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可以改善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经营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村现代化建设。本文以黔西县为例,分别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以后所产生的后效益进行分析。
关键词:增减挂钩,效益分析,黔西县
1、引言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状况提出的一项土地利用政策,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效益是指因成本的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包含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是指建设用地挂钩的实施对社会带来的效益,主要表现在项目实施所带来的对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利用方面的影响;经济效益是指因经济投入给各主体带来的经济收入,主要表现在农民收入的增加、扣除周转指标后多余的建设用地指标等;生态效益是指项目实施对于生态和资源的改善,主要是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环境更加清洁、耕地资源的增加及基础设施的改善带来的巨大的生态效益。
2、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条件
黔西县位于贵州省中部西北方,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东经105°47′~106°27′,北纬26°46′~27°21′之间。东邻修文以六广河分界,南邻清镇、织金以鸭池河、六冲河分界,西以凹水、西溪分界与大方毗邻,北与金沙接壤。项目区主要涉及城关镇、钟山乡、协和乡、素朴镇、重新镇、大关镇、谷里镇七个乡镇。
2.2、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
項目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北、西北、西南及南部山峦绵延。东南西三面呈河谷深切,中部为浅洼地、缓丘坡地和丘峰洼地,地势比较平坦开阔。最高点海拔1679.3米,最低点海拔760米。多年平均日照1349小时,无霜期264天,年均气温13.8℃,年平均降雨量1005毫米。全县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河流总长334.5公里,河网密度为13.3公里/百平方公里。土壤类型多,主要土壤类型有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和潮土。
2.3、社会经济
黔西县辖26个乡镇,360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16个街道居委会,2011年末总人口84.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7.7万人。居住着汉、彝、苗、仡佬、布依、白、满等18个民族。
3、项目区农村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整理潜力及挂钩实施内容
3.1、项目区农村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整理潜力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是指通过对农村居民点改造、零星分散的自然村向中心村和城镇集中,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及新农村建设等方式,增加的有效耕地和其它农用地面积。
项目区所在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较大。农村居民点用地大多缺乏统一规划,分布零散,且建筑形式不规范,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超过国家《村镇规划》规定的标准,属于典型粗放式土地利用模式,建设用地利用率较低,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大。
在贵州省“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的战略下,随着农村人口流动的持续增长,部分农村由于存在基础设施较差、生产生活不便利的自然村寨,另外由于受到地质灾害影响必须搬迁的村寨,同时还由于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部分农村居民向乡镇集中,零星的已经废弃的农村宅基地面积较大,使得农村建设用地具有较大的集约节约利用潜力,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废弃工矿用地复垦的潜力较大,一方面一些大型的矿山已经闭矿,同时由于一些地方存在私挖盗采的现象,有些小型矿山开采后无人管理,已经成为废弃工矿用地,虽然这些小型矿山分布比较零散,但是土质较好,交通方便,复垦潜力较大。
3.2、项目区挂钩实施内容
结合以上项目拆旧区所在乡镇农村建设用地利用存在的现状问题及项目建新区的规划及发展。本文中所涉及的项目的城乡建设用地主要为零星的已经废弃的农村居民点、闲置废弃工矿用地的复垦。通过挂钩项目实施田、水、路、林、村的综合开发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村生态环境。
4、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后的效益分析
4.1、社会效益
4.1.1、增加耕地面积,社会效益显著
在耕地数量与质量占补平衡的基础上,拆旧区的复垦的耕地的面积大于建新区占用的耕地,因此,挂钩项目的实施能增加项目区内的有效耕地面积。如黔西县的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后可复垦新增耕地416.69亩,建新留用区占用耕地348.94亩,节余耕地面积为67.75亩。
耕地对国家、政府而言具有社会稳定的作用,对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3月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要坚持18亿亩全国耕地保有底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通过城乡建设用地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对国的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具有保障作用。分析此效益,适宜通过耕地面积增加率来分析。
4.1.2、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对城镇化进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效益适宜用项目实施前后的城镇变化率来分析,考虑项目的实施涉及的主要是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两方面。为更好的反应这一关系,选用URSRI即城乡居民点关系指数对其进行分析,通过这一指数可以反应出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关系。URSRI的值越大,则城乡居民点用地中城镇建设用地的比重较大。 农村城镇化大发展,有利于农村的居住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改善交通条件等。
4.1.3、优化农村土地利用和布局
首先,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相挂钩,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数量相对动态平衡。其次,在对拆旧区进行复垦时,针对拆旧地块实际情况对之进行适宜性分析,复垦为适合的土地利用类型,使得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
