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的数学教育作为数学教育的启蒙,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非常关键的基础作用,而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就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当下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存在的消极厌倦、畏惧自卑、依赖等三大心理,提出了“以“游戏”做好启蒙教育、在“动口”中培养学习自信、在“交心”中和学生做朋友”的建议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切实“打牢数学地基”。
【关键字】小学数学 障碍分析 启蒙教育 学习自信
一、提高小学生学数学热情的必要性
当今教学愈来愈认可并普遍接受一个观点:“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小学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儿童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火把,让儿童自发探究、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填满知识。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知识的海洋,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数学能力的欲望。
众所周知,在诸多科目的教学中,数学因为其非常严谨和逻辑性极强而被普遍认为是比较单调和乏味的,其内容安排既不如语文、英语那样生动形象,又没有科学那样直观易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作为入门教育,老师若不花点心思就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消极心理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交流,分析,数学不是很好,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有诸多方面的心理障碍:消极、厌卷心理,自悲心理,懒惰心理,天生畏惧心理,依赖心理等。
1.消极厌倦心里
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小学生主要是启蒙教育没有培养好。在小学一二年级,刚接触数学时,没有对数学形成一个正面印象,没有产生好奇的心理,迫于父母、老师的压力不得不学,而又学得不太理想。由此导致学习效率不高,错误率增大而兴趣下降,久而久之就对数学学习产生消极、厌倦的心理。
2.畏惧数学而产生自卑心理
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小学生大多数是长期数学考试不是很好的学生,每次单元测试或者期末考试尽管不要求排名,但为了直观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会有一个分数反应。这部分学生或者因为智力较差或者学习方法不当,或刻苦努力不够,长期考试不是很好,形成严重的失落心理,从而产生颓废、畏惧、伤感和焦虑、困惑等情绪,这样天长日久在他们心里上形成了“学习数学是痛苦”的条件反射,忧虑、畏惧心里自然产生,最终产生严重的自责、自卑心理。
3.依赖心理
小学生普遍对教师、家长存有依赖心理,特别是家庭作业,普遍存在家长陪同完成的情况,孩子在家庭作业过程中,一遇到不会的,就习惯性求助于家长,而不愿意主动去思考。这样一来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抑制,钻研精神被压抑,长久下去学习主动性降低。当然,目前老师教学中的传统灌注式教法也是一大原因。
三、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几点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曾说:“影响学生内心世界的,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因此教师应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欣赏者和支持者,从而愈合他们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近而才能培养和调动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激情。
(一)以“游戏”做好启蒙教育
充分利用好小学生好玩的天性,在数学启蒙教育中,引入丰富的游戏、活动等,引导他们对数学形成一个正面的应激反应。纵观小学数学教材,几乎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均有活动的素材,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设计一次超市购物的活动,把不同的商品标价定为各个小数,让一部分学生作为顾客购买商品,另一部分学生作为售货员,计算“顾客”所购买商品的总价格;还有一些课堂上无法操作的内容,则可带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大课堂中去实践。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时,可带领学生去马路口统计各种来往车辆的情况。
(二)在“动口”中培养学习自信
在引导学生参与“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动口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罗杰斯认为:“心理自由”或曰“心理安全”是有利创造性活基本条件。一个学生如果感到课堂心理气氛是自由和安全的,他颐会心情舒畅,而不必花时间来保护自己,也不怕别人的非难,始终能按自己选定的目标不断进取。数学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外,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我們不能认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语文课的专利。小学生天生的对各种事物都有好奇的心理,也会有他们独到的看法,并且非常希望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认可。此时,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是树立学生自信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三)在“交心”中和学生做朋友
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冰心说:"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互相亲爱的朋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小学生的心理还很脆弱,要对他们给予充分的呵护。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教师要在教学中力求措辞用语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语调抑扬顿挫,语气和缓而带有变化。课堂上要饱含真情,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比如:用"回答得很好"、"考虑得周到"、"问得好"、"现在会了吗"等激励、唤醒、鼓舞、亲切的话语使学生在一种温暖、祥和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老师下达的知识目标指令,心情舒畅地探求知识,感受着学习的快乐,感受着慈爱的温馨。特别是针对中差生,要多同他们说:"没关系,知道多少,就讲多少"并给予适应的表扬,尽量使差生重新参与到课堂中,在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袁中学,关于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思考[J],小学各科教与学
