!
丁莉莉说,巧芬,东东在这里。
杨巧芬拉下脸,不是我说你,你就是太浪漫,这个时代,浪漫是要吃亏的。那我走了,就此别过,就此别过。
丁莉莉摇摇头,东东喜欢用木槿叶洗头,我真闻到这味道了。
杨巧芬往前几步,忽然转身,丢下洗旧的牛仔大包裹,说,莉莉,趁天黑,先安顿自己……我们自身难保。你能不能现实点?
丁莉莉深呼吸,说,他是我弟弟。
杨巧芬摸摸丁莉莉的头,莉莉,五年零七个月没有任何音讯,你认为他还活着?
丁莉莉肩上的大包裹滑落,眼眶红起来,他是我弟弟。
杨巧芬抱了抱丁莉莉的肩,好吧。我帮你一起找。可是,我们得先找一碗饭吃,活着才有命去找他对不对?
丁莉莉点点头。杨巧芬背起牛仔包,说,莉莉,不要忘记,除了找你弟弟,我们还得找钱。钱是有情绪的,它开心,我们跟着开心,它生气,跟我们捉迷藏,我们就死定了。我们得顺着。
丁莉莉说,东东比钱重要。
杨巧芬说,有钱我们才能开步走路,才能顺藤摸瓜找东东。
丁莉莉背起包裹往前走,又站住说,巧芬,一找到东东,我就回村。
杨巧芬说,还惦记着回去当老师?我就想不通,连工资都拿不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得吃饭吧?
丁莉莉说,过一个礼拜就放暑假,六年级班里两个学生毕业,我答应他们参加毕业典礼。还请了支书给他们发毕业证书。
杨巧芬打断她:丁莉莉,睁开眼看看,这里不是良溪!哪有学生,哪有支书?来来,你看那边!
丁莉莉问,什么?
杨巧芬说,人家一个自行车车棚,都比我们良溪的学校好。
我知道。
你知道为什么吗?杨巧芬背起大包裹,顾自往前走。
为什么?丁莉莉问。
钱。就一个字,钱!杨巧芬有些气恼地回头看看丁莉莉,丁莉莉忙背起自己的大包裹,奋力往杨巧芬反方向走。
巧芬说得对,钱!就一个钱字。
有了钱,就可以到电视台、报社登寻人启事,就可以印很多很多单子贴到全国各地,车站、码头、饭店、工厂门口。东东总有一天会路过贴传单的地方,也总会有人看到这些信息,告诉他,让他给家里捎个信,只要告诉家人,他活着。纵然他被拐卖了,隔了千山万水,姐姐我一定要救他出来!
想着想着,丁莉莉眼眶红起来,鼻子酸胀。弟弟在家时,他们上山挖草药、跟父亲去砍树、为受伤的鹧鸪疗伤。有一次弟弟在教室里看书,屋顶漏下的阳光刚好铺到角落,他就那样睡着了,天黑尽还没醒来。全村人出去找,他们翻山越岭,到沟沟坎坎、溪涧山湾。只有丁莉莉想到教室角落。果真,他安然沉睡在新添的麦草上。
弟弟对麦草有深刻的记忆,丁莉莉读书那几年弟弟还小,没人带。父母不放心把他留在家里,姐姐就背他到教室,困了就在教室后面铺上麦草睡觉。弟弟后脑勺留了一根小辫子,乡人喜欢把这看作传宗接代的根。姐姐摘一朵木槿花,给他戴上。弟弟手脏,摘几片木槿叶子擦擦就干净了。弟弟从此喜欢木槿。
一路走着想着。有了钱,可以造一间房子,应该有七八个教室,有教室就得有课桌椅。大山有的是树木,支书定会招呼村里的壮劳力上山砍树,砍了树,父亲会乐意重操旧业拿起他的木匠工具,取料、削皮、刨光、拼板。做一张课桌用一个礼拜,这样算算,七八个教室的课桌椅,父亲两个月就能做出来。再装上黑板,黑板上方要有八个红色的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教室后面那宽阔的墙,是留给孩子们发挥才能的地方,画画、写诗、剪纸、剪报……最主要的,可以做一排小床,哪个学生背着弟弟妹妹来读书,困了就让他们睡在后面的小床上。我们的教室就该有那样一个地方,放一排书架,有阳光,就着阳光看窗外,听不到火车鸣笛,但有山风吹过,翻动书页。
丁莉莉想得出神,忽然觉得前面有什么挡住了,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便见一老太太倒在路上。
丢下包裹扶老太太,老太太摆摆手,哎哟哎哟地喊。很快有人围过来,七嘴八舌议论开了。丁莉莉蹲下去问老太太要不要紧,老太太只是摆手,不说话,也不让丁莉莉扶起来。
不知道怎么就碰了她,老太太脸色慢慢变了,有些发青,丁莉莉不知怎么办,她着急求助。立即有人同情地告诉丁莉莉,要么赶紧溜掉,要么报警,不然有你受的。
那样的新闻早就看到过,有人摔倒,路人好意相帮,被讹诈。丁莉莉是怎么也不相信这种事会摊到自己身上,她抬起老太太的手臂,一弯腰钻进她的臂弯,硬是把老太太扛着站了起来。老太太哼唧哼唧地倚着丁莉莉,顺势把头靠过来。一股呛人的老年气,丁莉莉闻得难受,憋不住,咳嗽起来。
人都散了去,有个穿工装的男人一直关注着,走近来跟丁莉莉说,没事就好,你给她扶到有阴凉的地方歇会儿。丁莉莉说,我的包……
工装男人说,我帮你拎过去。
丁莉莉说声谢谢便扶着老太太往一边的小区楼下走,迎面小跑着过来一个中年男人,面容白净,见到老太太就喊,怎么又出来了呢,这大热天的? 中年男人看一眼丁莉莉,不说话。他接过老太太的手,扶着她往前走,忽然站住,问丁莉莉,你是在哪儿看到我妈的?
丁莉莉刚想跟男人说对不起,身后有人拍她的背,她转过头去,一个包裹堵在眼前。
“拿去吧你的包。”工装男人说着把包裹递给丁莉莉,又跟中年男人说,“老太太晕倒在车棚那边,这姑娘给带过来了。”
中年男人看一眼丁莉莉,没有说话,继续往前走,忽然停下,回头说,是来租房的吧?
丁莉莉想说什么,工装男人碰碰她,压低声音说,走吧走吧。
丁莉莉抓过包裹,背起来,走出去十多米,停下,转身快步回来,中年男人扶老太太进了小区。丁莉莉追过去,说,是我碰倒了您妈妈。
中年男人回过头来,打量丁莉莉,说,租房?
丁莉莉再想解释,中年男人却摇摇头,把嘴附在老太太耳边,说,以后不要随便出来,被骗了您还不知道。家里有空调、有风扇,干嘛还要下楼来吹风?搞不懂!
老太太不言不语,迈着小碎步,跟儿子走进一个楼道,消失在一堵墙的后面。
2
丁莉莉呆呆站着,一时没反应过来,她重新回忆刚才发生的一切,忽然觉得难受,想跟人说,才想起,这不是良溪,她举目无亲。鼻子酸起来,眼睛也有些模糊,大概忍不住要哭一场了。可是,总不能刚到城里就哭吧。这不吉利,也不是好兆头。丁莉莉强忍着心底的委屈,快步往前走,忽地看到一个开阔的厂区,高高的烟囱,巨大的管子绕来绕去,这大约就是她要找的服装厂了。走近,看到“江南服装厂”的牌子,心怦怦地跳起来,有些激动。铁门关着,进传达室,却见工装男人坐在里面,定定地看着丁莉莉。
丁莉莉惊喜,像是遇见了旧识,原来你也是服装厂的啊?她凑近看他的工牌,49号。
49号看着丁莉莉,有些鄙夷,没有套近乎的意思,找谁?
丁莉莉掏出身份证,又掏出一张白纸条,递过去,说,我叫丁莉莉,找主管,我是来应聘的,是熟练工。
49号接过身份证,又看白纸条,问丁莉莉以前在哪做,做过几年。一边在本子上登记,他身后的墙上挂着一块旧布,布面上插着粗细不一的针,一个线团垂挂着。
边记边问了些问题,裁剪熨烫上领子挖袖笼钉纽扣拷边提花。丁莉莉结结巴巴地描述,都是杨巧芬临时教的,她还来不及消化。
49号登记完毕,问话也结束,把身份证和白纸条还给丁莉莉。问丁莉莉住哪里,丁莉莉说,准备住厂集体宿舍。
49号合上本子,漫不经心地让丁莉莉去别家厂看看。
丁莉莉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问什么意思。
49号看一眼丁莉莉,转身从旧布上拔下一根细针,扯了一截线,穿针引线,把一件没有纽扣的白衬衫平摊在桌上,一手拿针一手拿了一个纽扣,看了看丁莉莉说,你会这个对吧?
丁莉莉赶紧点头,嗯嗯,我会我会,在老家我还给学校的孩子们钉纽扣,他们的爸妈都出去了,纽扣破了没人缝,纽扣掉了没人钉……
49号打断她,到别处去看看,这里不需要你这样的熟练工。
我真的会钉纽扣,要不然,我可以学熨烫车工,请你给我个机会……
门外有汽车喇叭声,49号按下桌上的按钮,铁门自动开启。一辆大卡车从厂区宽阔的棚子底下开出来,经过传达室,徐徐出了厂区。丁莉莉看得发呆,庞大的卡车里,装的都是衣服吧?一件衣服五个纽扣,十件衣服五十个。这么一算,丁莉莉吓一跳,要是服装厂真的招了她,那她得没日没夜在车间低下头,钉这一卡车一卡车的纽扣。完不成任务要加班,没有工休,吃饭半小时,上厕所向主管请假。
工厂的流水线,丁莉莉不是不熟悉,也不是挑剔,她只担心自己还有没有空余时间去找弟弟。
杨巧芬说,厂里安排集体宿舍,要是不能进厂,没处住你就惨了。丁莉莉着急,师傅,谢谢您刚才帮我提包裹……让我见见主管,可以吗?
49号脸色有些缓和,说,你是刚出来的吧?今天算你走运,没被敲诈。要不然你就摊上倒霉事了。好意帮你,你倒好,自己贴上去找麻烦。出来找工作,不要太爱管闲事!
丁莉莉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工装男人还在生她气,老太太都已经进小区了,她还跑过去跟人家儿子解释。幼稚!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巧芬也跟她说过多次。丁莉莉虽然不认同工装男的看法,但她不想因为那件事影响进厂工作。
丁莉莉慌忙从包里掏出一个苹果,递给49号,师傅,您是好人。
49号叹口气,挡挡丁莉莉的手,走吧走吧。我们做外贸,订单多,赶时间,要熟练工,最短的工作经验也有半年,你一个新手,我们赔不起时间!
我没地方住。丁莉莉用力吞口水,克制住不让自己落泪,她满腔的委屈,不完全是因为49号的拒绝,而是他拒绝的理由。
49号撕下报纸一角,刷刷刷写了一行数字,递给丁莉莉,说,你打这个电话,他们家有地下车库出租,你问问有没有床位。
丁莉莉捏着纸片,有些茫然。厂区宽阔,高大的水杉郁郁葱葱。围墙内是一圈花圃,紫苏、石榴、月季、两株竹子、一株桃树。然后,她看到了木槿。
弟弟说,姐,有木槿的地方,就有我。
淡紫色的木槿开了一朵又一朵,修长的枝干在风里微微摆动。丁莉莉看得出神,一步步往花圃走。又走几步,她卸下包裹,跑起来。49号跟上来,抓住丁莉莉的胳膊,扭着她往回走,又把她的包裹提起来,送出厂门。
丁莉莉回身拍打铁门,东东,东东!
离开厂区,手里捏着49号给的号码,丁莉莉来到不远处的小区门口。包裹很重,冬衣保暖鞋刷牙口杯洗发水……她在小卖部买了一包饼干,撕开来抓一块吃。吃得太快,她差点噎住,伸伸脖子吞下饼干。又花两块钱买一瓶水,咕嘟咕嘟地喝几口,胸口才觉得舒畅些。
给巧芬打电话,没有接,再打还是被告知暂时无人接听。丁莉莉觉得城市的庞大,广东、北京,以及她刚到的这个小县城,纵然高楼林立,在她看来,依然像是广袤的平原,没有着落,叫人凄惶。巧芬明明背着牛仔大背包离开,两个小时前还跟自己说话,像饱经世事的过来人一般叮嘱。而此刻,就像失踪了。 失踪。失去踪影,没有任何痕迹。意思是来过世上,有过欢笑、悲伤,吃过饭,衣服还在床上凌乱地放着,而人却不在了。这些曾有过的热腾腾的物品,以及情感,都将随着人的消失迅速被遗忘。
东东也是在一个黄昏失踪的。
那天是工休,来了两个小姐妹,她们原来跟丁莉莉同在电子厂三班倒,辞职后去了大楼。据说大楼赚钱比流水线多,丁莉莉那时刚好把19岁的东东带在身边,他在另一个电子厂做。长时间盯着电子元件,弟弟眼角膜发炎请假在宿舍休息。这天,丁莉莉带上弟弟跟巧芬跟着小姐妹去玩。说去吃冰激凌,弟弟过生日。小姐妹说索性直接去她们上班的地方,有好多大个的冰激凌。
她们在大楼上班。
丁莉莉后来再回想起这件事,总是拿指甲抠自己,手臂、大腿、脖子,抓破皮抠出血——后悔得不能用言语表述。说要不是自己贪图小姐妹说的“大楼有好多大个的冰激凌”,她也绝不会带弟弟去。弟弟不喜欢大楼,说不上去,在楼外面等。丁莉莉说,不要怕大楼,大楼里的人跟我们一样,也有家,有兄弟姐妹。我们去去就出来。
进旋转玻璃门,大厅辉煌,闪亮的水晶灯要把眼晃瞎。弟弟不适应要走,丁莉莉鼓励说,没事,等我们以后有钱了,就到大楼来开个最大的房间,从窗口往下看广州城。广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房子比老家高、汽车比老家多、人比老家陌生。出电梯,忽然沉寂,一扇扇房门紧闭,甬道幽暗。走在绵软的地毯上,仿若是沼泽。丁莉莉和巧芬被小姐妹裹挟进那个暗红色的房间,冷气开得很低,两个男人叼着烟光着膀子在喝酒,手里捏了扑克牌。见丁莉莉她们进去,有个男的甩掉纸牌,站起来招呼她们,进来咯。弟弟在门口站住,说,姐,我们走吧!
丁莉莉也想走,却被小姐妹拉住。小姐妹出来请东东进房间,东东站在门口,大声喊,姐!立刻有个男的从走廊过来,喊什么喊什么!看一眼东东,东东的视线刚跟男人对视,浑身一颤,他更大声喊,姐!男人推搡东东,说,再喊一声试试!房门忽然关上,东东用力捶打房门,房门紧闭,他定定地看了看门把手,转身跑开去。
门很快开启,丁莉莉冲出来,不见弟弟。等不及坐电梯,从一边的楼梯噔噔噔往下,出大厅,外面是亮堂堂的世界。
她打电话,无人接听。丁莉莉返身进大楼,挨个问人家是否见到一个瘦瘦的男孩从大门出去。没有人看见,弟弟就像水一样蒸发在大楼。丁家的天是那个时候塌下来的。
过去两年,巧芬总结,要不是你弟弟忽然离开,我们还不会想起要逃跑。不逃跑,我们就会失身。巧芬说,不过,莉莉,跟丢了命比起来,失身也不是太可怕。
丁莉莉认定巧芬胸腔里没有心肺。日复一日过去,有一天,丁莉莉在地铁口贴完最后十张寻人启事,她身边最后三块钱用来复印寻找弟弟的单子。心力交瘁,坐在台阶上,饥寒胁迫,咳嗽、抽搐、发热。
要不是居士那双干净的手扶起她,给她一口热水,丁莉莉大约也会消失在城市。
跟居士在简陋的房间住了一个多月,丁莉莉对巧芬的怨怼也淡了一些,像是开悟了。慢慢的,丁莉莉甚至觉得,只要巧芬在,弟弟就一定还在人世。
3
手机电量不足,她才慌乱起来。站在小卖部门口,想给家里打个电话,又怕母亲担心。杨巧芬告诫过她,出来了,一切问题都是你自己的,与家人无关,不要动不动就给他们打电话,他们帮不了你。
的确,他们帮不了我。丁莉莉想,自从被斧子劈开小腿后,父亲走路就一瘸一拐的。晴天还没事,一到阴雨时节父亲便瘫痪,整天躺在床上哼哼。这样一个父亲,连自己的腿都保护不了,大抵也分不出心思来关惠到一对儿女。
更不能让母亲知道。丁莉莉去镇上读高中,“谁要敢从草丛从树后面冒出来,我就铲死他!”母亲说。她背着铁锨陪丁莉莉走完山路最偏窄处,走上大路时她才回家。父亲有次叹口气说,你这书念得,你妈太遭罪了!丁莉莉去学校后,母亲做什么事都心神不宁,烧饭熏掉眉毛,煮粥烫伤手腕。还时不时地问父亲,你说这皇天浩荡的,那些个贼不敢出来吧?
