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大学生群體越来越成为社会热点,大学的教育问题也被更多的人所关注。一是关于大学教育内容设置,二是关于大学教学方法问题。本文从第二方面提出在现阶段较为积极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本质,即通过教育者的诱导和指引,培养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本文介绍了启发式教学,找出其在当前高校中应用的障碍,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高校课堂 教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启发式教学的含义
启发式教学是与注入式教学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类型或者教学思想。注入式教学,俗称填鸭式教学,指教师在课堂上强制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种教学方法极易产生“高成绩、低技能”的学生类型,使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所需的人才类型脱节。在充分认识注入式教学产生的弊端的基础上,更多的高校开始推行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思想自古已有。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启发一词可被简单概括为帮助其理解所要理解的,表达其所要表达的。在教学中,可被描述为帮助学生把他想理解的理解明白,想表达的表达清楚。这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使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启发式教学将学生从以往注入式教学的被动中解救出来,强化了学生在教师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达到了教师和学生双赢的效果。
2 启发式教学的应用障碍
(1)教师缺乏启发式教学改革的动机。教师是教学活动中两大主体之一,教师的教学改革思想直接影响教学活动。中国公立高校教师都有专属编制,工作稳定性较高,工作压力不大。在如此稳定安逸的环境下,他们很难主动想到教学改革的问题。即使有教师被牵涉到教学改革中,他们或者是习惯性难改,依旧按照以前的授课方式授课;或者是应付性地对待教学改革,没有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得过且过。
(2)教师启发式教学改革的能力不足。有些觉悟较高的教师已经认识到当前的教学现状缺乏竞争性,有待改革,但是他们苦于不懂新的教学理论,不了解现在的教学趋势,无处下手,只有依然保持现状。
(3)学生难以适应启发式教学。升入高校的学生基本都是在注入式教学的教学活动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已经完全适应了注入式教学,习惯于被动地听讲。如果在课堂上偶然被启发了来回答一些问题,反倒使他们产生抵触感,很难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
(4)教师和学生都难以实现启发式教学的较高要求。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巧,同时也要求学生对一门课程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复习和预习,这样教师和学生的压力都会变大。这点会影响启发式教学在高校中的普及和应用程度。
3 启发式教学的应用措施
(1)高校要先落实“教学中心”的地位。高校办学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办学以教师为中心,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只有学校自上而下地推行启发式教学,才能真正调动教师改革的积极性。在调动教师积极性方面,必须坚持行政推动和政策激励双管齐下。
行政推动方面:现在高校课堂中,虽然新增了教学设备,如多媒体等,但是教师都是按照以前的惯性进行授课:教师备课很认真,讲解很清晰,很耐心,从课堂开始讲到课堂结束,一句不落,唯恐学生听不懂,不能在课堂上解决所有学生的所有难题。从根本上来说,教师的教学思想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注入式教学。所以高校应该将教学改革重点从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调整等转向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等的改革上。
政策激励方面:教师面临教学和科研双重压力,所以如何在压力较大情况下,推行启发式教学就需要很大的政策激励。如给老师教学评等级,考核时在教学工作量上加分,进行物质奖励等方面。
(2)对教师群体进行启发式教学改革的相关培训。针对不同级别教师群体之间的差别开展教学改革培训,让教师认识到什么是启发式教学以及如何应用启发式教学。此点需要强调的是,在开展培训方面,应根据不同级别职称教师开展不同场次的培训,培训内容应该具有针对性、具体性和可行性,确保教师在课堂上可具体应用。
(3)教师多加强跟学生的课堂交流。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流是启发式教学的灵魂。文章给出以下几个意见实现二者的交流:第一,需要一个平等的平台。传统的师生关系中,老师在上,学生在下。因此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处境,难以具有主动思考和思辨的意识。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课下多交流,课上多启发。课下可跟同学交流一些专业范围内的时事新闻,根据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新闻引发出专业知识探讨;课上每次讲到新的理论知识点都应该与现实中的案例相结合,可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知识思考;第二,找准时机。这点要求教师能够观察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兴趣爱好所在等内容。选择一个他愿意、也乐意交流的时刻,避免师生交流的夭折。这一点牵扯到的相关因素很多,在实际应用中要灵活掌握。
(4)提高教师的课堂引导技巧。这点主要是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课堂引导技巧。如描述性引导和同义词提示性引导等。当跟学生提到某个他不懂的知识点或者时事的时候,为了避免尴尬和提高其积极性,可以采用这两种引导技巧。描述性引导可以给学生介绍这个知识点或时事的前因后果,发生背景,类似事件等知识,激发其想起所要谈论的知识点。同义词提示性引导常常用于描述性引导失效后,教师可参照情况给出相关的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帮助学生有话可说,有胆去说。
(5)教师应积极提高专业素质。多多阅读专业课书籍,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和研究方向内有较为深刻的见解和造诣。另外,可多做科研,用事实证明自己在专业范围内的实力,从而树立在学生中的专业权威。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启发式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方面、课后习题辅导方面都可以应用,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理念践行到底。
参考文献
[1] 顾建民.高校推行启发式教学何以可能[J].中国高等教育,2008.8(15):23.
[2] 胡晶.高校启发式教学的渊源与实践[J].时代文学,2012(12下):189.
