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种能够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发展和学习的精神,“东北小延安”对于城市地方的文化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对于文化来说,地方文化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载体,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通过它生动形象的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化过程中,城市地方文化的教育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采用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研与创作、校园文化等方式进行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东北小延安”;城市地方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系佳木斯市2015年度重点科研课题《东北小延安视角下看佳木斯地区艺术文化传承》项目论文,编号15-29]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处,我国最东北部的中心城市——佳木斯就位于这块平原的腹地。佳木斯的人民在不断更迭的历史进程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这块丰饶美丽的土地上奏出了可歌可泣的优美乐章。抗日战争时期,十一个东北抗日联军中有八个曾在这里活动过,在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之后,这里便成了全国最早解放的地方。作为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大后方,这里一度被称为“东北小延安”。
一、东北小延安精神的内涵
(一)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东北小延安精神的主要特征就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主义精神。佳木斯的匪患在东北沦陷时期变得非常猖獗,东北解放之后这一地区形成了庞大的土匪势力。经过统计,数十部,共两万余人的土匪在当时合江省境内生存,人数超出我军十余倍,主要生活在林口、勃利等十余个县城,呈现出了敌强我弱的状态。以郭清典匪部为例,他们在密山一次杀害群众200多人,疯狂屠杀百姓,抢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土匪们大多为非作歹、攻城略地、穷凶极恶、破坏交通。
(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东北小延安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中共合江省政府于1948年3月发布《生产动员令》,号召全省党政军民紧急行动,进行大生产运动。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广大的干部和群众发挥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取得了很大收获。政府动员群众在农闲时间修建水利工程,用来防止水患,保护农田,以达到粮食增产增收的目的。共有42万人在这期间修建了防水堤坝120道,挖顺水沟90条,整个工程将近千里,有9万公顷土地因此受益。
二、强化城市地方文化类课程教材中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建设
在城市地方文化类课程的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相关的内容,增加其比重,让地方文化类教材、课堂以及人们都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是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地方艺术文化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的中国画中体现出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传统的思想文化,以及画卷上的篆刻印章、诗词等都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之所以在世界地方艺术文化中能够有中华地方艺术文化的一席之地,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元素都受到广泛的欢迎,与其独特的文化基因有着分不开的联系。民族音乐、曲艺、书法、民族戏剧、国画等作为地方艺术文化教育的部分内容,它们不仅仅是地方艺术文化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增加到地方艺术文化教育的课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艺术文化的发展,与地方艺术文化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相适应,同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强化,是增加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条件。
除了在国本地方艺术文化教材和课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突出,在地方艺术文化教育课程和教材体系中,各地的各个学校也要将本地传统文化和教育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开设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将一些如传统服饰、地方戏剧、传统民居、传统民间工艺、皮影等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与教材和课堂相结合,使这些别具一格的文化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地方艺术文化教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使其符合地方艺术文化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区分不同年龄段和知识结构,循序渐进。
三、推动城市地方艺术文化创作、
科研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传承
以西方现在地方艺术文化席卷全球的趋势为主要背景,在地方文化全球化的现今社会,一方艺术文化家们一直探索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让中华地方艺术文化走向世界,在世界地方艺术文化占据领先地位。想要让中华地方艺术文化取得大发展,我们不能依靠模仿和翻版西方的地方艺术文化,要在不脱离甚至背离人文精神和审美原则的基础上,对西方先进的地方艺术文化的观念、技法、思潮等进行学习和借鉴,保证地方艺术文化创作和地方艺术文化教育与大众的审美需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性,在进行地方艺术文化的研究和创作过程中,要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成一种责任。
众多地方艺术文化名家经久不衰,创作出了能够表现地方艺术文化品格并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创作的作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气神表现了出来。以魏晋时期的顾恺之为例,他的绘画与当时玄学主张的自然审美十分契合,注重精神自由的表达。中国的传统文化自从五四以来一路被否定被打倒,这与在西方地方艺术文化的冲击中没有能够做到良好的吸收借鉴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在地方艺术文化的创作过程中,我们要主动自觉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其背景和主题,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利用形象的地方艺术文化语言,使用多种多样的地方艺术文化形式,刻画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体现出“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凸显出来。
四、实现社会服务中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激活