那些个贼,说的是人贩子。母亲担忧了三年,直到丁莉莉高中毕业,她回家不久,母亲像是一个气球被放了空气,呲的一声瘪下来,整天病恹恹的。
等弟弟初中毕业,病痛耗尽母亲心力,她再也没有力量护送儿子。谁送她都不放心,弟弟便没有再去镇上读书。
后来,丁莉莉坐在床前告诉她想到外面去赚钱,母亲跳起来,又轰然倒在床上,说,我没有力气照看你了,把你弟弟带上。那一年,村里忽然少了几个男孩,有两个在不远处的池塘溺水。有一个被一辆面包车接走后再也没有回来。母亲认为村里不再安全。
靠在小卖部门口的凤阳树上,偶尔的,一片叶子飘荡着落在肩头。抬头看天,湛蓝,一长条白色的云路,飞机刚过去。丁莉莉痴痴地想起她跟杨巧芬坐长途大巴一路来的情景,十七个小时,她在上铺,一床千年不变的棉被,抵挡从风口索索吹出的空调冷气。车载电视播放着广告,配的解说是让乘客保管好自己的财物,以免失窃。然后插播电视剧,港台武打片。二三十分钟后,又开始播放提示,保管好自己的财物和钱包,以免失窃。丁莉莉受不住,跟杨巧芬说,都睡了,怎么还一遍遍播放这个?
杨巧芬说,睡吧睡吧,十七个小时,有你受的。
丁莉莉嘀咕一句,一车人就我们俩没睡,就好像我们醒着要去偷盗似的。
杨巧芬忽然翻身坐起来,情绪有些激动,莉莉,要学会忍耐,出门来混江湖,就得忍耐。
丁莉莉吓了一跳,巧芬,这话听着耳朵发热,什么江湖?
杨巧芬说,等我们赚了钱,坐飞机回去,坐飞机比坐汽车舒服。带上你弟弟。
丁莉莉眼睛一亮,又黯淡了。都没有说话,又都躺下。
你坐过飞机没?
坐过。杨巧芬翻身把背对着丁莉莉,说,我要做个梦,坐一趟飞机,你别打搅我飞上天啊!
丁莉莉想起杨巧芬说的,你别打搅我飞上天啊!难道就这半天时间,她就飞上天了?想着想着,天便黑了,丁莉莉摊开掌心,记着号码的纸片被汗水浸湿。丁莉莉看着号码拨打,对方是一个男的,淡漠地问,找谁? 丁莉莉说,我想租房。
男人问,住多久?
丁莉莉说,一个晚上。
男人说,没床位。挂了电话。
丁莉莉再拨打过去,连续地打,一遍遍,到后来,丁莉莉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打电话。腿酸麻,饼干不耐饥,这会儿又饿了。又饿又累又困,丁莉莉的脑海便浮现出那些面孔来,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来?老师,你不要我们了吗?丁老师,我们班要毕业,我们要送你一个礼物。
豁出去了,大不了手机没电,全世界的人再也找不到我。丁莉莉蹲下来拨打,忽然听到手机铃声,一遍遍的,是一首英文歌曲。像在哪里听过,熟悉的感觉,她站起来,寻找声音的出处。然后,她看到一个男人站在他面前。是老太太的儿子。
男人拿着手机,不耐烦地看丁莉莉。
丁莉莉站起来,头晕目眩,她一下靠在凤阳树上。对不起,不知道是你。
男人扫一眼丁莉莉的背包,说,走吧。
往地下车库去,穿过空旷的走廊,拐个弯到车库。
从未想到这个地方还能住人。低矮的车库,卷帘门低垂,一侧水泥墙面上贴了一张白纸,写着:纯女生房。温馨之家。
男人指指车库,示意丁莉莉进去。丁莉莉怯怯地问,多少钱一个晚上?
男人看一眼丁莉莉,说,八点前熄灯,卷帘门拉到底,明天早上六点十分前离开。
男人说罢,转身就走。
丁莉莉追上去,老板,我就住一个晚上,多少钱?
男人转身,说,明天按时走,以后不要再打电话。
丁莉莉点头。
不知道什么意思,难道人家看在我可怜的份上,不收我钱么?丁莉莉弯腰进车库,狭窄、潮湿、十二三个平米,三张高低床。
被称为“温馨之家”和纯女生房,六个床铺五个有人睡着,门正对面的下铺空着,紧挨着的墙上,一个黑乎乎的铁网格窗。见丁莉莉进去,床上的人都探身出来看。丁莉莉朝大家欠欠身,说,到服装厂应聘,没找到主管,我就住一个晚上。
上铺探出身子问,收你多少钱?
丁莉莉支吾一下,还没谈。
上铺说,怪了,这家伙眼里只有钱,不收你钱……你们是亲戚?
丁莉莉摇头,赶紧把大包裹搬进来,床底下塞满东西,没处放,她只得把包裹放到床上。解开鞋带拔出脚,一股脚汗味喷出来,走了太多的路,脚底疼,肿起来。上铺唠叨说,鬼地方,吃不消住了,臭得跟死人堆一样!
丁莉莉把脚塞进板鞋,忽然发现,脱鞋三分钟,脚又肿了一圈。
她斜靠在包裹上,闭上眼,脑海里全是弟弟。弟弟小时候拖着鼻涕。弟弟背着母亲手缝的书包到学校。弟弟得了奖状跑回家。弟弟在广州火车站茫然的眼神。弟弟在大楼转身的背影。
重重地叹气,丁莉莉又想起弯曲的山路,零散的读书声。除了家,她跟弟弟有共同记忆的,便是学校。
丁莉莉家在大山里一个叫良溪的村庄,村子在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的山顶。高中毕业后不久,跟杨巧芬去广东,在一家鞋厂的流水线上站了三年。跳槽到一家电子厂,都是年轻女工,没有鞋厂刺鼻的味道。那时,经济空前发达,到处都是工厂,或者说,整个东莞就是一家巨大的工厂。一段最美好的时光,虽然工作辛苦、假日少,但是工资还是比较可观。领到工资,她只留下两百,其余的都寄回家。
弟弟初中毕业后跟父亲学木匠,大山里交通不太方便。除了偶尔有一辆破旧的面包车摇摆着上山贩卖日杂品外,少有外人进村。后来,村里大多人出去到外面,木工活少了,父亲带儿子出去。先去附近村子做木工,后来去镇上。又一路去县城,在一个建筑工地给人做模具时,父亲从梯子上摔下,斧子滑落,刀刃劈到小腿。
受伤的父亲再也没出过门,而弟弟自从去过一次县城,便时常地想起那些宽阔的马路。丁莉莉有一次回家,母亲说,带上你弟弟吧,村里不能待了,他一个人出去,我也不放心。
弟弟失踪后,丁莉莉所有在南方的日子,都是在寻找与自责中度过。开始两年,她边赚钱边寻找,所有拿到的工资只有一个用途,出去寻找弟弟。
但后来,境况一日不如一日,好像约好了似的,“好端端的那些工厂都不见了,只剩下空荡荡的厂房和看门的还有一大批像我们一样找不到工作的女工。”杨巧芬见多识广的样子,说,全球经济大崩溃,我们就是那个池塘里的鱼,他们取水救火,没有水,我们也活不成了。
丁莉莉不解,全球经济跟我们流水线有什么关系?
杨巧芬叹气,莉莉,你那个高中是怎么读的?要多了解国际经济形势。
后来,有人告诉丁莉莉说,在北京一幢大楼的电梯口看到一个年轻人,像你弟弟,但不确定。
巧芬,你陪我去北京吧!丁莉莉说。
两人到北京。先在一家日用品公司做营销——拿一叠宣传单子,站在路口发放。大冬天,下过两场大雪之后,杨巧芬撑不住了,跟丁莉莉说,不行了,手上都是冻疮。
丁莉莉捧起一把雪,抓起杨巧芬的手,在她手背擦,疼得杨巧芬咬破嘴唇。杨巧芬说,莉莉,我现在知道了,你很痛。
丁莉莉不说话,忍住了不落泪。这几年,她流泪太多,视力下降。
杨巧芬又说,就像我咬了嘴唇一样,很痛。
后来,她俩又在房产中介、二十四小时便利店做工,不管工作如何变换,住的都是地下室。
只要有暖气,就冻不死我,只要不死,就有活的希望。莉莉,我们不会永远落魄的,相信我。杨巧芬说。
找不到弟弟,即便飞黄腾达的日子也没有多少意义。丁莉莉想。
越来越冷,衣服带少了,又薄,不御寒。拿到的工资除了吃饭,刚够她们付房租。没有回家过年,以为挨不过冬天。两人互相支撑依偎着到第二年。杨巧芬跟丁莉莉说,莉莉你相信我,弟弟在南方。
哪里?
天堂。
丁莉莉生气,不理杨巧芬。杨巧芬说,是真的,在天堂。两个人各自吃完一碗康师傅方便面,又嚼了一个白面馒头,杨巧芬说,我们去天堂吧。 丁莉莉说,我想回家。
杨巧芬说,我想坐一趟飞机。
丁莉莉说,如果可以,我想走回去,省路费。
杨巧芬叹气:东东这辈子就是跟你们家要债来的。
4
家里一切照旧。不谈及弟弟。
人在家,心在外,入睡便是梦,见不到弟弟或者见到了弟弟,醒来悲切。这些年,父母在良溪忍着熬着,就等他们儿子回来。这一天,村书记找她商量,希望她到村里的学校教书。
丁莉莉吃一惊:我,才高中毕业。
支书说,只有你了。
她摇头说,不。
支书说,你到学校去等他,他会回来的。
有少许欣喜,也感激支书,好像知道她的心事,学校是她跟弟弟共同的最温暖的地方。弟弟出事后,活着有了别样的意义。她其实想留在家里,外出那么些年,累到极点。而她这几年的寻找,在父母看来是另外一次出走。每到年底,总想着回家,却不甘,总觉得她一坐上车,弟弟就在身后来了,她不想这样错过。她总是在买票退票中度过她孤寂的腊月除夕正月。
她点头答应,支书很高兴,居然有些结巴,不知道怎么表示感激,站起来带翻了凳子。
支书当过代课教师,十九年,一个有抱负的乡村青年变成老成的中年代课教师。后来政策下来说,通过一次考试后便可以转正。那天,妻子给他换一身新衣裳,他早早出发,走到半路,村里一老头挑担红薯瘸拐着去赶集。他不忍就这么顾自走路,帮老头挑红薯,老头走得慢,他走得快,停停走走。快到镇上时,老头中暑倒地,他无奈只得背上老头先去镇医院,检查后说老头血压高,得留院观察。帮老头缴费安顿完,待他满头大汗赶到考点,考试已经结束。
错失良机,他蒙头睡了三天,醒来后便又乐呵呵地去学校。等学期结束,校方通知说,学校安排公办教师来良溪小学,他黯然回家种地。
那件事丁莉莉是知道的,后来,良溪村支书外出做生意,在外面发家买了房,把户口迁到城里。村里缺支部书记,镇里感念他十九年代课生涯,又顾念他那次错过考试误终身的大事,省略考察发展期,算是火线入党。他便成了村里的书记。
事实上,学校塌了几年,上面的意思是把十二个孩子归口到中心校去上学。从村里到中心校,要走十二里山路。十二个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家长不放心孩子跑大老远去读书,宁愿留在村里,有爷爷奶奶照顾。“不想孩子在半路失踪了。”村里有过这样的事,有个上初一的孩子,从家里去学校,走着走着就不见了。
有传言说,人贩子藏在树丛,带了麻袋,专盯着这些长途跋涉去上学的孩子。
可是,这里已不像学校。猪圈比这都要好得多。丁莉莉走进东面的教室,黑板陈旧,被石子划过,被小刀刻过,处处受伤的痕迹。
委屈了!支书说。村里那些孩子,听说有老师来教书,都等着。
讲台是三块木板拼起来的,用砖头顶着。房梁早就没了,一块打着补丁的雨棚塑料布,四个角用绳子扎起来,绑在坍塌的矮墙上。看来支书花了不少时间修整,只是依旧破落。
上午凑合着上了三堂课,丁莉莉仿佛回到童年,她坐在第三排,弟弟在后面的麦草上打盹。下午刮了一阵风,雨棚被掀开一个口子,矮墙上的黄泥灰扑啦啦地散落下来,呛了丁莉莉满嘴满眼。
村庄真的败落了,丁莉莉难过,给杨巧芬打电话,杨巧芬告诉她,她找到工作了,工资待遇也还可以。说着说着,杨巧芬忍不住告诉她,看到一个人……
丁莉莉打断,不要说了。
巧芬沉默,过一会儿,说,莉莉,等我赚到钱,造一座房子,你当语文老师……
丁莉莉说,你当校长。
说着说着,丁莉莉心情慢慢好起来。
过了两个月,夏天来临。
有个晚间,她忽然感觉不妥,发热、抽搐,刚吃了晚饭却感觉饥饿难耐——跟刚失去弟弟那段时间一样,她病了。连续三天起不了床,窝在家里。这一来,家里热闹了,今天拖着鼻涕的小不点儿送来三个鸡蛋,是奶奶让他送来的。明天扎着羊角辫的女孩带野山果来,让老师快吃了,爷爷说治百病。再一天,年龄最小的学生披一件衣服过来,说纽扣全掉光了,奶奶看不见针线,让丁老师给钉纽扣……这轮番的被慰问,也被需要。第四天,丁莉莉终于忍不住回到学校。
没想支书也在,他像一口守时的钟,站在校门口等丁莉莉。丁莉莉进教室,支书悄悄地关了校门。走两步,校门啪一下倒在地上。支书跑回来,搬起校门丢到一边,见丁莉莉看着,说,做扇新的吧!
丁莉莉说,我们村真的连这点钱也没有吗?
支书苦笑,没有集体经济。
丁莉莉说,我想出去赚钱。
支书一愣,恳请莉莉留下,说教育的重要,万古不变的还是读书最好。
丁莉莉说,我想把学校修一下。
支书感动,说,你这一说,我们学校也有奔头了。我老了……
隔几天,支书来跟丁莉莉说,接到一个电话,有个女孩大学刚毕业,要来支教。丁莉莉有些失落,觉得自己学历不高,还耍性子。支书说,等支教老师来,你们两个就有伴了。
丁莉莉犹豫了两天,杨巧芬来电话,帮她在南方一个县城的服装厂找到一份工作。她像获救似的又开始整理行装出门——像逃离。
不告而别。她不敢想象支书有多么失望。六年级两个孩子快要毕业了……
不想了,不想了。丁莉莉想翻个身,才发觉自己刚才靠着包裹睡过去了,同一个姿势久了,脖子酸胀双脚隐痛。四周漆黑一片,只觉得身边冷索索的,才知身子一直挨着网格铁窗。丁莉莉试图从窗口往外看,竟然觉得有谁在盯着自己,她吓得惊叫起来。
纯女生房的住户便都醒来,埋怨丁莉莉不识趣。从她们的抱怨声中,丁莉莉获知了这些房客的身份、工作。上铺那个声音尖利的女人三十多岁,在小吃店做面包。左侧下铺躺着的女孩来自江西,在一家足疗做理疗师,她抱怨白天那个客人粗俗,恨不得拿把刀把那双臭脚跟砍了。说得大家都笑起来,觉得解气、痛快。女孩下铺拍着床沿说,她伺候的那个富婆,每天在电话里跟人谈她的衣服,炫耀老公如何爱自己。她同情地说,其实她老公几年不回来了,这些衣服都是她情人给买的。我今年四十五岁,老公没钱,但他疼我。 另外两个女孩在商业城摆地摊,生意马马虎虎,就是时间上不太凑巧。车库温馨之家晚上八点前要熄灯,八点商业城夜市刚刚开张。她们打算另外找房子住,跑几天没有找到合适的。算起来,车库房最便宜划算,七嘴八舌说着,话题拉了回来,说房东不算黑心,八块钱一个床铺,三十天,二百四十块钱,的确不算高。
又说到房东老太太原先是教师,老伴是中医,前段时间突然过世,老太太受了刺激,居然不会开口说话。她儿子总体来说还是孝顺的,老太太常常下楼到外面去等中医老头,老夫老妻的,去了一个,另一个大都活不长。上铺感叹一句。大家在黑暗里说话,丁莉莉初来乍到,没人跟她说话。她们顾自说着,话题很少交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偶尔的,一起为某个话题笑一笑、骂一骂,便又安静下来,车库房沉入黑暗。
第二天,丁莉莉背着包裹出车库,来到小区门口。人家不收房租,总得打个招呼道谢吧。她等在小卖部门口,等房东出来。不敢打电话,昨天被警告过。到中午,丁莉莉又热又饿,给杨巧芬打电话,通了。丁莉莉跟她说了在服装厂的冷遇,说昨晚在地下车库窝了一个晚上,头痛得厉害。杨巧芬在电话里骂人说,凭什么我们就得住地下车库?总有一天,我要到天上飞一次。
当晚,丁莉莉找到杨巧芬,没成想杨巧芬也住地下车库。状况比她好不了多少,而且是男女混住。
不是住集体宿舍吗?丁莉莉吃着杨巧芬特地买来的菠萝说。
够集体了,都男女混住!杨巧芬笑笑说,我这里信息很多的。
丁莉莉说,我走了。
杨巧芬说,你去哪里?
