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高职高专教育对考核评价的功能取向
考试是指对人的知识、智力、能力、个性和品德的测定。人们通过考试实施这种测定,都是为了达到某种具体的目的。千百年来,考试之所以能延续不衰,是因为考试是人们迄今创造的测量人的知识和智能所用的方法中,比较客观、公正、准确、高效的一种方法,它的功能多元,所以被最为广泛地利用和研究。对照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中的考核其功能取向主要有:
1.1 教育功能
考试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素质能力,它包括表达能力、鉴别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和考风考纪等诸多方面。这些素质能力,考生经过考场的历练,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所以,科学的考试,对考生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教育功能。
1.2 评定功能
考试能够评价、鉴定应试者在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水平和标准。这是进行各种水平考试、资格考试和标准考试的依据。
1.3 诊断和反馈功能
学校考试能够检测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掌握上的不足与问题所在,给学生提供改进学习的信息,给教师提供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信息。这就是考试的诊断和反馈功能。
1.4 激励功能
考试成绩是衡量教与学的有效性的一个质量指标,考场是展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成功的平台,所以考试如同收获,考试获得优异成绩就意味着教与学取得双丰收。成绩优秀,体现教师教学的成功和学生学习的成就,这种成就欲能极大地激励考生及其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促使他们更加勤奋地学习和工作,这就是考试的激励功能。
2 高职高专考试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职高专考试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考试观念落后陈旧,与高职高专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不相适应。考试缺乏测量学等现代科学教育理论指导,考试实践有很大程度上的盲目性、主观性、随意性。
(2)考试方法简单,考试只能考共性的、统一的东西,而学生的个性是很难得到体现的。考试不能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来进行,不利于调动和发挥教师进行考试研究和探索的积极性,不利于全面、真实考核学生知识、技能与能力。
(3)考试的测量鉴定功能运用得不够科学,考试指挥棒的指向偏离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
我们目前的考试与社会的需要相脱离,考试与学习相脱节,考试内容和方法与培养目标相脱节。教改与考试在目标上不一致,现在要强化的不是教考分离,而是教考合一。考试改革远不及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那样受到重视。通过多年教学改革探索,高职高专已形成了以培养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达到1∶1。但多数学校技能、能力的考核比重仅占考试内容的20%左右;考试仍以闭卷笔试为主,侧重考核学生对传授知识的掌握度和继承度;对职业技能与能力考核缺少系统研究,有关考试程序不严谨,组织实施不严密,命题及评分标准欠科学,技能和能力考核没有成型有效的经验。
(4)重结果性考试,轻过程性考试。考试以结果性考试为主,每学期课程结束后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和区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高低,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其他过程性考试,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一锤定音”,考试类型单一。学生的技能考核主要采用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鉴定性考试。
(5)考试的激励导向功能没有体现。学生的素质测评主要是为了评定奖学金等的需要,仅仅是为评而评,没有给学生以激励的作用。在进行综合测评时很少征求和综合任课教师的意见,考核内容和要求不规范,具有主观随意性,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引导、激励作用不强,是目前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中存在的明显缺陷。
(6)考试反馈调节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发挥。仅仅是为了考试而考试,不能通过考试对学生在学习方面和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进行认真和系统地分析,缺少考试评价总结,无改进措施。
(7)有很多东西考试是考不出来的。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决定了培养了什么样的学生,并不是通过考试去区分每一个学生的问题。就是说教师的教育方法造成了其学生养成了一种什么素质。学习能力,或者说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考试是考不出来的,有很多通过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所得到的收获无法体现在考试的结果上。在学习过程当中有很多情感体验、直接经验的收获等等,这不是一种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的收获,很难通过考试来测量。
3 多种考试考核方法的探索
3.1 考核主体多元化
