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评价吹气训练在腭裂患者语音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腭裂咽成形术后表现为腭咽闭合不全(VPI)代偿性语音患者74例,平均年龄10.98岁,采用吹气训练行为疗法与汉语语音训练相结合原则,在运用屏气时吹水泡、吹气球训练基础上,进一步诱导辅音擦音、塞音送气方式.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岁组、7~12岁组和≥13岁组患者吹水泡平均时间由训练前的6.37、7.0和9.96 s分别提高到24.87、26.96和29.07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机 构】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口腔颅颌面科,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1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吹气训练在腭裂患者语音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腭裂咽成形术后表现为腭咽闭合不全(VPI)代偿性语音患者74例,平均年龄10.98岁,采用吹气训练行为疗法与汉语语音训练相结合原则,在运用屏气时吹水泡、吹气球训练基础上,进一步诱导辅音擦音、塞音送气方式.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岁组、7~12岁组和≥13岁组患者吹水泡平均时间由训练前的6.37、7.0和9.96 s分别提高到24.87、26.96和29.07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训练前各组患者均无法完成吹气球动作,训练后各组吹气球成功率分别达到88.9%(4~6岁组)、84.0%(7~12岁组)和90.9%(≥13岁组).训练前各组患者擦音f和s、塞音p均为脱落或弱化,训练后达到正常语音清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屏气的吹气训练方法对增强腭咽闭合功能及塞音和擦音的送气诱导有显著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术前正畸对颞下颌关节关节盘及髁突位置和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骨性错畸形患者30例,在颞下颌关节磁共振图像上进行测量.通过关节间隙测量,判定髁突位置;通过髁突头长度、宽度和高度测量,判定髁突形态;关节盘位置和形态由直接观察判定,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骨性Ⅰ、Ⅱ和Ⅲ类畸形患者在术前正畸前、后关节盘及髁突位置和形态变化.结果:术前正畸前、后关节间隙和关节间隙指数,髁突头长度、宽度和高度、关节盘前移角及关节盘形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正畸治疗不
目的:以2019年和2018年为对照,研究在新型冠状病毒病流行的2020年,口腔黏膜鳞癌住院患者的就医延迟时间是否发生改变.方法:调阅北京大学口腔医院2018—2020年口腔黏膜鳞癌患者的住院电子病历,摘录患者出现首次症状的时间和首次就医时间,计算患者就医延迟时间.采用SPSS 22.0软件包中的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2020年和2019年、2018年的就医延迟时间的差异.就医延迟时间超过3个月定为延迟就医,以方差分析统计3年延迟就医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口腔黏膜鳞癌住院患者2020年254例、2019年4
目的:探讨拱顶石皮瓣在修复颌面部各类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行颌面部肿瘤切除的患者8例,设计拱顶石皮瓣,修复患者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4 cm×3 cm~15 cm×8 cm;术中根据缺损部位不同,灵活设计拱顶石皮瓣的位置及形态,尽量保持与邻近知名动脉长轴一致,保证皮瓣中心1/3与基底软组织的连接,其余皮瓣与基底软组织做适当分离,使皮瓣获得更大游离度和旋转度.结果:本组皮瓣均一期成活.术后随访发现,皮瓣色泽和形态良好;无感染、坏死,未见明显瘢痕挛缩,患者均能接受
目的了解氨基糖苷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耐药情况,及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型的分布,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7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肠杆菌科细菌142株,细菌鉴定采用VITEK-2 Compact系统,药敏试验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PCR扩增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rmtE、rmtF、rmtG、rmtH、npmA)。结果142株肠杆菌科细菌中72株对氨基糖苷类耐药。这72株菌对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氨曲南的耐药率均
对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患者,“拯救脓毒症运动”(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和最新发布的欧洲治疗指南等均建议尽早予以合理的抗菌药物经验治疗.目前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医院内肺炎的治疗方法,包括需要有创辅助通气的危重症患者以及在病房中发生HAP需要有创机械辅助通气的患者.本文旨在对这些文献进行回顾更新治疗方案.本文由麻醉与复苏及重症医学领域的专家参与撰写,内容包括流行病学现状、抗菌药物耐药、基于患者风险因素建立的临床管理优先级.回顾和更新最新的微生物快
病原微生物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日趋增高是对全球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而对其快速检测、定量分析及结合抗菌药物管理,是控制耐药性出现和传播的关键干预措施。但目前临床微生物工作中使用更多的还是表型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ing,AST),多为肉汤微量稀释法、纸片法等。这些方法需要较长的孵育时间,不能及时指导抗感染治疗。近年来开发了一些新型的技术应用于耐药菌检测,现将相关的新兴检测技术综述如下。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小胶质细胞在口腔癌性疼痛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80~300 g),采用舌黏膜下注射Walker 256细胞悬液,制备舌肿瘤疼痛模型.实验一,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n=10),即对照组(Sham组)和肿瘤组(Tumor组).观察肿瘤生长,通过测定大鼠机械缩头反应阈值(HWMT)观察口面部机械痛行为,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Vc小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情况.实验二,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即对照+空白组(Sham+Veh组)、对照+抑制剂组
目的:总结腭隐裂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患者的手术年龄、就诊原因及伴发其他疾病和(或)畸形情况.方法:通过查询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2013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经同一医师治疗的279例连续腭隐裂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手术年龄、就诊原因及伴发其他疾病和(或)畸形的百分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手术年龄为6个月~35岁2个月,平均手术年龄为5岁5个月,手术年龄中位数为4岁2个月.伴发其他疾病和(或)畸形所占百分比为21.9%(61/279),其中唇裂55.7%(34/61),伴明确综合征
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口腔鳞癌的诊疗水平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患者总体生存率并无显著改善,需要前瞻性临床研究推动诊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优化和更新诊治指南.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在口腔鳞癌疑难病例的治疗中已经显示出其优越性,得到了广泛认可.为了进一步提高口腔鳞癌的临床诊疗水平,本文对MDT模式用于指导开展并优化口腔鳞癌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目的:提出一种针对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分类方法,并尝试将其用于临床评价.方法:回顾75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按照下颌骨是否伴有节段性骨缺损、下颌骨形态、下颌骨的粉碎程度、可否恢复稳定的咬合关系对其进行分类.按照严重程度,进行保守治疗或使用小型钛板、钛网或重建板进行手术.其中,44例按照分类及治疗策略进行治疗(实验组),另外31例未按照分类进行治疗(对照组).结果:高空坠落和车祸是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最主要的原因.实验组中3例患者术后出现感染,1例出现咬合紊乱;对照组中4例患者出现感染,2例出现骨不连,2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