丁莉莉说,回纯女生房去。
5
一回来,就住到冬天。这几个月,丁莉莉换了几份工作。室友介绍她去小吃店做,洗碗、磨豆浆,按时间算工资。过不久,做足疗的女孩问丁莉莉会不会足底按摩,丁莉莉问招不招服务员,便去了。走到一幢大楼底下,丁莉莉忽然迈不开步子,只觉得弟弟就在她身后。
姐姐,不要去大楼。
她猛然回头,跑离大楼。
替人卖过彩票,也当过网管。
那次,丁莉莉从小区门口经过,老太太扶着冬青树迈不开步,她搀老太太上楼进屋子安顿好。过两天,老太太儿子下车库来喊丁莉莉,雇她给老太太当护理。老太太跟丈夫姓,周边邻居都喊她罗太太。丁莉莉跟老太太像有天然的亲近,喊太太。太太您要喝水!太太吃药了!她买菜烧饭洗衣服拖地板,得心应手,有那么几次,罗太太吃饭时忽然要去厕所解手,她也能忍受。
有一回,老太太身子不舒服,丁莉莉送她去医院,陪护二十三天。隔壁病房是个化疗病人,一边挂着药水,一边呕吐。瘦成一副皮囊一副骨架,丁莉莉偶尔路过他身边,感觉他是骷髅要伸出手来抓她。丁莉莉吃不下饭,每次老太太要她一起吃,她总是说,今天肚子很饱很胀,便省去了吃饭,又舍不得吃零食。老太太出院那天,她儿子来接,见到丁莉莉,吓了一跳,以为换了护工——丁莉莉瘦掉八斤。
老太太出院后心情好,胃口也好。她儿子跟丁莉莉签雇佣合约,三餐之外,丁莉莉能拿到两千三百八十块工资。杨巧芬羡慕说,傻人有傻福。
料理好老太太的起居,搞完卫生,丁莉莉给老太太读小说。读的都是三四十年代上海流行的小说,张恨水的《金粉世家》,鸳鸯蝴蝶派作品。读着读着,丁莉莉忽地觉得日子原来这么好。一个月过去,房东没有克扣工资,按时打到她银行卡上。丁莉莉把钱汇给父亲,让他带母亲去赶集,买吃的穿的。再过一段时间,丁莉莉有些热爱这样的生活,买菜做饭跟老太太闲聊——之前老太太不说话是因为心里怨儿子。她在丁莉莉面前袒露心迹,说儿子媳妇孙子看着亲热实则离得太远。世上只有老伴是真心的,可是那个真心的人走了,她活着是可笑的。老太太跟丁莉莉约定,只要有外人在场,他们就不再说话,丁莉莉当然遵守盟约。也犯过错,那天,老太太儿子过来,丁莉莉照例做着那些琐碎的事,但是她满心欢喜,似乎忘记曾经有过一个疼爱的弟弟。换了生活环境,原来可以忘却,这点她从不知道。
老太太儿子留下来吃饭,丁莉莉忘了约定,跟老太太拉家常,老太太盯着她看,眼神里满满的都是对方违约后的无奈。丁莉莉不知不觉,说,您刚才说张恨水那个小说好就好在是写人,有的小说是在写神。老太太不说话,丁莉莉急了,以为她身体又出了故障,说,您哪里不舒服?来,我给您揉揉。可是您怎么不说话呢?
老太太儿子盯着丁莉莉看,不说话。
丁莉莉说,刚才还跟我谈旧上海呢……话一出口,才意识到失言,忙不迭地解释说都是自己瞎想的,没有这回事。
老太太转过轮椅,把背对着丁莉莉。丁莉莉脸色煞白,收桌子时打破一只碗。老太太儿子像看出端倪,跟老人说,你宁愿相信外人,也不相信我!
语气里全是恨。遂出门。
后来便再没来过。这倒让老太太过了一段舒心的日子,有了笑容,身段也放下来。天气好时,让丁莉莉搀扶着下楼走走。有时候也会到地下车库纯女生房门口站一会儿,回房间后便叹气,让丁莉莉搬过去住。
丁莉莉想到老太太儿子那话,那惨白的眼神,心有余悸。又不想违逆老太太,只得谎称在老家一直住平房,不习惯高楼。白天,丁莉莉跟老太太待着,到晚上,丁莉莉回车库。后来,纯女生房那些老住户都搬了出去,陆续的有新面孔住进来,怯怯的神情,让丁莉莉想到自己的当初。她一直没有换床铺,用一块硬纸板遮挡住透风口,有时会给新来的住户一些建议。
阳光好的日子,丁莉莉把老太太阳台上废弃的花盆整理出来,破花盆拎到楼下垃圾桶。骑了自行车到城郊结合部找泥土,用塑料袋装着拎回来,花盆里种上植物,绿萝、长春藤、紫罗兰。阳台、窗台、洗手池旁、客厅电视机边都是植物,像个家的样子。
有一天,老太太说想吃馄饨,很多年不吃馄饨了。
丁莉莉去市场买了二十只,在水里煮了,挑点猪油,撒上葱花。老太太吃了一只,说好吃。很久很久了,只是惦记馄饨。可是,这个馄饨又不是她心里的那个味道。 问什么味道,一下子说不出来。年纪大,总会忘一些事。记不得了。
丁莉莉变着花样做,老太太每次都吃得不少,像在馄饨里寻找另一碗馄饨。看起来也合口味,但依然是遗憾的神情。
这一天,坐在阳台晒太阳,小说早已不读了。让丁莉莉说家里的事,连续三天,丁莉莉谈了父母,说了学校,也告诉老太太有个叫杨巧芬的姐妹。到傍晚时,老太太忽然说,你不开心。
我丢了弟弟。丁莉莉不再隐瞒。
我第一天看到你,就觉得你跟我一样,一定丢了什么。老太太说,丢了魂。
丁莉莉一股脑儿把弟弟的事说了个彻底,这一说,心里满满的,像是弟弟回来了。又觉得空荡荡的。还是丢了魂。
过几天,傍晚时,丁莉莉给老太太做馄饨馅,到阳台去摘葱。顺带着摘了两片紫苏叶子,刚才切肉时,刀口碰到手指,出了点血,把紫苏叶子揉软了敷在伤口止血。把多余的紫苏剁碎混合在馅里。吃混饨时,老太太忽然想起什么,说,就是这个,就是这个味道,紫苏。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家小瑶最喜欢吃紫苏馄饨。
老太太女儿叫小瑶,出嫁前,喜欢在阳台上种紫苏。有一次,小瑶发热,没有胃口,老太太给她包了一碗馄饨,紫苏馅的。吃了发一身汗,人就精神了。后来,小瑶一直喜欢吃紫苏馄饨。出嫁后,还常常回家来,陪母亲包馄饨。
事发前,没有任何征兆,母女俩一起包馄饨,紫苏馅的。当晚,女儿心肌梗阻,离开她。那年,女儿才三十二岁。
老太太后来便不再记得世界上有紫苏这种植物。二十年不吃馄饨。
丁莉莉的到来让老太太的部分记忆复苏。老太太跟丁莉莉说起这些,已经不再难过,只是淡然地有一些伤感。说自己老了老了,忽然成了孤儿。
这样的日子,让丁莉莉有种相依为命之感。隐秘的伤口仿佛愈合。这些时光,只有她跟老太太独享,老太太跟丁莉莉说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吃过苦,丈夫曾经在军工厂搞科研,科研人员不允许独自外出。有一次去镇上办事,照例有安保跟着,因为年轻,一时起了好奇心,机智地甩掉便衣,犯了大忌。因他是厂里的中坚力量,作检讨后照旧上班。过了二十年,适逢一场运动,有人翻出档案里的那一笔灰色记录,五十五岁时发配去了劳改营,一去十七年。丁莉莉听着,不感兴趣,那段时光太遥远,但她总愿意提出一些问题来应和老太太的回忆。比如老先生原来是科学家,后来怎么当了中医,听说搭脉很准?老太太饶有兴趣,一一展开来说。有时,老太太逼迫丁莉莉说一说有没有喜欢的男青年。丁莉莉说,从未想过,心里只有弟弟。
老太太笑道,男青年在前面等你。你只要往前,就能遇见。不能后退。
好日子总感觉过得快。老太太说,她没想到还能说那么多话,自从丈夫过世后,她觉得自己失去了语言能力。
有一天,老太太忽然中风,真的不能说话了。老太太儿子赶到医院,医生说血管破得厉害,脑里渗血,凝成了块。她抖索着拿笔写给儿子看,那些字像绣在纸上的图案。老太太儿子左看右看还是没有辨别出什么。丁莉莉拿起纸来,正面看看,再反面看看,告诉老太太儿子说,她想回家。
老太太儿子附身问老太太,妈,想回家?
老太太用食指在丁莉莉手心比画,丁莉莉说,她打了一个勾,是肯定的意思。
老太太儿子接着说,家里太冷。
丁莉莉说,送老太太回家吧。
老太太儿子把纸片揉成团丢进垃圾桶。
老太太眼角的泪水汹涌而出,丁莉莉一次次拿面巾纸给她擦泪,忍不住鼻子发酸,求你送她回家吧!
医生进病房查看。
动个手术吧。老太太儿子说。
医生盯着他看,说,借一步说话。
两人出病房,医生低语,出血点多,手术没有用。
回到病房,儿子跟老太太说起手术的事,老太太勉力摇头,不想被刀割。
儿子生气,钱存着有什么用?我们不指望你的钱。你一直以为我要夺你的东西……你从没相信过我!
看一眼丁莉莉,丁莉莉慌忙逃走眼神,看老太太紧闭的双眼。
任凭儿子说,老太太一直沉沉地睡着。
隔了一天,老太太忽然好转,口齿不清。一些零散的字眼,丁莉莉拼凑起来,成为一些完整的话,小囡囡,饭桌底下有个木头盒子,用铁钉固定在桌面板下边,木头盒子里有本存折。你去取了。
丁莉莉摇摇头,不能由我来做。
老太太紧了紧丁莉莉的手,去取来给我。
丁莉莉摇头。
早晚要走,这一阵子,你在我屋子里,我想起年轻时候,女儿没有出嫁时,也像你一样,脸蛋圆圆的……老太太又简短回忆了一下。
丁莉莉心里一热,我去。
去了银行,一边踌躇一边填单子,密码记在心里,顺利输入。十八叠现金从窗口递出来,工作人员给她一个黑色的塑料袋,例行公事,请小心保管。十八万,丁莉莉从未见过这么多钱,像在做梦。胆战心惊,生怕出错。要赶紧跑去医院,交给老太太。
她掏出一个布包,把钱放进布袋。刚转身,老太太的儿子站在她身后,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不简单。
丁莉莉吓得浑身发抖,就像做了见不得人的事被当场抓住。她抖索着抱紧布袋子。
老太太的儿子抓过丁莉莉手里的布包,丁莉莉要抢过来,说这是老太太叮嘱她来取的,她得送过去。老太太的儿子提高音量,他有理有据地跟银行大堂经理跟大厅等待办理业务的人细数丁莉莉的不齿行为——最合情合理的说法是,丁莉莉潜伏在他家,是为了要拿到老人的银行卡和密码。
解释起来很费力,没人相信她,谁都不信。说再糊涂的老人也不会把银行卡和秘码交给一个才服侍了一百来天的外地保姆。指责丁莉莉,把她作为外地保姆的反面教材开现场会。立刻有人说起他以前的保姆,手脚不干净,拿了他家一个金戒指和一方蓝田玉印章。丁莉莉只想拿过那个布包,她觉得自己的事还没做完,她得亲手交给老太太,然后由老太太告诉他们真相。这已不可能,老太太儿子表示他不报警是看在她还没有时间把钱转移的份上。 起了风,雪花飘落,年关近了。天越发的冷了些。
丁莉莉奔跑着去医院,委屈来不及细诉,无人听更无人信。她只想再看看老太太,至于自己在银行受的不白之冤,又算得了什么!跑进病房,老太太的儿子早已经站在床前。老人双眼不再睁开,紧抿着的嘴唇苍白,她全身插满管子。有一次,她跟丁莉莉说,万一自己有个三长两短,千万不要抢救,她希望自己体面地离开。还跟丁莉莉约定,让丁莉莉哭一哭,就当她是自己新认的一个奶奶,不至于床头荒凉。
看着老太太被这个仪器那个仪器测试,她抽泣起来,只是心痛,想起老太太的种种好。曾经给她一块围巾,虽然有些年份,也旧了,但出门时很挡风,又温暖。有一次丁莉莉在沙发上睡着了,老太太拿出一床新棉被给她盖上。最让她感慨的是,陌生的两个人,亲密无间地生活了一百多天。阳光、植物,还有回忆。丁莉莉忍不住地要哭一场,老太太儿子把她拉到一边说,少不了你的工资,哭什么,吵死了!
丁莉莉悲愤,恨不得打他一个耳光,又觉无力,哭着喊他混蛋。男人抡起手来就是一个巴掌,好像她的心思他早已看透似的,他先下了手。脸颊红肿,像抹了辣椒,但比不上被羞辱的疼。丁莉莉才知自己终究是软弱的,什么也做不了,只蹲在病房走廊痛哭。来来往往的人,没有人知道她为谁哭,总以为她最亲的人走了,才会这么悲伤。
6
隔两天,老太太离去。丧事热热闹闹,办了三天。那几天,丁莉莉走出车库房,远远地站着,看罗家热闹一番、冷清一番、再热闹了两天,便再没有人气。丁莉莉有心要送老太太一程,被老太太儿子拦住,说:“我最恨手脚不干净的人,穷也要有骨气。”
老太太住过的那个房间,窗帘已经拆下,只有空洞的方形格子,触目惊心。总觉得有双眼睛看着她,责问,说要送我走到最后的,你不守信用!老太太终究还是有遗憾的吧?
过了一个礼拜,更冷了些。下过两次雪,没有一场酣畅的,却是冰冷刺骨。丁莉莉躺在车库房,热烈地想起跟老太太在阳台晒太阳的时光。
她打了个电话过去,电话里,老太太儿子语气平稳了许多,问丁莉莉什么事。丁莉莉说,来拿点东西。老太太儿子说,没有东西,屋子里只有家具。丁莉莉说,一些书、换洗的衣服,还有一床被褥。老太太起床困难时,让她把被褥带过来,在小房间睡。烧遗物时,家里所有东西都搬出去烧了。老太太儿子说。
脑袋嗡嗡地响,虽说只有两个袋子,却都是她喜欢的。老太太给的一些书、帽子、围巾、两双板鞋,还有一双雪地靴,是她陪老太太出去散步时在门口地摊上买的,是老太太付的钱,她一直舍不得穿。现在,这一切都没有了,就好像所有在这个城市里曾经给过她温暖的人和事以及物品都化为灰烬。
想搬出车库,她不想再看到老太太儿子。在他眼里,所有人都是贼,都是偷走他幸福的人,而丁莉莉是试图偷他家财产被他及时发现的“手脚不干净的外地人”。这种感觉让丁莉莉难受。过两天,室友议论说,车库房已经转让,连同她们这些租住的人,“卖给姓李的养猪专业户了”。这么一来,丁莉莉便又住下来。
这天,巧芬打来电话,让丁莉莉做好准备。
莉莉,我打算换个地方找钱。巧芬说,横竖我们一无所有,到哪里都是重新开始。
丁莉莉才知巧芬这半年来过得也不顺,换了四五次工作,都以炒鱿鱼结束。
年前几天,室友们谈起,现在找工作容易些,因为好多人都要回去过年。她们问丁莉莉买票了没有,丁莉莉才跟巧芬说要去买票。巧芬说,不回去,不给中国交通作贡献!