作为学校的基本职能之一,社会服务同样在地方艺术文化和地方艺术文化教育中以其特有的形式存在着,社会服务是地方艺术文化教育的依托,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服务,在将地方艺术文化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体现出来的同时,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要做到请进来,要请传统文化地方艺术文化名家、民间工艺美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入校园和课堂。他们都是在某些地方特色艺术文化方面有着一技之长的人,在某些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开展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艺术文化传承的活动中,通过观摩和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于传统地方文化的兴趣。利用现有的地方艺术文化教育资源或者与外单位合作共同建设传统民间适当艺术文化研究、教学基地,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乡土文化能人、培养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人等方式,进行地方艺术文化的发展。
其次要做到走出去,社会需要与地方艺术文化教育和培训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相关的文化传播公司、动漫公司、文化地方艺术文化产品企业等进行订单式联合人才的培养以及技术等方面的无缝对接,这是地方艺术文化教育发展的另一种途径。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要通过挖掘和开发传统文化中的中国元素,赋予其现代化、时尚化的特点,这样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推广,还能够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我们可以在漫画中将皮影、木偶、传统戏剧等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其中,在现代的服装设计中运用旗袍、唐装等传统服饰元素,在瓷器的生产中加入绘画地方艺术文化等。将现代的产品与地方艺术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文化消费品和物质的形式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五、结语
文化的传承和思想的引导对发挥校园地方艺术文化的育人功能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地方艺术文化的生活,还能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艺术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给予积极的引导,让人们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使举办的地方艺术文化活动更加具有底蕴,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五四文艺晚会、诗歌大赛、“中华诵”经典诗歌朗诵会、纪念一二·九征文等互动不仅仅是对学生才华的展示和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它还通过地方艺术文化活动加深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对学生有积极的塑造作用。通过生动形象的地方艺术文化作品,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媒体进行正能量的传递。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高雅文化的开展,如专家讲座、地方艺术文化巡演等传统地方艺术文化进校园活动,呈现给学生们各种各样的艺术文化,让他们在了解地方艺术文化内涵的同时,能够深刻体会其中的魅力。像京剧、话剧、地方戏曲、昆剧、民族民间音乐等地方艺术文化形式,都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中开展这些高雅的地方艺术文化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识,将传统优秀文化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以利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富宏博,富宇.“鲁艺”在佳木斯[J].奋斗,2014(12).
[2]史秉玉.浅论音乐在“东北小延安”生产建设中所起的作用[J]. 经营管理者,2015(12).
[3]赵春艳,张鹏翔,姜殿清.“东北小延安”经济文献考源[J].黑龙江史志,2015(11).
[4]贺春艳.浅谈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小延安”[J].黑龙江史志, 2014(03).
[5]刘春杰.剿匪和土改运动对建立和巩固东北解放区的特殊贡献[J]. 世纪桥,2014(03).
[6]敖祖辉,任建华,陆通,张宏,张宇鹏.论“东北小延安”佳木斯红色文化资源与当代大学生政治情感的培育[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03).
作者简介:
王春雨,硕士研究生,现任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学科带头人,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关键词:“东北小延安”;城市地方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系佳木斯市2015年度重点科研课题《东北小延安视角下看佳木斯地区艺术文化传承》项目论文,编号15-29]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处,我国最东北部的中心城市——佳木斯就位于这块平原的腹地。佳木斯的人民在不断更迭的历史进程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这块丰饶美丽的土地上奏出了可歌可泣的优美乐章。抗日战争时期,十一个东北抗日联军中有八个曾在这里活动过,在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之后,这里便成了全国最早解放的地方。作为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大后方,这里一度被称为“东北小延安”。
一、东北小延安精神的内涵
(一)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东北小延安精神的主要特征就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主义精神。佳木斯的匪患在东北沦陷时期变得非常猖獗,东北解放之后这一地区形成了庞大的土匪势力。经过统计,数十部,共两万余人的土匪在当时合江省境内生存,人数超出我军十余倍,主要生活在林口、勃利等十余个县城,呈现出了敌强我弱的状态。以郭清典匪部为例,他们在密山一次杀害群众200多人,疯狂屠杀百姓,抢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土匪们大多为非作歹、攻城略地、穷凶极恶、破坏交通。
(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东北小延安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中共合江省政府于1948年3月发布《生产动员令》,号召全省党政军民紧急行动,进行大生产运动。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广大的干部和群众发挥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取得了很大收获。政府动员群众在农闲时间修建水利工程,用来防止水患,保护农田,以达到粮食增产增收的目的。共有42万人在这期间修建了防水堤坝120道,挖顺水沟90条,整个工程将近千里,有9万公顷土地因此受益。
二、强化城市地方文化类课程教材中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建设
在城市地方文化类课程的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相关的内容,增加其比重,让地方文化类教材、课堂以及人们都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是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地方艺术文化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的中国画中体现出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传统的思想文化,以及画卷上的篆刻印章、诗词等都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之所以在世界地方艺术文化中能够有中华地方艺术文化的一席之地,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元素都受到广泛的欢迎,与其独特的文化基因有着分不开的联系。民族音乐、曲艺、书法、民族戏剧、国画等作为地方艺术文化教育的部分内容,它们不仅仅是地方艺术文化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增加到地方艺术文化教育的课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艺术文化的发展,与地方艺术文化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相适应,同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强化,是增加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条件。
