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师生角色 探索德育新路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52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的德育工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发展,过多地强调教师的管理与纪律的约束作用,学生的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个性差异亦得不到合理的承认。在德育方法上,往往把“禁止”、“防堵”视为“法宝”,不注重疏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将批评与惩罚作为常用的教育手段。无数事实表明,上述原因是导致德育实效低下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我校在德育工作实践中认识到: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关键在于转变师生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由“说教者”、“管制者”变成“朋友”和“向导”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发生质的变化,由传统教育中的“权威”者转变为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欣赏者等多种角色。不同的时间需要教师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需要捕捉恰当的时机,及时转换角色,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1.争做学生的榜样。
  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增强德育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教师要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学生的表率。
  
  2.成为学生的“朋友”。
  我们倡导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尊重。教师对学生缺乏尊重,甚至贬低其价值的种种不良态度,会使学生的心灵遭受严重伤害。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会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教师的认知偏差会造成学生的压抑心理与攻击行为。“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应让每个学生接纳、亲近、喜爱、佩服,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因为交流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愿意交流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3.当好学生的“向导”。
  教师的激励和期待是学生品德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应是学生行为习惯的积极欣赏者,要通过“放大镜”欣赏学生思想道德中的积极因素和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这对学生良好的行为和道德素质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教师还必须研究德育规律,研究学生。只有认真研究学生,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积极地诱导,才能及时帮助学生扫除思想障碍,才能真正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自尊和满足,把学生引入有益于道德发展的轨道。
  
  二、学生角色的转变:由“被动的接受者”、“被管制的对象”变成“小主人”
  
  传统的抑制性德育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学校中过多的“守则”和“禁止”,给学生造成了重重压力,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泯灭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学生中存在的“逆反心理”、“学风浮夸”、“言行分离”等,就是学校德育被动与滞后的直接反映。我们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再把学生看成被动地接受“美德”的容器,而是当作主体来看待、尊重。道德教育不是要禁锢人、束缚人,而是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培养道德主体。在道德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破除传统的以听话和服从为基本价值追求的观念与做法;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在各种价值、利益冲突当中自主地进行道德选择。
  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投入到角色的体验和自我建构的活动之中,投入到精神世界与自然世界的认识和探索之中,投入到人与人的交流和合作活动之中,才能产生德育的实效性。
  
  1.在校园中做“小主人”。
  首先,让学生自主参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由各队、组充分地进行自由讨论,确定各自的工作内容与方法,教师只做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或提出建议。在德育评价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各项评比中积极参与,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而且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协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其次,大力提倡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活动交流的主要场所,更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天地。因此,多年来,我校一直以班集体建设为主要目标,努力探索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想方设法为每一个学生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可自选职务,自设岗位,自定职责和目标,自定工作方法和策略。班级中形成了浓厚的自主管理氛围,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人人做班级的主人,人人在班级管理中懂得自尊与自信,学会自觉与自律,确保了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放手让学生组织策划活动。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的载体。道德教育不是外界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实现的。活动本身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是学生形成认识并转化为行动的基础。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和实践中获得真实的感受,比单纯的教师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2.在家庭里做“小主人”。
  家庭是加强道德实践和深化道德体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基地。为了更好地把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我们首先召开了家长会,明确了在家庭教育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然后,我们开展了“我是家庭中的小主人”活动,制定了《小学生家庭德育目标》。通过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春节等节庆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要求学生在长辈生日时,或在母亲节、父亲节给长辈送上真诚的问候和小小的礼物,让他们懂得“老吾老及人之老”的道理,从小培养孝心,做新时代的孝子。这些活动,促进了德育的内化,使学生真正领悟了家人对自己的爱有多深,同时也懂得了应该怎样理解并回报爱。
  
  3.在社会上做“小主人”。
  今天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里磨炼道德意志。积极创设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和吸引力强的各种活动,使德育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为学生接受。使学生的思想情操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素养得到提高,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总之,在德育工作中,只有切实转变师生角色,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向导”,让学生在更多的自主参与、自主管理、自主体验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才能迎接社会对学校德育的挑战,才能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而一家三代都以公路养护为志向的,却并不多见。在浙江省省道329线上,叶连金一家祖孙三代一直坚守在养护一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无论养护工具、养护理念
利用1981年至2017年114个发展中国家非平衡面板数据,基于库兹涅茨曲线设定移民汇款影响收入不平等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从移民汇款与金融发展互补性角度就国际移民汇款对收入不
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的中国社会分层给成人高等教育带来机遇和空间,探讨新的社会分层背景下的成人高等教育的路径,对于我国成
"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是第12个全国税收宣传月的主题,依法诚信纳税从法律和道德两个方面来规范、约束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涉税行为.提倡诚信纳税,税务机关和税务工作人
风险社会转型背景下,“知识−权力”组合型环境风险规制范式因科技理性的独尊与社会理性的式微而深陷民意困局。传统行政规制进路在破解民意困局方面存在三重阻滞:一是法律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