下了一场雪,一切看起来蓬松、洁净。丁莉莉出去找工作,回来时路过江边,一些人在拍照、打雪仗。有个孩子把雪团丢过来,正好砸到丁莉莉后脑勺,丁莉莉啊了一声蹲下。孩子们跑开。有人问丁莉莉要不要紧,声音很好听,丁莉莉抬起头来,看到一个跟自己年龄相仿的男生。
站起来时有些头晕,他扶她到一边,木椅子上是厚厚的积雪。他放下双肩包,从包里翻出一张报纸,垫在木椅子上。想想又不合适,把围巾解下来铺到报纸上,让丁莉莉坐。丁莉莉不肯,他把她按到木椅子上。她坐下,只觉得软软的,心底顿时热起来。他问丁莉莉要不要紧、要不要去医院看看、住哪里、要不要送回家。
雪团没有那么大力,丁莉莉只觉得被吓着了,又因连续失眠少进食,身体虚弱,眼睛有些涩,鼻子发酸,像要落泪。不可以。不能这样!她拼尽全力抑制情绪。恍然以为在做梦,怎会有这样一份关心体贴落到自己身上?有些不真实。
她说没事,回家吃点东西就没事了。
他从包里拿出吐司,拆开包装,剥了两片递给丁莉莉。丁莉莉接过来吃,他也撕一片吃,又掰一片给丁莉莉。你一片我一片把一包吐司吃完。像是恢复了体力,丁莉莉也有力气回答他的问题,她只跟他说自己当过老师。
你是师范毕业的?男生欣喜。
见丁莉莉摇头,他聊他喜欢拍照,寒假回来,过完年又得去学校,他还在读大学。说着便给丁莉莉拍照,问丁莉莉怎么发给她,邮箱或者QQ都行。丁莉莉什么也没有。
不想让他知道自己什么也没有,又不愿很快离开,便只是坐着不回答。慢慢地觉得身上凉了,才想起来,自己把雪给坐化了。围巾早已湿透。
回到车库房,整个晚上都在想男生,他干净的脸,戴副眼镜看起来就是好看的大学生。喜欢拍照,围着围巾,烟灰色的羽绒服、米色长裤、户外鞋,挺拔、干净。手心手背白白净净,指甲修得整洁——丁莉莉悲切地意识到,自己喜欢这样的男生。不知道他叫什么、在哪读书、哪里人,只是觉得他好。就算再看见一眼,心里也是欢喜的,晚一天找到工作也乐意。
又一厢情愿地想,男生关心她,是不是因为她是老师?可自己只是高中毕业,在村里的小学教了三个半月学。这些是绝不能让他知道的。
隔天,又路过江边——她知道只为看到他。果然他也在,他拍日落。两人都欣喜,丁莉莉觉得男孩在等她。他是画油画的,喜欢落日时分热烈的明亮和骤然黯淡的变化。他们并肩走着,一条长长的江堤走完,话还说不完。男孩提议再往回走,又并肩走来。男孩邀请她去星巴克,丁莉莉摆摆手说不饿。男孩说他饿了,请丁莉莉陪他吃点东西,说新开的面包房正在搞活动,有好多小礼品送。年轻又蓬勃的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丁莉莉犹豫之间,男孩拉着她的手小跑着开了玻璃门。 面包房人多,电脑上看电影、噼里啪啦敲击键盘、戴着耳机听歌——他们好像不用上班,却能喝咖啡听歌,世界是他们的,好光景也是他们的。丁莉莉在这个男生女生组建起来的空间里,更觉落寞。
坐下吃面包,男孩给丁莉莉要了一杯热巧克力。捧着杯子,只觉得满世界的暖,夹杂了满世界的悲切——他也是喜欢她的吧?唯其如此,才更伤感。男孩说,一会儿送她回出租房,丁莉莉跳起来说自己还有事,逃出面包房。
还没回到车库房,杨巧芬电话过来说,她要去上海,“黄浦江边,十里洋场,总有我们赚钱的地方。莉莉,我们一起去吧!”
丁莉莉哭,为什么?
杨巧芬说,赚钱去!
丁莉莉说,为什么?
杨巧芬问,什么为什么?
丁莉莉明知不可说,即便说了巧芬也未必懂得。
原来喜欢一个人是痛楚的,也有甜蜜。丁莉莉把头蒙起来,告诉自己不是梦。狭窄冰冷的车库房,呼啦啦地暖了起来。
像是召唤,过两天,黄昏时,她出车库房,快步跑往江边,果然就看见了他。远远的,才见了两次,却像已相识一百年,她快步跑过去。男孩端着相机拍长廊,他下蹲,往前走一步、退两步,一直在按快门。丁莉莉再走几步,看到一个女孩,跟自己相仿的年纪,也有一根马尾辫。只是,她是白净的。白色的羽绒服、藏蓝色的围巾、咖啡色裤子配以藏蓝色雪地靴。
丁莉莉猛地停了脚步,远远看着男孩为女孩拍照,女孩从男孩手里接过相机,为男孩拍。他们配合默契,天衣无缝,融洽协调。丁莉莉站着,看他们往前走,女孩挽住男孩胳膊,男孩往一边让了让,终于还是跟女孩并肩。丁莉莉呆呆地站着,狂跳的心怎么也压不住,像要从胸腔冲出来直奔男孩而去。男孩忽然回头,看到丁莉莉,欣喜地转身,丁莉莉却回身,往反方向奔跑起来。见了又如何?他是他,我是我。十指相扣,与我,终是梦。
是梦。车库房残余的一些暖都因了丁莉莉不间断的回忆。男孩一次次在她的眼前出现,笑容、干净的脸。
7
丁莉莉是被鞭炮声惊醒的。她坐起来,头晕得厉害,嘴里苦涩,嗓子干燥得像要着火。她挣扎着下床,没有水。她走出门去,车库边上洗拖把的水龙头滴滴答答地漏水。她拧开水龙头,咕嘟咕嘟喝了几口——太冰了。像一把碎冰堵在嗓子眼,生生地痛,她猛烈咳嗽起来。有些难受,想要哭一哭,流一下泪或许就能把委屈平息一些。可是,肚子饿了。
这一觉睡得足够漫长,错过了发车时间,即便不错过,她依然不会回去。退完票,丁莉莉才知道,明天是除夕。
得吃饱才好,养足力气,才能痛痛快快哭一场。穿棉衣,系围巾,出车库房。雪早已停了,满地的破残。
化雪的路面被滚动的轮子溅得污水四散开,又聚拢来。丁莉莉趟过积水,走进小吃店,店里只有一个服务员,在看相亲节目,见丁莉莉进来,问吃什么。丁莉莉说,想吃一碗热的,我冷。
服务员的脸像雪天的风一样,寒意阵阵,问,吃什么?
丁莉莉说,辣面,多放点辣椒。
服务员站起来进厨房,不一会儿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漂浮着翠绿的细细的葱花。还没来得及吃呢,丁莉莉就落下泪来。一滴落到碗里,一滴顺着脸颊往下经过下巴滴到桌面。
杨巧芬电话过来,我已经在上海了,你快过来,我跟你说怎么坐车,你坐514路到东站,买一张到上海的高铁票,到虹桥,我到虹桥来接你……
我不去。丁莉莉打断杨巧芬。
杨巧芬问为什么?
丁莉莉挂了手机。
手机又响起来,丁莉莉说,我不去。
手机里一个声音喊,姐!
丁莉莉浑身一激灵,筷子掉落,东东!
东东你在哪?姐姐一直在找你。东东你回家了吗?爸爸妈妈他们都好?东东你瘦了还是胖了?一连串的问题,随着泪水喷涌而出。顾不上吃面,冲到外面,以为弟弟就在门口,虽然声音有些陌生,但清晰。不能错过他说的每句话。
姐,我到车站了。
车站?哪个车站?丁莉莉一时回不过神来,以为还在广州那个燥热的地方。
三岔路口,有个银行,对面是一幢大楼。就是丁莉莉跟杨巧芬下车的地方。
来不及付钱,冲出门,招手打车。身后服务员喊她付钱,丁莉莉挥挥手说,我弟弟来了!我弟弟来了!从未有过这一刻那样的信心满满,江边有过的对男生的倾慕,那短暂的秘密的恋情,是她在这个城市的宝藏,像那一碗热气腾腾的紫苏馄饨,都埋藏起来吧。弟弟来了,这比什么都重要。
明天就是除夕,路上堵得厉害,人们都出来买年货。弟弟怎么会突然找来了?是先回了家,然后再一路寻找过来的吗?这些年一个人在外,是怎么过的?丁莉莉内心如江河翻滚,因为激动兴奋,浑身颤抖。甚至于都不能平稳地坐着,像经历狂风暴雨,被击败后再爬起来的那一刻,劫后余生。
站在出口处等,没见到弟弟。或许这么多年,他已长成大男孩了,也可以被白净高挑的女孩挽着胳膊享受爱情的欢愉。车站岗亭的玻璃窗里,丁莉莉看到自己疲惫的脸庞,有暮年的苍凉。
电话响,丁莉莉接起来,弟弟说,姐,我在出口。丁莉莉往出口处看,一个男孩,瘦瘦高高的,正拿着电话在说话。他在喊,姐!我在车站,我来了!
男孩背着双肩背包,站在岗亭边,正张望着。丁莉莉走过去,问,你是谁?
突然见到丁莉莉,双肩包男孩有些局促,脸红到耳根,支支吾吾,不知所云。
丁莉莉就是在这一刻爆发的,她一把夺过双肩包男孩手里的手机,抡起手给了他一个耳光,响亮、清脆。然后,丁莉莉的话像一串被点燃的爆竹炸响。她像个有口仗经验的村妇,出口粗俗,每一句都像锋利的刀子,利落地割裂着双肩包男孩。男孩毫无准备,被突然袭击,他只用瘦弱的胳膊抵挡,任凭丁莉莉抓扯头发、脸、衣服。
人群聚集,丁莉莉的音调由高到低,慢慢的她显得有气无力,倚靠着岗亭。 你把我弟弟怎么了?他的手机怎么会在你这里?电子表是我赚的第一份工资给他买的,这些东西怎么都成了你的?你偷了他的东西?你把我弟弟怎么了?几天没吃饭,加之刚才的激动,丁莉莉无法支撑,沿着岗亭滑下来,蹲在地上。
有人质疑男孩,男孩百口莫辩,开始微微地颤抖。他穿着黑色高领毛衣、藏蓝色夹克外套,他太单薄。片刻,男孩也蹲下来,捧着肚子,像是忍受疼痛。然后他说,我饿。
岗亭的门打开,出来一个穿制服的中年男人,他走到男孩身边,一把把他拎起来。说,我早就看出来了,你就是一个贼。别装了,不是饿了吗?送你去那里,有你吃的。
双肩包男孩的胳膊被扭住,他疼得咧嘴,丁莉莉站起来,一把推开制服男人。围观的人七嘴八舌地说着、议论着。丁莉莉压低声音,对人群说,滚!
打车,回到面馆。
男孩吃完面,又喝光汤,说,还想吃一碗。
丁莉莉说,你吃两碗了。
车库房安静,高低床,被褥,住户都已回家。男孩走进车库房时,立刻显得自在起来,收拾床铺,打开背包,背包里几件皱巴巴的T恤,及充电器、运动鞋。
男孩叫铖铖,一年前,跟东东在上海认识。
我们在一起工作。铖铖说着拿出一个大的公文袋,公文袋里一件白色的衬衫,一条黑色蝴蝶领结。
我们在大楼工作。男孩说。两人在上海相遇,怀着雄心壮志,他们参加聚会,倾听发财神话。一个晚间,他们从窗口逃出,进了一家叫半岛的酒店。明亮的大堂、崭新的电梯,出门是幽暗的甬道,像沼泽一样瘫软的地毯。闪着镭射灯的包间,他们被封为少爷,为客人端水果、送茶水、拎整箱啤酒。偶尔为客人点歌,恰当的时间进包间,对包间发生的一切视而不见。偶尔,小姐被客人弄痛哭泣,他们进包间问,是否需要续时间,让小姐有时间逃离包间。也有那么两次,他们在客人离开时,替小姐要到说定的小费,语调谦卑似乞讨。
带客人到前台结账,站在电梯门口跟客人道再见、晚安。然后回到包间整理,将散落在沙发或者地上的麦克风重新摆放到茶几、用面巾纸清理烟缸、撤走酒瓶子。查看是否有客人遗漏的东西,偶有一包拆封的香烟,一把再也打不着火的打火机。午夜的大街,清冷,城市入睡,那些路灯不知疲惫地亮着,像是他们在异乡的亲人。
他们的住处在地下一层,在一张大床上昏睡,熬过漫长的白天。打牌、抽烟、叫外卖,相同的刺青。有个晚上,东东在梦里抱着铖铖。他们做游戏,戴上木槿花。他们紧挨在一起。房间充满鸡蛋清的味道。在充满小姐的都市,他们用特殊的方式远离小姐。
有一次看到一个女孩,刚从乡村出来,怯生生的,被客人拉着扯着。女孩在哭,要逃。东东进去,打了客人一拳。女孩跑出包间。东东很快被客人踩在脚底,他们让他舔鞋子,用打火机烧他的头发、眉毛。血流了一地。他骂脏话,用微弱的声音跟客人为女孩要到一百块小费。
过了几天,女孩又来包间上班,东东把一百块钱塞给女孩,不让她进包间。主管看不过去,把东东喊出去,扎扎实实揍了一顿,又请他去喝酒,大醉,认东东是哥们。
晚上,地下一层,东东发着高烧,昏迷不清的他拿出一张铅笔画,是姐姐。姐姐的眼睛充满怯意。
有天早上,铖铖醒来,东东没在身边。留下电子手表、两件T恤、手机、铅笔画、一双运动鞋。从此再也没见到他。
有人说主管带东东去了北方,那个地方有很多大楼。东东就在那些大楼之间穿梭。他不再是少爷,他接替了主管。又有传说,东东后来跟那个女孩在一起了,他要把女孩送回老家。
铖铖独自上班下班,再也没人跟他说起东东的事。
铅笔画上的姐姐依然在乡村。往事纷至沓来,恍若回到家乡。跟父亲学艺一年,终于成为乡村木匠。成为木匠的东东,已经掌握木匠用具的性能、用途,能用铅笔娴熟地画线条。丁莉莉第一年外出打工回来,发现弟弟在画画。
说着说着,天亮了。
说着说着,天黑了。
车库房冰冷,却显出异常的安宁,没有慌乱与羞怯,没有尊卑。好像回到大山里的家。忽地,烟火亮起,都市人迫不及待地要过年。他们出了车库房,来到空荡的大街。家家户户窗户亮起来,窗户内有满屋子的新年礼物、满屋子的团圆。抬头看天空,那一朵朵开放在夜空中的烟火,照着铖铖的眼睛一闪一闪的。
下雪了,大朵大朵棉花一样纷纷落下来。两个饥肠辘辘的人,在雪地里咔嚓咔嚓地走。一只狗,不知什么时候不紧不慢跟在他们身后。丁莉莉拿雪团砸它,它跑开去,等他们往前走时,又看到它在不远处站着,仿佛多年老友,一直在那边等着。不觉间,他们来到江边。日落,油画,摄影,干净的脸庞。那样好看的一个男孩,只有白雪公主才般配。他们手挽手在一起,才不惹人生气。想着想着,丁莉莉泪水滑落。想要用力哭一哭,呼吸冰澈透骨的风,才能忘记那短暂的美好。
铖铖说,饿。
丁莉莉不说话,径直往前、再往前。雪越来越大,像要覆盖整个大地。路过长廊、木头椅子,路过星巴克,只觉得有什么在生长,又有什么在幻灭。
面包的香固执地飘过来,丁莉莉说,我带你去面包房,除夕搞活动,有小礼品送。
推开玻璃门,进屋。依旧热闹,忽地以为回到那一天,男生就坐在对面。丁莉莉惊愕地揉揉眼,再看,铖铖狼吞虎咽地吃着面包,他面前有一只可爱的胖兔子。终于获得一份小礼品。
吃面包、喝热巧克力、听音乐,把寒气关在门外。
男青年在前面等你。你只要往前,就能遇见。不能后退。老太太说。
丁莉莉低头,吃了一个,再吃一个。喝了一杯,又添了一杯。
出门。雪花更加密集。忽地传来吆喝声,馄饨,热乎乎的馄饨!
站住。远远看过去,巍峨的大楼,纷乱的雪花。大楼前面的路灯下,一辆三轮车停着,大大的防雨伞撑开,伞面积了厚厚的雪,一个妇女在包馄饨。煤饼炉火焰正旺,铁锅热气腾腾。即便如此,除夕之夜出来摆摊,总平添了凄凉。
转身看铖铖,这个来历不明的男孩,他大约一直饿着,吃饱了依然那么瘦。丁莉莉心底一酸想:会长大也会成熟的,东东也会长大也会成熟。所有人的成长都一样,必得历经酷烈与暴雪。她呆呆站着,想起那个素面的居士,她一心向佛,不问世事,却在陌生的街头把丁莉莉带到她的家。又想起老太太,纵然这个城市有最冰点的冷,因有过那样一碗热腾腾的馄饨,足以抵御除夕之夜的冷酷。
丁莉莉深深地呼吸,清冽之气沁入,她顿时觉得一切都明朗干净起来。不知什么时候,那只流浪狗又出现在他们身边。
她回头看了看铖铖,铖铖咧嘴一笑。丁莉莉头一偏,说,吃馄饨去!
铖铖开心地点头,抓一把雪,团起来,砸向流浪狗。流浪狗逃开去,又很快跟在他们身后,嚓嚓嚓地随了去。
责任编辑 赵剑云
1
下了车,是个岔路口。都市气息扑面而来,一丝熟悉的东东头发的味道,在风里翻飞。丁莉莉有些恍惚,呆呆站着,不知道往哪条路走。杨巧芬用胳膊碰碰她,别发呆了,顺着这条路往前两个站,再往东面三百米,就是工厂。我托人跟主管说过,你直接找她,是个女的。记住,人家问你做过没,你说是熟练工。胆子大点!