除了在国本地方艺术文化教材和课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突出,在地方艺术文化教育课程和教材体系中,各地的各个学校也要将本地传统文化和教育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开设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将一些如传统服饰、地方戏剧、传统民居、传统民间工艺、皮影等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与教材和课堂相结合,使这些别具一格的文化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地方艺术文化教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使其符合地方艺术文化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区分不同年龄段和知识结构,循序渐进。
三、推动城市地方艺术文化创作、
科研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传承
以西方现在地方艺术文化席卷全球的趋势为主要背景,在地方文化全球化的现今社会,一方艺术文化家们一直探索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让中华地方艺术文化走向世界,在世界地方艺术文化占据领先地位。想要让中华地方艺术文化取得大发展,我们不能依靠模仿和翻版西方的地方艺术文化,要在不脱离甚至背离人文精神和审美原则的基础上,对西方先进的地方艺术文化的观念、技法、思潮等进行学习和借鉴,保证地方艺术文化创作和地方艺术文化教育与大众的审美需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性,在进行地方艺术文化的研究和创作过程中,要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成一种责任。
众多地方艺术文化名家经久不衰,创作出了能够表现地方艺术文化品格并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创作的作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气神表现了出来。以魏晋时期的顾恺之为例,他的绘画与当时玄学主张的自然审美十分契合,注重精神自由的表达。中国的传统文化自从五四以来一路被否定被打倒,这与在西方地方艺术文化的冲击中没有能够做到良好的吸收借鉴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在地方艺术文化的创作过程中,我们要主动自觉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其背景和主题,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利用形象的地方艺术文化语言,使用多种多样的地方艺术文化形式,刻画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体现出“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凸显出来。
四、实现社会服务中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激活
作为学校的基本职能之一,社会服务同样在地方艺术文化和地方艺术文化教育中以其特有的形式存在着,社会服务是地方艺术文化教育的依托,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服务,在将地方艺术文化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体现出来的同时,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要做到请进来,要请传统文化地方艺术文化名家、民间工艺美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入校园和课堂。他们都是在某些地方特色艺术文化方面有着一技之长的人,在某些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开展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艺术文化传承的活动中,通过观摩和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于传统地方文化的兴趣。利用现有的地方艺术文化教育资源或者与外单位合作共同建设传统民间适当艺术文化研究、教学基地,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乡土文化能人、培养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人等方式,进行地方艺术文化的发展。
其次要做到走出去,社会需要与地方艺术文化教育和培训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相关的文化传播公司、动漫公司、文化地方艺术文化产品企业等进行订单式联合人才的培养以及技术等方面的无缝对接,这是地方艺术文化教育发展的另一种途径。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要通过挖掘和开发传统文化中的中国元素,赋予其现代化、时尚化的特点,这样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推广,还能够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我们可以在漫画中将皮影、木偶、传统戏剧等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其中,在现代的服装设计中运用旗袍、唐装等传统服饰元素,在瓷器的生产中加入绘画地方艺术文化等。将现代的产品与地方艺术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文化消费品和物质的形式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五、结语
文化的传承和思想的引导对发挥校园地方艺术文化的育人功能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地方艺术文化的生活,还能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艺术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给予积极的引导,让人们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使举办的地方艺术文化活动更加具有底蕴,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五四文艺晚会、诗歌大赛、“中华诵”经典诗歌朗诵会、纪念一二·九征文等互动不仅仅是对学生才华的展示和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它还通过地方艺术文化活动加深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对学生有积极的塑造作用。通过生动形象的地方艺术文化作品,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媒体进行正能量的传递。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高雅文化的开展,如专家讲座、地方艺术文化巡演等传统地方艺术文化进校园活动,呈现给学生们各种各样的艺术文化,让他们在了解地方艺术文化内涵的同时,能够深刻体会其中的魅力。像京剧、话剧、地方戏曲、昆剧、民族民间音乐等地方艺术文化形式,都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中开展这些高雅的地方艺术文化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识,将传统优秀文化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以利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富宏博,富宇.“鲁艺”在佳木斯[J].奋斗,2014(12).
[2]史秉玉.浅论音乐在“东北小延安”生产建设中所起的作用[J]. 经营管理者,2015(12).
[3]赵春艳,张鹏翔,姜殿清.“东北小延安”经济文献考源[J].黑龙江史志,2015(11).
[4]贺春艳.浅谈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小延安”[J].黑龙江史志, 2014(03).
[5]刘春杰.剿匪和土改运动对建立和巩固东北解放区的特殊贡献[J]. 世纪桥,2014(03).
[6]敖祖辉,任建华,陆通,张宏,张宇鹏.论“东北小延安”佳木斯红色文化资源与当代大学生政治情感的培育[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03).
作者简介:
王春雨,硕士研究生,现任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学科带头人,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