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缘红瓢虫种群动态及捕食功能的研究

来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对黑缘红瓢虫的种群消长规律和捕食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月中旬和7月中下旬是黑缘红瓢虫发生的盛期.采用Holling-Ⅱ型方程和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模型对黑缘红瓢虫3龄、4龄幼虫和成虫捕食朝鲜球坚蚧的作用进行拟合,由模型得出,一头黑缘红瓢虫成虫、4龄幼虫、3龄幼虫对朝鲜球坚蚧的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76.31,35.61,32.24,其寻找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在猎物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成虫的寻找效应大于幼虫,4龄幼虫寻找效应大于3龄幼虫.
其他文献
摘要介绍了油茬稻免耕抛栽技术的优势,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促进这一耕作新模式快速推广普及。  关键词油茬稻;免耕抛栽;优势;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9-0086-02    油茬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是集免耕高产栽培、秸秆还田、无盘旱育秧、抛秧栽培于一体的轻简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新模式[1-2],是水稻栽培技术上的又一次革新。近年来据邱村镇前路等村
介绍了杂交稻直播栽培技术,包括精细整地、适时早播、选用良种、疏播匀播、田间管理等内容,以为直播稻栽培提供参考。
在广东省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开展豇豆"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磷、钾养分三要素中,氮素素是豇豆产量的第一限制因子,钾素是第二限制因子,磷素是第三限制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