丁莉莉说,巧芬,东东在这里。
杨巧芬拉下脸,不是我说你,你就是太浪漫,这个时代,浪漫是要吃亏的。那我走了,就此别过,就此别过。
丁莉莉摇摇头,东东喜欢用木槿叶洗头,我真闻到这味道了。
杨巧芬往前几步,忽然转身,丢下洗旧的牛仔大包裹,说,莉莉,趁天黑,先安顿自己……我们自身难保。你能不能现实点?
丁莉莉深呼吸,说,他是我弟弟。
杨巧芬摸摸丁莉莉的头,莉莉,五年零七个月没有任何音讯,你认为他还活着?
丁莉莉肩上的大包裹滑落,眼眶红起来,他是我弟弟。
杨巧芬抱了抱丁莉莉的肩,好吧。我帮你一起找。可是,我们得先找一碗饭吃,活着才有命去找他对不对?
丁莉莉点点头。杨巧芬背起牛仔包,说,莉莉,不要忘记,除了找你弟弟,我们还得找钱。钱是有情绪的,它开心,我们跟着开心,它生气,跟我们捉迷藏,我们就死定了。我们得顺着。
丁莉莉说,东东比钱重要。
杨巧芬说,有钱我们才能开步走路,才能顺藤摸瓜找东东。
丁莉莉背起包裹往前走,又站住说,巧芬,一找到东东,我就回村。
杨巧芬说,还惦记着回去当老师?我就想不通,连工资都拿不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得吃饭吧?
丁莉莉说,过一个礼拜就放暑假,六年级班里两个学生毕业,我答应他们参加毕业典礼。还请了支书给他们发毕业证书。
杨巧芬打断她:丁莉莉,睁开眼看看,这里不是良溪!哪有学生,哪有支书?来来,你看那边!
丁莉莉问,什么?
杨巧芬说,人家一个自行车车棚,都比我们良溪的学校好。
我知道。
你知道为什么吗?杨巧芬背起大包裹,顾自往前走。
为什么?丁莉莉问。
钱。就一个字,钱!杨巧芬有些气恼地回头看看丁莉莉,丁莉莉忙背起自己的大包裹,奋力往杨巧芬反方向走。
巧芬说得对,钱!就一个钱字。
有了钱,就可以到电视台、报社登寻人启事,就可以印很多很多单子贴到全国各地,车站、码头、饭店、工厂门口。东东总有一天会路过贴传单的地方,也总会有人看到这些信息,告诉他,让他给家里捎个信,只要告诉家人,他活着。纵然他被拐卖了,隔了千山万水,姐姐我一定要救他出来!
想着想着,丁莉莉眼眶红起来,鼻子酸胀。弟弟在家时,他们上山挖草药、跟父亲去砍树、为受伤的鹧鸪疗伤。有一次弟弟在教室里看书,屋顶漏下的阳光刚好铺到角落,他就那样睡着了,天黑尽还没醒来。全村人出去找,他们翻山越岭,到沟沟坎坎、溪涧山湾。只有丁莉莉想到教室角落。果真,他安然沉睡在新添的麦草上。
弟弟对麦草有深刻的记忆,丁莉莉读书那几年弟弟还小,没人带。父母不放心把他留在家里,姐姐就背他到教室,困了就在教室后面铺上麦草睡觉。弟弟后脑勺留了一根小辫子,乡人喜欢把这看作传宗接代的根。姐姐摘一朵木槿花,给他戴上。弟弟手脏,摘几片木槿叶子擦擦就干净了。弟弟从此喜欢木槿。
一路走着想着。有了钱,可以造一间房子,应该有七八个教室,有教室就得有课桌椅。大山有的是树木,支书定会招呼村里的壮劳力上山砍树,砍了树,父亲会乐意重操旧业拿起他的木匠工具,取料、削皮、刨光、拼板。做一张课桌用一个礼拜,这样算算,七八个教室的课桌椅,父亲两个月就能做出来。再装上黑板,黑板上方要有八个红色的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教室后面那宽阔的墙,是留给孩子们发挥才能的地方,画画、写诗、剪纸、剪报……最主要的,可以做一排小床,哪个学生背着弟弟妹妹来读书,困了就让他们睡在后面的小床上。我们的教室就该有那样一个地方,放一排书架,有阳光,就着阳光看窗外,听不到火车鸣笛,但有山风吹过,翻动书页。
丁莉莉想得出神,忽然觉得前面有什么挡住了,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便见一老太太倒在路上。
丢下包裹扶老太太,老太太摆摆手,哎哟哎哟地喊。很快有人围过来,七嘴八舌议论开了。丁莉莉蹲下去问老太太要不要紧,老太太只是摆手,不说话,也不让丁莉莉扶起来。
不知道怎么就碰了她,老太太脸色慢慢变了,有些发青,丁莉莉不知怎么办,她着急求助。立即有人同情地告诉丁莉莉,要么赶紧溜掉,要么报警,不然有你受的。
那样的新闻早就看到过,有人摔倒,路人好意相帮,被讹诈。丁莉莉是怎么也不相信这种事会摊到自己身上,她抬起老太太的手臂,一弯腰钻进她的臂弯,硬是把老太太扛着站了起来。老太太哼唧哼唧地倚着丁莉莉,顺势把头靠过来。一股呛人的老年气,丁莉莉闻得难受,憋不住,咳嗽起来。
人都散了去,有个穿工装的男人一直关注着,走近来跟丁莉莉说,没事就好,你给她扶到有阴凉的地方歇会儿。丁莉莉说,我的包……
工装男人说,我帮你拎过去。
丁莉莉说声谢谢便扶着老太太往一边的小区楼下走,迎面小跑着过来一个中年男人,面容白净,见到老太太就喊,怎么又出来了呢,这大热天的? 中年男人看一眼丁莉莉,不说话。他接过老太太的手,扶着她往前走,忽然站住,问丁莉莉,你是在哪儿看到我妈的?
丁莉莉刚想跟男人说对不起,身后有人拍她的背,她转过头去,一个包裹堵在眼前。
“拿去吧你的包。”工装男人说着把包裹递给丁莉莉,又跟中年男人说,“老太太晕倒在车棚那边,这姑娘给带过来了。”
中年男人看一眼丁莉莉,没有说话,继续往前走,忽然停下,回头说,是来租房的吧?
丁莉莉想说什么,工装男人碰碰她,压低声音说,走吧走吧。
丁莉莉抓过包裹,背起来,走出去十多米,停下,转身快步回来,中年男人扶老太太进了小区。丁莉莉追过去,说,是我碰倒了您妈妈。
中年男人回过头来,打量丁莉莉,说,租房?
丁莉莉再想解释,中年男人却摇摇头,把嘴附在老太太耳边,说,以后不要随便出来,被骗了您还不知道。家里有空调、有风扇,干嘛还要下楼来吹风?搞不懂!
老太太不言不语,迈着小碎步,跟儿子走进一个楼道,消失在一堵墙的后面。
2
丁莉莉呆呆站着,一时没反应过来,她重新回忆刚才发生的一切,忽然觉得难受,想跟人说,才想起,这不是良溪,她举目无亲。鼻子酸起来,眼睛也有些模糊,大概忍不住要哭一场了。可是,总不能刚到城里就哭吧。这不吉利,也不是好兆头。丁莉莉强忍着心底的委屈,快步往前走,忽地看到一个开阔的厂区,高高的烟囱,巨大的管子绕来绕去,这大约就是她要找的服装厂了。走近,看到“江南服装厂”的牌子,心怦怦地跳起来,有些激动。铁门关着,进传达室,却见工装男人坐在里面,定定地看着丁莉莉。
丁莉莉惊喜,像是遇见了旧识,原来你也是服装厂的啊?她凑近看他的工牌,49号。
49号看着丁莉莉,有些鄙夷,没有套近乎的意思,找谁?
丁莉莉掏出身份证,又掏出一张白纸条,递过去,说,我叫丁莉莉,找主管,我是来应聘的,是熟练工。
49号接过身份证,又看白纸条,问丁莉莉以前在哪做,做过几年。一边在本子上登记,他身后的墙上挂着一块旧布,布面上插着粗细不一的针,一个线团垂挂着。
边记边问了些问题,裁剪熨烫上领子挖袖笼钉纽扣拷边提花。丁莉莉结结巴巴地描述,都是杨巧芬临时教的,她还来不及消化。
49号登记完毕,问话也结束,把身份证和白纸条还给丁莉莉。问丁莉莉住哪里,丁莉莉说,准备住厂集体宿舍。
49号合上本子,漫不经心地让丁莉莉去别家厂看看。
丁莉莉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问什么意思。
49号看一眼丁莉莉,转身从旧布上拔下一根细针,扯了一截线,穿针引线,把一件没有纽扣的白衬衫平摊在桌上,一手拿针一手拿了一个纽扣,看了看丁莉莉说,你会这个对吧?
丁莉莉赶紧点头,嗯嗯,我会我会,在老家我还给学校的孩子们钉纽扣,他们的爸妈都出去了,纽扣破了没人缝,纽扣掉了没人钉……
49号打断她,到别处去看看,这里不需要你这样的熟练工。
我真的会钉纽扣,要不然,我可以学熨烫车工,请你给我个机会……
门外有汽车喇叭声,49号按下桌上的按钮,铁门自动开启。一辆大卡车从厂区宽阔的棚子底下开出来,经过传达室,徐徐出了厂区。丁莉莉看得发呆,庞大的卡车里,装的都是衣服吧?一件衣服五个纽扣,十件衣服五十个。这么一算,丁莉莉吓一跳,要是服装厂真的招了她,那她得没日没夜在车间低下头,钉这一卡车一卡车的纽扣。完不成任务要加班,没有工休,吃饭半小时,上厕所向主管请假。
工厂的流水线,丁莉莉不是不熟悉,也不是挑剔,她只担心自己还有没有空余时间去找弟弟。
杨巧芬说,厂里安排集体宿舍,要是不能进厂,没处住你就惨了。丁莉莉着急,师傅,谢谢您刚才帮我提包裹……让我见见主管,可以吗?
49号脸色有些缓和,说,你是刚出来的吧?今天算你走运,没被敲诈。要不然你就摊上倒霉事了。好意帮你,你倒好,自己贴上去找麻烦。出来找工作,不要太爱管闲事!
丁莉莉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工装男人还在生她气,老太太都已经进小区了,她还跑过去跟人家儿子解释。幼稚!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巧芬也跟她说过多次。丁莉莉虽然不认同工装男的看法,但她不想因为那件事影响进厂工作。
丁莉莉慌忙从包里掏出一个苹果,递给49号,师傅,您是好人。
49号叹口气,挡挡丁莉莉的手,走吧走吧。我们做外贸,订单多,赶时间,要熟练工,最短的工作经验也有半年,你一个新手,我们赔不起时间!
我没地方住。丁莉莉用力吞口水,克制住不让自己落泪,她满腔的委屈,不完全是因为49号的拒绝,而是他拒绝的理由。
49号撕下报纸一角,刷刷刷写了一行数字,递给丁莉莉,说,你打这个电话,他们家有地下车库出租,你问问有没有床位。
丁莉莉捏着纸片,有些茫然。厂区宽阔,高大的水杉郁郁葱葱。围墙内是一圈花圃,紫苏、石榴、月季、两株竹子、一株桃树。然后,她看到了木槿。
弟弟说,姐,有木槿的地方,就有我。
淡紫色的木槿开了一朵又一朵,修长的枝干在风里微微摆动。丁莉莉看得出神,一步步往花圃走。又走几步,她卸下包裹,跑起来。49号跟上来,抓住丁莉莉的胳膊,扭着她往回走,又把她的包裹提起来,送出厂门。
丁莉莉回身拍打铁门,东东,东东!
离开厂区,手里捏着49号给的号码,丁莉莉来到不远处的小区门口。包裹很重,冬衣保暖鞋刷牙口杯洗发水……她在小卖部买了一包饼干,撕开来抓一块吃。吃得太快,她差点噎住,伸伸脖子吞下饼干。又花两块钱买一瓶水,咕嘟咕嘟地喝几口,胸口才觉得舒畅些。
给巧芬打电话,没有接,再打还是被告知暂时无人接听。丁莉莉觉得城市的庞大,广东、北京,以及她刚到的这个小县城,纵然高楼林立,在她看来,依然像是广袤的平原,没有着落,叫人凄惶。巧芬明明背着牛仔大背包离开,两个小时前还跟自己说话,像饱经世事的过来人一般叮嘱。而此刻,就像失踪了。 失踪。失去踪影,没有任何痕迹。意思是来过世上,有过欢笑、悲伤,吃过饭,衣服还在床上凌乱地放着,而人却不在了。这些曾有过的热腾腾的物品,以及情感,都将随着人的消失迅速被遗忘。
东东也是在一个黄昏失踪的。
那天是工休,来了两个小姐妹,她们原来跟丁莉莉同在电子厂三班倒,辞职后去了大楼。据说大楼赚钱比流水线多,丁莉莉那时刚好把19岁的东东带在身边,他在另一个电子厂做。长时间盯着电子元件,弟弟眼角膜发炎请假在宿舍休息。这天,丁莉莉带上弟弟跟巧芬跟着小姐妹去玩。说去吃冰激凌,弟弟过生日。小姐妹说索性直接去她们上班的地方,有好多大个的冰激凌。
她们在大楼上班。
丁莉莉后来再回想起这件事,总是拿指甲抠自己,手臂、大腿、脖子,抓破皮抠出血——后悔得不能用言语表述。说要不是自己贪图小姐妹说的“大楼有好多大个的冰激凌”,她也绝不会带弟弟去。弟弟不喜欢大楼,说不上去,在楼外面等。丁莉莉说,不要怕大楼,大楼里的人跟我们一样,也有家,有兄弟姐妹。我们去去就出来。
进旋转玻璃门,大厅辉煌,闪亮的水晶灯要把眼晃瞎。弟弟不适应要走,丁莉莉鼓励说,没事,等我们以后有钱了,就到大楼来开个最大的房间,从窗口往下看广州城。广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房子比老家高、汽车比老家多、人比老家陌生。出电梯,忽然沉寂,一扇扇房门紧闭,甬道幽暗。走在绵软的地毯上,仿若是沼泽。丁莉莉和巧芬被小姐妹裹挟进那个暗红色的房间,冷气开得很低,两个男人叼着烟光着膀子在喝酒,手里捏了扑克牌。见丁莉莉她们进去,有个男的甩掉纸牌,站起来招呼她们,进来咯。弟弟在门口站住,说,姐,我们走吧!
丁莉莉也想走,却被小姐妹拉住。小姐妹出来请东东进房间,东东站在门口,大声喊,姐!立刻有个男的从走廊过来,喊什么喊什么!看一眼东东,东东的视线刚跟男人对视,浑身一颤,他更大声喊,姐!男人推搡东东,说,再喊一声试试!房门忽然关上,东东用力捶打房门,房门紧闭,他定定地看了看门把手,转身跑开去。
门很快开启,丁莉莉冲出来,不见弟弟。等不及坐电梯,从一边的楼梯噔噔噔往下,出大厅,外面是亮堂堂的世界。
她打电话,无人接听。丁莉莉返身进大楼,挨个问人家是否见到一个瘦瘦的男孩从大门出去。没有人看见,弟弟就像水一样蒸发在大楼。丁家的天是那个时候塌下来的。
过去两年,巧芬总结,要不是你弟弟忽然离开,我们还不会想起要逃跑。不逃跑,我们就会失身。巧芬说,不过,莉莉,跟丢了命比起来,失身也不是太可怕。
丁莉莉认定巧芬胸腔里没有心肺。日复一日过去,有一天,丁莉莉在地铁口贴完最后十张寻人启事,她身边最后三块钱用来复印寻找弟弟的单子。心力交瘁,坐在台阶上,饥寒胁迫,咳嗽、抽搐、发热。
要不是居士那双干净的手扶起她,给她一口热水,丁莉莉大约也会消失在城市。
跟居士在简陋的房间住了一个多月,丁莉莉对巧芬的怨怼也淡了一些,像是开悟了。慢慢的,丁莉莉甚至觉得,只要巧芬在,弟弟就一定还在人世。
3
手机电量不足,她才慌乱起来。站在小卖部门口,想给家里打个电话,又怕母亲担心。杨巧芬告诫过她,出来了,一切问题都是你自己的,与家人无关,不要动不动就给他们打电话,他们帮不了你。
的确,他们帮不了我。丁莉莉想,自从被斧子劈开小腿后,父亲走路就一瘸一拐的。晴天还没事,一到阴雨时节父亲便瘫痪,整天躺在床上哼哼。这样一个父亲,连自己的腿都保护不了,大抵也分不出心思来关惠到一对儿女。
更不能让母亲知道。丁莉莉去镇上读高中,“谁要敢从草丛从树后面冒出来,我就铲死他!”母亲说。她背着铁锨陪丁莉莉走完山路最偏窄处,走上大路时她才回家。父亲有次叹口气说,你这书念得,你妈太遭罪了!丁莉莉去学校后,母亲做什么事都心神不宁,烧饭熏掉眉毛,煮粥烫伤手腕。还时不时地问父亲,你说这皇天浩荡的,那些个贼不敢出来吧?
