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形势面前,区域招商引资战略必经调整
中国区域发展如何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挑战,从目前形势看,需迅速制定有效措施。从目前危机发展的态势看,这场危机的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化解,中国的应对措施不能只顾眼前,而要立足长远,准备打好持久战。
制定不同的区域对策
我国区域经济从宏观地理上划分,主要分为四大板块,即,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由于历史、文化、地理、区位等复杂原因,四大板块的发展,一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东部地区人口占全国的36.5%,而经济总量却占全国的55.3%;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别占全国的27.2%、27.9%、8.4%,但经济总量却分别只占全国的18.9%、17.4%、8.5%。其中以东北地区2003—2006年四年为例,这4年东北三省的GDP总量与广东一个省相比,只分别占80.3%、77.1%、76.6%和58.3%;东部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已经形成支撑我国经济的主要板块,这一地区人口虽然只占全国总人口的27.8%,但经济总量却占到全国的46.5%。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矛盾,导致了各个区域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充当了不同的角色。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主要是各种制造业、加工业发达,对出口依存度高,有些地区工业对外依存度达到65%以上,有的骨干企业、大型企业、东部百强县的企业,对外依存度超过了80%以上。当去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危机冲击波首先对东部地区构成了威胁。国外需求市场萎缩,导致企业出口大幅下滑,一大批中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依赖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支撑和劳力支撑,东部地区经济出现下滑,直接影响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输出,以及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物流。这是市场传导机制产生的严重后果。
面对这一严酷的市场现实,四大板块地区要想摆脱各自的困境,必须根据不同的优势和劣势,采取不同的突围办法。作为东部地区,首先要从过去国外区域市场单一的困境中跳出来,东部地区的产品,过去出口主要是面向美国、日本、欧盟地区,而非洲地区、东欧地区,一些太平洋,印度洋的小国、穷国,岛国,市场的占有率都很低。中东地区、东盟地区、我们周边的邻国,虽然中国产品有一定的市场,但市场不稳定、不巩固。而这些地区的市场潜力很大,有待我们的深入开发。扩大开发这些潜在的市场,解决三个问题至关重要:
一是政府引导支持;二是发挥行业民间组织作用;三是发挥企业的自主创新精神。政府引导支持,应该在政策、主权资本、货币资本投入上、信息提供上加以全方位服务,促进企业积极开拓海外新的区域市场;发挥行业民间组织作用,这是我国的薄弱环节,开发国际市场,政府引导,支持作用,不可替代。但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遇到的各种信息、法律、结算、信用、产品质量、价格等问题,是政府管不了、不便管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行业民间组织介入,以行业民间组织的有效服务,维护企业的利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是,我国目前的行业民间组织的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管理职能、管理素质,严重不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致使行业民间组织作用发挥有限。解决的办法,必须对行业民间组织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要改变行业民间组织官办、半官办和老人办的现状。通过制度创新,使各种行业民间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壮大行业民间组织队伍,实行对企业的有效服务,使大批企业走出海外,稳健地占领海外新的市场;发挥企业创新精神,这是根本大计。从多年的实践看,南方的温州地区、最早沿海开放的地区、特区地区的一些企业和企业家,创新精神比较好,他们敢于闯荡世界各个角落的市场,体现了中国代表性的精神。但是,这部分力量带有很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海外市场占有难达到规模效应,而且市场占有不稳固。这一问题,除了各种民营中小企业壮大自身力量,巩固现有国际市场外,我们大批的国有企业、规模性企业、垄断性企业,一定要从传统的经营思路中转变过来,要重新进行海外区域市场布局的规划,要重新进行新区域市场适销对路产品的设计和制造。通过这样的创新转变,会使我们的路越走越宽。我们不要盲目坐等金融危机的化解和传统区域市场的复苏,不要忘记古人“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的教诲。我们要通过创新开拓新的市场,从危机中寻找新的商机,坏事有可能变成好事,改变这一格局,东部地区才有可能在金融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区域四大板块中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3.5%,这是扩大内需的主要市场。但是,目前受其金融危机直接影响的是大量农村劳力输出受阻,农民现金收入难提高,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比较缓慢,这是扩大内需的主要障碍。应对这一严酷的现实,必须采取三种有效措施,才能见成效。
第一, 政府投资拉动,必须注重农村和农业两个重点。