由过去考核主体是单一学校,改革为与企业共同联合考核。对于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毕业答辩等教学环节的评价,以企业评价为主,由企业人员根据企业的岗位工作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考核,包括学习态度、习惯、创造性等心理素质内容;对于综合实训等实践环节,由企业指导老师和校内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
3.2 考核内容职业化
将行业职业规范、职业素养、职业习惯纳入课程考核内容。如在《Internet应用基础》课程中,对HTML语言的编写规范要作要求。使学生在完成课程考核的同时,达到“准职业人”标准。
3.3考核标准能力化
改变过去的单一考核评价标准,强调能力培养,导向学生全面提高职业素质。对于取得相关课程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以采取给予承认成绩,且免修、免考相应课程等措施。例如:用“CIW网页设计师”证书,代替网页设计的课程考核;取得“H3C HCNE”证书,可以免修《计算机网络原理及局域网组建》课程,并评定成绩95分。此项措施大大提高学生的认证考试通过率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 考核方式多样化
改革原来单一的闭卷笔试,使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方式可用大作业、实际操作、作品、技能竞赛、技能鉴定、在线考试等多种形式。如,《Internet应用基础》课程采取大作业(个人网站)、服务器配置、IP配置等方式进行课程考核。
3.5 考核时段灵活化
改变过去“一次考试定终身”和所有考试都集中在学期末的做法。根据课程教学计划,采取什么时候结课,什么时候终结考核,即解决了期末的考试安排资源问题,又解决了课程连续性的问题;根据课程特点,增加过程评价占终结性评价的比例、考核次数和考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在《Internet应用基础》课程中:期末考试不再是课程结业的唯一途径;在每个技能单元结束时,指导教师均对每位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评定等级,凡所有等级评测在优良以上,或者最后通过职业认证考试的学生,结课时可以免考;考核方式是理论占30%,实践技能占70%,其中实践技能包括:单项技能训练(占10分)、 四项单元技能训练(占30分)两项综合技能训练(占30分);实践技能考试采取由平时学习记成绩、单元技能训练上交作品记成绩、综合技能训练上交作品记成绩、最终总评的考核方式。
通过采用上述教学考核模式和评价方法的改革,将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试通过率、学生职业资格认证通过率明显提高,促进了学生职业综合素质能力,就业创业竞争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雷跃平,徐可晶.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浅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2]韩继红,王成方,陈海忠.关于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职教论坛,2005(1).
[3]谢文静.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讨[J].职教论坛,2003(13).
考试是指对人的知识、智力、能力、个性和品德的测定。人们通过考试实施这种测定,都是为了达到某种具体的目的。千百年来,考试之所以能延续不衰,是因为考试是人们迄今创造的测量人的知识和智能所用的方法中,比较客观、公正、准确、高效的一种方法,它的功能多元,所以被最为广泛地利用和研究。对照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中的考核其功能取向主要有:
1.1 教育功能
考试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素质能力,它包括表达能力、鉴别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和考风考纪等诸多方面。这些素质能力,考生经过考场的历练,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所以,科学的考试,对考生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教育功能。
1.2 评定功能
考试能够评价、鉴定应试者在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水平和标准。这是进行各种水平考试、资格考试和标准考试的依据。
1.3 诊断和反馈功能
学校考试能够检测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掌握上的不足与问题所在,给学生提供改进学习的信息,给教师提供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信息。这就是考试的诊断和反馈功能。
1.4 激励功能
考试成绩是衡量教与学的有效性的一个质量指标,考场是展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成功的平台,所以考试如同收获,考试获得优异成绩就意味着教与学取得双丰收。成绩优秀,体现教师教学的成功和学生学习的成就,这种成就欲能极大地激励考生及其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促使他们更加勤奋地学习和工作,这就是考试的激励功能。
2 高职高专考试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职高专考试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考试观念落后陈旧,与高职高专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不相适应。考试缺乏测量学等现代科学教育理论指导,考试实践有很大程度上的盲目性、主观性、随意性。
(2)考试方法简单,考试只能考共性的、统一的东西,而学生的个性是很难得到体现的。考试不能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来进行,不利于调动和发挥教师进行考试研究和探索的积极性,不利于全面、真实考核学生知识、技能与能力。
(3)考试的测量鉴定功能运用得不够科学,考试指挥棒的指向偏离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