那些个贼,说的是人贩子。母亲担忧了三年,直到丁莉莉高中毕业,她回家不久,母亲像是一个气球被放了空气,呲的一声瘪下来,整天病恹恹的。
等弟弟初中毕业,病痛耗尽母亲心力,她再也没有力量护送儿子。谁送她都不放心,弟弟便没有再去镇上读书。
后来,丁莉莉坐在床前告诉她想到外面去赚钱,母亲跳起来,又轰然倒在床上,说,我没有力气照看你了,把你弟弟带上。那一年,村里忽然少了几个男孩,有两个在不远处的池塘溺水。有一个被一辆面包车接走后再也没有回来。母亲认为村里不再安全。
靠在小卖部门口的凤阳树上,偶尔的,一片叶子飘荡着落在肩头。抬头看天,湛蓝,一长条白色的云路,飞机刚过去。丁莉莉痴痴地想起她跟杨巧芬坐长途大巴一路来的情景,十七个小时,她在上铺,一床千年不变的棉被,抵挡从风口索索吹出的空调冷气。车载电视播放着广告,配的解说是让乘客保管好自己的财物,以免失窃。然后插播电视剧,港台武打片。二三十分钟后,又开始播放提示,保管好自己的财物和钱包,以免失窃。丁莉莉受不住,跟杨巧芬说,都睡了,怎么还一遍遍播放这个?
杨巧芬说,睡吧睡吧,十七个小时,有你受的。
丁莉莉嘀咕一句,一车人就我们俩没睡,就好像我们醒着要去偷盗似的。
杨巧芬忽然翻身坐起来,情绪有些激动,莉莉,要学会忍耐,出门来混江湖,就得忍耐。
丁莉莉吓了一跳,巧芬,这话听着耳朵发热,什么江湖?
杨巧芬说,等我们赚了钱,坐飞机回去,坐飞机比坐汽车舒服。带上你弟弟。
丁莉莉眼睛一亮,又黯淡了。都没有说话,又都躺下。
你坐过飞机没?
坐过。杨巧芬翻身把背对着丁莉莉,说,我要做个梦,坐一趟飞机,你别打搅我飞上天啊!
丁莉莉想起杨巧芬说的,你别打搅我飞上天啊!难道就这半天时间,她就飞上天了?想着想着,天便黑了,丁莉莉摊开掌心,记着号码的纸片被汗水浸湿。丁莉莉看着号码拨打,对方是一个男的,淡漠地问,找谁? 丁莉莉说,我想租房。
男人问,住多久?
丁莉莉说,一个晚上。
男人说,没床位。挂了电话。
丁莉莉再拨打过去,连续地打,一遍遍,到后来,丁莉莉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打电话。腿酸麻,饼干不耐饥,这会儿又饿了。又饿又累又困,丁莉莉的脑海便浮现出那些面孔来,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来?老师,你不要我们了吗?丁老师,我们班要毕业,我们要送你一个礼物。
豁出去了,大不了手机没电,全世界的人再也找不到我。丁莉莉蹲下来拨打,忽然听到手机铃声,一遍遍的,是一首英文歌曲。像在哪里听过,熟悉的感觉,她站起来,寻找声音的出处。然后,她看到一个男人站在他面前。是老太太的儿子。
男人拿着手机,不耐烦地看丁莉莉。
丁莉莉站起来,头晕目眩,她一下靠在凤阳树上。对不起,不知道是你。
男人扫一眼丁莉莉的背包,说,走吧。
往地下车库去,穿过空旷的走廊,拐个弯到车库。
从未想到这个地方还能住人。低矮的车库,卷帘门低垂,一侧水泥墙面上贴了一张白纸,写着:纯女生房。温馨之家。
男人指指车库,示意丁莉莉进去。丁莉莉怯怯地问,多少钱一个晚上?
男人看一眼丁莉莉,说,八点前熄灯,卷帘门拉到底,明天早上六点十分前离开。
男人说罢,转身就走。
丁莉莉追上去,老板,我就住一个晚上,多少钱?
男人转身,说,明天按时走,以后不要再打电话。
丁莉莉点头。
不知道什么意思,难道人家看在我可怜的份上,不收我钱么?丁莉莉弯腰进车库,狭窄、潮湿、十二三个平米,三张高低床。
被称为“温馨之家”和纯女生房,六个床铺五个有人睡着,门正对面的下铺空着,紧挨着的墙上,一个黑乎乎的铁网格窗。见丁莉莉进去,床上的人都探身出来看。丁莉莉朝大家欠欠身,说,到服装厂应聘,没找到主管,我就住一个晚上。
上铺探出身子问,收你多少钱?
丁莉莉支吾一下,还没谈。
上铺说,怪了,这家伙眼里只有钱,不收你钱……你们是亲戚?
丁莉莉摇头,赶紧把大包裹搬进来,床底下塞满东西,没处放,她只得把包裹放到床上。解开鞋带拔出脚,一股脚汗味喷出来,走了太多的路,脚底疼,肿起来。上铺唠叨说,鬼地方,吃不消住了,臭得跟死人堆一样!
丁莉莉把脚塞进板鞋,忽然发现,脱鞋三分钟,脚又肿了一圈。
她斜靠在包裹上,闭上眼,脑海里全是弟弟。弟弟小时候拖着鼻涕。弟弟背着母亲手缝的书包到学校。弟弟得了奖状跑回家。弟弟在广州火车站茫然的眼神。弟弟在大楼转身的背影。
重重地叹气,丁莉莉又想起弯曲的山路,零散的读书声。除了家,她跟弟弟有共同记忆的,便是学校。
丁莉莉家在大山里一个叫良溪的村庄,村子在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的山顶。高中毕业后不久,跟杨巧芬去广东,在一家鞋厂的流水线上站了三年。跳槽到一家电子厂,都是年轻女工,没有鞋厂刺鼻的味道。那时,经济空前发达,到处都是工厂,或者说,整个东莞就是一家巨大的工厂。一段最美好的时光,虽然工作辛苦、假日少,但是工资还是比较可观。领到工资,她只留下两百,其余的都寄回家。
弟弟初中毕业后跟父亲学木匠,大山里交通不太方便。除了偶尔有一辆破旧的面包车摇摆着上山贩卖日杂品外,少有外人进村。后来,村里大多人出去到外面,木工活少了,父亲带儿子出去。先去附近村子做木工,后来去镇上。又一路去县城,在一个建筑工地给人做模具时,父亲从梯子上摔下,斧子滑落,刀刃劈到小腿。
受伤的父亲再也没出过门,而弟弟自从去过一次县城,便时常地想起那些宽阔的马路。丁莉莉有一次回家,母亲说,带上你弟弟吧,村里不能待了,他一个人出去,我也不放心。
弟弟失踪后,丁莉莉所有在南方的日子,都是在寻找与自责中度过。开始两年,她边赚钱边寻找,所有拿到的工资只有一个用途,出去寻找弟弟。
但后来,境况一日不如一日,好像约好了似的,“好端端的那些工厂都不见了,只剩下空荡荡的厂房和看门的还有一大批像我们一样找不到工作的女工。”杨巧芬见多识广的样子,说,全球经济大崩溃,我们就是那个池塘里的鱼,他们取水救火,没有水,我们也活不成了。
丁莉莉不解,全球经济跟我们流水线有什么关系?
杨巧芬叹气,莉莉,你那个高中是怎么读的?要多了解国际经济形势。
后来,有人告诉丁莉莉说,在北京一幢大楼的电梯口看到一个年轻人,像你弟弟,但不确定。
巧芬,你陪我去北京吧!丁莉莉说。
两人到北京。先在一家日用品公司做营销——拿一叠宣传单子,站在路口发放。大冬天,下过两场大雪之后,杨巧芬撑不住了,跟丁莉莉说,不行了,手上都是冻疮。
丁莉莉捧起一把雪,抓起杨巧芬的手,在她手背擦,疼得杨巧芬咬破嘴唇。杨巧芬说,莉莉,我现在知道了,你很痛。
丁莉莉不说话,忍住了不落泪。这几年,她流泪太多,视力下降。
杨巧芬又说,就像我咬了嘴唇一样,很痛。
后来,她俩又在房产中介、二十四小时便利店做工,不管工作如何变换,住的都是地下室。
只要有暖气,就冻不死我,只要不死,就有活的希望。莉莉,我们不会永远落魄的,相信我。杨巧芬说。
找不到弟弟,即便飞黄腾达的日子也没有多少意义。丁莉莉想。
越来越冷,衣服带少了,又薄,不御寒。拿到的工资除了吃饭,刚够她们付房租。没有回家过年,以为挨不过冬天。两人互相支撑依偎着到第二年。杨巧芬跟丁莉莉说,莉莉你相信我,弟弟在南方。
哪里?
天堂。
丁莉莉生气,不理杨巧芬。杨巧芬说,是真的,在天堂。两个人各自吃完一碗康师傅方便面,又嚼了一个白面馒头,杨巧芬说,我们去天堂吧。 丁莉莉说,我想回家。
杨巧芬说,我想坐一趟飞机。
丁莉莉说,如果可以,我想走回去,省路费。
杨巧芬叹气:东东这辈子就是跟你们家要债来的。
4
家里一切照旧。不谈及弟弟。
人在家,心在外,入睡便是梦,见不到弟弟或者见到了弟弟,醒来悲切。这些年,父母在良溪忍着熬着,就等他们儿子回来。这一天,村书记找她商量,希望她到村里的学校教书。
丁莉莉吃一惊:我,才高中毕业。
支书说,只有你了。
她摇头说,不。
支书说,你到学校去等他,他会回来的。
有少许欣喜,也感激支书,好像知道她的心事,学校是她跟弟弟共同的最温暖的地方。弟弟出事后,活着有了别样的意义。她其实想留在家里,外出那么些年,累到极点。而她这几年的寻找,在父母看来是另外一次出走。每到年底,总想着回家,却不甘,总觉得她一坐上车,弟弟就在身后来了,她不想这样错过。她总是在买票退票中度过她孤寂的腊月除夕正月。
她点头答应,支书很高兴,居然有些结巴,不知道怎么表示感激,站起来带翻了凳子。
支书当过代课教师,十九年,一个有抱负的乡村青年变成老成的中年代课教师。后来政策下来说,通过一次考试后便可以转正。那天,妻子给他换一身新衣裳,他早早出发,走到半路,村里一老头挑担红薯瘸拐着去赶集。他不忍就这么顾自走路,帮老头挑红薯,老头走得慢,他走得快,停停走走。快到镇上时,老头中暑倒地,他无奈只得背上老头先去镇医院,检查后说老头血压高,得留院观察。帮老头缴费安顿完,待他满头大汗赶到考点,考试已经结束。
错失良机,他蒙头睡了三天,醒来后便又乐呵呵地去学校。等学期结束,校方通知说,学校安排公办教师来良溪小学,他黯然回家种地。
那件事丁莉莉是知道的,后来,良溪村支书外出做生意,在外面发家买了房,把户口迁到城里。村里缺支部书记,镇里感念他十九年代课生涯,又顾念他那次错过考试误终身的大事,省略考察发展期,算是火线入党。他便成了村里的书记。
事实上,学校塌了几年,上面的意思是把十二个孩子归口到中心校去上学。从村里到中心校,要走十二里山路。十二个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家长不放心孩子跑大老远去读书,宁愿留在村里,有爷爷奶奶照顾。“不想孩子在半路失踪了。”村里有过这样的事,有个上初一的孩子,从家里去学校,走着走着就不见了。
有传言说,人贩子藏在树丛,带了麻袋,专盯着这些长途跋涉去上学的孩子。
可是,这里已不像学校。猪圈比这都要好得多。丁莉莉走进东面的教室,黑板陈旧,被石子划过,被小刀刻过,处处受伤的痕迹。
委屈了!支书说。村里那些孩子,听说有老师来教书,都等着。
讲台是三块木板拼起来的,用砖头顶着。房梁早就没了,一块打着补丁的雨棚塑料布,四个角用绳子扎起来,绑在坍塌的矮墙上。看来支书花了不少时间修整,只是依旧破落。
上午凑合着上了三堂课,丁莉莉仿佛回到童年,她坐在第三排,弟弟在后面的麦草上打盹。下午刮了一阵风,雨棚被掀开一个口子,矮墙上的黄泥灰扑啦啦地散落下来,呛了丁莉莉满嘴满眼。
村庄真的败落了,丁莉莉难过,给杨巧芬打电话,杨巧芬告诉她,她找到工作了,工资待遇也还可以。说着说着,杨巧芬忍不住告诉她,看到一个人……
丁莉莉打断,不要说了。
巧芬沉默,过一会儿,说,莉莉,等我赚到钱,造一座房子,你当语文老师……
丁莉莉说,你当校长。
说着说着,丁莉莉心情慢慢好起来。
过了两个月,夏天来临。
有个晚间,她忽然感觉不妥,发热、抽搐,刚吃了晚饭却感觉饥饿难耐——跟刚失去弟弟那段时间一样,她病了。连续三天起不了床,窝在家里。这一来,家里热闹了,今天拖着鼻涕的小不点儿送来三个鸡蛋,是奶奶让他送来的。明天扎着羊角辫的女孩带野山果来,让老师快吃了,爷爷说治百病。再一天,年龄最小的学生披一件衣服过来,说纽扣全掉光了,奶奶看不见针线,让丁老师给钉纽扣……这轮番的被慰问,也被需要。第四天,丁莉莉终于忍不住回到学校。
没想支书也在,他像一口守时的钟,站在校门口等丁莉莉。丁莉莉进教室,支书悄悄地关了校门。走两步,校门啪一下倒在地上。支书跑回来,搬起校门丢到一边,见丁莉莉看着,说,做扇新的吧!
丁莉莉说,我们村真的连这点钱也没有吗?
支书苦笑,没有集体经济。
丁莉莉说,我想出去赚钱。
支书一愣,恳请莉莉留下,说教育的重要,万古不变的还是读书最好。
丁莉莉说,我想把学校修一下。
支书感动,说,你这一说,我们学校也有奔头了。我老了……
隔几天,支书来跟丁莉莉说,接到一个电话,有个女孩大学刚毕业,要来支教。丁莉莉有些失落,觉得自己学历不高,还耍性子。支书说,等支教老师来,你们两个就有伴了。
丁莉莉犹豫了两天,杨巧芬来电话,帮她在南方一个县城的服装厂找到一份工作。她像获救似的又开始整理行装出门——像逃离。
不告而别。她不敢想象支书有多么失望。六年级两个孩子快要毕业了……
不想了,不想了。丁莉莉想翻个身,才发觉自己刚才靠着包裹睡过去了,同一个姿势久了,脖子酸胀双脚隐痛。四周漆黑一片,只觉得身边冷索索的,才知身子一直挨着网格铁窗。丁莉莉试图从窗口往外看,竟然觉得有谁在盯着自己,她吓得惊叫起来。
纯女生房的住户便都醒来,埋怨丁莉莉不识趣。从她们的抱怨声中,丁莉莉获知了这些房客的身份、工作。上铺那个声音尖利的女人三十多岁,在小吃店做面包。左侧下铺躺着的女孩来自江西,在一家足疗做理疗师,她抱怨白天那个客人粗俗,恨不得拿把刀把那双臭脚跟砍了。说得大家都笑起来,觉得解气、痛快。女孩下铺拍着床沿说,她伺候的那个富婆,每天在电话里跟人谈她的衣服,炫耀老公如何爱自己。她同情地说,其实她老公几年不回来了,这些衣服都是她情人给买的。我今年四十五岁,老公没钱,但他疼我。 另外两个女孩在商业城摆地摊,生意马马虎虎,就是时间上不太凑巧。车库温馨之家晚上八点前要熄灯,八点商业城夜市刚刚开张。她们打算另外找房子住,跑几天没有找到合适的。算起来,车库房最便宜划算,七嘴八舌说着,话题拉了回来,说房东不算黑心,八块钱一个床铺,三十天,二百四十块钱,的确不算高。
又说到房东老太太原先是教师,老伴是中医,前段时间突然过世,老太太受了刺激,居然不会开口说话。她儿子总体来说还是孝顺的,老太太常常下楼到外面去等中医老头,老夫老妻的,去了一个,另一个大都活不长。上铺感叹一句。大家在黑暗里说话,丁莉莉初来乍到,没人跟她说话。她们顾自说着,话题很少交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偶尔的,一起为某个话题笑一笑、骂一骂,便又安静下来,车库房沉入黑暗。
第二天,丁莉莉背着包裹出车库,来到小区门口。人家不收房租,总得打个招呼道谢吧。她等在小卖部门口,等房东出来。不敢打电话,昨天被警告过。到中午,丁莉莉又热又饿,给杨巧芬打电话,通了。丁莉莉跟她说了在服装厂的冷遇,说昨晚在地下车库窝了一个晚上,头痛得厉害。杨巧芬在电话里骂人说,凭什么我们就得住地下车库?总有一天,我要到天上飞一次。
当晚,丁莉莉找到杨巧芬,没成想杨巧芬也住地下车库。状况比她好不了多少,而且是男女混住。
不是住集体宿舍吗?丁莉莉吃着杨巧芬特地买来的菠萝说。
够集体了,都男女混住!杨巧芬笑笑说,我这里信息很多的。
丁莉莉说,我走了。
杨巧芬说,你去哪里?