此效益选用土地利用增加值来分析。
4.2、经济效益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经济效益主要体现政府或投资者的经济效益及农户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对于政府或者投资者而言,其经济效益主要是获得挂钩周转指标。而对于农户,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各种补偿费(包含拆迁房屋及附着物的补偿费用、搬迁补助费、安置新房、复垦后的新增耕地的经济收益等)。由于黔西县此项目中拆旧区所涉及的房屋都为居民已经搬迁的废弃宅基地,故农民经济收益只含复垦出来的耕地的经济收益。复垦耕地416.69亩,按照贵州省主要农作物产量水平及一年两种的耕作方式计算(按种植一季玉米、一季油菜计算。玉米平均亩产320公斤、油菜平均亩产104公斤,玉米、油菜市场价2.50元/公斤)。
复垦耕地每年經济效益=(320公斤/亩+104公斤/亩)×416.69亩×2.50元/公斤=441691.40元≈44.17万元。
4.3、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是指项目实施对于生态和资源的改善,主要是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环境更加清洁、耕地资源的增加及基础设施的改善带来的巨大的生态效益。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可使村庄集中,路渠改善,林网兴建,有利于改善人文和自然景观生态环境;防护林建设能改善水土结构和田间小气候,提高旱涝保收能力,降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通过田、水、路、林、村的综合开发建设,能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为建立现代农业奠定良好生态环境。
5、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出,黔西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通过对拆旧区的农村建设用地进行整理,缓解了用地供需矛盾,保证了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和耕地总量不减少,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的目标。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可以改善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经营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村现代化建设。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通过建建新拆旧,优化了农村建设用地,又节约集约利用了土地,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专项用于产业发展,可以推动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进程,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缓解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1 ] 周慷慨、罗海波、赵晨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综合效益评价——以贵州思南县为例 资源与环境科学
[ 2 ] 吉登艳.江西师范大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效益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 2011.11
[ 3 ] 贵州省黔西县2012年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规划
关键词:增减挂钩,效益分析,黔西县
1、引言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状况提出的一项土地利用政策,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效益是指因成本的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包含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是指建设用地挂钩的实施对社会带来的效益,主要表现在项目实施所带来的对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利用方面的影响;经济效益是指因经济投入给各主体带来的经济收入,主要表现在农民收入的增加、扣除周转指标后多余的建设用地指标等;生态效益是指项目实施对于生态和资源的改善,主要是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环境更加清洁、耕地资源的增加及基础设施的改善带来的巨大的生态效益。
2、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条件
黔西县位于贵州省中部西北方,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东经105°47′~106°27′,北纬26°46′~27°21′之间。东邻修文以六广河分界,南邻清镇、织金以鸭池河、六冲河分界,西以凹水、西溪分界与大方毗邻,北与金沙接壤。项目区主要涉及城关镇、钟山乡、协和乡、素朴镇、重新镇、大关镇、谷里镇七个乡镇。
2.2、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
項目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北、西北、西南及南部山峦绵延。东南西三面呈河谷深切,中部为浅洼地、缓丘坡地和丘峰洼地,地势比较平坦开阔。最高点海拔1679.3米,最低点海拔760米。多年平均日照1349小时,无霜期264天,年均气温13.8℃,年平均降雨量1005毫米。全县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河流总长334.5公里,河网密度为13.3公里/百平方公里。土壤类型多,主要土壤类型有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和潮土。
2.3、社会经济
黔西县辖26个乡镇,360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16个街道居委会,2011年末总人口84.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7.7万人。居住着汉、彝、苗、仡佬、布依、白、满等18个民族。
3、项目区农村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整理潜力及挂钩实施内容
3.1、项目区农村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整理潜力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是指通过对农村居民点改造、零星分散的自然村向中心村和城镇集中,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及新农村建设等方式,增加的有效耕地和其它农用地面积。
项目区所在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较大。农村居民点用地大多缺乏统一规划,分布零散,且建筑形式不规范,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超过国家《村镇规划》规定的标准,属于典型粗放式土地利用模式,建设用地利用率较低,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大。
