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表现为上升趋势。尤其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主要是自然波动和人类活动,前者包括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爆发等,后者则包括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排放、土地利用的变化等。工业化(1750年)以来,大气中温室气体明显增加,这主要来源于化石能源燃烧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和畜牧业、废弃物处理等。主要表现在:
1.地球水资源分布不均且日趋集中于四大洋。地球水资源总量的97%集中于占地球总面积约四分之三的四大洋中,而对调节内陆气候起重要作用的江河湖、内海、湿地、绿色植被中的地表水仅占总水量的0.0166%!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和掠夺,造成森林、草原、植被的破坏,土地荒漠化,江河湖泊、湿地的消失,导致“天然空调”的保温、保湿功能丧失。它还造成厄尔尼诺现象——陆地海洋间温差加大和台风、水旱灾的频繁发生。
2.化学能源的短期内集中释放。万亿吨饱含化学能的煤、石油、天然气是远古动植物遗骸埋在地层下,并在地层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地质演变,亿万年才形成。急功近利的人类几百年就想用完它们,造成大量的贮存在地下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集中短期释放到地表环境中。此外,分散在地表的核能也被人类富集,通过核聚变转变为电能、热能释放出来。
3.温室效应。除了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有氢气球效应的甲烷、一氧化二氮也是温室效应的元凶。三种氯氟烃,也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
4.流星和飞机对大气的摩擦。成千上万的流星和飞机日夜对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热量的常年累积效应。飞机燃油时尾气排热以及在云层上方排放二氧化碳也是一个原因。
5.城市热岛效应。农村人口城市化过快,百万、千万级人口城市越来越多,对能源的集中需求以及集中释放,过高、过密的低比热容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群,过低的城市绿化率和水资源覆盖率,以及空调的普及和滥用等。
全球变暖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
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1.3米;祁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2.6米的速度上升。也正是全球变暖的影响,导致海平面上升,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厘米,我国上升了11.5厘米。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将更加可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低地被淹;②海岸被冲蚀;③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④地下水位升高;⑤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里,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⑥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
除了这些地质和天气方面的影响,全球变暖连带对动植物的影响同样严重。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竞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其他一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会使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这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另外,人的情绪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候对情绪的影响显著增强。据测算,正常的人群中约有16%的人会在夏季莫名其妙地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如心烦气躁,一点儿小事便大动肝火,即使有的人本身所处环境并不热,也会因为外界强烈的光线产生烦躁的情绪。持续高温还会使心脑血管病、中暑、中风、日光皮疹等疾病发病率增多,威胁身体健康。
减缓气候变暖的对策,最根本的是控制温室气体向大气的排放,特别是对排放量最大的二氧化碳加以限制。现实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大幅度地推行能源转化,引进清洁能源,从使用含碳量高的燃料转向含碳量低的燃料,或转向不含碳的能源;二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推广节能措施,降低能耗。
寻求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危害的对策,是一项涉及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等诸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必须采取严谨和负责的态度。我们必须要适应逐步变化的气候,除了建设海岸防护堤坝等工程技术措施防止海水入侵外,还要有计划地逐步改变当地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我们要提高陆地水资源的覆盖率,在沙漠、戈壁、荒原上多建人工海、人工湖、湿地,以增加降雨量、蓄雨量和大气湿度,提高绿色植物的覆盖率,减少沙尘暴。多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少用煤、石油、天然气、木材、木炭等化石能源。提倡资源循环利用。大中城市乡村化——增加城市内的湖泊、河流、湿地、绿地、森林面积,多享受天然空调,不使用人造空调,多建小桥、流水、人家的水景住宅,以降低热岛效应。
1.地球水资源分布不均且日趋集中于四大洋。地球水资源总量的97%集中于占地球总面积约四分之三的四大洋中,而对调节内陆气候起重要作用的江河湖、内海、湿地、绿色植被中的地表水仅占总水量的0.0166%!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和掠夺,造成森林、草原、植被的破坏,土地荒漠化,江河湖泊、湿地的消失,导致“天然空调”的保温、保湿功能丧失。它还造成厄尔尼诺现象——陆地海洋间温差加大和台风、水旱灾的频繁发生。
2.化学能源的短期内集中释放。万亿吨饱含化学能的煤、石油、天然气是远古动植物遗骸埋在地层下,并在地层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地质演变,亿万年才形成。急功近利的人类几百年就想用完它们,造成大量的贮存在地下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集中短期释放到地表环境中。此外,分散在地表的核能也被人类富集,通过核聚变转变为电能、热能释放出来。
3.温室效应。除了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有氢气球效应的甲烷、一氧化二氮也是温室效应的元凶。三种氯氟烃,也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
4.流星和飞机对大气的摩擦。成千上万的流星和飞机日夜对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热量的常年累积效应。飞机燃油时尾气排热以及在云层上方排放二氧化碳也是一个原因。
5.城市热岛效应。农村人口城市化过快,百万、千万级人口城市越来越多,对能源的集中需求以及集中释放,过高、过密的低比热容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群,过低的城市绿化率和水资源覆盖率,以及空调的普及和滥用等。
全球变暖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
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1.3米;祁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2.6米的速度上升。也正是全球变暖的影响,导致海平面上升,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厘米,我国上升了11.5厘米。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将更加可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低地被淹;②海岸被冲蚀;③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④地下水位升高;⑤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里,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⑥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
除了这些地质和天气方面的影响,全球变暖连带对动植物的影响同样严重。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竞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其他一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会使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这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另外,人的情绪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候对情绪的影响显著增强。据测算,正常的人群中约有16%的人会在夏季莫名其妙地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如心烦气躁,一点儿小事便大动肝火,即使有的人本身所处环境并不热,也会因为外界强烈的光线产生烦躁的情绪。持续高温还会使心脑血管病、中暑、中风、日光皮疹等疾病发病率增多,威胁身体健康。
减缓气候变暖的对策,最根本的是控制温室气体向大气的排放,特别是对排放量最大的二氧化碳加以限制。现实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大幅度地推行能源转化,引进清洁能源,从使用含碳量高的燃料转向含碳量低的燃料,或转向不含碳的能源;二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推广节能措施,降低能耗。
寻求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危害的对策,是一项涉及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等诸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必须采取严谨和负责的态度。我们必须要适应逐步变化的气候,除了建设海岸防护堤坝等工程技术措施防止海水入侵外,还要有计划地逐步改变当地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我们要提高陆地水资源的覆盖率,在沙漠、戈壁、荒原上多建人工海、人工湖、湿地,以增加降雨量、蓄雨量和大气湿度,提高绿色植物的覆盖率,减少沙尘暴。多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少用煤、石油、天然气、木材、木炭等化石能源。提倡资源循环利用。大中城市乡村化——增加城市内的湖泊、河流、湿地、绿地、森林面积,多享受天然空调,不使用人造空调,多建小桥、流水、人家的水景住宅,以降低热岛效应。