丁莉莉说,回纯女生房去。
5
一回来,就住到冬天。这几个月,丁莉莉换了几份工作。室友介绍她去小吃店做,洗碗、磨豆浆,按时间算工资。过不久,做足疗的女孩问丁莉莉会不会足底按摩,丁莉莉问招不招服务员,便去了。走到一幢大楼底下,丁莉莉忽然迈不开步子,只觉得弟弟就在她身后。
姐姐,不要去大楼。
她猛然回头,跑离大楼。
替人卖过彩票,也当过网管。
那次,丁莉莉从小区门口经过,老太太扶着冬青树迈不开步,她搀老太太上楼进屋子安顿好。过两天,老太太儿子下车库来喊丁莉莉,雇她给老太太当护理。老太太跟丈夫姓,周边邻居都喊她罗太太。丁莉莉跟老太太像有天然的亲近,喊太太。太太您要喝水!太太吃药了!她买菜烧饭洗衣服拖地板,得心应手,有那么几次,罗太太吃饭时忽然要去厕所解手,她也能忍受。
有一回,老太太身子不舒服,丁莉莉送她去医院,陪护二十三天。隔壁病房是个化疗病人,一边挂着药水,一边呕吐。瘦成一副皮囊一副骨架,丁莉莉偶尔路过他身边,感觉他是骷髅要伸出手来抓她。丁莉莉吃不下饭,每次老太太要她一起吃,她总是说,今天肚子很饱很胀,便省去了吃饭,又舍不得吃零食。老太太出院那天,她儿子来接,见到丁莉莉,吓了一跳,以为换了护工——丁莉莉瘦掉八斤。
老太太出院后心情好,胃口也好。她儿子跟丁莉莉签雇佣合约,三餐之外,丁莉莉能拿到两千三百八十块工资。杨巧芬羡慕说,傻人有傻福。
料理好老太太的起居,搞完卫生,丁莉莉给老太太读小说。读的都是三四十年代上海流行的小说,张恨水的《金粉世家》,鸳鸯蝴蝶派作品。读着读着,丁莉莉忽地觉得日子原来这么好。一个月过去,房东没有克扣工资,按时打到她银行卡上。丁莉莉把钱汇给父亲,让他带母亲去赶集,买吃的穿的。再过一段时间,丁莉莉有些热爱这样的生活,买菜做饭跟老太太闲聊——之前老太太不说话是因为心里怨儿子。她在丁莉莉面前袒露心迹,说儿子媳妇孙子看着亲热实则离得太远。世上只有老伴是真心的,可是那个真心的人走了,她活着是可笑的。老太太跟丁莉莉约定,只要有外人在场,他们就不再说话,丁莉莉当然遵守盟约。也犯过错,那天,老太太儿子过来,丁莉莉照例做着那些琐碎的事,但是她满心欢喜,似乎忘记曾经有过一个疼爱的弟弟。换了生活环境,原来可以忘却,这点她从不知道。
老太太儿子留下来吃饭,丁莉莉忘了约定,跟老太太拉家常,老太太盯着她看,眼神里满满的都是对方违约后的无奈。丁莉莉不知不觉,说,您刚才说张恨水那个小说好就好在是写人,有的小说是在写神。老太太不说话,丁莉莉急了,以为她身体又出了故障,说,您哪里不舒服?来,我给您揉揉。可是您怎么不说话呢?
老太太儿子盯着丁莉莉看,不说话。
丁莉莉说,刚才还跟我谈旧上海呢……话一出口,才意识到失言,忙不迭地解释说都是自己瞎想的,没有这回事。
老太太转过轮椅,把背对着丁莉莉。丁莉莉脸色煞白,收桌子时打破一只碗。老太太儿子像看出端倪,跟老人说,你宁愿相信外人,也不相信我!
语气里全是恨。遂出门。
后来便再没来过。这倒让老太太过了一段舒心的日子,有了笑容,身段也放下来。天气好时,让丁莉莉搀扶着下楼走走。有时候也会到地下车库纯女生房门口站一会儿,回房间后便叹气,让丁莉莉搬过去住。
丁莉莉想到老太太儿子那话,那惨白的眼神,心有余悸。又不想违逆老太太,只得谎称在老家一直住平房,不习惯高楼。白天,丁莉莉跟老太太待着,到晚上,丁莉莉回车库。后来,纯女生房那些老住户都搬了出去,陆续的有新面孔住进来,怯怯的神情,让丁莉莉想到自己的当初。她一直没有换床铺,用一块硬纸板遮挡住透风口,有时会给新来的住户一些建议。
阳光好的日子,丁莉莉把老太太阳台上废弃的花盆整理出来,破花盆拎到楼下垃圾桶。骑了自行车到城郊结合部找泥土,用塑料袋装着拎回来,花盆里种上植物,绿萝、长春藤、紫罗兰。阳台、窗台、洗手池旁、客厅电视机边都是植物,像个家的样子。
有一天,老太太说想吃馄饨,很多年不吃馄饨了。
丁莉莉去市场买了二十只,在水里煮了,挑点猪油,撒上葱花。老太太吃了一只,说好吃。很久很久了,只是惦记馄饨。可是,这个馄饨又不是她心里的那个味道。 问什么味道,一下子说不出来。年纪大,总会忘一些事。记不得了。
丁莉莉变着花样做,老太太每次都吃得不少,像在馄饨里寻找另一碗馄饨。看起来也合口味,但依然是遗憾的神情。
这一天,坐在阳台晒太阳,小说早已不读了。让丁莉莉说家里的事,连续三天,丁莉莉谈了父母,说了学校,也告诉老太太有个叫杨巧芬的姐妹。到傍晚时,老太太忽然说,你不开心。
我丢了弟弟。丁莉莉不再隐瞒。
我第一天看到你,就觉得你跟我一样,一定丢了什么。老太太说,丢了魂。
丁莉莉一股脑儿把弟弟的事说了个彻底,这一说,心里满满的,像是弟弟回来了。又觉得空荡荡的。还是丢了魂。
过几天,傍晚时,丁莉莉给老太太做馄饨馅,到阳台去摘葱。顺带着摘了两片紫苏叶子,刚才切肉时,刀口碰到手指,出了点血,把紫苏叶子揉软了敷在伤口止血。把多余的紫苏剁碎混合在馅里。吃混饨时,老太太忽然想起什么,说,就是这个,就是这个味道,紫苏。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家小瑶最喜欢吃紫苏馄饨。
老太太女儿叫小瑶,出嫁前,喜欢在阳台上种紫苏。有一次,小瑶发热,没有胃口,老太太给她包了一碗馄饨,紫苏馅的。吃了发一身汗,人就精神了。后来,小瑶一直喜欢吃紫苏馄饨。出嫁后,还常常回家来,陪母亲包馄饨。
事发前,没有任何征兆,母女俩一起包馄饨,紫苏馅的。当晚,女儿心肌梗阻,离开她。那年,女儿才三十二岁。
老太太后来便不再记得世界上有紫苏这种植物。二十年不吃馄饨。
丁莉莉的到来让老太太的部分记忆复苏。老太太跟丁莉莉说起这些,已经不再难过,只是淡然地有一些伤感。说自己老了老了,忽然成了孤儿。
这样的日子,让丁莉莉有种相依为命之感。隐秘的伤口仿佛愈合。这些时光,只有她跟老太太独享,老太太跟丁莉莉说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吃过苦,丈夫曾经在军工厂搞科研,科研人员不允许独自外出。有一次去镇上办事,照例有安保跟着,因为年轻,一时起了好奇心,机智地甩掉便衣,犯了大忌。因他是厂里的中坚力量,作检讨后照旧上班。过了二十年,适逢一场运动,有人翻出档案里的那一笔灰色记录,五十五岁时发配去了劳改营,一去十七年。丁莉莉听着,不感兴趣,那段时光太遥远,但她总愿意提出一些问题来应和老太太的回忆。比如老先生原来是科学家,后来怎么当了中医,听说搭脉很准?老太太饶有兴趣,一一展开来说。有时,老太太逼迫丁莉莉说一说有没有喜欢的男青年。丁莉莉说,从未想过,心里只有弟弟。
老太太笑道,男青年在前面等你。你只要往前,就能遇见。不能后退。
好日子总感觉过得快。老太太说,她没想到还能说那么多话,自从丈夫过世后,她觉得自己失去了语言能力。
有一天,老太太忽然中风,真的不能说话了。老太太儿子赶到医院,医生说血管破得厉害,脑里渗血,凝成了块。她抖索着拿笔写给儿子看,那些字像绣在纸上的图案。老太太儿子左看右看还是没有辨别出什么。丁莉莉拿起纸来,正面看看,再反面看看,告诉老太太儿子说,她想回家。
老太太儿子附身问老太太,妈,想回家?
老太太用食指在丁莉莉手心比画,丁莉莉说,她打了一个勾,是肯定的意思。
老太太儿子接着说,家里太冷。
丁莉莉说,送老太太回家吧。
老太太儿子把纸片揉成团丢进垃圾桶。
老太太眼角的泪水汹涌而出,丁莉莉一次次拿面巾纸给她擦泪,忍不住鼻子发酸,求你送她回家吧!
医生进病房查看。
动个手术吧。老太太儿子说。
医生盯着他看,说,借一步说话。
两人出病房,医生低语,出血点多,手术没有用。
回到病房,儿子跟老太太说起手术的事,老太太勉力摇头,不想被刀割。
儿子生气,钱存着有什么用?我们不指望你的钱。你一直以为我要夺你的东西……你从没相信过我!
看一眼丁莉莉,丁莉莉慌忙逃走眼神,看老太太紧闭的双眼。
任凭儿子说,老太太一直沉沉地睡着。
隔了一天,老太太忽然好转,口齿不清。一些零散的字眼,丁莉莉拼凑起来,成为一些完整的话,小囡囡,饭桌底下有个木头盒子,用铁钉固定在桌面板下边,木头盒子里有本存折。你去取了。
丁莉莉摇摇头,不能由我来做。
老太太紧了紧丁莉莉的手,去取来给我。
丁莉莉摇头。
早晚要走,这一阵子,你在我屋子里,我想起年轻时候,女儿没有出嫁时,也像你一样,脸蛋圆圆的……老太太又简短回忆了一下。
丁莉莉心里一热,我去。
去了银行,一边踌躇一边填单子,密码记在心里,顺利输入。十八叠现金从窗口递出来,工作人员给她一个黑色的塑料袋,例行公事,请小心保管。十八万,丁莉莉从未见过这么多钱,像在做梦。胆战心惊,生怕出错。要赶紧跑去医院,交给老太太。
她掏出一个布包,把钱放进布袋。刚转身,老太太的儿子站在她身后,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不简单。
丁莉莉吓得浑身发抖,就像做了见不得人的事被当场抓住。她抖索着抱紧布袋子。
老太太的儿子抓过丁莉莉手里的布包,丁莉莉要抢过来,说这是老太太叮嘱她来取的,她得送过去。老太太的儿子提高音量,他有理有据地跟银行大堂经理跟大厅等待办理业务的人细数丁莉莉的不齿行为——最合情合理的说法是,丁莉莉潜伏在他家,是为了要拿到老人的银行卡和密码。
解释起来很费力,没人相信她,谁都不信。说再糊涂的老人也不会把银行卡和秘码交给一个才服侍了一百来天的外地保姆。指责丁莉莉,把她作为外地保姆的反面教材开现场会。立刻有人说起他以前的保姆,手脚不干净,拿了他家一个金戒指和一方蓝田玉印章。丁莉莉只想拿过那个布包,她觉得自己的事还没做完,她得亲手交给老太太,然后由老太太告诉他们真相。这已不可能,老太太儿子表示他不报警是看在她还没有时间把钱转移的份上。 起了风,雪花飘落,年关近了。天越发的冷了些。
丁莉莉奔跑着去医院,委屈来不及细诉,无人听更无人信。她只想再看看老太太,至于自己在银行受的不白之冤,又算得了什么!跑进病房,老太太的儿子早已经站在床前。老人双眼不再睁开,紧抿着的嘴唇苍白,她全身插满管子。有一次,她跟丁莉莉说,万一自己有个三长两短,千万不要抢救,她希望自己体面地离开。还跟丁莉莉约定,让丁莉莉哭一哭,就当她是自己新认的一个奶奶,不至于床头荒凉。
看着老太太被这个仪器那个仪器测试,她抽泣起来,只是心痛,想起老太太的种种好。曾经给她一块围巾,虽然有些年份,也旧了,但出门时很挡风,又温暖。有一次丁莉莉在沙发上睡着了,老太太拿出一床新棉被给她盖上。最让她感慨的是,陌生的两个人,亲密无间地生活了一百多天。阳光、植物,还有回忆。丁莉莉忍不住地要哭一场,老太太儿子把她拉到一边说,少不了你的工资,哭什么,吵死了!
丁莉莉悲愤,恨不得打他一个耳光,又觉无力,哭着喊他混蛋。男人抡起手来就是一个巴掌,好像她的心思他早已看透似的,他先下了手。脸颊红肿,像抹了辣椒,但比不上被羞辱的疼。丁莉莉才知自己终究是软弱的,什么也做不了,只蹲在病房走廊痛哭。来来往往的人,没有人知道她为谁哭,总以为她最亲的人走了,才会这么悲伤。
6
隔两天,老太太离去。丧事热热闹闹,办了三天。那几天,丁莉莉走出车库房,远远地站着,看罗家热闹一番、冷清一番、再热闹了两天,便再没有人气。丁莉莉有心要送老太太一程,被老太太儿子拦住,说:“我最恨手脚不干净的人,穷也要有骨气。”
老太太住过的那个房间,窗帘已经拆下,只有空洞的方形格子,触目惊心。总觉得有双眼睛看着她,责问,说要送我走到最后的,你不守信用!老太太终究还是有遗憾的吧?
过了一个礼拜,更冷了些。下过两次雪,没有一场酣畅的,却是冰冷刺骨。丁莉莉躺在车库房,热烈地想起跟老太太在阳台晒太阳的时光。
她打了个电话过去,电话里,老太太儿子语气平稳了许多,问丁莉莉什么事。丁莉莉说,来拿点东西。老太太儿子说,没有东西,屋子里只有家具。丁莉莉说,一些书、换洗的衣服,还有一床被褥。老太太起床困难时,让她把被褥带过来,在小房间睡。烧遗物时,家里所有东西都搬出去烧了。老太太儿子说。
脑袋嗡嗡地响,虽说只有两个袋子,却都是她喜欢的。老太太给的一些书、帽子、围巾、两双板鞋,还有一双雪地靴,是她陪老太太出去散步时在门口地摊上买的,是老太太付的钱,她一直舍不得穿。现在,这一切都没有了,就好像所有在这个城市里曾经给过她温暖的人和事以及物品都化为灰烬。
想搬出车库,她不想再看到老太太儿子。在他眼里,所有人都是贼,都是偷走他幸福的人,而丁莉莉是试图偷他家财产被他及时发现的“手脚不干净的外地人”。这种感觉让丁莉莉难受。过两天,室友议论说,车库房已经转让,连同她们这些租住的人,“卖给姓李的养猪专业户了”。这么一来,丁莉莉便又住下来。
这天,巧芬打来电话,让丁莉莉做好准备。
莉莉,我打算换个地方找钱。巧芬说,横竖我们一无所有,到哪里都是重新开始。
丁莉莉才知巧芬这半年来过得也不顺,换了四五次工作,都以炒鱿鱼结束。
年前几天,室友们谈起,现在找工作容易些,因为好多人都要回去过年。她们问丁莉莉买票了没有,丁莉莉才跟巧芬说要去买票。巧芬说,不回去,不给中国交通作贡献!