[2]黄为良,精心选择素材,激活儿童学习素材的潜能[J],小学数学教师
[3]赵忠君,林志强,消极教学浅谈[J],中小学教育
【关键字】小学数学 障碍分析 启蒙教育 学习自信
一、提高小学生学数学热情的必要性
当今教学愈来愈认可并普遍接受一个观点:“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小学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儿童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火把,让儿童自发探究、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填满知识。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知识的海洋,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数学能力的欲望。
众所周知,在诸多科目的教学中,数学因为其非常严谨和逻辑性极强而被普遍认为是比较单调和乏味的,其内容安排既不如语文、英语那样生动形象,又没有科学那样直观易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作为入门教育,老师若不花点心思就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消极心理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交流,分析,数学不是很好,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有诸多方面的心理障碍:消极、厌卷心理,自悲心理,懒惰心理,天生畏惧心理,依赖心理等。
1.消极厌倦心里
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小学生主要是启蒙教育没有培养好。在小学一二年级,刚接触数学时,没有对数学形成一个正面印象,没有产生好奇的心理,迫于父母、老师的压力不得不学,而又学得不太理想。由此导致学习效率不高,错误率增大而兴趣下降,久而久之就对数学学习产生消极、厌倦的心理。
2.畏惧数学而产生自卑心理
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小学生大多数是长期数学考试不是很好的学生,每次单元测试或者期末考试尽管不要求排名,但为了直观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会有一个分数反应。这部分学生或者因为智力较差或者学习方法不当,或刻苦努力不够,长期考试不是很好,形成严重的失落心理,从而产生颓废、畏惧、伤感和焦虑、困惑等情绪,这样天长日久在他们心里上形成了“学习数学是痛苦”的条件反射,忧虑、畏惧心里自然产生,最终产生严重的自责、自卑心理。
3.依赖心理
小学生普遍对教师、家长存有依赖心理,特别是家庭作业,普遍存在家长陪同完成的情况,孩子在家庭作业过程中,一遇到不会的,就习惯性求助于家长,而不愿意主动去思考。这样一来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抑制,钻研精神被压抑,长久下去学习主动性降低。当然,目前老师教学中的传统灌注式教法也是一大原因。
三、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几点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曾说:“影响学生内心世界的,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因此教师应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欣赏者和支持者,从而愈合他们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近而才能培养和调动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激情。
(一)以“游戏”做好启蒙教育
充分利用好小学生好玩的天性,在数学启蒙教育中,引入丰富的游戏、活动等,引导他们对数学形成一个正面的应激反应。纵观小学数学教材,几乎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均有活动的素材,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设计一次超市购物的活动,把不同的商品标价定为各个小数,让一部分学生作为顾客购买商品,另一部分学生作为售货员,计算“顾客”所购买商品的总价格;还有一些课堂上无法操作的内容,则可带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大课堂中去实践。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时,可带领学生去马路口统计各种来往车辆的情况。
(二)在“动口”中培养学习自信
在引导学生参与“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动口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罗杰斯认为:“心理自由”或曰“心理安全”是有利创造性活基本条件。一个学生如果感到课堂心理气氛是自由和安全的,他颐会心情舒畅,而不必花时间来保护自己,也不怕别人的非难,始终能按自己选定的目标不断进取。数学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外,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我們不能认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语文课的专利。小学生天生的对各种事物都有好奇的心理,也会有他们独到的看法,并且非常希望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认可。此时,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是树立学生自信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三)在“交心”中和学生做朋友
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冰心说:"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互相亲爱的朋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小学生的心理还很脆弱,要对他们给予充分的呵护。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教师要在教学中力求措辞用语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语调抑扬顿挫,语气和缓而带有变化。课堂上要饱含真情,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比如:用"回答得很好"、"考虑得周到"、"问得好"、"现在会了吗"等激励、唤醒、鼓舞、亲切的话语使学生在一种温暖、祥和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老师下达的知识目标指令,心情舒畅地探求知识,感受着学习的快乐,感受着慈爱的温馨。特别是针对中差生,要多同他们说:"没关系,知道多少,就讲多少"并给予适应的表扬,尽量使差生重新参与到课堂中,在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袁中学,关于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思考[J],小学各科教与学
[2]黄为良,精心选择素材,激活儿童学习素材的潜能[J],小学数学教师
[3]赵忠君,林志强,消极教学浅谈[J],中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