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时代,召唤着具有自主性的人才,现代教育更提倡以自主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教学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独立地获取信息、习得技能、积累经验、发展学习能力的过程。即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喜好、自己的水平、自己的行为方式,独立来接触信息,获得经验,提升认识。在主动的学习中,孩子的身心获得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
笔者常常被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的教学理念吸引着,记得最清楚的就是:“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教学的结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学过程。当老师给学生某个任务的时候,他怎么做并不重要,尽可能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条件、方式、意愿做。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重要的只是‘做’的本身。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那倒无关紧要,他如果不去做,那就是教学的失败。”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笔者始终把奥尔夫的这些指导思想用在教学中。在课堂上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学会自己主动学习、主动游戏、主动创编舞蹈动作、主动学习歌谱、主动寻找歌曲中的难点……这样做,不但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促进了孩子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是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学习的深切体会。
一、给学生充分的表演空间
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中学音乐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试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依然是围绕老师指挥棒运转的“皮影儿”,学生学习音乐的满足感也只能在课堂最后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和创造性,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因此,改革音乐课堂的教学结构,营造一种具有时代气息和活跃气氛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音乐实践的全过程,满足孩子的表演欲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全方位发展,满足学生的“认知自我”“表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潜在愿望。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课,搭成让学生自主表演的舞台,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才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崭新的音乐教学形式。
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歌曲《大家一起来》,这首歌学生都比较熟悉,而且也很有律动感,所以采用了他们喜欢的学歌方法,自主地学唱歌曲。在唱歌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动起来了,于是索性就给他们看了这首歌曲的MTV,然后分成组学舞蹈动作。笔者不会手把手来教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从影像资料中学习,可以自主创作,可以有不同的方向和形式。在这样自主选择表现的环境中,孩子们有的在一侧转,有的两侧转,有的面对面转……动作十分丰富,一个组的同学的动作就能组成一个舞蹈,孩子们深深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当然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对于能力特别弱的孩子,笔者经常鼓励他们选自己喜欢的动作学一学,这样他们也不会有自主的苦恼了。
二、音乐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音乐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其真谛在于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局面,挖掘他们自我发现、自主探索的潜能。自主学习与交流的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文化与知识技能已不是学习的终端结果,而收集、实践、交流与探索这一自主学习与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学追求的目标。在课程改革以前,专题欣赏课通常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策略,学习时空局限在课堂45分钟内,使音乐课堂教学成了与家庭、社会隔绝的“孤岛”。而自主学习策略使音乐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音乐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紧紧围绕着“充实主体经验、交流主体经验、拓展与迁移、深化主体理解”一步步展开。
如八年级上册的《走进非洲》一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欣赏活动,以积极的态度感受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性等。由于社会生活环境等原因,学生对非洲音乐了解甚少,可以说,那是一个陌生而遥远的世界。所以在上课前一周,老师与学生共同做了如下准备:①学生在课余时间多渠道(互联网、书籍、报刊、传播媒体、音响等)收集关于非洲音乐的材料;②教师准备一些相关的资料并把学生收集的交流材料做成简单的课件,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补充;③教师根据材料的收集情况将学生分为非洲乐曲、非洲鼓、非洲舞蹈三组,以方便进行交流和活动。
上课这一天,学生的座位被自然地分成了三组,每一小组自觉地推选出了小组长。每一组学生的脸上都充满了跃跃欲试的表情,第一组带来一首音乐《非洲的节日》,第二组学生结合网上找到的资料介绍了非洲鼓,第三组学生为大家播放了电影《我是谁》中的非洲舞蹈片断,以组长汇报组员补充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非洲舞蹈。整节课学生的感受是放松、随意、无拘无束。就学生而言,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孤立地自学。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既贯穿于学生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反思等整个学习的自主过程,也渗透在学生与教师、同伴,乃至与学校之外家庭、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之中。
三、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权利,让学生学会选择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教学大纲规定了过多的知识点,使得教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今天,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减少了知识点,尤其音乐课程中感受与鉴赏、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地运用自主学习的教与学的策略。它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学习的潜力、学生能选择尝试、尝试能成功、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全面发展的理念上的。它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式需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凭借自身的感受、观察、体验、思考、判断、发现、讨论、收集、尝试、反思等活动完成学习目标。
以苏教版八年级《草原放歌》一课为例,讲到内蒙古的生产、生活特点时,教师可以说:“你想了解蒙古牧民的哪一方面,请你们阅读课本,提出自己的问题;当你们提出问题后,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请你们自愿选择。”如此,教师给了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的权利和机会,同时对于采用什么方式学习,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于是经过阅读、思考、交流之后,学生畅所欲言。
有的说:“我想了解蒙古族人的服饰特点。”有的说:“我想了解蒙古族人的饮食特点。”有的说:“我想了解蒙古包与草原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有的说:“我想了解草原上的人们有哪些交通工具?”有的说:“我想听老师讲。”有的说:“我想自己找到答案。”有的说:“我想与同学讨论、合作、交流。”……
整节课中学生积极地参与,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尊重他们,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也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这一转,转出了学生无可推诿的主体责任心,也转出了先前可能处在压抑或非觉醒状态的智慧。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他律到自律,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不仅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每一位社会成员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进行终身学习,以不断促进自身知识、技能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而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作为个体终身学习生涯的一个片段,学校教育为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必须把受教育者培养成自主学习者。学会自主学习,是个体进行终身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玉祁初级中学)