现在国家决定拿出4万亿资金进行投资,从投资规模上看,是空前的。但是,通过我们近半年的跟踪研究,现在有很多值得担心的地方。衡量有效的投资、科学的投资,主要标准是看是否科学、合理。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投资非常必要,但一定要以投资促进生产为基础,失去这一基础,就失去了投资的意义。中、西部地区,是农、林、牧主要产区,资源性地区,投资重在提高农、林、牧资源开发的基础实施建设,以便提高农林牧产业的生产力。近几年,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青壮年进城打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长年失修,种田主要靠老弱病残和妇女劳力进行,粮食单产偏低,科学种田水平低。改变这一状况的办法,可以利用当前投资资金优势和劳力优势,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稳产、高产田,提高农田单位面积产量。根据农业专家测算,现在农村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如果能跟上去,加上科学种田水平提高,现有种粮面积即使减掉三分之一,粮食总产也不会减少,反而会有所增加,如果将退粮三分之一的土地用于多种经营生产,会使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如果8亿农民每人每年增加1000元生活消费和生产资料消费,中國扩大内需就可以上规模,金融危机的影响就能降到最低点。现在我们担心的是,一些地区把国家的投资变相用于城市建设,盲目上一些重复的大工业、大项目和房地产项目,这种投资将会带来极大的浪费。我国是农业基础的大国,城市化要靠农业现代化推进才有成效,投资如果不能以农村为重点,农民富不起来,扩大内需就难成气候。中西部地区内需市场拉不动,东部地区的产品就无国内市场,这是值得警惕的。因此,国家投资4万亿元,一定要很好规划,突出农村农业为重点、中西部地区重点,一定要防止全国大投资、全国上大项目的投资风。
第二、区域性投资一定要突出特色产业。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被冲垮的一些企业,多数为中小企业和无特色产业的企业。凡是有特色的产业,在这次危机中不但没有什么影响,反而得到了大发展的机遇。特色产业具有品牌的竞争力,任何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资源优势,发挥这一优势,把优势做大做强,就能在危机中化险为夷。以今年第一季度为例,江苏产品虽然出口依存度较高,但发挥科技、人才的优势,在高新技术产品上有突破,全省经济增速仍达到10%以上。内蒙古、河南、山西都是能源资源大省,但发展悬殊很大。内蒙古由于发挥煤优势,通过煤发电转化,经济增速达到了15%。而河南、山西煤优势转化不及内蒙古,河南增速只有6.6%,山西则为负增长。
因此,在今后应对金融危机几年内,各地区的投资一定要因地而异,因势利导,千万不能产业趋同化,更不能把有限的资金投资到追风项目上去。现在一些地区发展言必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其实,这两个地区与全国区域经济相比,没有可比性和代表性,对于全国广大的区域经济来说,一定要立足当地实际,走适合当地县情、市情的发展道路。趋同化的发展思路,趋同化的投资项目,是没有竞争力、生命力的,这是区域发展、区域投资的大忌。
中国区域发展如何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挑战,从目前形势看,需迅速制定有效措施。从目前危机发展的态势看,这场危机的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化解,中国的应对措施不能只顾眼前,而要立足长远,准备打好持久战。
制定不同的区域对策
我国区域经济从宏观地理上划分,主要分为四大板块,即,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由于历史、文化、地理、区位等复杂原因,四大板块的发展,一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东部地区人口占全国的36.5%,而经济总量却占全国的55.3%;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别占全国的27.2%、27.9%、8.4%,但经济总量却分别只占全国的18.9%、17.4%、8.5%。其中以东北地区2003—2006年四年为例,这4年东北三省的GDP总量与广东一个省相比,只分别占80.3%、77.1%、76.6%和58.3%;东部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已经形成支撑我国经济的主要板块,这一地区人口虽然只占全国总人口的27.8%,但经济总量却占到全国的46.5%。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矛盾,导致了各个区域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充当了不同的角色。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主要是各种制造业、加工业发达,对出口依存度高,有些地区工业对外依存度达到65%以上,有的骨干企业、大型企业、东部百强县的企业,对外依存度超过了80%以上。当去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危机冲击波首先对东部地区构成了威胁。国外需求市场萎缩,导致企业出口大幅下滑,一大批中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依赖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支撑和劳力支撑,东部地区经济出现下滑,直接影响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输出,以及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物流。这是市场传导机制产生的严重后果。
面对这一严酷的市场现实,四大板块地区要想摆脱各自的困境,必须根据不同的优势和劣势,采取不同的突围办法。作为东部地区,首先要从过去国外区域市场单一的困境中跳出来,东部地区的产品,过去出口主要是面向美国、日本、欧盟地区,而非洲地区、东欧地区,一些太平洋,印度洋的小国、穷国,岛国,市场的占有率都很低。中东地区、东盟地区、我们周边的邻国,虽然中国产品有一定的市场,但市场不稳定、不巩固。而这些地区的市场潜力很大,有待我们的深入开发。扩大开发这些潜在的市场,解决三个问题至关重要:
一是政府引导支持;二是发挥行业民间组织作用;三是发挥企业的自主创新精神。政府引导支持,应该在政策、主权资本、货币资本投入上、信息提供上加以全方位服务,促进企业积极开拓海外新的区域市场;发挥行业民间组织作用,这是我国的薄弱环节,开发国际市场,政府引导,支持作用,不可替代。但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遇到的各种信息、法律、结算、信用、产品质量、价格等问题,是政府管不了、不便管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行业民间组织介入,以行业民间组织的有效服务,维护企业的利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是,我国目前的行业民间组织的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管理职能、管理素质,严重不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致使行业民间组织作用发挥有限。解决的办法,必须对行业民间组织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要改变行业民间组织官办、半官办和老人办的现状。通过制度创新,使各种行业民间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壮大行业民间组织队伍,实行对企业的有效服务,使大批企业走出海外,稳健地占领海外新的市场;发挥企业创新精神,这是根本大计。从多年的实践看,南方的温州地区、最早沿海开放的地区、特区地区的一些企业和企业家,创新精神比较好,他们敢于闯荡世界各个角落的市场,体现了中国代表性的精神。但是,这部分力量带有很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海外市场占有难达到规模效应,而且市场占有不稳固。这一问题,除了各种民营中小企业壮大自身力量,巩固现有国际市场外,我们大批的国有企业、规模性企业、垄断性企业,一定要从传统的经营思路中转变过来,要重新进行海外区域市场布局的规划,要重新进行新区域市场适销对路产品的设计和制造。通过这样的创新转变,会使我们的路越走越宽。我们不要盲目坐等金融危机的化解和传统区域市场的复苏,不要忘记古人“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的教诲。我们要通过创新开拓新的市场,从危机中寻找新的商机,坏事有可能变成好事,改变这一格局,东部地区才有可能在金融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区域四大板块中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3.5%,这是扩大内需的主要市场。但是,目前受其金融危机直接影响的是大量农村劳力输出受阻,农民现金收入难提高,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比较缓慢,这是扩大内需的主要障碍。应对这一严酷的现实,必须采取三种有效措施,才能见成效。
第一, 政府投资拉动,必须注重农村和农业两个重点。
现在国家决定拿出4万亿资金进行投资,从投资规模上看,是空前的。但是,通过我们近半年的跟踪研究,现在有很多值得担心的地方。衡量有效的投资、科学的投资,主要标准是看是否科学、合理。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投资非常必要,但一定要以投资促进生产为基础,失去这一基础,就失去了投资的意义。中、西部地区,是农、林、牧主要产区,资源性地区,投资重在提高农、林、牧资源开发的基础实施建设,以便提高农林牧产业的生产力。近几年,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青壮年进城打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长年失修,种田主要靠老弱病残和妇女劳力进行,粮食单产偏低,科学种田水平低。改变这一状况的办法,可以利用当前投资资金优势和劳力优势,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稳产、高产田,提高农田单位面积产量。根据农业专家测算,现在农村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如果能跟上去,加上科学种田水平提高,现有种粮面积即使减掉三分之一,粮食总产也不会减少,反而会有所增加,如果将退粮三分之一的土地用于多种经营生产,会使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如果8亿农民每人每年增加1000元生活消费和生产资料消费,中國扩大内需就可以上规模,金融危机的影响就能降到最低点。现在我们担心的是,一些地区把国家的投资变相用于城市建设,盲目上一些重复的大工业、大项目和房地产项目,这种投资将会带来极大的浪费。我国是农业基础的大国,城市化要靠农业现代化推进才有成效,投资如果不能以农村为重点,农民富不起来,扩大内需就难成气候。中西部地区内需市场拉不动,东部地区的产品就无国内市场,这是值得警惕的。因此,国家投资4万亿元,一定要很好规划,突出农村农业为重点、中西部地区重点,一定要防止全国大投资、全国上大项目的投资风。
第二、区域性投资一定要突出特色产业。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被冲垮的一些企业,多数为中小企业和无特色产业的企业。凡是有特色的产业,在这次危机中不但没有什么影响,反而得到了大发展的机遇。特色产业具有品牌的竞争力,任何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资源优势,发挥这一优势,把优势做大做强,就能在危机中化险为夷。以今年第一季度为例,江苏产品虽然出口依存度较高,但发挥科技、人才的优势,在高新技术产品上有突破,全省经济增速仍达到10%以上。内蒙古、河南、山西都是能源资源大省,但发展悬殊很大。内蒙古由于发挥煤优势,通过煤发电转化,经济增速达到了15%。而河南、山西煤优势转化不及内蒙古,河南增速只有6.6%,山西则为负增长。
因此,在今后应对金融危机几年内,各地区的投资一定要因地而异,因势利导,千万不能产业趋同化,更不能把有限的资金投资到追风项目上去。现在一些地区发展言必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其实,这两个地区与全国区域经济相比,没有可比性和代表性,对于全国广大的区域经济来说,一定要立足当地实际,走适合当地县情、市情的发展道路。趋同化的发展思路,趋同化的投资项目,是没有竞争力、生命力的,这是区域发展、区域投资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