下了一场雪,一切看起来蓬松、洁净。丁莉莉出去找工作,回来时路过江边,一些人在拍照、打雪仗。有个孩子把雪团丢过来,正好砸到丁莉莉后脑勺,丁莉莉啊了一声蹲下。孩子们跑开。有人问丁莉莉要不要紧,声音很好听,丁莉莉抬起头来,看到一个跟自己年龄相仿的男生。
站起来时有些头晕,他扶她到一边,木椅子上是厚厚的积雪。他放下双肩包,从包里翻出一张报纸,垫在木椅子上。想想又不合适,把围巾解下来铺到报纸上,让丁莉莉坐。丁莉莉不肯,他把她按到木椅子上。她坐下,只觉得软软的,心底顿时热起来。他问丁莉莉要不要紧、要不要去医院看看、住哪里、要不要送回家。
雪团没有那么大力,丁莉莉只觉得被吓着了,又因连续失眠少进食,身体虚弱,眼睛有些涩,鼻子发酸,像要落泪。不可以。不能这样!她拼尽全力抑制情绪。恍然以为在做梦,怎会有这样一份关心体贴落到自己身上?有些不真实。
她说没事,回家吃点东西就没事了。
他从包里拿出吐司,拆开包装,剥了两片递给丁莉莉。丁莉莉接过来吃,他也撕一片吃,又掰一片给丁莉莉。你一片我一片把一包吐司吃完。像是恢复了体力,丁莉莉也有力气回答他的问题,她只跟他说自己当过老师。
你是师范毕业的?男生欣喜。
见丁莉莉摇头,他聊他喜欢拍照,寒假回来,过完年又得去学校,他还在读大学。说着便给丁莉莉拍照,问丁莉莉怎么发给她,邮箱或者QQ都行。丁莉莉什么也没有。
不想让他知道自己什么也没有,又不愿很快离开,便只是坐着不回答。慢慢地觉得身上凉了,才想起来,自己把雪给坐化了。围巾早已湿透。
回到车库房,整个晚上都在想男生,他干净的脸,戴副眼镜看起来就是好看的大学生。喜欢拍照,围着围巾,烟灰色的羽绒服、米色长裤、户外鞋,挺拔、干净。手心手背白白净净,指甲修得整洁——丁莉莉悲切地意识到,自己喜欢这样的男生。不知道他叫什么、在哪读书、哪里人,只是觉得他好。就算再看见一眼,心里也是欢喜的,晚一天找到工作也乐意。
又一厢情愿地想,男生关心她,是不是因为她是老师?可自己只是高中毕业,在村里的小学教了三个半月学。这些是绝不能让他知道的。
隔天,又路过江边——她知道只为看到他。果然他也在,他拍日落。两人都欣喜,丁莉莉觉得男孩在等她。他是画油画的,喜欢落日时分热烈的明亮和骤然黯淡的变化。他们并肩走着,一条长长的江堤走完,话还说不完。男孩提议再往回走,又并肩走来。男孩邀请她去星巴克,丁莉莉摆摆手说不饿。男孩说他饿了,请丁莉莉陪他吃点东西,说新开的面包房正在搞活动,有好多小礼品送。年轻又蓬勃的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丁莉莉犹豫之间,男孩拉着她的手小跑着开了玻璃门。 面包房人多,电脑上看电影、噼里啪啦敲击键盘、戴着耳机听歌——他们好像不用上班,却能喝咖啡听歌,世界是他们的,好光景也是他们的。丁莉莉在这个男生女生组建起来的空间里,更觉落寞。
坐下吃面包,男孩给丁莉莉要了一杯热巧克力。捧着杯子,只觉得满世界的暖,夹杂了满世界的悲切——他也是喜欢她的吧?唯其如此,才更伤感。男孩说,一会儿送她回出租房,丁莉莉跳起来说自己还有事,逃出面包房。
还没回到车库房,杨巧芬电话过来说,她要去上海,“黄浦江边,十里洋场,总有我们赚钱的地方。莉莉,我们一起去吧!”
丁莉莉哭,为什么?
杨巧芬说,赚钱去!
丁莉莉说,为什么?
杨巧芬问,什么为什么?
丁莉莉明知不可说,即便说了巧芬也未必懂得。
原来喜欢一个人是痛楚的,也有甜蜜。丁莉莉把头蒙起来,告诉自己不是梦。狭窄冰冷的车库房,呼啦啦地暖了起来。
像是召唤,过两天,黄昏时,她出车库房,快步跑往江边,果然就看见了他。远远的,才见了两次,却像已相识一百年,她快步跑过去。男孩端着相机拍长廊,他下蹲,往前走一步、退两步,一直在按快门。丁莉莉再走几步,看到一个女孩,跟自己相仿的年纪,也有一根马尾辫。只是,她是白净的。白色的羽绒服、藏蓝色的围巾、咖啡色裤子配以藏蓝色雪地靴。
丁莉莉猛地停了脚步,远远看着男孩为女孩拍照,女孩从男孩手里接过相机,为男孩拍。他们配合默契,天衣无缝,融洽协调。丁莉莉站着,看他们往前走,女孩挽住男孩胳膊,男孩往一边让了让,终于还是跟女孩并肩。丁莉莉呆呆地站着,狂跳的心怎么也压不住,像要从胸腔冲出来直奔男孩而去。男孩忽然回头,看到丁莉莉,欣喜地转身,丁莉莉却回身,往反方向奔跑起来。见了又如何?他是他,我是我。十指相扣,与我,终是梦。
是梦。车库房残余的一些暖都因了丁莉莉不间断的回忆。男孩一次次在她的眼前出现,笑容、干净的脸。
7
丁莉莉是被鞭炮声惊醒的。她坐起来,头晕得厉害,嘴里苦涩,嗓子干燥得像要着火。她挣扎着下床,没有水。她走出门去,车库边上洗拖把的水龙头滴滴答答地漏水。她拧开水龙头,咕嘟咕嘟喝了几口——太冰了。像一把碎冰堵在嗓子眼,生生地痛,她猛烈咳嗽起来。有些难受,想要哭一哭,流一下泪或许就能把委屈平息一些。可是,肚子饿了。
这一觉睡得足够漫长,错过了发车时间,即便不错过,她依然不会回去。退完票,丁莉莉才知道,明天是除夕。
得吃饱才好,养足力气,才能痛痛快快哭一场。穿棉衣,系围巾,出车库房。雪早已停了,满地的破残。
化雪的路面被滚动的轮子溅得污水四散开,又聚拢来。丁莉莉趟过积水,走进小吃店,店里只有一个服务员,在看相亲节目,见丁莉莉进来,问吃什么。丁莉莉说,想吃一碗热的,我冷。
服务员的脸像雪天的风一样,寒意阵阵,问,吃什么?
丁莉莉说,辣面,多放点辣椒。
服务员站起来进厨房,不一会儿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漂浮着翠绿的细细的葱花。还没来得及吃呢,丁莉莉就落下泪来。一滴落到碗里,一滴顺着脸颊往下经过下巴滴到桌面。
杨巧芬电话过来,我已经在上海了,你快过来,我跟你说怎么坐车,你坐514路到东站,买一张到上海的高铁票,到虹桥,我到虹桥来接你……
我不去。丁莉莉打断杨巧芬。
杨巧芬问为什么?
丁莉莉挂了手机。
手机又响起来,丁莉莉说,我不去。
手机里一个声音喊,姐!
丁莉莉浑身一激灵,筷子掉落,东东!
东东你在哪?姐姐一直在找你。东东你回家了吗?爸爸妈妈他们都好?东东你瘦了还是胖了?一连串的问题,随着泪水喷涌而出。顾不上吃面,冲到外面,以为弟弟就在门口,虽然声音有些陌生,但清晰。不能错过他说的每句话。
姐,我到车站了。
车站?哪个车站?丁莉莉一时回不过神来,以为还在广州那个燥热的地方。
三岔路口,有个银行,对面是一幢大楼。就是丁莉莉跟杨巧芬下车的地方。
来不及付钱,冲出门,招手打车。身后服务员喊她付钱,丁莉莉挥挥手说,我弟弟来了!我弟弟来了!从未有过这一刻那样的信心满满,江边有过的对男生的倾慕,那短暂的秘密的恋情,是她在这个城市的宝藏,像那一碗热气腾腾的紫苏馄饨,都埋藏起来吧。弟弟来了,这比什么都重要。
明天就是除夕,路上堵得厉害,人们都出来买年货。弟弟怎么会突然找来了?是先回了家,然后再一路寻找过来的吗?这些年一个人在外,是怎么过的?丁莉莉内心如江河翻滚,因为激动兴奋,浑身颤抖。甚至于都不能平稳地坐着,像经历狂风暴雨,被击败后再爬起来的那一刻,劫后余生。
站在出口处等,没见到弟弟。或许这么多年,他已长成大男孩了,也可以被白净高挑的女孩挽着胳膊享受爱情的欢愉。车站岗亭的玻璃窗里,丁莉莉看到自己疲惫的脸庞,有暮年的苍凉。
电话响,丁莉莉接起来,弟弟说,姐,我在出口。丁莉莉往出口处看,一个男孩,瘦瘦高高的,正拿着电话在说话。他在喊,姐!我在车站,我来了!
男孩背着双肩背包,站在岗亭边,正张望着。丁莉莉走过去,问,你是谁?
突然见到丁莉莉,双肩包男孩有些局促,脸红到耳根,支支吾吾,不知所云。
丁莉莉就是在这一刻爆发的,她一把夺过双肩包男孩手里的手机,抡起手给了他一个耳光,响亮、清脆。然后,丁莉莉的话像一串被点燃的爆竹炸响。她像个有口仗经验的村妇,出口粗俗,每一句都像锋利的刀子,利落地割裂着双肩包男孩。男孩毫无准备,被突然袭击,他只用瘦弱的胳膊抵挡,任凭丁莉莉抓扯头发、脸、衣服。
人群聚集,丁莉莉的音调由高到低,慢慢的她显得有气无力,倚靠着岗亭。 你把我弟弟怎么了?他的手机怎么会在你这里?电子表是我赚的第一份工资给他买的,这些东西怎么都成了你的?你偷了他的东西?你把我弟弟怎么了?几天没吃饭,加之刚才的激动,丁莉莉无法支撑,沿着岗亭滑下来,蹲在地上。
有人质疑男孩,男孩百口莫辩,开始微微地颤抖。他穿着黑色高领毛衣、藏蓝色夹克外套,他太单薄。片刻,男孩也蹲下来,捧着肚子,像是忍受疼痛。然后他说,我饿。
岗亭的门打开,出来一个穿制服的中年男人,他走到男孩身边,一把把他拎起来。说,我早就看出来了,你就是一个贼。别装了,不是饿了吗?送你去那里,有你吃的。
双肩包男孩的胳膊被扭住,他疼得咧嘴,丁莉莉站起来,一把推开制服男人。围观的人七嘴八舌地说着、议论着。丁莉莉压低声音,对人群说,滚!
打车,回到面馆。
男孩吃完面,又喝光汤,说,还想吃一碗。
丁莉莉说,你吃两碗了。
车库房安静,高低床,被褥,住户都已回家。男孩走进车库房时,立刻显得自在起来,收拾床铺,打开背包,背包里几件皱巴巴的T恤,及充电器、运动鞋。
男孩叫铖铖,一年前,跟东东在上海认识。
我们在一起工作。铖铖说着拿出一个大的公文袋,公文袋里一件白色的衬衫,一条黑色蝴蝶领结。
我们在大楼工作。男孩说。两人在上海相遇,怀着雄心壮志,他们参加聚会,倾听发财神话。一个晚间,他们从窗口逃出,进了一家叫半岛的酒店。明亮的大堂、崭新的电梯,出门是幽暗的甬道,像沼泽一样瘫软的地毯。闪着镭射灯的包间,他们被封为少爷,为客人端水果、送茶水、拎整箱啤酒。偶尔为客人点歌,恰当的时间进包间,对包间发生的一切视而不见。偶尔,小姐被客人弄痛哭泣,他们进包间问,是否需要续时间,让小姐有时间逃离包间。也有那么两次,他们在客人离开时,替小姐要到说定的小费,语调谦卑似乞讨。
带客人到前台结账,站在电梯门口跟客人道再见、晚安。然后回到包间整理,将散落在沙发或者地上的麦克风重新摆放到茶几、用面巾纸清理烟缸、撤走酒瓶子。查看是否有客人遗漏的东西,偶有一包拆封的香烟,一把再也打不着火的打火机。午夜的大街,清冷,城市入睡,那些路灯不知疲惫地亮着,像是他们在异乡的亲人。
他们的住处在地下一层,在一张大床上昏睡,熬过漫长的白天。打牌、抽烟、叫外卖,相同的刺青。有个晚上,东东在梦里抱着铖铖。他们做游戏,戴上木槿花。他们紧挨在一起。房间充满鸡蛋清的味道。在充满小姐的都市,他们用特殊的方式远离小姐。
有一次看到一个女孩,刚从乡村出来,怯生生的,被客人拉着扯着。女孩在哭,要逃。东东进去,打了客人一拳。女孩跑出包间。东东很快被客人踩在脚底,他们让他舔鞋子,用打火机烧他的头发、眉毛。血流了一地。他骂脏话,用微弱的声音跟客人为女孩要到一百块小费。
过了几天,女孩又来包间上班,东东把一百块钱塞给女孩,不让她进包间。主管看不过去,把东东喊出去,扎扎实实揍了一顿,又请他去喝酒,大醉,认东东是哥们。
晚上,地下一层,东东发着高烧,昏迷不清的他拿出一张铅笔画,是姐姐。姐姐的眼睛充满怯意。
有天早上,铖铖醒来,东东没在身边。留下电子手表、两件T恤、手机、铅笔画、一双运动鞋。从此再也没见到他。
有人说主管带东东去了北方,那个地方有很多大楼。东东就在那些大楼之间穿梭。他不再是少爷,他接替了主管。又有传说,东东后来跟那个女孩在一起了,他要把女孩送回老家。
铖铖独自上班下班,再也没人跟他说起东东的事。
铅笔画上的姐姐依然在乡村。往事纷至沓来,恍若回到家乡。跟父亲学艺一年,终于成为乡村木匠。成为木匠的东东,已经掌握木匠用具的性能、用途,能用铅笔娴熟地画线条。丁莉莉第一年外出打工回来,发现弟弟在画画。
说着说着,天亮了。
说着说着,天黑了。
车库房冰冷,却显出异常的安宁,没有慌乱与羞怯,没有尊卑。好像回到大山里的家。忽地,烟火亮起,都市人迫不及待地要过年。他们出了车库房,来到空荡的大街。家家户户窗户亮起来,窗户内有满屋子的新年礼物、满屋子的团圆。抬头看天空,那一朵朵开放在夜空中的烟火,照着铖铖的眼睛一闪一闪的。
下雪了,大朵大朵棉花一样纷纷落下来。两个饥肠辘辘的人,在雪地里咔嚓咔嚓地走。一只狗,不知什么时候不紧不慢跟在他们身后。丁莉莉拿雪团砸它,它跑开去,等他们往前走时,又看到它在不远处站着,仿佛多年老友,一直在那边等着。不觉间,他们来到江边。日落,油画,摄影,干净的脸庞。那样好看的一个男孩,只有白雪公主才般配。他们手挽手在一起,才不惹人生气。想着想着,丁莉莉泪水滑落。想要用力哭一哭,呼吸冰澈透骨的风,才能忘记那短暂的美好。
铖铖说,饿。
丁莉莉不说话,径直往前、再往前。雪越来越大,像要覆盖整个大地。路过长廊、木头椅子,路过星巴克,只觉得有什么在生长,又有什么在幻灭。
面包的香固执地飘过来,丁莉莉说,我带你去面包房,除夕搞活动,有小礼品送。
推开玻璃门,进屋。依旧热闹,忽地以为回到那一天,男生就坐在对面。丁莉莉惊愕地揉揉眼,再看,铖铖狼吞虎咽地吃着面包,他面前有一只可爱的胖兔子。终于获得一份小礼品。
吃面包、喝热巧克力、听音乐,把寒气关在门外。
男青年在前面等你。你只要往前,就能遇见。不能后退。老太太说。
丁莉莉低头,吃了一个,再吃一个。喝了一杯,又添了一杯。
出门。雪花更加密集。忽地传来吆喝声,馄饨,热乎乎的馄饨!
站住。远远看过去,巍峨的大楼,纷乱的雪花。大楼前面的路灯下,一辆三轮车停着,大大的防雨伞撑开,伞面积了厚厚的雪,一个妇女在包馄饨。煤饼炉火焰正旺,铁锅热气腾腾。即便如此,除夕之夜出来摆摊,总平添了凄凉。
转身看铖铖,这个来历不明的男孩,他大约一直饿着,吃饱了依然那么瘦。丁莉莉心底一酸想:会长大也会成熟的,东东也会长大也会成熟。所有人的成长都一样,必得历经酷烈与暴雪。她呆呆站着,想起那个素面的居士,她一心向佛,不问世事,却在陌生的街头把丁莉莉带到她的家。又想起老太太,纵然这个城市有最冰点的冷,因有过那样一碗热腾腾的馄饨,足以抵御除夕之夜的冷酷。
丁莉莉深深地呼吸,清冽之气沁入,她顿时觉得一切都明朗干净起来。不知什么时候,那只流浪狗又出现在他们身边。
她回头看了看铖铖,铖铖咧嘴一笑。丁莉莉头一偏,说,吃馄饨去!
铖铖开心地点头,抓一把雪,团起来,砸向流浪狗。流浪狗逃开去,又很快跟在他们身后,嚓嚓嚓地随了去。
责任编辑 赵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