在贵州省“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的战略下,随着农村人口流动的持续增长,部分农村由于存在基础设施较差、生产生活不便利的自然村寨,另外由于受到地质灾害影响必须搬迁的村寨,同时还由于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部分农村居民向乡镇集中,零星的已经废弃的农村宅基地面积较大,使得农村建设用地具有较大的集约节约利用潜力,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废弃工矿用地复垦的潜力较大,一方面一些大型的矿山已经闭矿,同时由于一些地方存在私挖盗采的现象,有些小型矿山开采后无人管理,已经成为废弃工矿用地,虽然这些小型矿山分布比较零散,但是土质较好,交通方便,复垦潜力较大。
3.2、项目区挂钩实施内容
结合以上项目拆旧区所在乡镇农村建设用地利用存在的现状问题及项目建新区的规划及发展。本文中所涉及的项目的城乡建设用地主要为零星的已经废弃的农村居民点、闲置废弃工矿用地的复垦。通过挂钩项目实施田、水、路、林、村的综合开发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村生态环境。
4、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后的效益分析
4.1、社会效益
4.1.1、增加耕地面积,社会效益显著
在耕地数量与质量占补平衡的基础上,拆旧区的复垦的耕地的面积大于建新区占用的耕地,因此,挂钩项目的实施能增加项目区内的有效耕地面积。如黔西县的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后可复垦新增耕地416.69亩,建新留用区占用耕地348.94亩,节余耕地面积为67.75亩。
耕地对国家、政府而言具有社会稳定的作用,对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3月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要坚持18亿亩全国耕地保有底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通过城乡建设用地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对国的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具有保障作用。分析此效益,适宜通过耕地面积增加率来分析。
4.1.2、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对城镇化进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效益适宜用项目实施前后的城镇变化率来分析,考虑项目的实施涉及的主要是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两方面。为更好的反应这一关系,选用URSRI即城乡居民点关系指数对其进行分析,通过这一指数可以反应出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关系。URSRI的值越大,则城乡居民点用地中城镇建设用地的比重较大。 农村城镇化大发展,有利于农村的居住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改善交通条件等。
4.1.3、优化农村土地利用和布局
首先,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相挂钩,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数量相对动态平衡。其次,在对拆旧区进行复垦时,针对拆旧地块实际情况对之进行适宜性分析,复垦为适合的土地利用类型,使得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
此效益选用土地利用增加值来分析。
4.2、经济效益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经济效益主要体现政府或投资者的经济效益及农户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对于政府或者投资者而言,其经济效益主要是获得挂钩周转指标。而对于农户,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各种补偿费(包含拆迁房屋及附着物的补偿费用、搬迁补助费、安置新房、复垦后的新增耕地的经济收益等)。由于黔西县此项目中拆旧区所涉及的房屋都为居民已经搬迁的废弃宅基地,故农民经济收益只含复垦出来的耕地的经济收益。复垦耕地416.69亩,按照贵州省主要农作物产量水平及一年两种的耕作方式计算(按种植一季玉米、一季油菜计算。玉米平均亩产320公斤、油菜平均亩产104公斤,玉米、油菜市场价2.50元/公斤)。
复垦耕地每年經济效益=(320公斤/亩+104公斤/亩)×416.69亩×2.50元/公斤=441691.40元≈44.17万元。
4.3、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是指项目实施对于生态和资源的改善,主要是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环境更加清洁、耕地资源的增加及基础设施的改善带来的巨大的生态效益。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可使村庄集中,路渠改善,林网兴建,有利于改善人文和自然景观生态环境;防护林建设能改善水土结构和田间小气候,提高旱涝保收能力,降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通过田、水、路、林、村的综合开发建设,能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为建立现代农业奠定良好生态环境。
5、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出,黔西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通过对拆旧区的农村建设用地进行整理,缓解了用地供需矛盾,保证了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和耕地总量不减少,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的目标。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可以改善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经营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村现代化建设。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通过建建新拆旧,优化了农村建设用地,又节约集约利用了土地,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专项用于产业发展,可以推动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进程,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缓解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1 ] 周慷慨、罗海波、赵晨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综合效益评价——以贵州思南县为例 资源与环境科学
[ 2 ] 吉登艳.江西师范大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效益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 2011.11
[ 3 ] 贵州省黔西县2012年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