[3] 张红艳.如何提高大课教学质量——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3.5(1):22.
[4] 张霞,王新荣,牛国玲,冯凭.实施启发式教学的认识误区和几个关键问题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3).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高校课堂 教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启发式教学的含义
启发式教学是与注入式教学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类型或者教学思想。注入式教学,俗称填鸭式教学,指教师在课堂上强制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种教学方法极易产生“高成绩、低技能”的学生类型,使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所需的人才类型脱节。在充分认识注入式教学产生的弊端的基础上,更多的高校开始推行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思想自古已有。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启发一词可被简单概括为帮助其理解所要理解的,表达其所要表达的。在教学中,可被描述为帮助学生把他想理解的理解明白,想表达的表达清楚。这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使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启发式教学将学生从以往注入式教学的被动中解救出来,强化了学生在教师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达到了教师和学生双赢的效果。
2 启发式教学的应用障碍
(1)教师缺乏启发式教学改革的动机。教师是教学活动中两大主体之一,教师的教学改革思想直接影响教学活动。中国公立高校教师都有专属编制,工作稳定性较高,工作压力不大。在如此稳定安逸的环境下,他们很难主动想到教学改革的问题。即使有教师被牵涉到教学改革中,他们或者是习惯性难改,依旧按照以前的授课方式授课;或者是应付性地对待教学改革,没有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得过且过。
(2)教师启发式教学改革的能力不足。有些觉悟较高的教师已经认识到当前的教学现状缺乏竞争性,有待改革,但是他们苦于不懂新的教学理论,不了解现在的教学趋势,无处下手,只有依然保持现状。
(3)学生难以适应启发式教学。升入高校的学生基本都是在注入式教学的教学活动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已经完全适应了注入式教学,习惯于被动地听讲。如果在课堂上偶然被启发了来回答一些问题,反倒使他们产生抵触感,很难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
(4)教师和学生都难以实现启发式教学的较高要求。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巧,同时也要求学生对一门课程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复习和预习,这样教师和学生的压力都会变大。这点会影响启发式教学在高校中的普及和应用程度。
3 启发式教学的应用措施
(1)高校要先落实“教学中心”的地位。高校办学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办学以教师为中心,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只有学校自上而下地推行启发式教学,才能真正调动教师改革的积极性。在调动教师积极性方面,必须坚持行政推动和政策激励双管齐下。
行政推动方面:现在高校课堂中,虽然新增了教学设备,如多媒体等,但是教师都是按照以前的惯性进行授课:教师备课很认真,讲解很清晰,很耐心,从课堂开始讲到课堂结束,一句不落,唯恐学生听不懂,不能在课堂上解决所有学生的所有难题。从根本上来说,教师的教学思想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注入式教学。所以高校应该将教学改革重点从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调整等转向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等的改革上。
政策激励方面:教师面临教学和科研双重压力,所以如何在压力较大情况下,推行启发式教学就需要很大的政策激励。如给老师教学评等级,考核时在教学工作量上加分,进行物质奖励等方面。
(2)对教师群体进行启发式教学改革的相关培训。针对不同级别教师群体之间的差别开展教学改革培训,让教师认识到什么是启发式教学以及如何应用启发式教学。此点需要强调的是,在开展培训方面,应根据不同级别职称教师开展不同场次的培训,培训内容应该具有针对性、具体性和可行性,确保教师在课堂上可具体应用。
(3)教师多加强跟学生的课堂交流。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流是启发式教学的灵魂。文章给出以下几个意见实现二者的交流:第一,需要一个平等的平台。传统的师生关系中,老师在上,学生在下。因此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处境,难以具有主动思考和思辨的意识。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课下多交流,课上多启发。课下可跟同学交流一些专业范围内的时事新闻,根据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新闻引发出专业知识探讨;课上每次讲到新的理论知识点都应该与现实中的案例相结合,可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知识思考;第二,找准时机。这点要求教师能够观察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兴趣爱好所在等内容。选择一个他愿意、也乐意交流的时刻,避免师生交流的夭折。这一点牵扯到的相关因素很多,在实际应用中要灵活掌握。
(4)提高教师的课堂引导技巧。这点主要是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课堂引导技巧。如描述性引导和同义词提示性引导等。当跟学生提到某个他不懂的知识点或者时事的时候,为了避免尴尬和提高其积极性,可以采用这两种引导技巧。描述性引导可以给学生介绍这个知识点或时事的前因后果,发生背景,类似事件等知识,激发其想起所要谈论的知识点。同义词提示性引导常常用于描述性引导失效后,教师可参照情况给出相关的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帮助学生有话可说,有胆去说。
(5)教师应积极提高专业素质。多多阅读专业课书籍,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和研究方向内有较为深刻的见解和造诣。另外,可多做科研,用事实证明自己在专业范围内的实力,从而树立在学生中的专业权威。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启发式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方面、课后习题辅导方面都可以应用,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理念践行到底。
参考文献
[1] 顾建民.高校推行启发式教学何以可能[J].中国高等教育,2008.8(15):23.
[2] 胡晶.高校启发式教学的渊源与实践[J].时代文学,2012(12下):189.
[3] 张红艳.如何提高大课教学质量——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3.5(1):22.
[4] 张霞,王新荣,牛国玲,冯凭.实施启发式教学的认识误区和几个关键问题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