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978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年诉希尔案是美国在保护濒危物种领域经典判例。本案中美国人的环境价值观为发展中的中国当遇到生态价值与社会公益价值出现激烈冲突时,该如何取舍提供了很好的思考角度。
【关键词】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环境价值观
一、案情简介
20世纪60、70年代是美国社会运动高潮时期,以及现代工业文明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和破坏使人们对传统的以经济利益为中心观念遭到质疑,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美国民众环境意识的觉醒和环保主义进程。同时1969年《国家环境政策法》,1970年《清洁空气法》,1972年的《噪声控制法》、1973年的《濒危物种法》等环保法律都是在这个阶段颁布施行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诉希尔案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发生的,并成为美国环境保护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
在濒危物种法通过后不久,一种叫做蜗牛镖的小鱼被列入了濒危物种名单,而修建地是蜗牛镖“关键性栖息地”。如果大坝建成将会淹没掉这种小鱼的栖息地,按照《濒危物种法》,泰利库大坝建设应当中断,但是这时工程已经即将完工。于是引起了1976年田纳西当地一个临时地方环保团体诉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一案。生物学家希尔(Hill)是临时环保组织首席公设辩护人。
地方法院以“一个联邦工程如此接近完成又无法修改的时刻,一个衡平法院不应当适用一部在工程开始很久之后才颁布的法律去造成一个不合理的结果……”理由驳回了原告诉讼请求,拒绝下达大坝停工禁令。
环保组织将案件上诉至联邦第六巡回法庭。上诉法院支持了上诉人“地方法院在一个明显的违法行为面前拒不办法禁止令是滥用自由裁量权”的观点。推翻了地区法院判决,并且认为不允许在濒危物种和公共设施价值之间平衡,“法院不具备相关的知识去计算必须投入多少美金才能使大坝的价值超过濒危物种的价值”,也就是说在《濒危物种法》中必须将保护生物多样性置于绝对优先地位。
联邦最高法院于1978年对该案做出终审判决,认为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违反《濒危物种法》之规定,最后支持了环保组织诉求,永久性禁止泰利库大坝建设。案件结束后,一家新闻传媒对这个问题进行公众调查,90%以上的人认为停止大坝建设是对的。理由很简单,发电站可以建在别处,而小鱼一旦灭绝就永远无法再生了。二、案件环境价值观思考
一个不具有很明显经济价值的小鱼竟然阻止了一项耗资上亿美元的大型水利工程修建,这其中的环境伦理以及联邦法院对《美国濒危物种法》中物种优先保护原则的坚决态度,再如国会对此问题与联邦法院迥异的环境价值观不禁让人深思。正如打赢这场官司原告律师Zygmunt Plater所言,“这场争论是新的、刚刚出现的环境价值观,与那些关于社会价值与经济重要性的根深蒂固的观念之间的一场经典性的交锋。”
而这种环境伦理转变背后的机理,笔者认为从人类认识自身以及认识世界的角度去分析可能更合适。人类认识世界的源头,就是不断建立什么是自我,什么是外界之间这样一个边界。随着自然科学技术发展,人类对外界认识观逐渐成为了“人类中心主义”,自然界只是其发展工具。但恰恰也正是自然科学发展,却又使人类从“征服自然”的歧路上发现了自身认识局限。如在《美国濒危物种法》中用明确语言表明濒危物种凌驾于联邦部门“首要任务”至上优先权。笔者认为,这正是人类将起初自建立的“自我”不断扩大,扩大到将大自然中极为渺小的每个物种,甚至包括整个生态系统中人类尚未认知的每个环节。从本案中法院态度中我们看到,至少在法院看来它认为国会对濒危物种的价值是“无法计算”的。对于无法衡量的价值的“畏惧”,这样一种环境伦理观,不难推测出联邦法院拒绝用功利主义衡量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他们认为这样一些濒危物种是整个地球生态的有机组成,人类并没有权力能用“国家政策”之类的经济发展的理由可以决定物种的生存或灭绝。这正像自由主义同功利主义区分,只不过现在将这种人类社会的价值观扩大到了整个生态系统当中。而这却又正应证了人类对自己生存的认同扩大到了整个生态系统。
其实,在宋代我国的一位哲学家张载提出了“民胞物与”的思想,将所有人都认为是自己的同胞,所有的物都是我们同类。以及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达尔文观察到:人类的道德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扩展他的“社会本能和同情心”的历史。最初人类只意识到自己和他身边非常狭小的圈子;接着,他开始越来越多地意识到“所有同胞的幸福和快乐”;然后,“他的同情心变得越来越温柔,越来越广泛,扩展到所有种类的人,包括那些低能者、残疾人,以及其他没用的社会成员,并且最终扩展到低等动物上去……”从达尔文观点中,不难推出是人类本能基因决定了人类终将有一天会将自己对外界的认同的界限扩展到整个生态系统之中。
在1972年塞拉俱乐部诉内政部长莫顿案中布莱克门大法官曾援引约翰·多恩经典语句提出意见:“谁都是不是一座孤岛,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都是无边大海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一个土块,欧洲就少了一点……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而敲响。”这段话更是将人类认同世界的界限扩大,虽是不同领域,但是却准确地表达了出来。在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年诉希尔案中,小鱼战胜大坝很重要一个原因是联邦最高法院对《美国濒危物种法》的解释,司法在两种极具冲突的价值观之间担任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其他因素,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最终还是完成了泰利库大坝的修建,但是我们看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在此案中“壮士断腕”的勇气,这样耸立的精神丰碑其光芒必将照耀后世。
参考文献:
[1]王立新,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诉希尔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6.
[2]同上.
[3]陈冬.小鱼与大坝的对话—美国<濒危物种法>的实施及其引起的思考[J].法学论坛,2003(3).