我们目前的考试与社会的需要相脱离,考试与学习相脱节,考试内容和方法与培养目标相脱节。教改与考试在目标上不一致,现在要强化的不是教考分离,而是教考合一。考试改革远不及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那样受到重视。通过多年教学改革探索,高职高专已形成了以培养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达到1∶1。但多数学校技能、能力的考核比重仅占考试内容的20%左右;考试仍以闭卷笔试为主,侧重考核学生对传授知识的掌握度和继承度;对职业技能与能力考核缺少系统研究,有关考试程序不严谨,组织实施不严密,命题及评分标准欠科学,技能和能力考核没有成型有效的经验。
(4)重结果性考试,轻过程性考试。考试以结果性考试为主,每学期课程结束后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和区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高低,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其他过程性考试,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一锤定音”,考试类型单一。学生的技能考核主要采用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鉴定性考试。
(5)考试的激励导向功能没有体现。学生的素质测评主要是为了评定奖学金等的需要,仅仅是为评而评,没有给学生以激励的作用。在进行综合测评时很少征求和综合任课教师的意见,考核内容和要求不规范,具有主观随意性,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引导、激励作用不强,是目前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中存在的明显缺陷。
(6)考试反馈调节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发挥。仅仅是为了考试而考试,不能通过考试对学生在学习方面和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进行认真和系统地分析,缺少考试评价总结,无改进措施。
(7)有很多东西考试是考不出来的。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决定了培养了什么样的学生,并不是通过考试去区分每一个学生的问题。就是说教师的教育方法造成了其学生养成了一种什么素质。学习能力,或者说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考试是考不出来的,有很多通过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所得到的收获无法体现在考试的结果上。在学习过程当中有很多情感体验、直接经验的收获等等,这不是一种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的收获,很难通过考试来测量。
3 多种考试考核方法的探索
3.1 考核主体多元化
由过去考核主体是单一学校,改革为与企业共同联合考核。对于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毕业答辩等教学环节的评价,以企业评价为主,由企业人员根据企业的岗位工作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考核,包括学习态度、习惯、创造性等心理素质内容;对于综合实训等实践环节,由企业指导老师和校内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
3.2 考核内容职业化
将行业职业规范、职业素养、职业习惯纳入课程考核内容。如在《Internet应用基础》课程中,对HTML语言的编写规范要作要求。使学生在完成课程考核的同时,达到“准职业人”标准。
3.3考核标准能力化
改变过去的单一考核评价标准,强调能力培养,导向学生全面提高职业素质。对于取得相关课程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以采取给予承认成绩,且免修、免考相应课程等措施。例如:用“CIW网页设计师”证书,代替网页设计的课程考核;取得“H3C HCNE”证书,可以免修《计算机网络原理及局域网组建》课程,并评定成绩95分。此项措施大大提高学生的认证考试通过率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 考核方式多样化
改革原来单一的闭卷笔试,使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方式可用大作业、实际操作、作品、技能竞赛、技能鉴定、在线考试等多种形式。如,《Internet应用基础》课程采取大作业(个人网站)、服务器配置、IP配置等方式进行课程考核。
3.5 考核时段灵活化
改变过去“一次考试定终身”和所有考试都集中在学期末的做法。根据课程教学计划,采取什么时候结课,什么时候终结考核,即解决了期末的考试安排资源问题,又解决了课程连续性的问题;根据课程特点,增加过程评价占终结性评价的比例、考核次数和考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在《Internet应用基础》课程中:期末考试不再是课程结业的唯一途径;在每个技能单元结束时,指导教师均对每位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评定等级,凡所有等级评测在优良以上,或者最后通过职业认证考试的学生,结课时可以免考;考核方式是理论占30%,实践技能占70%,其中实践技能包括:单项技能训练(占10分)、 四项单元技能训练(占30分)两项综合技能训练(占30分);实践技能考试采取由平时学习记成绩、单元技能训练上交作品记成绩、综合技能训练上交作品记成绩、最终总评的考核方式。
通过采用上述教学考核模式和评价方法的改革,将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试通过率、学生职业资格认证通过率明显提高,促进了学生职业综合素质能力,就业创业竞争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雷跃平,徐可晶.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浅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2]韩继红,王成方,陈海忠.关于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职教论坛,2005(1).
[3]谢文静.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讨[J].职教论坛,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