笔者常常被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的教学理念吸引着,记得最清楚的就是:“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教学的结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学过程。当老师给学生某个任务的时候,他怎么做并不重要,尽可能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条件、方式、意愿做。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重要的只是‘做’的本身。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那倒无关紧要,他如果不去做,那就是教学的失败。”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笔者始终把奥尔夫的这些指导思想用在教学中。在课堂上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学会自己主动学习、主动游戏、主动创编舞蹈动作、主动学习歌谱、主动寻找歌曲中的难点……这样做,不但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促进了孩子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是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学习的深切体会。
一、给学生充分的表演空间
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中学音乐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试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依然是围绕老师指挥棒运转的“皮影儿”,学生学习音乐的满足感也只能在课堂最后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和创造性,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因此,改革音乐课堂的教学结构,营造一种具有时代气息和活跃气氛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音乐实践的全过程,满足孩子的表演欲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全方位发展,满足学生的“认知自我”“表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潜在愿望。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课,搭成让学生自主表演的舞台,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才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崭新的音乐教学形式。
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歌曲《大家一起来》,这首歌学生都比较熟悉,而且也很有律动感,所以采用了他们喜欢的学歌方法,自主地学唱歌曲。在唱歌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动起来了,于是索性就给他们看了这首歌曲的MTV,然后分成组学舞蹈动作。笔者不会手把手来教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从影像资料中学习,可以自主创作,可以有不同的方向和形式。在这样自主选择表现的环境中,孩子们有的在一侧转,有的两侧转,有的面对面转……动作十分丰富,一个组的同学的动作就能组成一个舞蹈,孩子们深深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当然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对于能力特别弱的孩子,笔者经常鼓励他们选自己喜欢的动作学一学,这样他们也不会有自主的苦恼了。
二、音乐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音乐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其真谛在于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局面,挖掘他们自我发现、自主探索的潜能。自主学习与交流的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文化与知识技能已不是学习的终端结果,而收集、实践、交流与探索这一自主学习与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学追求的目标。在课程改革以前,专题欣赏课通常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策略,学习时空局限在课堂45分钟内,使音乐课堂教学成了与家庭、社会隔绝的“孤岛”。而自主学习策略使音乐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音乐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紧紧围绕着“充实主体经验、交流主体经验、拓展与迁移、深化主体理解”一步步展开。
如八年级上册的《走进非洲》一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欣赏活动,以积极的态度感受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性等。由于社会生活环境等原因,学生对非洲音乐了解甚少,可以说,那是一个陌生而遥远的世界。所以在上课前一周,老师与学生共同做了如下准备:①学生在课余时间多渠道(互联网、书籍、报刊、传播媒体、音响等)收集关于非洲音乐的材料;②教师准备一些相关的资料并把学生收集的交流材料做成简单的课件,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补充;③教师根据材料的收集情况将学生分为非洲乐曲、非洲鼓、非洲舞蹈三组,以方便进行交流和活动。
上课这一天,学生的座位被自然地分成了三组,每一小组自觉地推选出了小组长。每一组学生的脸上都充满了跃跃欲试的表情,第一组带来一首音乐《非洲的节日》,第二组学生结合网上找到的资料介绍了非洲鼓,第三组学生为大家播放了电影《我是谁》中的非洲舞蹈片断,以组长汇报组员补充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非洲舞蹈。整节课学生的感受是放松、随意、无拘无束。就学生而言,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孤立地自学。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既贯穿于学生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反思等整个学习的自主过程,也渗透在学生与教师、同伴,乃至与学校之外家庭、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之中。
三、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权利,让学生学会选择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教学大纲规定了过多的知识点,使得教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今天,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减少了知识点,尤其音乐课程中感受与鉴赏、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地运用自主学习的教与学的策略。它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学习的潜力、学生能选择尝试、尝试能成功、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全面发展的理念上的。它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式需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凭借自身的感受、观察、体验、思考、判断、发现、讨论、收集、尝试、反思等活动完成学习目标。
以苏教版八年级《草原放歌》一课为例,讲到内蒙古的生产、生活特点时,教师可以说:“你想了解蒙古牧民的哪一方面,请你们阅读课本,提出自己的问题;当你们提出问题后,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请你们自愿选择。”如此,教师给了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的权利和机会,同时对于采用什么方式学习,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于是经过阅读、思考、交流之后,学生畅所欲言。
有的说:“我想了解蒙古族人的服饰特点。”有的说:“我想了解蒙古族人的饮食特点。”有的说:“我想了解蒙古包与草原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有的说:“我想了解草原上的人们有哪些交通工具?”有的说:“我想听老师讲。”有的说:“我想自己找到答案。”有的说:“我想与同学讨论、合作、交流。”……
整节课中学生积极地参与,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尊重他们,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也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这一转,转出了学生无可推诿的主体责任心,也转出了先前可能处在压抑或非觉醒状态的智慧。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他律到自律,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不仅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每一位社会成员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进行终身学习,以不断促进自身知识、技能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而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作为个体终身学习生涯的一个片段,学校教育为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必须把受教育者培养成自主学习者。学会自主学习,是个体进行终身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玉祁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