[4]汪劲主编.环境正义:丧钟为谁而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6.
【关键词】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环境价值观
一、案情简介
20世纪60、70年代是美国社会运动高潮时期,以及现代工业文明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和破坏使人们对传统的以经济利益为中心观念遭到质疑,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美国民众环境意识的觉醒和环保主义进程。同时1969年《国家环境政策法》,1970年《清洁空气法》,1972年的《噪声控制法》、1973年的《濒危物种法》等环保法律都是在这个阶段颁布施行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诉希尔案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发生的,并成为美国环境保护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
在濒危物种法通过后不久,一种叫做蜗牛镖的小鱼被列入了濒危物种名单,而修建地是蜗牛镖“关键性栖息地”。如果大坝建成将会淹没掉这种小鱼的栖息地,按照《濒危物种法》,泰利库大坝建设应当中断,但是这时工程已经即将完工。于是引起了1976年田纳西当地一个临时地方环保团体诉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一案。生物学家希尔(Hill)是临时环保组织首席公设辩护人。
地方法院以“一个联邦工程如此接近完成又无法修改的时刻,一个衡平法院不应当适用一部在工程开始很久之后才颁布的法律去造成一个不合理的结果……”理由驳回了原告诉讼请求,拒绝下达大坝停工禁令。
环保组织将案件上诉至联邦第六巡回法庭。上诉法院支持了上诉人“地方法院在一个明显的违法行为面前拒不办法禁止令是滥用自由裁量权”的观点。推翻了地区法院判决,并且认为不允许在濒危物种和公共设施价值之间平衡,“法院不具备相关的知识去计算必须投入多少美金才能使大坝的价值超过濒危物种的价值”,也就是说在《濒危物种法》中必须将保护生物多样性置于绝对优先地位。
联邦最高法院于1978年对该案做出终审判决,认为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违反《濒危物种法》之规定,最后支持了环保组织诉求,永久性禁止泰利库大坝建设。案件结束后,一家新闻传媒对这个问题进行公众调查,90%以上的人认为停止大坝建设是对的。理由很简单,发电站可以建在别处,而小鱼一旦灭绝就永远无法再生了。二、案件环境价值观思考
一个不具有很明显经济价值的小鱼竟然阻止了一项耗资上亿美元的大型水利工程修建,这其中的环境伦理以及联邦法院对《美国濒危物种法》中物种优先保护原则的坚决态度,再如国会对此问题与联邦法院迥异的环境价值观不禁让人深思。正如打赢这场官司原告律师Zygmunt Plater所言,“这场争论是新的、刚刚出现的环境价值观,与那些关于社会价值与经济重要性的根深蒂固的观念之间的一场经典性的交锋。”
而这种环境伦理转变背后的机理,笔者认为从人类认识自身以及认识世界的角度去分析可能更合适。人类认识世界的源头,就是不断建立什么是自我,什么是外界之间这样一个边界。随着自然科学技术发展,人类对外界认识观逐渐成为了“人类中心主义”,自然界只是其发展工具。但恰恰也正是自然科学发展,却又使人类从“征服自然”的歧路上发现了自身认识局限。如在《美国濒危物种法》中用明确语言表明濒危物种凌驾于联邦部门“首要任务”至上优先权。笔者认为,这正是人类将起初自建立的“自我”不断扩大,扩大到将大自然中极为渺小的每个物种,甚至包括整个生态系统中人类尚未认知的每个环节。从本案中法院态度中我们看到,至少在法院看来它认为国会对濒危物种的价值是“无法计算”的。对于无法衡量的价值的“畏惧”,这样一种环境伦理观,不难推测出联邦法院拒绝用功利主义衡量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他们认为这样一些濒危物种是整个地球生态的有机组成,人类并没有权力能用“国家政策”之类的经济发展的理由可以决定物种的生存或灭绝。这正像自由主义同功利主义区分,只不过现在将这种人类社会的价值观扩大到了整个生态系统当中。而这却又正应证了人类对自己生存的认同扩大到了整个生态系统。
其实,在宋代我国的一位哲学家张载提出了“民胞物与”的思想,将所有人都认为是自己的同胞,所有的物都是我们同类。以及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达尔文观察到:人类的道德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扩展他的“社会本能和同情心”的历史。最初人类只意识到自己和他身边非常狭小的圈子;接着,他开始越来越多地意识到“所有同胞的幸福和快乐”;然后,“他的同情心变得越来越温柔,越来越广泛,扩展到所有种类的人,包括那些低能者、残疾人,以及其他没用的社会成员,并且最终扩展到低等动物上去……”从达尔文观点中,不难推出是人类本能基因决定了人类终将有一天会将自己对外界的认同的界限扩展到整个生态系统之中。
在1972年塞拉俱乐部诉内政部长莫顿案中布莱克门大法官曾援引约翰·多恩经典语句提出意见:“谁都是不是一座孤岛,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都是无边大海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一个土块,欧洲就少了一点……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而敲响。”这段话更是将人类认同世界的界限扩大,虽是不同领域,但是却准确地表达了出来。在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年诉希尔案中,小鱼战胜大坝很重要一个原因是联邦最高法院对《美国濒危物种法》的解释,司法在两种极具冲突的价值观之间担任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其他因素,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最终还是完成了泰利库大坝的修建,但是我们看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在此案中“壮士断腕”的勇气,这样耸立的精神丰碑其光芒必将照耀后世。
参考文献:
[1]王立新,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诉希尔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6.
[2]同上.
[3]陈冬.小鱼与大坝的对话—美国<濒危物种法>的实施及其引起的思考[J].法学论坛,2003(3).
[4]汪劲主编.环境正义:丧钟为谁而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